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品读历史—宋最新章节 > 品读历史—宋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75章 世有忠良

  康保裔欣然接受了这个计划,前面的风险他心知肚明,即使如此,他也愿意为脚下的土地洒上自己的热血。

  康保裔c范延召分两个不同方向出兵,呈夹击之势对辽开始了用兵。

  范延召带着一万人的敢死队,凭借着血勇之气杀得辽兵人仰马翻。

  正所谓一人拼命,十人不敌;万人拼命,鬼神难挡。人数上占有极大优势的辽兵被宋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彻底打懵了。

  战场上,宋军士兵拔下胸口带血的箭矢,瞪着猩红的眼睛继续战斗;身中多刀的宋军忍着剧痛,开始以血换血以命博命;垂死的宋军士兵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手中的战刀插入敌人的胸膛。

  这种以命搏命的打法,让辽军感到了发自骨子里的寒意。看着面露狰狞的宋兵,仿佛就像看到了来自地狱的恶魔。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宋军。

  令人作呕的血腥味,映入眼帘的断肢残躯,不间断的哀嚎和呻吟,随处可见的尸体。战场的惨烈让人心惊,辽兵实在撑不住,开始大批溃散。宋军没有追击,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了力气,看着敌人终于退却,他们不顾身上的战伤,仰天长啸。

  是的,他们击退了敌人,用一个个平凡的身躯实现了保家卫国的诺言。

  与此同时,康保裔也陷入了苦战,他没有成功迂回到敌后方,在行至中途的时候,被辽军发现c包围。面对着十倍于己的敌人,康保裔没有接受投降,没有选择高官厚禄c苟活于世,而是选择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临难毋苟免!)。

  这就是军人的血性,生为人杰,死为鬼雄!

  康保裔没有辱没军人的称号,他是一名合格的军人!

  辽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终歼灭了这股顽抗的强敌,康保裔当场战死,受重伤的兵士也被当场射杀。但是辽人仍然不满足,因为他们还要掠夺,还要继续推进。

  失去了保护伞,那城中的百姓不就成了待宰的羔羊?到时就可以尽情的掠夺,这实在是太美妙了!

  辽军急不可耐的冲向康保裔驻守的城池,可到了城里,才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仅有的空壳子。

  原来,在康保裔决定率军出城的那一刻,就做了两手准备。他知道城内兵力不足,是无法抵抗辽军的,于是下令城中百姓南逃,有亲戚的投奔亲戚,有地窖的躲地窖,有什么法子使什么法儿。实在没地方去的,就去遂城,他相信那里可以保证这些难民的安全,因为驻守在那儿的是大名鼎鼎的悍将杨延昭。

  说起杨延昭,人们并不陌生。作为杨家新生代主力,杨延昭自小跟随父亲(杨业)为国戍边,征战二十年,大小战争数百起,向来都是冲在最前面。

  杨延昭智勇善战,驻扎边防二十载,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遇敌身先士卒,深受百姓爱戴,士兵拥护。(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康保裔能把一方百姓托付给杨延昭,足见对其信任。

  难民蜂拥而至到遂城,恼羞成怒的辽兵跟着足迹一路尾随追到了城下。

  遂城原本就是小城,一下子又涌入这么多的难民,杨延昭也是颇感力不从心,一方面需要维持城内的治安(以防奸细混入),另一方面需要花费更过的精力来对付城门外虎视眈眈的辽兵。

  辽国大军集合后,开始对遂城发起猛攻。他们的这次攻城即迅猛又犀利。在人数占优,士气高涨的大好形势下,好几次都差点攻破城池,但是由于宋军的拼死抵抗,最终没能得手。

  随着夜幕降临,辽国大军停止了攻城,鸣金收兵,在城下驻扎下来。寒冬时节,天气十分寒冷,辽人升起了篝火,喝着随身携带的美酒,吃着抢来的粮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他们吹嘘着自己的英勇,氛围略显欢快,因为他们都清楚,明天眼前的遂城将成为一片废墟,他们可以尽情的掠夺,放纵。美酒c金银c美女,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美酒的芬芳传出很远,遂城内的人们散坐在城内的各个角落。放眼看去,到处都是人,但却是死一般的寂静。士兵有的在擦拭着手中的刀剑,有的抱剑而睡,伤者包扎着伤口。现场静的可怕,静的吓人。

  杨延昭带着一队人马巡视而过,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眼前的局面。今天虽暂时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但宋军的伤亡却是极大的。很多人都是带伤作战,老百姓也手拿各式武器加入作战,即使这样,才堪堪打退敌兵。

  遂城已到了极限,明天将是生死存亡的最后一战。

  援军是没有指望了,要是傅潜敢战的话,敌人也不会跑到这里来撒野的。杨延昭仰望星空,他在思索着最后的对策。

  我很喜欢看一部叫做《亮剑》的抗日电视剧,李云龙这个人就有着一种创造性思维。用普通话说就是脑袋瓜儿灵活,不按寻常套路出牌。

  在中原突围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搞了次反冲锋,消灭了坂田并成功逃脱。在攻打长崎联队时,利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挖战壕,依托掩体工事投掷手榴弹,不可一世的山崎冶平(中佐)被当场炸死。

  作为一名将领,有时候必须具有一些创造性思维。

  从事情的后续发展看,杨延昭就具备创造性思维。他利用天寒的关系,取水泼洒城墙,第二天,辽兵来攻时,傻眼了,眼前的遂城成为了冰城,光滑坚硬。

  谁也没想到一夜之间竟然出现了一座冰城。眼看煮熟的鸭子飞了,辽兵虽多,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干瞪眼。人爬不上去,弓箭又射不穿坚硬的冰块,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攻取它处,绕过遂城。

  杨延昭用智慧解救了全城百姓,用谋略赶跑了敌人,而杨延昭的这一真实事迹也被收录到了《宋史·列传》中。

  在真宗朝,要论冲锋陷阵的勇将,相信有很多人榜上有名,但要论智勇双全,文武兼备,只有杨延昭c杨嗣等少数几人光荣入榜。

  绕过遂城后,辽军继续南下。此时的河北境内已经陷入全面战火,宋辽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的是不可开交。

  由于傅潜的坚守不出,辽军在这次南征中尽逞虎狼之威,虽有杨嗣c张凝c石普c杨琼等边关守将的奋力抗敌,可仍处于被动状态。

  在自家院子里,被人家打的不敢不门,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丢脸的事情。

  宋真宗赵恒实在是坐不住了,在大臣们的提议下,决定御驾亲征。

  咸平二年十二月十五日,赵恒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到达大名府。

  宋真宗赵恒不是一位喜爱使枪弄棒的皇帝,也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事情,他来河北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边境的将士加油助威,慰劳边境将士,同时震慑辽军。

  面对着宋朝皇帝的亲征,辽国军队也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悍勇。在宋朝大军到达当天,辽军便发起了猛烈进攻。

  宋真宗赵恒第一次见识到了辽兵的可怕,他们恐怖的冲击力像狂风暴雨一般,席卷整个战场。看着引以为傲的威虏军被打的抬不起头,皇帝亲领中军出马,才算击败了敌兵。(契丹攻威虏军,本军击败之,杀其酋帅。)

  虽杀死了敌兵主帅,但辽军悍勇的的作战特点给赵恒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要知道,这只是辽军前锋,并不是辽国的全部军队。如果一旦宋辽全面开战,宋军能否抵挡住,赵恒心中很是没底。

  回想起他的父亲(宋太宗),当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手下猛将如云,即使这样,两次北伐都没能打下燕云之地,最后一统天下的豪情化作英雄迟暮的伤感。

  战争的残酷,数十万人的拼杀让战场充满了血腥。作为在和平时代成长起来的赵恒同志,是从来没见过如此惨烈的厮杀,残肢断臂,尸骨如山,犹如地狱般让人毛骨悚然。赵恒虽在远处眺望,但战场的惨烈令他生厌,令他作呕,令他恐惧。

  辽兵的悍勇c父亲的壮志未酬c战场的血腥残酷,一幕幕画面交织在一起,让宋真宗赵恒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一次,赵恒感觉到了恐惧,对战争的恐惧,对辽国的恐惧。

  不久后,辽国军队退却了(可能是因为战线太长等诸多因素)。他们不是傻瓜,面对着人数众多的宋军,辽兵利用快速机动反应能力c灵活的战术,迅速后撤。

  相比之下,宋朝大军的举动就有些耐人寻味。面对着敌人的撤退,宋真宗赵恒并没有下令痛追敌军,而是装模作样的派人在后面不紧不慢的尾随。

  这样的举动,让萧太后敏锐意识到,宋朝对辽国的畏惧是自上而下的蔓延。

  基于这点认知,不久后,萧太后再次卷土重来,宋辽兵力最大规模的冲突即将爆发。

  在辽军撤退的过程中,杨延昭抓住战机,在羊山大败敌军。

  范延召追敌至莫州,斩首万余级。(辽军撤退的也不轻松。)

  当然,宋军主帅傅潜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置:削夺官爵,充军流放,家属发配房州,家产充公。(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

  (本章完)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