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最新章节 >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4 章

  ,从去年11月山海关战役起,至今年6 月7 日两军停战这一时期内,举行了英勇坚决的自卫战争。目前双方虽尚在停战状态,但战争仍有再bào发之可能。东北广大地区的群众工作与土地问题的解决,尚处在开始阶段,我农村根据地尚不巩固,我干部中尚有许多人不认识深入农村,从事长期艰苦斗争与建立根据地的必要与重要xìng。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我党建立东北根据地与粉碎蒋军可能的再进攻;但是必须承认自己的弱点与克服这些弱点,方能达到目的。”

  máo zé dōng对总的形势分析与原文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表达的方式上有不同。máo zé dōng强调我党在东北的地位,强调我方进行的自卫战争,完全否定蒋介石政府在东北的“正统”。并指出国际国内形势对我方是有利的,这就使东北同志们认清了战争的xìng质,鼓舞起胜利的信心。这段分析也反映出máo zé dōng决心同美蒋反动派决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解放战争的决心。与前几天对李富春、黄克诚报告的批示比较,máo zé dōng的思想更加明确和发展了。

  《决议》的第二部分,提出了当前东北工作的六项任务。第一项是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建立长期自卫战争的观点。原稿的内容是:“(甲)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建立长期自卫战争的观点。我们奋斗的目的,是为实现和平。但和平不是轻易可得的,只能是斗争双方力量对比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如国际情况变化则是例外,但我们不能寄托于这一点)。必须在党内明白指出,东北斗争异常尖锐的xìng质,指出被国际反动派所全力支持的国内反动派的力量还大过我们,他们仍在坚持全部消灭东北革命势力的方针,指出美国帝国主义的政策,决不是诚意调停东北内战,而是以军事援蒋为主要方面,调解内战为辅助方面,两者都是以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在东北扶蒋灭共目的。这种反动政策,虽已引起国际国内民主势力的反对,但尚未遇到决定的打击。因此,我们一丝也不要放弃和平的可能,但党的任务是全力准备战争。同时又必须指出增加革命力量减少反动势力,斗争力量发生对我有利的变化,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其主要方法:充分地发动群众,使我们与人民密切结合起来,人民的力量增加到我们方面,将使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有利于我们的变化,将使我们建立起牢不可破的阵地,将使敌人无法战胜。那个时候,国内人民反对内战运动与国际民主势力反对国际反动势力的斗争,共同开展起来,使国内国际反动派既不能和,又不能打,东北和平才能出现。因此和平的胜利是存在的,但和平绝非任何依赖外力侥幸可得,只能由坚持自卫战争和艰苦群众工作中得来。因此不作长期战争的准备,不能下决心去发动群众,幻想和平等待和平,是完全错误的,与客观面貌不相符的,这类错误观点,必须全部予以彻底扫除。”

  máo zé dōng将这段改写为:“克服和战问题上的混乱思想,准备以长期艰苦斗争取得和平。目前美英矛盾增长,美国内部矛盾又极严重,蒋介石在全国范围来说仍感兵力不敷分配,且人心不顺,经济困难;尤其重要的是我党我军的力量强大与坚决斗争,因此,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于15天及8 天停战期满后,又宣布无期停战。在某些蒋军力量不足地区,停战对于蒋军亦属有利;但在蒋军力量充足地区,例如中原区、胶济路,蒋介石已经发动大打,苏皖亦有很快大打的可能。对于目前东北,蒋军兵力不足,利于停战;但如增兵到来,便有极大可能向我再进攻。蒋介石在此次南京谈判中,除允许给我兴安省、新黑龙江省及嫩江省一部和延吉地区外,其余均要接收,不但要占点,而且要占面,此为我方所绝不能接受者。与其不战而失如此广大地方,将来不能收复,不如战而失地,将来还可收复;况且战的结果,除若干城市要道还可能失去外,我亦有粉碎蒋军进攻,收回许多失地之极大可能。因此,全党必须下大决心,努力准备一切条件,粉碎蒋军进攻,以战争的胜利去取得和平。一切犹疑不定及侥幸取得和平的想法,都应扫除干净。在这个一心一意准备以长期艰苦斗争去取得和平的总方针下,我们的方法,就是从战争,从群众工作,从解决土地问题改善人民生活,从其他一切努力,去增加革命力量,减少反动力量,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发动群众,使我党与人民密切结合起来,只要广大人民的力量增加到我们方面,就会使敌我力量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使敌人无法战胜我们。总之,和平是必须取得与能够取得的,但主要应依靠自力而不应依赖外力,只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自己有办法,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国际与国内各方助我之力量才能发生作用,才能取得可靠的和平;否则就是不可靠的,是危险的。”

  máo zé dōng在原稿的基础上,对我党关于和平与战争的立场,又作了更加深入具体的发挥。原稿强调了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坚持准备长期战争,要下决心去发动群众,以增强壮大革命力量。máo zé dōng在承认敌强我弱的同时,把东北与全国形势联为一个整体来看。既指出了我方的有利条件,也指出了蒋介石的困难,并表示了与美蒋反动派决裂,以战争决定胜负的决心。在这个问题上,máo zé dōng与几个月前希望通过四平保卫战,以“保卫马德里”的方式求得和平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重申了去年12月“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观点,强调依靠群众,强调自力更生,才是争取胜利的正确途径。

  大方向确定之后,对于具体问题,máo zé dōng同意《决议》原稿的内容,只作了少许修改。其主要精神是:当前战争的目的,是为保卫解放区而斗争。由于反动派向我解放区进攻,我东北民主联军就不能不举行自卫战争。“自卫战的目的,是为实现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民主而斗争。在经济上,是为劳苦人民争得土地、房屋,以及分粮、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免除失业、发展生产的民主而斗争;在政治上。是为推翻敌伪残余和特务、警察的统治,反对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由人民自己掌握政权的民心而斗争;在军事上,是为反抗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队、警察和政治土匪的压迫,为组织人民武装的民主而斗争。”为了进行这些斗争,应当结成广泛的和平民主独立的统一战线。但是“不要被地主阶级所蒙蔽,不要委任和发展地主武装,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劳动人民。”

  关于我军作战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一般不作阵地战,广泛地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

  关于根据地建设,“必须在军事、剿匪、民运、土地、财经、后勤、兵工、jiāo通、城市工作、文化和建党、建政等等方面,根据具体情况,规定各种政策。”

  《决议》特别强调:要造成干部下乡的热潮。“许多到达东北的干部,对于长期战争和艰苦工作没有认识,没有精神准备,不少人迷恋城市生活,缺乏下乡的决心,缺乏群众观点,干部中享乐腐化厌战的情绪在增长着,这是党内最危险的现象。”“目前应在干部中反复说明东北斗争形势,使干部认识东北斗争的尖锐xìng和长期xìng,认识能否发动农民是东北斗争成败的关键,农民不起来,我们在东北有失败的可能。强调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号召他们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造成共产党员面向农村,深人农民的热潮。”

  《决议》最后确信:“从全国范围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斗争的发展过程看来,革命力量在上升,反动势力在下降,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空前强大,guó mín dǎng从未像今天这样丧失人心。在这样有利条件之下,只要我们全东北的干部认清东北的形势,团结一致,紧紧地与群众在一起,兢兢业业,一步一步向着奋斗目标前进,一定可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一定可以建立起巩固不拔的阵地,粉碎反动派的进攻,使东北和全国一起走上和平民主的新阶段。”

  关于《七七决议》的意义,罗荣桓曾经指出:“这一决定是具体执行了毛主席的方针,是以毛主席的思想作指导的,是完全正确无可怀疑的。这一决定对东北有很大意义,也可以说是转变的关键。当时以这一决定解决了干部中‘战’与‘和”的思想和建设根据地的思想,如果没有这一决定,就谈不上执行毛主席的方针,就不可能打开今天这样局面。韩先楚上将在(东北战场与辽沈战役)一文中也强调:“(东北局)7 月7 日会议通过了委托陈云起草的《关于东北形势及任务决议》(简称”七七决议“)。这一决议经中央修改后批准,成为我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夺取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纲领xìng文件。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它标志着东北的工作方针和作战指导方针,已然沿着中央指示的道路走上正轨。”

  这一期间,东北局创办了第一个党内刊物,林彪把它命名为《群众》。在7 月13日出版的第一期上,林彪写了《发刊词》在《发刊词》中林彪指出:“放在我们东北全党全军前面的任务就是建立根据地,建立根据地的中心工作就是发动群众。我们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党在东北成功与失败的问题。今天我们在东北还没有根据地,还没有家。如果我们不赶快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建立自己的家,我们就会站不住脚,就会有失败的危险。建立根据地就好比是为自己造房子,如果我们没有家,没有房子,就好比是流浪者,飘来飘去的二流子,遇到狂风暴雨,就会无家可归,无房子可住,就要被狂风吹掉,被暴雨淋死,遇到严寒冬天,就会冻死饿死。如果我们不赶快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建立自己的家,那么不仅我们会无处可走,死无葬身之地,而且东北人民也就不能翻身,不能有他的地位。”

  林彪还要求东北党政军各部门“应该警惕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认识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拿出一切毅力来,一心一意,埋头苦干,痛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务必在最短的期间内,建立我们自己的家,造成我们自己的房子,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到那时,我们就不怕任何狂风暴雨,我们就有力量粉碎guó mín dǎng反动派的进攻,我们就一定能够胜利。”

  关于如何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根据地问题,东北局在《动员干部下乡发动群众》的指示中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号召一切可能下乡的同志,均应自觉响应党的号召,跑出城市,跑出洋房,脱下西装,脱下皮鞋,穿起农民服装,背上包袱,暂时不分职位高低,不论历史长短,不论资格大小,不计个人得失,提倡大官做‘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乡村中去,到农民群众中去,不怕脏,不怕烂,住到农民的家里去,和农民在一起,学习东北农民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情况,领导他们的斗争,解决他们的切身要求,把他们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彻底扫除干部中盲目的乐观、享乐腐化、厌战情绪,留恋城市不愿下乡,以及幻想和平,等待和平等错误观点。”

  二是“集中使用干部,组织工作团,选择战略区域和战略基点,首先突破,由点扩大联系成面。”“首先从一个屯、一个村做起,实行‘蝗虫政策’。”

  三是开展农村斗争。这“实质上是进行一次伟大的农村革命。”要让农民拿起武器,建立人民武装,“到处捉拿特务、伪警、收缴地主qiāng支、肃清小股散匪。对那些组织叛变,杀害我干部及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坚决镇压,没收分配其财产”。只有解决土地问题,锻炼出具有高度觉悟的人民武装,才能奠定建军基础,使政权真正掌握在农民手中。通过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建立党在农村的支部,才能创建巩固的根据地。

  四是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要在地方党委领导下,与工作团配合,发动群众,形chéng rén民的剿匪运动。“在全军指战员中进行深人的政治动员,提高部队英勇果敢的战斗精神,在战术上采取出奇的远距离的奔袭、合击、穷追、反复扫dàng等办法,以达到在军事上彻底消灭顽匪。”

  按照中共中央和东北局的指示,东北地区党政军民一齐动员起来,做了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创建根据地工作。

  54.“拾破烂”与“捡洋落”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自打踏上了关东这片黑土地后,是靠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现代化军、兵种建立起来的,东北局领导人在现代化军兵种建设上是有远见的。随着战场形势的变化,东北前方不论与guó mín dǎng军打得再激烈,后方的军兵种建设和后勤建设却没有一刻不在发展。

  1945年10月,东北我军就成立了pào兵旅。1946年5 月,成立东北民主联军pào兵学校,朱瑞任校长,邱创成任政治委员,匡裕民任副校长。

  为了尽快组建起自己的pào兵部队,还在闯关东前,朱德总司令便亲自给苏军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写了信,对其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希望苏联红军给予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东北人民自治军军政大学副校长、pào兵学校校长等职的朱瑞以支持,主要是指在重武器上给予支持。

  延安pào校1000多人搬家来到关东,别说pào,连手qiāng也没带几支。按照原定计划,延安pào校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