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福特最新章节 > 福特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建立庞大的家族企业

  1915 年,福特跟库森斯分手时,是出于意见不统一,难以合作共事。表面上是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不一,实际上是库森斯对自己长期生活在福特的阴影下不满。

  福特没有库森斯的帮助是不可能成为今天的福特的,但是公司的一切成就只能记在福特的名下,更因为福特也越来越不愿听反对意见。

  库森斯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又对从政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自己提出了辞职,投身政坛。不久即当选底特律市长,后来又进入美国参议院,但他在公司仍持有自己的股份。

  福特跟另一位股东道奇兄弟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他们之间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

  1913 年,在马克摩逊与福特分手之际,道奇兄弟便辞去了福特董事会董事之职,并宣布道奇兄弟公司一年后停止供应福特零件,决定自己生产汽车。不过他们仍持有福特公司的股份,他们将每月从福特分到的巨额红利投资到自己的汽车公司,成为福特公司的竞争对手。

  福特当然不愿干花钱打击自己的傻事,更何况当前急需资金开办新工厂。

  1916 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他在总工程师维尔斯的陪同下,走进道奇兄弟俩的办公室,告诉他们,福特汽车公司所有的股东今后拿的红利以 120 万美元为限,余下的利润,公司将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福特自认为,他限利分红的决定是公正无私的,他自己手持福特公司 51的股份,身为最大股东,要说受损失,首当其冲的是他自己,他的股份是道奇兄弟的 6 倍,损失也是他们的 6 倍。

  道奇兄弟认为这是福特企图独占公司的计划,对此,他们并无意见,他不满的是福特对待他们的手法,而其中最不满的一点又是福特的减价政策: 这个时候,福特又再次提出要降低 t 型车的售价。本来福特汽车供不应求,完全可以涨价,但福特不但不涨,反而降价。道奇认为减价的目的就是不愿分利息给他们。

  这一年的 11 月,兄弟俩向法院控告福特公司,要求停建新厂,按过去的分配方法,立即支付他们应得的 1900 万股利。审判进行了 3个月,法庭最后判决: “可以扩建工厂,但股东的红利不能裁减。”

  福特对这个结果十分不满,便决定辞去福特公司董事长的职位,另外在洛格河组建一个与旧公司无任何牵扯的新公司。他要把精力集中在这上面,他早已对与这些股东们打交道感到厌倦了,他要的是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公司。这个公司的规模应是旧公司的 4 至 5 倍,制造与福特公司完全不同的汽车。

  其实,早在打官司之前,道奇兄弟就阻止过福特办新厂的企图。

  他们主要担心办更大的厂,卖更便宜的车,损害股东利益。福特明确地告诉他,股东早已赚回了自己的投资,现在公司赚的钱不再分红,用来办厂。

  道奇兄弟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福特要用公司的钱为所欲为,他就应该买下其他股东的股票,让它完全成为他的私家公司。道奇出了个价,但福特不予理睬。

  道奇的建议是合理的,但福特此时对他们早存反感。至于怎样对付他们,福特是胸有成竹的。

  福特辞去董事长职位,把它交给儿子埃兹尔管理,但仍保留董事的职位。他辞职后,广泛宣传将建一个新的私家公司,不仅生产拖拉机,还要生产一种比 t 型车更为先进c更为便宜的汽车。于是报界又炒起了福特的新闻,说是汽车业又将有新产品,价格仅 250 美元一辆。

  新闻一传出,t 型车的销路立刻受到影响,埃兹尔煞有介事地平息市场风波,说新车从设计到投产尚有两三年时间,该买 t 型车的还是买吧

  福特父子将成立一个新公司,而且比现有福特公司更大,那么福特的信誉c福特的技术c福特的市场都将随之而去,旧公司便不打自倒,股东们的股票又价值几何呢 当此之时,股东们纷纷提出退股。

  福特只是到这时才将道奇兄弟c库森斯等几个股东的股票全数买下,出价自然是由不得那些股东了。但是与别的公司比,也还是够可以的了,特别是对库森斯,他以每股 13000 美元的价格收回。

  库森斯当初借他亲戚 200 美元,凑足 2500 美元投资,到此时赚了 36 万美元。道奇兄弟的股份最终也是以 12500 美元一股收回的。

  这些股东们的回报率可说在商业金融界是史无前例的。

  不过最大的赢家还是福特,他以 1 05 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余下的 41 5的股份,使公司资本总额达 2 5 亿美元,几年后翻为 10 亿美元。这笔财产统统为福特c埃兹尔和克莱拉所有。

  当时,福特一家分配了份额: 福特占 55c埃兹尔占 42c克莱拉占 3。福特成为美国资本主义最大的企业主,鼎鼎大名的洛克菲勒在全盛期也不过拥有标准石油公司 27 的股份。

  福特汽车公司成为福特家族的私家公司,福特再也不必提建新公司的事了,他真的可以心随所想地规划自己的事了,那就是在洛格河建新厂,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工厂。

  公正地说,如果没有摆脱那批每年坐等分红利的人,福特是不可能实现他的伟大抱负的。那批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福特注视的则是推动产业革命,造福人类。

  福特将建新厂的事报道出去后,全美有 50 多个商会邀请福特到他们那里去投资。

  早在 1915 年 7 月,即和平船事件之前,福特就带着苏纳伦等人为新工厂寻找地址,他看中洛格河这片地方主要是因为此地靠近铁路,处于洛格河与底特律河交汇处,河道最终流入五大湖,通向海洋。他的工厂将直接在这里生产原料c燃料c零件,直至成品车,最后福特汽车经五大湖由自己的船队运往全世界。

  新工厂占地 80 万平方米,是一片广阔的沼泽地。涨水季节容易被水淹没。很多人劝福特不要在这里选址。福特当然明白这点,但是那种一贯作业的方式极大吸引他了。

  原来,吸引福特的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从井架c管道c炼油装置c开采c储运c出售一条龙到底。杜邦公司c通用电气公司也是这样,这种自成一统的工业王国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海兰帕克工厂虽说早已实行一贯作业,但那只是从零件到整车的过程。福特还想扩大范围,他要用本公司的船队c铁路将原料运来,自己生产钢材c木材c橡胶,从工厂另一头出去的是汽车,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

  福特已看到,如果所有的原料都依赖外界供应,不但价格容易波动,更可气的是有些投机倒把的供货商便会乘机哄抬价格,或者为了等待涨价而不将原料卖给你。

  福特汽车公司就有一次因为煤商不肯卖煤致使工厂不得不停工 5天。这件事给了福特很深的教训,一气之下,当时便买下了一座煤矿,后来又买了一些铁矿c森林,甚至在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买了一大片橡胶园。

  洛格河地区交通方便,地域广阔,有开发潜力,不必为了节省用地而建筑高楼c装设电梯,因此而影响工作效率。在平地上只靠轨道和传送带就可以把各个工作环节连接起来,这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多年的经验使福特知道,大规模生产中,传送方式往往比制造产品的加工过程还重要。

  从这些要求来看,要建一个汽车王国,洛格河地区的优势大于劣势。在建厂过程中,公司的事福特交由埃兹尔掌管,自己一直在建筑工地监督施工。

  正如他对机器质量要求很严一样,福特对工程质量也从不马虎。

  有一天,福特来到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在砌一堵墙。墙高 10米,长 60 米。福特看着怎么也不对劲,凭他敏锐的观察力,肯定墙有问题。结果测量一遍,果然比设计低了 10 厘米。

  这本来不算大事,但福特坚持拆掉重砌,他宁肯遭损失,也不容许有任何粗制滥造。质量犹如公司的生命,一堵墙虽不是公司的商品,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工作作风,福特通过这件事,促使了工程建筑质量的提高。

  关于福特重视质量,还有很多佳话。

  有一次,他看到停在他前面的一辆 t 型车后窗玻璃有一条波纹,就立刻把装玻璃的技师找来,狠狠批评了他一顿。这位技师感到很委屈,玻璃商供应的玻璃就是这样,何况当时还正在打仗,玻璃紧缺,就连这样有点波纹的玻璃能保证供应就算不错了。

  福特了解到原因后,马上想到自己建个玻璃厂,制造优质玻璃。

  后来,福特的玻璃厂成了其他玻璃厂商取经学习的地方。

  福特还在洛格河畔建了一个港口,开辟了高速公路,买下了铁路。没有谁能够难住他了。有些人说,福特办交通这是把钱扔进了无底洞。福特早算过账,如此一来,公司每年将省下 20的交通费用。

  新工厂计划在 10 年内分期建成。

  1920 年 5 月 17 日,洛格河工厂的鼓风炉正式落成,并举行了“点火仪式”。这一天,福特一家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洛格河工厂。这个工厂就是他们这一家祖孙三代的,他们是福特c埃兹尔和亨利二世。

  亨利二世是埃兹尔和蕾伊娜的儿子,他们给他取了个同爷爷一样的名字。

  “点火仪式” 似乎标志着福特汽车公司从此将迈入一个新时代。

  在仪式上,埃兹尔 3 岁的儿子小亨利在祖母的怀抱中,点燃了放在鼓风炉里的一堆木块和焦炭。他还不会划火柴,是福特帮他划的。他骑在爷爷的肩上,开心地大喊大叫。

  那时,他当然不会去想,这份家当,将来要靠他来管理。

  当洛格河被加深加宽以后,位于河畔的这座 “梦幻工厂” 便迅速与福特汽车公司的其他工厂区别开来,这主要是因为洛格河能够接纳来自五大湖及其周围水域的深水船舶。福特还买下了底特律c托莱多和艾恩顿的多条铁路,并将这些铁路连接在一起,以满足这座工厂获得原材料以及输出产品的需要。

  在几年以后,这里的铸造厂每天能够铸造出 10000 台汽缸,能够加工所有汽车经销商需要的钢铁和黄铜铸件。在如此庞大c如此复杂的工程体系中,雇用了大约 42000 个工人负责操作各种类型的传送装置。这些装置有升降机c传送带c吊车c螺旋式索道和高架单轨货车。

  这里分布着 90 多座占地 80 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还有总面积为130 万平方米的窗户c40 千米长的传送带,以及 150 千米长的铁轨,照看管理原材料和机器设备的看守员就多达 5000 人。

  单是负责打扫工厂的清洁工就雇了 5000 人。每月用掉 5000 支拖把,3000 支扫帚,86 吨肥皂,以维持工厂的整洁。福特爱整洁的习惯来自他母亲玛丽的影响。他把工厂当作自己的家来建设,实际上是开创了一种文明生产的新风。

  现在,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c设备最现代化的工厂开始运转了。

  船队在码头卸下煤c铁c橡胶c木材巨大的熔铁炉和炼焦炉吞下它们的食物,生成各种钢材,再让传送带送到那一排排连绵好几千米c屋顶呈锯齿形的厂房里,加工成零件当这些原料在这 80 万平方米的工厂绕了一圈之后,它们就成了一辆辆完整的汽车了。

  这就是福特的理想。他制造汽车完全自给自足,连一颗螺钉块玻璃都是自己生产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的汽车工厂都为政府生产军工产品,汽车产量大减,所以战后一段时期,汽车的销售并不困难。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开车已成了美国生活中一项必备的技能。这时,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开足马力,增加生产。

  福特公司一年的产量就达 75 万辆,但仍然是供不应求。浏览器搜“篮色書吧”,醉新章節即可阅读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