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最新章节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3 章

  可能xìng很少,只有一三两条路可走。如采取让步以走和平的方针,若能求得全师而退,保存干部、部分军队和解放区,还是以让步求和平为宜。但估计蒋介石不会因我们让步而放下屠刀,而一旦把刀拿得更稳,随时可bào发大屠杀。这样则不如采取坚持打下去的方针,这个方针当然也危险,胜利把握不大,但如打得好可能取得打打停停,可以长期坚持以待国内外的根本变化。

  胡乔木认为上述意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带有普遍xìng的。由于国共力量对比相差太大,谁也不敢说我方肯定能打胜。然而,máo zé dōng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李、黄的报告分析中许多观点是合乎实际的,是好的,但缺点是对美帝国主义及蒋介石的困难条件估计不足;同时对国际国内人民民主力量具备的顺利条件,也估计不足。二战后各国革命力量所处的地位,比一战后要好得多,而不是要差些。对美将的压力与要求,我们应当有所让步,而对其无理压迫与无理要求又能于以坚决的斗争,其结果比付出更大更多的让步反而要好些;如无坚决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

  以上批示,体现了máo zé dōng在形势转折关头的胆识和魄力,同时也可以看出,máo zé dōng终归选择了坚决斗争的方针,并以此揭开了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序幕。

  就在东北中共党政军工作最困难之时,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集中主力向guó mín dǎng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作战。战役持续10天,先后解放了胶县、张店、周村。泰安、枣庄、德州、高密、即墨等城镇,巩固和扩大了山东解放区。蒋介石在慌忙中将原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抽了回来,这就大大减轻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压力。关于这一点,后来的1947年4 月民主联军总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曾经强调指出过:1946年5 月四平、长春撤退后,主力失去了战斗力。如果敌人继续增加两个军,我们的军事情况是很危险的,因主力来不及休息补充和装备。山东大打起来,救了我们一手,使得我们能够缓过气来。

  从这个材料中,不难看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部队在1946年5 月对于民主联军的支援是何其主要的。然而,可以说,真正解了自己之围的是东北民主联军本身。因为,随着东北战线的不断拉长,杜聿明的战线太长了,分兵把口,其所占城市和地区越多,兵力就越分散,就越是难以在东北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这样一来,一条松花江就把国共双方隔开了,由此使东北战场上出现了相当长的一段沉寂。就是靠着这一段宝贵的时间,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才得以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扎扎实实的建设东北大根据地的斗争。

  第十六章到了有个“说法”的时候了

  53.七七决议的历史地位

  东北民主联军自四平、长春等地撤退以后,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guó mín dǎng在美国的援助下,继续以和平谈判作掩护,加紧进行全面内战的部署。至1946年6 月底,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6 月26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面对guó mín dǎng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关内逐步形成大打局面,并吸引了guó mín dǎng原拟增援东北的第5 、第53、第54等军不得不滞留关内战场,因而有力地援助了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使之在东北赢得了发动群众、建设根据地的宝贵时间。

  guó mín dǎng为了全力部署关内作战,并在三至六个月内首先消灭关内人民解放军,然后再转兵解决东北问题,故被迫一再延长6 月7 日签订的停战协定的有效期限,由此形成了东北暂时的和平局面。这是在全国内战bào发以后,在东北局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情形。

  虽然东北暂时保持了一个时期的休战状态,但是guó mín dǎng军向东北解放区的局部进攻和蚕食行动从未停止过。guó mín dǎng军集结于东北的部队有8 个美械化半美械化军,总兵力36万余人,占guó mín dǎng军当时用于部署内战第一线100 万兵力的1 /3.至1946年底,guó mín dǎng军占领东北(包括热河)的面积达25万余平方公里,占东北全区面积29%强;人口约2135.9万人,占东北人口53%强;控制了东北70%-80%的工矿企业以及主要大中城市和重要的铁路干线。东北解放区的面积大大缩小,除北满几个完整的省以外,大部分为guó mín dǎng军占领,而且形成被分割的局面。

  民主联军在四平战役中伤亡8000多名。部队骨干减少,少数部队暂时失掉战斗力,少量地方武装和少数干部逃跑、叛变,部分指战员对自四平大踏步撤退的战略措施一时缺乏明确认识,对阻止敌人进攻、坚持长期自卫战争和争取胜利的信心不足,缺乏长期艰苦斗争、创建根据地的思想准备。加上没有巩固的根据地作依托,一时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补充,第3 、第4 纵队会合时的南满根据地,只剩下长白山麓的临江。抚松、长白、蒙江4 个完整小县。长白山和两条大通沟占据了大部分土地,jiāo通落后,人烟稀少,一片荒凉。中共中央南满分局、辽东军区、辽宁省委、安东省委4 个机关和两支主力部队共10多万人,聚集在狭小的山沟角落里,粮食、弹yào、被装毫无着落。而guó mín dǎng军以4 个师的兵力继续进攻,guó mín dǎng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则扬言:“将南满共军逼上长白山啃树皮,拱进鸭绿江喝凉水。”由于受到当时同guó mín dǎng和平谈判这一政治形势的影响,从1945年11月起,中共中央虽多次指示东北局,大力建立东北根据地,但中间曾多次发生过变动,以致在广大干部中间对和与战问题、城乡关系以及作战方针问题,均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以上种种情况,使得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继锦州地区作战以后再度处于空前险恶的境地。当时,摆在东北我党内军内的中心任务,是进一步统一认识,生长和壮大革命力量,以改变这种极为不利的形势。

  1945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máo zé dōng起草的给东北局的指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全面地阐述了建立东北根据地的问题,指出了党在东北的战略任务和取得胜利的根本方针。要求“迅速在西满、东满、北满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将正规军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分区去,从事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以便稳固地方,配合野战军,粉碎guó mín dǎng的进攻。一切军队,均须有确定的地区和任务,才能迅速和人民结合起来,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中共中央这一指示,标志着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思想的完全形成。12月31日,东北局作出(对东北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之指示》,1946年2 月25日,陈云等给东北局的电报均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意见。此外,3 月6 日至8 日和23日,东北局部分委员和部分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先后在抚顺和梅河口召开会议,围绕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广泛讨论。这两次会议对东北民主联军的军事斗争起了积极作用。3 月27日,东北局发出《关于大胆发动群众创造坚强的根据地》的指示。4 月19日,东北局发出彭真起草的不要忽略根据地建设的指示,这些指示都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

  6 月3 日,中共中央重新提出:“实行中央去年12月对东北工作的指示(即《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作长期打算,为在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而斗争。”

  在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长春前的头9 个月,东北的战略决策、工作方针、作战方针乃至重大战役部署,都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或批准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严肃地执行了以máo zé dōng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决定、指示、命令,大部分时间是集中主力同guó mín dǎng军队打大仗,争夺东北。与此同时,坚持不懈地逐步展开放手发动群众、剿灭土匪、摧毁敌伪政权、反jiān清算、减租减息、建设民主政权、迅速扩大部队、创立根据地等工作,以此作为同guó mín dǎng争夺东北的依托和基础。正因为如此,东北军民才有可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内。那样复杂的情况下,取得重大的胜利。到1945年底,东北民主联军已由出关的10万人扩大到近30万,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在1946年上半年抗击了guó mín dǎng军大举进攻,保住了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在内的整个北满并联结东满、西满一部分的大块根据地,以及南满几块根据地或游击根据地,为以后取得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了统一东北地区的领导,1946年6 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兼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和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林、彭、罗、高、陈5 人组成东北局常委。副总司令周保中、吕正cāo、萧劲光(兼第一参谋长),第二参谋长伍修权,副参谋长聂鹤亭,政治部主任谭政,政治部副主任周桓,后勤部部长叶季壮,后勤部政委杨至诚。

  1946年6 月16日,中共中央下达的关于东北局班子调整的指示全文如下:东北局: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委。中央认为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

  中央这是中共中央的一项重要决定。东北局领导人表示一致拥护,并委托高岗和谭政将林彪接到哈尔滨主持东北局工作。

  6 月16日,东北局确定了各军区后方根据地工作区域:东满军区背靠朝鲜,在延吉、挥春、和龙、汪清一带建立后方根据地;西满军区以兴安岭为门户,面向齐齐哈尔,背靠满洲里,在中长铁路的博克图、牙克石和在海拉尔、扎兰诺尔、满洲里之线建立第一个后方根据地,在北安、德都、嫩江、纳河建立第二个后方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牡丹江、穆棱。勃利、东宁、东安、密山、虎林之间建立第一个后方根据地,在佳木斯、富锦、绥滨、同江建立第二个后方根据地,在孙吴、援民黑河建立第三个后方根据地;南满军区在长白山地区建立后方根据地。从此,在东北地区全面开展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7 月1 日,东北局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给各分局的指示》,“决定各旅划定一个地区去创造根据地,各派出约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众工作。”东北局还决定各级党、政、军、民机关实行大精简,各抽出约3 /5 的干部,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概下乡做群众工作。

  7 月3 日至门日,东北局举行扩大会议。在东北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各地领导人云集哈尔滨。出席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中央委员林彪、罗荣桓、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候补委员黄克诚、王首道、谭政、陈郁、萧劲光、吕正cāo、古大存等。

  在会议中,讨论和修改委托陈云起草的东北局决议草案。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分析了国内外和东北的形势,总结了前一时期东北斗争的经验教训,在东北局内部争论了很久的敌强我弱、和与战、城市与乡村、作战指导方针等问题上统一了指导思想,并确定了今后的方针。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东北局委托陈云同志起草《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7 月5 日完成初稿后,林彪一面组织大家讨论,一面向中央报告。máo zé dōng仔细地研究了这个决议,亲自动手作了修改,于7 月11日复电林彪。东北局在7 月7 日通过决议后,又根据máo zé dōng的电报进行了修订,在7 月下旬向党内做了传达。这个决议,后来通称为《七七决议》。

  《七七决议》第一项内容是对东北当前形势的估计。原文强调主要的特点是敌强我弱,因此必须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由于我们的部队尚不是像关内一样与群众密切广泛结合在一起,许多新部队尚未巩固,另一方面,又由于guó mín dǎng想争夺东北,而必须从关内继续运兵,在关外继续扩兵,guó mín dǎng在东北还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因此敌我力量的对比,现在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仍然是敌强我弱,东北的战争,已经有并且还可能有打打停停、此打彼停的局面。因此,我们的思想必须有长期战争的准备。不认识这一点,不将这一点作为我党在东北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工作上是可能造成不良结果的。目前全党需要明确认识上述的形势,对于敌我力量不轻视、不夸大,不放松一切有利条件,但不作侥幸取胜。而应准备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进行斗争。

  máo zé dōng将这一段改为:“去年8 月,英勇的苏联红军来到中国,进攻日本侵略者,我东北民主联军与东北人民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日寇与伪满,替东北人民开辟了自由生活的道路。我党在东北,自日寇侵人之日起,即领导了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反对了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进行了长期英勇斗争。对日反攻以后,我党更从关内派遣大批军队与大批干部至东北,帮助东北人民创造了广大的东北解放区。但是,丧失东北有罪收复东北无功的蒋介石,在美国反动派的援助之下,违背和平约言,大举进攻东北解放区。我东北民主联军与东北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