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二爷传奇最新章节 > 二爷传奇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00 章

  华夏半月刊》上见到北平成立长城工业和燕京大学的报道,三人领导小组开了一个会,随后建康城出现了“长江工业”和“金陵大学”两块招牌。实际上贾迩冶已经对秦文说过这事,如果吴公公提出搞这些东东,一定要全力支持。贾迩冶希望形成南北竞争机制,互相促进发展。将来还要在西北、西南、东南建立产学研集团。一个国家政治上必须大一统,但是产学研必须竞争,思想界必须百家争鸣,否则还会走进封建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循环。

  留梦炎对大学和大学生这些名词很有意见,“呃,贾都督,为什么叫大学生?以前在国子监做学问都是叫太学生啊。”

  “呃,留大人,差别不大嘛,就差一点嘛。”

  “呃,贾都督,不能差一点,为什么要妄自菲薄,比别人差一点呢?应当比别人高一点,至少要一样,不可比别人低啊。难道我朝比别的朝代低吗?”

  “呃,留大人,大学生不比太学生低啊。大者,一人也。太字的那一点在下面,是一个人下面的那一点啊。学生者,斯文人也。既然是斯文人,为什么要暴露那一点呢?在下面晃来晃去的多不文雅。也不能将那一点挪到上面去,否则就是犬学生了。”

  “啊?呜呜,呜呜···”,留梦炎痛哭流涕,眼泪鼻涕大把大把地掉在地上。从此太学生下面少了一点,变成了大学生。实际上那一点是藏起来了,不敢再暴露在外面,否则有失斯文,更不敢扛在肩膀上而变成犬类。后来大学生并非都是男生,老知识分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贾都督早有预见啊。以后再也没有人坚持认为应当恢复太学生这个名称,于是太学生绝迹,大学生延续后世。

  工学院虽然还没有招到学生,但是贾迩冶给那些预备当先生的工匠们布置了几项任务,让他们联合攻关。这些项目的核心是炼钢、水泥和平板玻璃,这些技术必须突破现在小规模生产技术,否则不能成为经济的有效增长点。比如说钢铁业吧,用坩埚冶铁炼钢是传统技术,但绝对满足不了将来的需求。

  宣化铁矿的矿石用船运输到扬州和江南,结果是别的地方采铁矿为生的人们被迫向北方转移。宣化铁矿是沉积型肾状赤铁矿,矿层厚,规模大,易开采,品位高,不用选矿,因而成本低,当时只要有这么一个矿山小规模的开采,就能满足各地的需求。同样,开滦煤矿开采出来的原煤也满足了所有的需求。贾迩冶稍微提示了一下,蜂窝煤就搞出来了,特别适合小户人家的消费水平。

  仅仅是两个矿山的开发,就明显地加强了北方和南方的经济jiāo流,开采、运输和下游产业红火起来。江南有实力的商号都盯上了这个产业链,这时候贾迩冶做出了绝大多数官员都反对的举措。文天祥对贾迩冶的决策也不能理解。

  “呃,小贾啊,为什么将政府的铁矿石和原煤的运输让民间商号来承担?军队不是有个内河运输团吗?用军船运输不是可以节省开支吗?”

  “文大人,军船只能用于军事运输任务,不可从商,否则必定迅速腐败。铁和煤是民间用量多于军队用量的寻常物资,运输和销售工作量巨大。如果这些都由政府来做,那不是要增加政府人员的规模吗?也是政商不分,也是政府变得腐败的一个因素,经济效益会消耗在多吃多占和贪污之中。现在矿产品在矿山就卖掉了,政府和军队就少了许多事情,也避免了许多产生腐败的环节。文大人你看现在商号的运输船队将矿石和煤运往南方,将江南的大米、茶叶、布匹、丝绸等物资运往北方,甚至江南的鱼蟹虾鳖都运过来了,效率多高啊。这么多种类繁多的商业活动,牵涉到无数从事各种营生的老百姓,如果都是政府和军队来做,那老百姓干什么呢?我们现在让利于民,让民间商号发展壮大,将来才能增加税收来源。让利于民,不与民争利,对国也有利啊。”

  “呃,小贾,历朝历代的尚书省都有工部,漕运盐铁纺织这些行业都在管辖之内,以后政府不要这些部门了吗?”

  “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还是要的,但是职能要改变。政府的职能是保护民间商业活动的合法权益,也要对商号进行监管不允许商号的违法活动。这两方面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制定相关法律,不断完善。现在这些事情只能劳文大人领导的文官多费心了。我建议大人抽空到江南去一趟,就这方面的问题与政府首脑吴夏冕大人和在临安主政的李庭芝大人多多沟通,先拿出一个临时方案出来。将来要成立专门机构不断研究完善这方面的律法。”

  “呃,小贾,江南那边来文通报,江南有些商号大量囤积宣化所产的铁矿石,致使南方铁矿石价格明显提高,危及冶铁小户的生存。你看要不要惩办?有个叫盛达的商号搞的最凶,惩之可以杀一儆百。”

  “嘿嘿,不用,不用。文大人,逐利而行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像囤积居奇,抬高物价这样的活动,只要不破坏基本的民生,对社会的稳定xìng造成伤害,不必动用国家权利干涉。但是政府必须对这些事情有充分的了解,监视发展的程度,寻找对策。另外文大人你想过没有,你看到的通报是情报部门发到政府部门的,但是这种事情应当是政府的事情,是政府的职能之一,这方面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

  “呃,小贾啊,那些jiān商的行为继续下去必定导致许多冶铁小户破产啊。”

  “嘿嘿,文大人,如果在源头上扩大铁矿石的产量,结果会怎样?必要时可以动用运输部队往南方大量输送矿石,以平抑物价。”

  “啊,那结果必定是jiān商赔钱,好啊。不过,矿石的产量能够按照需要随意扩大吗?”

  “嘿嘿,文大人,这个你放心吧,我们的矿山是用zhàyàobào破开采的,不是用铁镐一点一点的刨矿石,生产能力的余量还很大。”

  “噢,那我就放心了。”

  “文大人,你不觉得那些jiān商的行为可以帮助政府多搞一些钱吗?”

  “啊?难道你早已想到这些事情?”

  “文大人,工商行业都是需要要保护的,但是政府必须注意它们为了逐利而起到的破坏作用。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要动不动就动用暴力手段。能用温和的手段将事情平息下来,还能搞些钱,那不是更好吗?”

  “对,只要将经济的源头控制起来就不怕jiān商捣乱了。”

  “文大人,以后宣化铁矿和开滦煤矿的开采权也会卖给商人的,现在硝石原矿的开采和煎制已经在着手分批卖给商人了。以后军队的后勤部门只要采购煎制提纯好的硝石用于军工生产就可以了。”

  “啊?源头都由民间控制了,这不会削弱政府的能力吗?”

  “硝石这个行业本来民间就有,而且矿点分散,不利集中管理。把这个行业再让给民间,效率比政府和军队要高。出让开采权就能得到转让费,还可增加税收来源,将来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增收资源补偿税和环境保护税。再说硝石也是民间用于bào竹生产的原料,政府和军队没有必要对其垄断。铁和煤更没有必要进行垄断,只是现在还没有哪家商号能出得起这种大矿山的转让费,现在不便出让开采权。现在的商号还需要培养壮大。将来会出现民比国富的现象,国家发行国债向老百姓借钱过日子,发展教育和开发新的产业。”

  “啊?”

  第三卷 天翻地覆 第三章 突飞猛进(六)

  36

  四月中旬,各战场捷报频传,项飞来到北平。

  贾迩冶不在北平城里,他最近搞了个炼钢厂,叫做首都钢铁厂,搞起了高炉炼钢的实验,为此还开采了一个热接触变质型大颗粒红柱石矿,用作高炉的耐火材料。矿石非常漂亮,红柱石状若菊花。贾迩冶在为钢铁时代的来临做准备。那时民间的冶铁炼钢的设备用一个担子就能挑走,就是所谓的铁匠炉子。在真实的历史中,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神州大地的城乡中还能看见。铁匠用一个炉子,一个小坩埚,几片破铁锅的碎片和熟铁料就能搞出钢来。但是这种冶铁炼钢的规模显然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前在庄园搞的钨金冶炼炉和坩埚是为了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随时随地生产需要的各种钢铁材料,产量也是十分有限的。

  听说项飞来了,贾迩冶知道有大事发生了,急急忙忙地赶回枢密院。“项飞,有什么事情你们解决不了?”贾迩冶口气多少有点不满。

  “呃,公子,赣北前线的元军后撤了。”

  “噢,是后撤?没有溃散?”

  “正是这样。元军后撤的次序井然,jiāo替掩护,没有可趁之机。”

  “不简单。元军向哪里撤退?”

  “不像撤往赣南和广东,元军前锋已经进入袁水流域,可能是想撤往湖南。”

  “嗯,项飞,如果元军确实是这个意图,你考虑元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图的?”

  “公子,参谋部仔细研究了这个问题。首先,元军后撤一定是已经确认元廷中枢已经不存在了。而元军在赣北遭受信江和长江两面的压力,元军自认不能长期对抗,故而后撤。元军不向南往广东方向撤退,同样也是避免两面受敌。如果元军撤往广东,我军在陆地上必定尾随,而海上元军水军打不过我军的海洋水军,我军迟早在广东沿海登陆,元军也是南北两面受敌。但是元军撤往湖南也没多少道理,陆地上我军还是尾随西进,而北面我军必定渡江作战,元军既然不愿两面作战,守湖南的可能xìng也不大。”

  “那元军最终会撤往何处?”

  “公子,参谋部研究了三十年前元军攻占大理和川西的战史,由此得出结论元军很可能是想到大理去,也可能是到四川去,进而北上陕甘甚至是到漠北草原去。”

  “噢,那可是万里迢迢的长征啊,真是那样的话,几十万大军拖都拖垮了。”

  “公子,元军三十年前攻打大理的进军路线十分古怪,元军的行军路线渡过了金沙江和大渡河,沿途多是山峦叠嶂大豁深沟之地,我军恐怕很难全力追击。”

  “哦?”贾迩冶很吃惊,那不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吗?只是行军方向相反而已。“这么说来那些参谋们判断的元军去向还真有可能。项飞,你打算如何应对?”

  “公子,这正是我亲自跑来请示的原因。现在江南我军兵力不足,没有条件全力追歼敌军。即使将范广师和党宁师都放出去,也不可能与三十余万元军硬碰硬地打,而且还不能都放出去,否则建康门户洞开。尾随元军之后,后方许多元军占据的城池无兵去攻占,打下来也不能分兵据守。现在也不可能扩充许多军队。”

  “是有这个问题。呵呵,大片江山唾手可得,却无兵取之。这样吧,项飞,先吃饭,饭后我们仔细研究这个问题。”

  三天后项飞南下,几天以后长江以南发生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内河水军一分为二,三分之一的水军进入鄱阳湖,配合陆战二团和范广师沿着赣江进军。三分之二的内河水军将开合集团运过长江,攻占岳州(岳阳),然后进入洞庭湖,沿着湘江前进,但是不要将元军西走的路线堵死。江西和湖南的军事行动都是水军和陆军配合,互相掩护,欺负元军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水军力量。一下子将元军都消灭是不现实的,只要不断削弱之就达到了战略目的。如果能够分割元军集团,将之赶往不同的方向则更妙。

  党宁师暂时不动,坚守建康的南大门,赣北前线的八个营级部队编入党林师,组建两个新团。浙东十二个营级部队和姜才的警卫部队整合成一个新的师级部队,姜才任师长。党林师原来属于闵烟部队的吉敏骑兵团调配到姜才师,吉敏兼任副师长,参谋部负责组建师级和团级参谋班子以及侦察部队和特战部队。另外党林师支援姜才师一个大pào连和一个小pào连。

  项飞离开北平后十天,杨无过率领直属一、三、五团和警卫二团南下,直属四团接替北平北面的防务。这支部队的任务是扫dàng湖南和江西残余的元军,并且促使元军的大集团跑得快一些,乘机多消灭一些掉队的步兵,内河运输部队配合行动。

  杨无过对于指挥一万二千余兵力的大部队还有些心虚,“呃,宝兄弟,指挥这么大的部队行动我还没有经验,担心吃了亏不好jiāo代啊。”

  “大哥,你只要将几个团的头头抓牢就行了,作战行动让参谋人员做好计划。刘芒的特点是善于猛打、死缠烂打,范阔在战术上专研多一些。铁头有些心眼,能想出一些好计,戴钟心思慎密,做计划你多听他的意见。这几个家伙都能打,你只要管住他们不去和元军重兵集团硬干,出不了大麻烦。大哥,我已经和他们几个打过招呼了,如果他们不听你的将令,我砍他们的脑袋,他们不敢乱来的。”

  文天祥和一些文官及太学生也随军行动,包括元廷的一些官员。文天祥的使命是安抚湖南和江西新解放区,组建各地文官队伍,他本人还是要回到北平主政的。队伍路过扬州和建康时参谋部和情报资源司令部以及军政大学也要派出大批人员充实到新解放区,建立新政权和组建当地治安部队。贾迩冶点名将海州知州丁顺调往即将解放的鄂州担任知州,其他需要从小地方升调到大地方的人员由文天祥和吴公公商量解决。

  本来贾迩冶是考虑请李庭芝担当安抚湖南和江西新解放区的重任的,但是担心李庭芝可能大开杀戒,将那些原来大宋投降的官员都杀了,只得请文天祥去做这件工作。贾迩冶发现文天祥进入大宋政权的核心的时间比较短,后来又受陈宜中、张世杰的排挤,基本上还没有大宋重臣的专权和跋扈的劲头。贾迩冶认为现在十分需要广泛的和解政策,以利于尽快医治战争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