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驼峰航线最新章节 > 驼峰航线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9 章

  在日夜不停地穿梭在"驼峰"上空时,还有第十四航空队、第二十航空队,中国空军…他们进出都要经过"驼峰",连B-29都不能绝对保证安全,何况那些比运输机还要小的战斗机。

  中国惟一的通道,进出中国的必经之路。在一个大到一架飞机,小到一个汤匙,都要经过冰峰雪山之间进入中国的通道上,只统计两个主力运输部门失事的飞机,未免有失偏颇。

  华人杰:"驼峰航线摔的飞机,肯定超过1000架,应该有1500架左右。"陈应明:"失事飞机一直没有个汇总,都是自己计算自己的,有的单位抗战一结束就撤消了,所以也就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但肯定不是现在常说的500多架。"还是原汀江办事处主任顾其行老人手中的一篇权威译文更有说服力:

  "…战争结束后,单是美国空军救援队就发现了摔掉1200架飞机连同机组,而另外还有1200架飞机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事实鲜为人知。"再看1945年的美国《新闻周刊》,它是这样描述驼峰航线的:

  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shè下烁烁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采访中,很多老人现在都说,只要天气晴好,完全可以再参照这些"铝片"做地标,飞完全程。

  这话绝对不会夸张,从未在"驼峰"上空飞行过的滕纳将军,第一次飞越"驼峰",不就是在飞机残骸的标记中飞完全程的?否则,将军哪能那么顺利地一路找到昆明?

  驼峰通道,名副其实地存在于冰山雪峰间,是一条由白骨、铝片堆成的空中通道。

  注一:李肖伟《超堡队》。

  注二:《滕纳将军回忆录》。

  一条由白骨、铝片堆成的通道。

  ------------

  尾声

  ------------

  航空救国!

  1945年8月6日、9日,随着两颗原子弹相继投下,巨大的蘑菇云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冉冉升起,作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个挣扎的轴心国,日本在这场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战争中,以彻底的失败而告终。由热爱和平、坚持正义、公道的国家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国,夺得了最后的胜利!

  bàozhà、燃烧、鲜血、生命,在庞大的战争机器下,没有人能超度于这场全人类的浩劫、灾难,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当笼罩在头顶上的弥漫的硝烟渐渐退散后,留在人间的,是残垣断壁的废墟、瓦砾和千疮百孔的苍凉和荒芜。

  一切都将从头开始,重整河山待后生。

  印中联队在滕纳将军率领下,全体回国了,繁忙的加尔各答和汀江,机场和备用机场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被发动机和螺旋桨打破几十万年沉寂的喜马拉雅、横断大山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或许是老天也感到疲倦,终日肆无忌惮暴虐着的狂风、骤雨、暴雪、浓雾也消停了下来,高耸入云的冰峰、雪山,在和煦的阳光照shè下,尽显它高傲、圣洁的本色…印中联队走了,按照"剩余物资"一律不得再次带回国内的本国法律,美国人在临行前,把所有的物品丢的丢、送的送、卖的卖,空着手回去了。

  中国航空公司远没有这样潇洒,在加尔各答、汀江还有许多人员、资产,邦德和沈德燮指示,还要把它运回国内。

  "搬家"的工作一直持续到这一年的11月。

  虽然可以在密之那上空大摇大摆地飞行,不必在冰山雪峰中穿行,但横断大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依旧难以逾越,巨大的危险时刻都会发生。1945年11月29日,中航96号C-47在执行最后一班汀江至昆明航班中,还是坠毁在没有日机拦截的驼峰航线上。

  威廉.兰霍恩.邦德和中航新任总经理刘敬宜先生把中航总部迁到了上海,不打仗了,两位公司高层人士一门心思地想尽办法怎样把公司做大,估计此时谁都没有料到,四年后,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 一家本是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运营的航空公司,在战争年代,改变它的xìng质,成为准军事化运输部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开辟了驼峰航线,还在严重缺少飞机、缺少飞行人员的情况下,担当起应该是军事运输本部之任务,飞机和人员损失大半,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飞越"驼峰",在三年多时间,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最急需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国内。

  日本人占领密之那后,以为彻底地切断了中国对外联络通道,中国必将随之屈服。

  但他们没有想到,靠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我们的飞行英雄-中国航空公司、

  282盟军印中联队-所有进出中国、途经喜马拉雅、横断大山的人们,在冰山雪峰之间,在人类无法飞越的地带,闯出一条通道,开辟了驼峰航线!

  中美两国从没有像在这场战争中这样,紧密相连,并肩作战。

  航空救国!

  孙中山先生的预见没有错,从1942年中航开辟驼峰航线,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里,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陆军航空兵印中联队,在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先后投入飞机2700余架,参加人数84600余人,运送各类物资80万吨,运送战斗人员33477人次。

  现代战争的持续xìng是靠后勤补给能力所决定,在战争状态下,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只要失去了补给能力,等待它的,注定是彻底的失败!

  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先生曾有一次著名讲演,丘吉尔先生热烈赞美了英国皇家飞行员,首相声情并茂地告诉他的听众:

  在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那么多的人的生存,要依赖那么少的人…如果可以引用英国首相的话,完全可以这样改写:在战争年代,中航、印中联队,就是这些人,和他们那些陈旧飞机,使四万万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坚持到了最后!

  中国没有败,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垮,靠的就是驼峰航线!

  航空、空运、飞机,拯救了中国!

  最后一次飞越"驼峰"后,威廉.H.滕纳将军打点行装即将回国,面对注定今后在梦中才会出现的雪山峡谷、残破铝片、累累白骨,他有过这样的感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两个同盟国家间飞行,它的飞机损失率竟会超过对德国轰zhà,这,就是驼峰航线!"将军的话没错,的确,这,就是驼峰航线! 全文完 第一稿:2004年11月-2005年6月 终 稿: 2005年7月13日

  ------------

  后 记

  ------------

  并非我一人的《驼峰航线》工作的xìng质可以不坐班,但领导要求随叫随到,于是每次出行都像火箭发shè一样,每每找到一条线索,一等到拿到当月薪水,碰在赶到周末,买张机票就走,然后再匆匆返回。

  这一"来去匆匆",就是整六年。

  采访中,年纪最小的老人都是八十出头。人老了,记忆力也不是很好,往往是,刚从这个城市回来,一个电话过来:孩子,我想起来了,某某某还住在这里…于是,常常,一个城市无数次地去,算算下来,北京我前前后后去了不下二十次,还有上海、南京、广州、昆明、兰州…使我最后能坚持下来的,除了一闭上眼睛是那茫茫的冰川、雪峰,还有那一双双默默在身后注视着的眼睛-无论是朋友还是同伴,每一位听我讲起"一架在喜马拉雅、横断大山峰谷沟壑间飞行的飞机…"马上都会睁大了眼睛。

  于是我静静地讲,同伴静静地听,最后,我和对方都唏嘘不已。

  你一定要把它写出来,否则,实在是对不住这些先辈。同伴、好友都这样对我说。

  知道我写"驼峰"花费大,都是想尽办法帮助我,犹如用嘴都说不明白的驼峰航线一样,我已经无法在这里把所有人的名字一一附上,只是想说,谢谢你们,我亲爱的朋友!

  我没有让大家失望,这本《驼峰航线》倾注着的,是我从少年到中年的梦,更是我六年的心血。

  感谢,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所有对此给予帮助的朋友! 刘小童 2005年7月13日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16sy.com--松语文学【闹相思】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北寒)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27091

  也可以百度搜索松语文学或者访问www.16sy.com

  -------------------------------------------------------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