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货币金融学最新章节 > 货币金融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4 章

  受国内金融外汇法规约束,还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场以计算机等为根本特征的新技术革命席卷世界。90年代以后,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产业成为最新兴的产业。这些高新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过程之中,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成为技术型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促进了金融业的电子化发展。

  金融电子化给金融业的运作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自动化处理方式代替了人工纸处理方式,从而降低了信息管理的费用,如信息的收集、贮存、处理和传递等一系列过程;二是以自动渠道(如远程、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等),来改变客户享受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方式。新技术革命提供的技术支持,为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4.3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金融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创新又有着自己的目的与要求。所以,金融创新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按创新的主体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按创新的动因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和理财型等;按创新的内容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工具的创新、机构的创新、业务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等。

  下面就按照广泛的划分理解,对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业务的创新进行分析论述。

  14.3.1金融制度的创新

  金融制度是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金融制度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在制度变革的基础上,金融创新又会在一个更新层面上展开,进而推动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

  所谓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结构的大量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分业管理制度的改变

  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的银行体系中,历来有两种不同的银行制度,即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银行制”。二者主要是在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合并与分离问题上的区别。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不断升级,这一相互之间不越雷池一步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改变,美国于1999年底废除了对银行业经营严格限制60多年的《斯蒂格尔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合业经营。从目前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的上述两个传统特征和分业界限已逐渐消失,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正不断扩大,世界上的著名大银行实际上已经成为“百货公司”式的全能银行,从其发展动向看,商业银行经营全能化、综合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对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不同管理制度的改变

  由于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的特殊功能,因此,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比非银行金融机构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对其市场准入的限制、存款最高利率的限制、不同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别限制、活期存款不得支付利息的限制等等。但是,在不断发展、扩大的金融创新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正是看准了这一制度上的薄弱之处,进行了大胆创新与发展,使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规模、数量、业务范围与形式等迅速发展,使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鉴于经济环境、市场条件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各国政府都先后缩小了对两类金融机构在管理上的差别,使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趋向国民待遇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国家均采取了对非国民进入本国金融市场以及本国国民进入外国金融市场以种种限制,尤以日本为最,在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这些限制正逐渐取消。

  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为跨国银行的出现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各国大银行争相在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同时在业务经营上加快电子化、专业化和全能化的步伐。由于金融创新,使各国之间的经济、金融联系更加紧密,经营的风险也在加大。从而使全球金融监管出现自由化、国际化倾向,各国政府在对国际金融中心、跨国银行的监管问题上更加注重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14.3.2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把创新的概念进一步引伸到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管理领域,它是金融机构利用新思维、新组织方式和新技术,构造新型的融资模式,通过其经营过程,取得并实现其经营成果的活动。在金融业务的创新中,因为商业银行业务在整个金融业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构成了金融业务创新的核心内容。此处,重点分析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负债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创新主要发生在20世纪的6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上。

  (1)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是对传统业务的改造、新型存款方式的创设与拓展上,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存款工具功能的多样化,即存款工具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二是存款证券化,即改变存款过去那种固定的债权债务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形式,如大额可转让存单等;

  三是存款业务cāo作电算化,如开户、存取款、计息、转账等业务均由计算机cāo作。

  四是存款结构发生变化,即活期存款比重下降,定期及储蓄存款比重上升。

  (2)商业银行的新型存款账户突出个xìng化,迎合了市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主要有: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Super NOW)、电话转账服务和自动转账服务(ATS)、股金汇票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协议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定活两便存款账户(TDA)、远距离遥控业务(RSU)等。

  (3)商业银行借入款的范围、用途扩大化。过去,商业银行的借入款项一般是用于临时、短期的资金调剂,而现在却日益成为弥补商业银行资产流动xìng、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的重要工具,筹资范围也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全球市场。

  资产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贷款业务上,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贷款结构的变化。长期贷款业务、尤其是消费贷款业务,一直被商业银行认为是不宜开展的业务。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不断扩展长期贷款业务,在期限上、投向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变。以美国商业银行为例,以不动产贷款为主的长期贷款已经占到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30%以上;在消费贷款领域,各个阶层的消费者在购买住宅、汽车、大型家电、留学、修缮房屋等方面,都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一次xìng偿还或分期偿还的消费贷款。消费信贷方式已经成为不少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项目。

  二是贷款证券化。贷款证券化作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与国债、证券市场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极大的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xìng和变现能力。

  三是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形式不断出现。在实际业务cāo作过程中,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紧密联系、并随之变动的贷款形式,有助于商业银行转移其资产因市场利率大幅度波动所引起的价格风险,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一项重要创新。具体形式有:浮动利率贷款、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可调整抵押贷款等。这些贷款种类的出现,使贷款形式更加灵活,利率更能适应市场变化。

  四是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表外化”。为了规避风险,或为了逃避管制,还可能是为了迎合市场客户之需,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有逐渐“表外化”的倾向。具体业务有:回购协议、贷款额度、周转xìng贷款承诺、循环贷款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另外,证券投资业务上的创新主要有:股指期权、股票期权等形式。

  中间业务的创新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彻底改变了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结构,极大的增强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找到了巨大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首先是中间业务领域极度扩张,使商业银行日益成为能够为客户提供一切金融服务的“金融超市”;其次是中间业务的收入占银行业务总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大,使商业银行的竞争从价格的竞争转向服务质量的竞争;第三是现代企业需要商业银行提供信托、租赁、代理融通、现金管理、信息咨询等多种中间业务,从而使银企关系加强,商业银行“万能”的地位得以巩固;第四是中间业务创新的主题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随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自动化、服务综合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电子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内容主要有:

  结算业务日益向电子转账发展,即资金划转或结算不再使用现金、支票、汇票、报单等票据或凭证,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办理转账。如“天地对接、一分钟到账”等。

  信托业务的创新与私人银行的兴起。随着金融监管的放松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商业银行信托业务与传统的存、贷、投资业务等逐步融为一体,并大力拓展市场潜力巨大的私人银行业务。如生前信托、共同信托基金等,通过向客户提供特别设计的、全方位的、多品种的金融服务,极大的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拓展了业务范围,争夺了“黄金客户”,使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现金管理业务的创新是由于商业银行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客户处理现金管理业务,其内容不仅限于协助客户减少闲置资金余额并进行短期投资;还包括为企业(客户)提供电子转账服务、有关账户信息服务、决策支援服务等多项内容。该业务既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还可以密切银企关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户。

  商业银行之所以可以在信息咨询方面进行创新是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信息社会,而金融业也成为依靠信息及其技术从事业务经营的部门。同时,社会各经济部门对金融信息的依赖程度正日益加深,金融信息的生产日益现代化、市场化,这一切均极大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信息咨询业的创新与发展。例如,客户咨询数据库、以及权威专家的信息资源系统等,为社会、客户提供各种准确、及时、权威且有偿的信息服务。

  商业银行自动化服务的创新,也是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引起的。电子化、自动化的全方位、全天候的金融服务,使商业银行业务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主要包括银行卡业务、自助银行、网络银行、自动柜员机、售货点终端机、居家银行服务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与中间业务联系密切的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它们当中有很多都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表内业务。商业银行发展、创新表外业务的直接动机是规避金融监管当局对资本金的特殊要求,通过保持资产负债表的良好外观来维持自身稳健经营的形象。当然,表外业务也是商业银行顺应外部金融环境的改变,有传统银行业务向现代银行业务转化的必然产物。表外业务虽然没有利息收入,但却有可观的手续费收入。从世界各国银行业的发展情况看,表外业务发展迅猛,花样品种不断翻新,有些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益已经超过传统的表内业务收益,成为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主要有:贸易融通业务(如商业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金融保证业务(如担保、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贷款销售与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业务(如各种互换jiāo易、期货和远期jiāo易、期权jiāo易)等。

  14.3.3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的最主要的内容。近年来出现的金融创新中,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量的新型的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这些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对于“货币”、“资金”、“资本”、“金融商品”、“金融资产”等原有概念的认识产生了困惑。因为这些事物的出现,是当今特定历史时期的新生事物,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和界定上述概念的含义及范畴。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更是向人们展示了金融资产保值和风险规避的全新概念。

  基本存款工具的创新

  基本的存款工具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但是,在金融工具的创新过程中,这些基本存款工具的界限早已打破,形成了一些新的存款工具。主要包括:可转让支付命令、自动转账服务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货币市场存款账户、个人退休金账户等。这些账户的特点是既能灵活方便的支取,又能给客户计付利息,这些新型存款账户的出现,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充分满足了存款人对安全、流动和盈利的多重要求,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扩大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以其较高的利率而吸引资金,但其最大的弱点在于其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