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 > 百科大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十九章群龙无首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意为无为而治,群龙出现在天空,看不出首领,吉利。群龙无首表示事物在成长期还没有形成定性,存在向多个方向发展的可能,也就是说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展都可以,潜力无限,所以是大吉。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一群工人在工地上干活,尽管没有领头的照样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很好的社会现象,国际就是这个。龙本身就是神秘莫测的神物,所以它本应有一种忽隐忽现的状态,而达到这种状态,正是龙的巅峰状态。当时听了颇为感慨,可还有点意犹未尽

  群龙指一个事物每一方面都很出色,或指一群人每个都很出色,无首就是没有压倒性的突出,见群龙无首吉,指一个事物或一群人,能力都很强,但相互间比较均衡,大家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相互间没有压制,这种现象是最好的。在医学养生方面就是指整个身心协调,各方面都很强,但不过,使人整体处于最佳状态。在这群龙里没有首领,没有说谁是老大,老二。不说谁大谁小。大家都是平等的。表示是一种和平,和谐的状态。这样就很好~

  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发现了龙的存在,它能发出隆隆的声音,它的身躯像蟒蛇一样,它在天上飞舞,伴随着电闪雷鸣c狂风暴雨。龙的威力巨大,龙能将房屋摧毁,能将树木连根拔起,能将人畜卷入空中,龙带来降雨。人们恐惧龙,人们又崇拜龙。可是,每当人们看见龙的时候,只看见龙的身躯,却看不见龙的首级,龙的头部始终隐藏在云层里。一条龙没有首级,一群龙还是没有首级,人们从来就没有见过龙的首级,因此产生了群龙无首的成语。为什么龙会没有首级呢?因为古时候人们看见的龙,其实就是龙卷风。龙卷风的形态像蟒蛇的身躯,上端连着云层,就好像头部隐藏在云层里。因此上古时代的龙是没有头的,只有像蛇一样的身子,从古籍记载和考古发现都能证明这一点。例如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石龙就没有头部。由此可以推断出古代的龙其实是我们现在看见的龙卷风。龙起源于龙卷风。

  道儒两家的思想也是根据这一爻辞而来的,靠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不乱干预,瞎指挥。老子认为“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侯王若能守之,万物以自宾”,“孰能损有余补不足,唯有道者”所以统治者不要乱指挥,瞎指挥,按照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执行就好了,遵守法律法规。庄子进一步指出,大道复杂多变,很难认识清楚,所以不乱干预是最好的治国方法。为无为。这是老子自己的说法,根据他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c“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c“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说法,为道着损到最后,自然没有什么可损的了,自然达到老子的最高境界“夫莫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即水的境界了,也就是潜隐默化的无为而治了。上无为而下有为。这是道家和法家共有的观点,体现了一定的分权思想。这可以从老子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c庄子的“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c黄老道家和法家则主张“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等说法中得到证明。

  有所为有所无不为。比如魏晋学者郭象点评庄子时认为“樵夫有为于斧,而无为于木;船夫有为于桨,而无为于水;上有为于臣,”而无为于具体事务。

  案法而治。这是黄老道家和法家的共同主张。比如黄老道家代表人物慎到曾说:“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黄老帛书也说:“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

  无违。这一观点出自论语,表示无论孝敬亲人还是治国,都不要违反常规和事理,这才是无为而治。后来许多人以儒解道,认为“无为”就是“无违”,“无为而治”就是在不违背客观规律和自然天性的情况下,达到天下大治。

  顺其自然。道家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化生,而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而然,所以人类应该仿效大道,顺其自然。故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老道家也主张:““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所谓因循就是因循万物天性,即自然而然的状态,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所以在道家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严君平说:‘有为之为有废无功;无为之为成遂无穷览天地之变动,观万物之自然,以睹有为乱之首也,无为治之无也。‘(《道德真经指归·卷八》)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策略和手段,最终目的是无不为,和儒家有所不同。

  无为而治本来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c“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c轻徭薄赋c与民休息,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c技术c生产c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c去学习c去探索c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爻辞故事;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真实姓名叫李耳,名聃。是周王朝守藏室的高级图书管理员。由于接触的都是各类图书知识,而且他很爱钻研,所以,知识渊博。所以说,伟人的职业与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那种精神是最值得后世尊敬的。世界上的伟人们有很多出身与职业并不显贵。但是通过他们的追求,坚持到底。最后,被世人与后世所崇敬c崇敬。比如,伟大的领袖,以前是个教师。基督教的耶稣,以前是个木匠。法国皇帝拿破仑,以前是个士兵。美国前期总统林肯,以前是个律师。这样的例子,如果要举的话,多不胜数,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

  孔子给周朝打工时,听说老子李耳学问很多,于是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后来跟自己的学生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受到老子的教诲后,夸奖老子的学问深厚,就象龙一样,让我不了解他。后来三国时,诸葛亮的称号被世人呼为“卧龙”,这时把真才实学的人比喻成为龙。老子不但学习大量文化知识,而且还不断地提高个人自身道德修养。居住在周朝有些年头后,看到周朝腐朽衰败,乃辞去公职,离开周国。

  到关口时,守卫关口的官员关长尹喜,也知道老子的学问多。于是,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要求老子写一本书留恋。尹喜知道老子要当隐士,以后,不一定有机会再见到老子了。老子没办法,只好写下《道德经》一书。分上下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共有5000多字。然后,归隐山林,没有知道他的行踪与住所。后有传言说老子活到了160多岁,还有的说他活了200多岁。有些人认为这是老子修道所以能长寿的缘故。自孔子死后192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有传言认为史记中记载有个周太史儋,是他写的《道德经》。不过这都是一种传言,没有真实的历史资料来证明。老子有过婚姻,生下一子,叫李宗,是魏国的将军。李宗的儿子是李注。李注的儿子是李宫。李宫的玄孙是李假。李假曾在西汉孝文帝手下打工。李假的儿子李解为汉朝胶西王刘?的太傅。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后世儒家学派与道家学派相互贬低对方。

  其实这是古时的文人相轻,学派打压的典型案例。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c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c哲学家c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经》,他本人也被封为南华真人,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c《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庄子,宋国蒙城县人。曾作过管理漆园的一名普通的公务员。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c权势名利。也是博览全书,知识渊博。然而其哲学思想体系是根源于老子的《道德经》思想。共写书10多万字。喜欢用寓言来说明道理。作《渔父》c《盗跖》c《?箧》,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c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c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他喜欢诋?孔子的徒子徒孙。他喜欢剽剥儒家与墨家。这样做的目的,是抬举老庄哲学。所以,跟他同一个时代的著名学者和贵族官员都不喜欢与欣赏他。楚威王听说了庄子的大名与学识,派使者用高薪聘用庄子为自己打工,而且许诺给庄子当楚国总理。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其意为: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祭祀天地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雏,您可听说过?这?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老子与庄子都视官位,金钱如粪便。其道德,品质,个性都是超凡脱俗的,难怪被后世代代尊崇!

  现代的治国思想也可吸取诸子百家思想,比如法家的“法治”,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无为而治”。在社会上,在公司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可从老子,庄子的故事中总结如下经验:一是管理者要学会变通。好的方法是可以变通的,坏的方法是不会变通的。因为方法来源于事物的规律,所以了解规律比了解方法更好。搞管理,就是要会分析,总结,掌握环境的人与事物的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去管理,就会象“庖丁解牛”,让管理中的人与事物和谐,有序,达到理想中的效率与效果。

  二是管理者顺从员工们的思想,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每个环节中来。管理者越是没有个人的思想而去遵从员工们的思想,越是能治理好企业。即是“不治”与“治”的转化。员工们知道,他们的工资与奖金,还有各种福利,当企业越来越赚钱,越来越好的时侯,能让他们一样能分享胜利的成果,那么,遵从员工们的思想去管理,员工们会把自己当做“主人翁”,而且还会具有强烈的企业奉献精神c积极性与高忠诚度。如果企业不懂分享的话,遵从员工们的思想,就会适得其反。通过合理的分享,那么管理者顺从员工们的思想,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三是管理者要学会放低姿态。管理者管理企业与员工时,越是放低身姿的管理者,越会被人敬仰尊重。即是“下”与“上”的转化。越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越不会受员工尊重,因为这里面有嫉妒c虚荣c自尊c尊重的心理要素在里面。总的来说,员工们越被受尊重,工作幸福感与满意度越高。工作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c

  四是管理者要服务好员工们。我在很多文章都强调过,员工们是企业的真正财富,是最有创造力的资本与资源。是企业的内部顾客。管理者要摒弃过去那种奴隶主的作风或者是官老爷的作风,要服务好员工。要知道的一点的是,如果按金字塔结构来分的话,顾客是塔尖,员工是塔身,管理者是塔底。管理者服务好内部顾客员工,让员工们有幸福感的话,他们就会把这种情绪带给外部顾客,而且更好地服务外部顾客。这些企业就能赚更多的利润,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五是企业要自主创新。企业根据市场与环境由自己的人员来开发,来创新,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开发费用。自主创新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士或公司作为顾问。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