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冯仑管理日志最新章节 > 冯仑管理日志TXT下载
错误举报

后记 关注万通12年

  写作这本书的缘分,开始于12年前。

  第一次正式接触到万通公司,是在1997年12月12日在北京港澳中心举办的“首届投资银行与中国民营经济高级研讨会”上。实际上,万通是这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随后,我还收到了那次会议的论文集,实际上就是那次会议的演讲报告集。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份封面左边1/3为蓝色、右边2/3为白色的《万通报告》(第一辑),不过,白色的部分已经透出岁月浸染的淡黄色。

  这本报告文集中的《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一文,让我第一次注意到冯仑是国内一位有思想的企业家。

  这篇文章是冯仑在那次研讨会上的一个主题演讲。冯仑在12年前就系统诠释了民营企业至今仍然面临的6个最要命的问题:民营企业的“原罪”概念;民营企业的组织进化;民营企业的资本和财务结构;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民营企业的产业选择和战略;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这篇文章用A4纸,整整排了8页,篇幅达1万字,文章探讨问题之关键、使用案例之典型、观点思想之鲜明、解决方法之务实,是迄今为止国内民营企业都值得研读、借鉴的“民企万言书”。

  当然,那篇文章也让我记住了冯仑最早的两个段子,一个是说民企组织进化中创业者个人权威问题的,“背着手撒尿——不扶(服)”;另外一个是说民企治理结构和合作问题的,“结婚是误会,离婚是理解”。

  从那次会议之后,我开始重点关注冯仑,与万通公司的联系也多了起来,我曾经多次采访冯仑,多次深聊,同时积累、收集了冯仑和万通越来越多的资料。

  如同吸引着太多太多的人一样,冯仑的文章和思想一直吸引着我。只要是万通的刊物寄来了,我会第一时间在文章标题后面寻找标有作者“冯仑”的字样,找到之后便会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很多时候都是一口气读完。在这12年中,我阅读了万通的每一期刊物,从最初的《万通报》,到接下来的《万通》,以及随后的《万通·生活家》,以及如今网络时代的《风马牛》电子杂志(.fengmaniu.),一期??没有放过。同时,我把万通刊物上冯仑的全部文章和有关万通重要事件、话题的文章,全部剪了下来,积累了100多篇纸质资料。

  对冯仑文章的这份喜爱和着迷,已经融人了我的细胞和血液,成为我的一种“生物钟式的本能”。除了万通的刊物,即使是在公开媒体上,哪怕是眼睛的余光扫到的有关冯仑的采访或万通的报道,也都会把我如同被摄魂魄般地吸引过去。至今,我从公开媒体上积累了与冯仑和万通相关的数十篇文章。我愿意诚实地“交代”:有一次我在飞机上的航空杂志中看到了有关冯仑的一篇报道,我照例把这份资料收集了,不过是以“破坏公物”的方式实现的。当时我都不敢喘气,悄悄地、慢慢地把那篇文章撕了下来,不知道别人是否看到了我“破坏公物”的行为,更不敢看别人的那种异样眼神。

  岁月流淌,阅读冯仑依然是这12年中我个人阅读生活的一份最爱。

  在关注万通的这12年时间里,每一次阅读冯仑的文章都像赴一次思想盛宴,都是一次商业悟道和精神享受。坦诚地说,对于冯仑的思想,我是极度喜爱的,在内心是认可的,同时我认为这些思想都是正确的,更值得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借鉴。

  12年一轮回,我亲眼看到:万通从一种“野蛮生长”的多元化集团格局,调整为12年前地产、金融“两翼齐飞”的战略,随后在2003年前后继续嬗变为一家专业的地产公司,并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如今,万通(万通实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以新加坡凯德置地为标杆,力争用5~10年的努力,使公司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房地产投资公司。目前,万通实业已完成转型期的战略布局,在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等领域拥有多样化的业务和资产。

  2008年9月,中信出版社和蓝狮子联袂推出的《柳传志管理日志》一书摆上了我的案头。我当时感觉到,这套“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图书中应该有冯仑的一本,改革开放30年中国著名企业家商业智慧丛林中不能缺失冯仑的身影和思想,需要一本“办企业18年才真正整明白了”(冯仑语)的“在中国的从商之道”。我深知,国内如此众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从业者喜欢阅读、聆听冯仑的商业思想,表明了冯仑商业思想具有可以“经世济用”的普遍价值和巨大市场空间。

  推出一本《冯仑管理日志》的提议,在2008年10月首先得到了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吴晓波的认可,随后得到了中信出版社的认可。

  首次用一本书来全面呈现冯仑的商业思想——这个事情强烈地吸引着我。

  此事意义很大,创作的工程量同样浩大——我搜集、收藏12年的冯仑先生的文章,以及万通企业媒体等资料,共:398篇,我前后看了3遍,如果仅以平均每篇2000字计算,共看了将近240万字;加上20多万字书稿共看了3遍,做这本书看了300万字。多看几遍资料可以从中披沙拣金,避免有遗珠之憾。由于创作此书需要,我还专门购买、找来了《顶级董事会运作》、《高效的董事会》、《改造董事会》等不同主题的图书,通过有目的的专题阅读,来提高此书的思想深度。此事最终做完,耗时共13个月。

  阅读冯仑12年,我成了《冯仑管理日志》作者,终于为那么多喜欢阅读冯仑的人奉上了一本“简明《冯仑商业思想全书》”。不过,当时我并没有事先想到要做这样一件事情,只是因为——喜欢,而且坚持了12年。

  我是抱着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写作这本书的。说心里话,既能把企业做好、做久、做强,在国内外做出这么大名堂,又能在商业实践中思考商业内涵、同时用提炼出的商业智慧来引领商业实践——像冯仑先生这样的企业家,在国内极为罕见。对于我而言,由我来执行写作《冯仑管理日志》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我把这份珍惜体现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做这本书从2008年11月开始,到2009年底完稿,中国A股从1664点大幅反弹并发动了两波大幅上涨,而我做到了置身其外,不为所动。

  想说明的是,《冯仑管理日志》一书是冯仑和万通近20年商业智慧的一个精神产品,而我只是这个产品最后一个环节的劳动者。

  客观地说,这本书的面世,首先要归功于冯仑先生,他在近20年的商海生涯中坚持不懈地实践、思索、总结,再把商业智慧运用于实践,最终才磨砺出了本书的260多条商业思想;其次,要感谢万通地产品牌和公关部的多位工作人员,冯仑在公司内外闪烁出商业思想的火花时,他们紧接着记录、整理,使得冯仑的商业思想得到了及时呈现和挖掘;再次,那些采访冯仑的记者同样功不可没,他们的采访产品生动地呈现了冯仑商业思想,同时更是对冯仑商业思想形成过程的挖掘。

  实际上,冯仑先生、万通品牌和公关部几位工作人员、那些采访过冯仑的记者和我都是这一本书的共同创作者。

  这本书的最终形成,还与几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感谢陈润江老师,他在万通工作16年,多次为本书提供各种资料,本书前言“一艘领航船上的灯光”的灵感,就是我和他一次交流时碰撞出的火花。

  同样感谢中信出版社第二事业部的主编蒋蕾,她做出了多本超级畅销书,是我佩服的一位现代出版人。她在德国法兰克福出差期间还看了此书书稿,并回邮件说“尽快联系往前推进吧”。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沈家乐、徐立政,两位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保证了此书的品质,又好又快的工作作风使这本书能更快地与读者见面。感谢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编辑崔璀,她那么年轻又那么认真,多次和我沟通此书,并提出了30多条共1723字的书面建议,我从她字里行问读出了她的敬业。

  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在现在这个社会中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期待着和那些认真做事的老朋友、新朋友一起把下一件好事做得更好。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