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克罗谈投资策略最新章节 > 克罗谈投资策略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1 章

  ,在改革中“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他的话现在已成事实。

  1994年,经济增长迅速,产业多样化发展信心十足。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变,神奇

  般地提高了生活水平,尤其是较发达地区更是如此。

  多年以前,当我刚做美林公司的业务员时,我记得和一位渊博的华尔街人士谈到瑞士银

  行家。我尤其记得这句话:“如果你看到一位瑞士银行家跳出窗外,你就跟着他往外跳。他不

  仅可以软着陆,而且还可能以这种方式赚到钱。”显然是一句夸张的话,但这中间不无真理。

  最近,瑞士三家最大公司之一的瑞士银行公司宣布进一步进军中国,在上海建立其在中

  国大陆的第二家代表处。

  瑞士银行驻北京代表处的一位发言人以瑞士人特有的沉默态度指出:“这是个明显的信

  号,我们的银行想在中国扩展业务。”

  如果作为榜样的瑞士银行家想跳人中国,为什么我们不同样做?我们应当更多地进入中国

  吗?时机如何安排?

  作为一名长期的华尔街jiāo易商,我已被训练成这样:在我开始谈赢利潜力之前,我认为

  先谈谈涉及的风险更合适。

  (I)我们只看到中国在过去15年的增长,在进行大规划时,这只是非常短的一段时间,

  不足以得出长期推论。

  (2)中国的基础设施不具有配套xìng。经济腐败和丑闻看来很猖獗。尽管政府看来有进行

  整顿的决心,但人们会问,他们有经验和人力来恰当实施这项工作吗?

  (3)我经常被要求挂牌做中国的商品和期货市场的业务。抛开众所周知已经确立的jiāo易

  所,如北京、上海、深圳和郑洲的jiāo易所,以及南京新成立的石油jiāo易所不谈,人们可以看

  到大多数中国的jiāo易所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和不确定。目前,中国估计已有超过100家的

  jiāo易所和远期市场、8万多家农贸市场和jiāo易集市在朝全国化发展。

  (4)中国合同的法律效力总体来说达不到标准。这些标准在许多国家被认可,是持续追

  求重大业务目标的基本保证。

  (5)除了在控制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过松上的重大努力外,影响经济和经营环境稳定的

  障碍仍然存在。在不久的将来能否控制注它们还很不确定。

  中国幼稚的商品期货行业面临成为其迅速的、无节制的扩张结果的受害者的危险。商品

  期货市场在全国兴起,它的增长既无组织又重复建设。

  中国花了5年的时间来建立商品期货jiāo易。现在,在北京、南京、上海、深圳和郑州的

  jiāo易所里,主要jiāo易的合约有谷物,其它农产品和食油,石油和金属合约。但除了这些已经

  建立的jiāo易所外,还有大量新建的期货jiāo易所,它们导致的结果是同一商品期货有多重市场。

  据报道,该国有20多家官方批准的批发市场和所谓的期货jiāo易所,另有30多家即将开业或

  正在计划之中。

  中国主要商品jiāo易所(1994年1月)

  名称 jiāo易产品 建立年份

  北京金鹏铜jiāo易所 铜 1991

  北京商品jiāo易所 商品 1993

  北京石油jiāo易所 石油 1992

  南京石油jiāo易所 石油 1992

  上海金属jiāo易所 非铁金属 1992

  深圳有色金属jiāo易所 非铁金属 1992

  郑州商品jiāo易所 粮食 1990

  一些当地掌权部门想当然认为,建立自己的期货市场可以使当地的政治家和企业家(他们

  常常是同一个人)富裕。同时,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使一些地方政府将外来产品排斥于他们领

  地之外。尽管北京再三重申期货jiāo易所和公司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一些地方政府仍旧

  声称有权批准成立。

  直接投资于中国公司是非常困难的。至1994年3月,仅有48家公司允许向外国人卖特

  种“B”股(1991年开始)。相反,国际投资者已瞄准香港,它的股市上有许多公司与中国有

  业务往来。过去的两年里,与近来国际股市下跌之势相反,那些包括寻找“中国概念”在内

  的投资者们推动香港股票大幅上涨,使许多完全致力于中国的共同基金在这一时期为股票持

  有者获得了巨额回报。

  参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只有到上海和深圳的幼稚股票市场上买进卖出这一种简单

  的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供外国投资者选择。

  这些途径包括一些封闭式投资公司和越来越多的开放式基金。它们的全球或仅亚洲资产

  组合一直在买进中国概念股。

  一部分中国公司的股票已经在 NYSE挂牌上市,随着中国朝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发展,

  很可能在纽约和香港进行额外的公开发售。筒而言之,至少在目前,西方投资者参与中国投

  资的最合适地方是通过共同基金。

  另外还有一条途径让西方投资者参与中国的经济增长。但这条路风险更大,需要更多的

  知识和金钱。中国正考虑一条新解决办法.吸引外国投资来解救即将倒闭的国有企业,包括

  将它们的产权完全出售。中国想让资本雄厚的公司(所谓白色骑士企业)接管不健康企业。问

  题在于,愿意或能够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的公司中,有毛病的企业比健康的企业多得多。

  展望21世纪初,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受益者实际上是日本、韩国、香港和台湾的公司,

  它们生产附加值很高的产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东西,如纺织品或钢铁。从长远看,中国需

  要的是我们称之为“中等技术”设备的企业,如高能工厂、练制厂、现代钢铁厂、电子工厂

  和汽车厂,这些亚洲国家(和地区,译者注)可以向中国提供这些东西。

  结论:1997年后的香港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你问5个不同的香港观察家,你会得

  到至少6种不同答案。

  让我们努力将事实和逻辑与传闻和臆测区分开来。

  你当然不可能在考虑1997年后的香港时,不去想想中国。中国明显缺少(可能在以后的

  几年中)一个组织良好的基础设施、法律和合同的约束、自由兑换的外汇体制以及顺畅的通讯,

  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业务中也是如此。

  因此.对国际上的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香港将继续担当进入中国大门之任,并从远东进

  一步的经济扩张中受益。这样做比直接卷入中国的不确定xìng和风险要小。事实上,如果一个

  人能够开发出一套好的多国战略,香港能成为每个人追求的“中国概念”的可行解决办法。

  香港的许多股票,尤其是银行业和中高技术业都极深地卷入了中国,他们的增长和获利

  xìng与大陆相联。显然,又一个潜在“中国概念”。

  由于香港接近中国及其与中国之间的亲密关系、香港能在中国的金融、机械工程和建筑

  业的扩张中进一步受益,这表明一个健全的管理良好的固定资产开发、机械工程和建筑筹划

  的考虑是有益的。

  随着1997年的临近,香港对中国的边界可能扩张,香港越来越大,并进一步发展。香

  港总体的扩张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增加:而人口的扩张,尤其是中国大陆人口的挤入,会使香

  港产生额外的社会问题。同时,中国大基建项目的渗入。使香港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不仅

  是需要高层次的劳动力,还需要低层次的劳动力,大陆可以提供这些劳力。

  最后,香港政府和行政部门可以失去一些在前 1997英国行政管理部门运行下的效率和

  良好秩序,从而使管理健全良好的香港私营金融和服务行业公司更具吸引力。

  小说下载尽在http://www.txtnovel.net---【gzbysh】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访问小说分享者(小馨馨)的书库,阅读更多TA分享的书籍!

  地址:http://www.16sy.com/u?id=37572

  也可以百度搜索或者访问www.16sy.com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