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一世之功最新章节 > 一世之功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沈氏祠堂

  沈凌走进这个肃穆的祠堂前院,这里比自己的院子还大。说起来自己笑的时候常常被罚跪祠堂,从而已经不向其他人那样惧怕这里。

  沈妍每次一提到祠堂都有种恐惧的感觉,毕竟,在大明朝,即使女眷犯了罪过,只要不涉及祖先是不被允许跪在祠堂的。

  沈凌看着祠堂外的旗杆子一样的东西也是疑惑,自己从来都不知道这是用来做什么的。

  沈景岚还以为沈凌在看自己的成就,有些动容。

  “你马上也有了。”说完叫吴管家站在祠堂院子的外面,沈凌从吴管家手里接过来几只火折子,将他们递给父亲。疑惑地看着沈景岚,自己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啊,自己也会有?

  沈凌突然猜出来这是什么了。

  沈家的祠堂很是讲究,高大的祠堂主厅,是由有名的工匠细细雕琢的,所有的装饰都是沈家第一任文远伯定做的,所以任何沈家后代都没有资格改变这里的装饰。

  整个祠堂整体的用料是南方广东和云南的一种木材,京城大多数的祠堂都用的这种材料,据说是为了显示自己府上的荣耀,务必在远处选择合适的木材。

  沈凌慢慢走了进去,自从那次自己进入族谱后,沈凌还没有打量过整间祠堂,看着那几个“堂号”,沈凌默默的念了出来,这时候沈景岚悄无声息的走到沈凌身后没有打扰他好奇的眼神。

  沈家的堂号是由保定府的德高望重的族老和当时的京城大儒共同所写,制成的鎏金的匾额高高的挂在祠堂的正厅。

  有些堂号已经认不出来了,沈凌看着旁边的解释,才知道其中是介绍沈家的姓氏的由来。

  沈家以前就是一户小门小户的人家,但是在当时的保定府还有点名望,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匾额上面所写的只是靖难时期,沈家为永乐皇帝做出的功绩。

  沈凌走过这个堂号后,看到了最为恢弘的一个匾额。

  皇帝御封的“直笃牌匾“,才真正彰显了传说的先祖“沈二山”一生的功绩,“武冠群雄”四个鎏金大字直接冲击着来到祠堂牌位前的所有人的眼球。

  沈凌震撼的看着面前的两个上了锁的箱子,也不知道其中是什么。

  就在沈凌发愣的这段时间,沈景岚已经将祠堂里的烛火都已经挑亮。

  看着沈凌说道:“你去将最右面的抽屉中的钥匙拿出来。

  沈凌到沈景岚指示的地方找了半天才找到沈景岚说的“抽屉”,实际上是个暗格。

  沈凌拿出了两把钥匙,看着沈景岚的目光,在两个箱子前蹲下,打开了两个漆箱。

  第一个箱子打开后,沈凌对着里面看了一眼随即知晓了其中是何物,第二个箱子是一卷古书一样的东西,有点像圣旨。

  沈景岚这时候站起来,让沈凌随自己一起跪拜,上香。

  所有的礼仪,沈凌都一点不差的遵守。

  拜过祖先后,沈景岚回过头来,看着沈凌。

  “在我中的成化年间的会试之后,就在这里和你一样进行着同样的祭祀。”

  沈凌静静的看着面前的老人,聆听着这座祠堂以前发生的一切。

  “我是成化十四年的进士,说出来你也应该知道,当时我在会试的名次不高,但是幸好在殿试成功通过馆选,成为了成化十四年的一甲进士,现在我们同年的进士有的已经回乡致仕,有的已经官至内阁首辅。”

  沈凌惊讶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没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的这一生就是想将文远沈氏一族的荣光延续下去。他杨廷和算什么?”

  沈景岚谈起来杨廷和,满脸的嗤之以鼻,好像在他的眼睛里,杨廷和一文不值。

  “杨廷和现在做的就是在把杨氏一族推向火坑,而他自己呢?还不知道变法后的大明会成为什么样子。”

  沈凌虽然不同意沈景岚的观点,但是也不会再这个时候反驳他。

  但是在沈凌心中,杨廷和虽然眼高于顶,目中无人,但是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名相”。

  如果没有变法,真不知道大明朝还能不能挺到崇祯皇帝的那个时候。

  沈凌穿越过来,一开始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势活着,但是,他发现现在社会的风气和科技条件实在是太差了,然后自己的地位一点一点提高,沈凌就慢慢发现自己有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看不惯的这些繁文缛节的潜力了。

  就想张璁一样,真的只是因为沈凌知道他以后会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才会去结交?

  沈凌是看中了张璁脑海中的一种改变天下的决心。

  张璁七次会试不中,是因为他的学识有问题?

  不是,所以在张璁四十岁才有机会进入朝堂的时候才不遗余力的改革科举。

  沈凌从张璁的话语中知道,他对大明朝当今的科举取士的制度多失望。张璁曾经说过,有朝一日,他一定会改变大明朝的科举制度。

  沈凌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的时候,更加确信自己的“梦想”能够实现。

  藏在自己书房中的小册子里面的内容足以引爆全世界。

  现在的西方还在干什么?刚刚出现工业革命的萌芽。

  但是现在在沈家祠堂的人是谁?这可是真正的物理学的普通本科生。但是在现在,正德十六年,沈凌知道如果没有人和自己一样离奇的穿越的话,自己将是整个地球上最博学的人。

  自己有能力将自己的国家免于受到西方列强的荼毒。

  正是这个信念,沈凌才越发的知道,作为明朝人的杨廷和多么不容易。

  沈凌想着这些,沈景岚的脑海里却是自己的祖先在靖难之役的勇猛果敢,为这整个族群立下的功绩。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