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科幻小说 >鬼谷道场,开讲往圣绝学:破译 《道德经》最新章节 > 鬼谷道场,开讲往圣绝学:破译 《道德经》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0节

  【圆通大师】

  在道家学派,有所为飞天,重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有所为阴界阳界,指谓的都是这个死亡的过程。

  那就是说,你现在当下的这个我,是可以死亡的——你想到过吗?

  所以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

  在佛这里,就是因无所往,乃生其心。

  在西方,就是耶和华,死神的启示

  在心理学这里,就是真我,找到了真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有人告诉你要恪守真我,可是你看到过“真我”吗?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了。

  在哲学上,这叫做自我意识,自己可以看到自己——可是现在没有哲学家懂得自我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佛和道这里才明白。

  圆通大师看到的东西,那个神奇的世界,其实就是自己——当然当年山中老人也不相信,他说我胡说八道。

  那个死亡了的我,在头脑中成为被观察的对象。重生的我观察他,不用眼睛,不用五官,就好比电脑,不再使用键盘显示器进行连接,两个cpu的连接使用的是内部的数据传输线。于是那些信号就很奇特,叫做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这是一个大脑在观察另一个大脑,不是听也不是看,是在背后进行的观察,于是他就直接观察到了世界的本质。

  而从前那个大脑仅仅能够观察世界的现象。这些现象被他首先处理成本质,被重生的大脑直接观察到了,于是,道这个东西才直观的显现出来。

  所以我必须要闭上眼睛,观察我自己,在一片黑暗当中,心如死灰,达到那样一个境界,如老子那般,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所以在圆通大师那里,并没有修道的方法。他是首先因为奇遇到达了老子的境界,形成了两个大脑,然后从这个境界出发,来理解老子。而依照圆通大师的法门进行修道则是不可能的。

  与山中老人争吵了几天,不欢而散。我从那是开始阅读道家典藏,因为我相信我的模型没有错,我甚至相信道家的修道,事实上就是造成精神分裂的法门——基于这个目的,我阅读了很多人的东西,张三丰,吕洞宾,丘处机,紫阳真人,老子庄子,黄帝内经,鬼谷子,,,,,,,

  那个时候,是10年5月。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在头脑中一遍一遍模拟恩师的头脑,我想像他的头脑的运作情况,在道家典藏中寻找依据,研究他的生理和心理学机理。。。。因为这个确实十分神奇,飞天,重生,修道,成仙

  再说了,这个自我意识,或者叫做纯我,纯知,在哲学上也是最高的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你就不能算作哲学家。

  【圆通大师】

  圆通大师所达到的这个境界,就是传说中的天眼。包青天那个。你说是不是神奇?

  他所说的众妙之门,乃是生死之门。

  圆通大师修得正果,花去了三十多年的时间,而且还是奇遇。你们知道一个佛家弟子或者道家弟子,一生一世也修不成佛,修不成仙。甚至到死都不知道佛和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过去那些年,人们所崇拜的那些大师,养生专家,气功专家,全部都是假的,你们眼前的这个圆通大师才是真正的大师,真人。

  所以我说这是绝学,要卖两个亿。

  《庄子,大宗师》上这样说: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

  这就是在说,真人是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是一个达到了死亡境界的人,也就是圆通大师的那个境界。

  《庄子,大宗师》说: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

  。。。。。。

  这是在说,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你达不到那个境界,你就不会明白真理。

  老子曰: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我前面说过,真人,圣人,是已经死亡了的人,也就是已经出世的人。或者说,他们是达到了“不知”的人——因为他们不知,对现实生活一无所知,所以才有上面那种真人的形象。

  这个形象,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老顽童周伯通,顽劣而狗屁不通。

  如果这个人隐居起来,那就是东邪黄药师的形象,世外高人。

  如果这个人是个统治者,那就是南帝段正淳,他要出世,他要禅让。

  我在补充说明那个章节里比喻的说过:

  我驾驶着宇宙飞船,遨游在宇宙太空。。。。。

  这就是一个已经出世了的灵魂,干净如洗,一无所知。上德无为无以为。这个灵魂是为了无,不是为了有。世俗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手段。所以他才有老子的那些治国思想和生活态度。

  总之,就是不知。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