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最新章节 >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TXT下载
错误举报

译后记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一九九—一九七七)用英语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纳博科夫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九一九年,他们全家为躲避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逃亡到英格兰,他进了剑桥大学。一九二三年大学毕业后他定居柏林,用俄语创作诗歌和短篇小说。后来由于纳粹德国崛起,他流亡到巴黎,继续用俄语写作,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在西欧文学界小有名气。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他在巴黎用英语创作了《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据说当时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只好在卫生间里写作,把木板搭在一个坐浴盆上当桌子用。一九四〇年,他在纳粹入侵法国之前移居美国,并带去了此书的手稿。一九四一年,《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由美国新方向出版社出版。此书长时间没有受到评论界的重视,直到他的长篇小说《洛丽塔》(一九五五年)获得国际声誉后才得到重新评价和认可。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在调查和写作过程中思考人生,思考文学创作,成了书中的又一个主人公。

  对于《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许多欧美评论家已从不同角度做了评论,其中“带有不合理的魔幻色彩的文学侦探小说”(见英文版封底)这一评价似乎更为贴切。译者认为,这部小说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解读:

  从“侦探小说”的层面上讲,这部小说具有扑朔迷离、悬念迭生的特点,叙述者V.虽然不是在侦办犯罪案件,但也是在破解一个秘密。由于“破案”所需的线索散见于全书各章,因此读者必须反复阅读,和叙述者一起观察、思考、分析,才能理出头绪,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并感受探秘的玄妙和破谜的惊喜。

  从“现代主义小说”的层面上讲,这部小说具有许多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如意识流、内心独白、戏谑性模仿、打乱时空顺序的叙述等等,甚至带有一点荒诞的(或者说魔幻的)色彩。主人公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思想和现代派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消极看法。然而在小说快要结尾时叙述者还是暗示了某种“毋庸置疑的谜底”,相信作家去世后其精神将在作品中永存。

  从“关于文学题材的小说”的层面上讲,这部小说探讨了一个作家的人格和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以及“研究小说”和“传记”的创作方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叙述者V.虽然声称不想把哥哥的传记写成“小说化传记”(biographiesromancées),但从他讲述的调查和构思过程来看,最终的成果仍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许多虚构成分,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第一手资料(如塞巴斯蒂安的言谈、日记、书信、论文等),只能以自己的回忆为基础,从哥哥的小说作品中寻找其思想轨迹,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进行调查、猜测、分析、拼凑和想象,这必然给他的叙述加上诸多主观因素和虚构因素。

  纳博科夫的小说通常具有多重含义,因此除了上述三个层面之外,读者还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阅读这部作品,做出更多的解读,感受更多的乐趣。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得到了南开大学孔延庚教授、谷恒东教授、陈曦教授、李珠副教授和天津大学潘子立教授在俄语、法语、德语方面给予的帮助,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