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恐怖灵异 >百科大全书最新章节 > 百科大全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五十一章明断曲直

  九五,讼,元吉。

  译文;自己改正了缺点,而且还结交了一些有能力的朋友,这样很多纠纷就消除在萌芽状态,大事化小的得以妥善解决(讼,元吉);

  讼卦第五爻爻辞释义元吉:大吉。本爻的爻义是: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大吉。此爻是讼卦的第五爻,占得此爻的人,若是打官司,必大获全胜。胜诉的原因是遇到了公正的法官,幸逢贵人。在讼卦之中,九五这一爻属于阳爻居刚位,正是得位,这表示大人得位,以公正严明的态度处理诉讼。所以,官司会得到公正的解决。可见,官司若能得到公正的解决,除了你要有理之外,还在于遇到的法官是否公正。

  九五以阳刚居中得正,是听讼秉公执法的象征。这一爻是对争讼的裁决,那为什么会出现吉祥呢,正如象辞所说‘以中正也’即九爻能居的中位,能坚守中正之道。九五”爻辞的“讼,元吉”,是说尽管每次争讼皆不利,但是作为争讼本身来说,它还是大吉的。这里有一个这么一个问题,对于一个崛起的王侯来说,,无争讼之角斗,便无一个王侯的崛起,故“讼,元吉。”本爻以阳刚居尊,犹如一个威严的执法者。《礼记·王制》载:“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剌”,经过三审之后,“告于王,王三又,然后制刑”,可见对讼事的重视。“讼,元吉”,为什么说发生了诉讼之事还大吉大利呢?“兆民赖之,其宁惟永”,即是执法者能按照法律办事,使亿万百姓信赖,国家永远安宁,所以说是“元吉”。

  《象传》说:能够决断争讼,大吉,因为九五能行中正之道。以中正之道决讼最为吉祥。九五是听讼之主,其余五爻都是诉讼之人,九五以阳刚居于中正之位,来是个贤明的法官。九五象征刚健中正c无私的主讼者,才能明断曲直,诉者当然心悦诚服,这是最大的吉祥。本卦辞中所说的“利见大人”,就是这位“大人”了。这里也反映出平民对明镜高悬的公平法官的期待,所以包拯c海瑞被民众呼为“包青天“海青天”啊!本爻也是代表大众利益与两国人民利益。以两国的人民的利益出发,来争讼,解决岛争之事。元吉。以中正也,是为人民大众利益,从开始都能将这一些争讼的大事c争讼前提规划好,都各安现状,无讼,元吉

  本卦到此,已发生了很多事,两种意见未能统一,但事实却说明了“不永,所事”c不“食旧德”一派的正确。然而在反复的讨论中,河水因“窒”而终于溢出泛滥,人们因复于言说而耽误了治水,幸好“渝”之水没有为患,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本爻在已发生的这些事的基础上,又从头来开始讨论,相信结果是吉祥的。

  我们来说说古代最著名的伸张正义断案子的事列,陈世美与秦香莲。故事是这样记载;

  宋朝时代,湖广均州府有一个叫做秦香莲的妇女,她的丈夫陈世美上京赶考,一去三年无音信。秦香莲在家里含辛茹苦,穷耕苦织,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不料连年灾荒,公婆都饿死了。秦香莲草草埋葬了两个老人,然后带领着儿子冬哥和女儿春妹,一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汴梁)来找寻自己的丈夫。

  秦香莲到京城的第一天,就从客店店主张元龙的口中打听到陈世美已经中了状元,并且被招为驸马。香莲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又喜又惊:喜的是丈夫的下落已明,惊的是陈世美做了驸马。第二天早晨,张元龙带着秦香莲母子三人到驸马府——紫墀宫找陈世美,但陈世美却不让他们进宫。后来,由于门官的帮助,秦香莲才闯进宫去。在紫墀宫里,秦香莲见到了离别三年的丈夫。陈世美不肯收留香莲母子,要把他们撵出宫去。当时,秦香莲心中虽然很痛苦,但仍然向陈世美诉说家乡连遭灾荒和公婆双双饿死的不幸,希望陈世美能认下妻子儿女。面对着父母恩c夫妻情c儿女爱,陈世美也稍有感动。但当他一摸到自己头上戴的乌纱帽和身上穿的蟒龙袍,想到了与皇姑成婚后的荣华富贵,便又狠心地把秦香莲母子赶出宫去。秦香莲被赶出宫后,在街上遇见了三朝元老c宰相王延龄朝罢回府,便拦轿控告陈世美。王延龄很同情秦香莲的遭遇,便给她出了一条计策,叫香莲假扮做一个卖唱的,在陈世美寿诞之日入宫唱诉。香莲到京的第三天,正是陈世美寿辰之日,紫墀宫张灯结彩,鼓乐齐奏,贺客满堂。

  宰相王延龄亦借贺寿为名,带着香莲进宫去在筵席前卖唱。尽管秦香莲一字一泪的哭诉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难以至泣不成声;尽管王延龄在旁多方婉言相劝,但陈世美却是狗肺狼心,无动于衷,他不但数次想将香莲赶出宫去,并且出言冲撞了王延龄。王延龄在盛怒之下,将自己的白纸扇一把交给秦香莲,嘱她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去告状。陈世美见王延龄气冲冲走出宫去,怕对自己不利。于是一面传话州司衙门,将香莲母子赶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宫中武士韩祺去追杀香莲c冬哥和春妹,企图灭口。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庙中,韩祺找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但经过香莲的诉述以后,韩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杀的并不是陈世美的什么仇人,而是陈世美的妻子儿女!韩祺左右为难:要杀香莲母子吗,不忍心下手,不杀吗,钢刀上又没有血迹做回证。最后,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义,韩祺终于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己则引刀自刎而死。香莲悲愤交加,咬牙切齿痛恨陈世美的恶行,她拿起了钢刀,急奔开封府去告状。这时候,开封府府尹包拯正从陈州放粮回来,一面让秦香莲去写状子,一面叫王朝去骗陈世美到开封府来。

  陈世美带了上方宝剑,气焰千丈地来与包拯相见。起初,包拯还正言相劝他认下香莲。陈世美却全不领情,不但坚决不认,并且倚仗皇权欺人。包公见陈世美执迷不悟,便传令击鼓升堂。在公堂上,秦香莲理直气壮地控诉了陈世美忘却父母c不认妻儿c杀妻灭子三大罪状;铁证如山。但陈世美却仗势不受开封府的审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凶杀害秦香莲,包拯忍无可忍,便喝令刽子手打落陈世美头上的乌纱帽,剥去他的蟒龙袍,用法绳把他捆绑了起来。跟随陈世美来的内侍见势不好,急忙跑回宫去报信。皇姑闻讯大惊,连忙摆了车辇,赶到开封府来讨人;但包拯却坚持不放陈世美,一定要为民伸冤。皇姑没有办法,只得回转车辇,去请她的母后。国太到了开封府,用威胁利诱都吓不倒包拯,便蛮不讲理,强夺冬哥和春妹;并且耍赖:不放陈驸马,就坐守开封府不回宫。包拯见国太变了脸,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得捧过自己的俸银三百两赠与香莲,劝她与儿女回家。秦香莲有冤无处诉,怨包拯也是个官官相护的人,并且退回银两。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他宁愿弃官丢职,也要为香莲伸冤。包拯不顾国太与皇姑的阻止,一手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喝令开斩!这个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杀妻灭子的陈世美,终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拯的虎头铡下!

  有诗为约;

  心中从正道,听讼得其平。

  公讼如逢此,公庭理必伸。

  元吉无迆事所宜,君尊临下有功归。

  策鞭可取木边子,便见平生不负亏。

  檐前鹊噪喜翩翩,忧虑潜消理自然。

  一人进兮一人退,末稍却有好姻缘。

  处于君王的位置而公平地裁断人们的诉讼,自然会吉祥。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