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笔底波澜最新章节 > 笔底波澜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7 章

  我国文化工作者一致起来,向工部局提出抗议,争取一切爱国运动、文化及艺术活动的自由!”

  与此同时,日本拍了一部电影《新土》,主题即东北是他们的“新土”,影片在上海上映后,文化界发表两次抗议宣言,一次由欧阳予倩、应云卫等电影、戏剧界300多人联名,一次由矛盾领衔,巴金、许广平、郑振铎、任白戈等都签了名。

  7、8月间,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四人联名在《生活日报》(香港)、《生活教育》发表着名的《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公开信,言论出版自由即是其中之一。

  10月1日,巴金、鲁迅、冰心、林语堂、周瘦鹃、包天笑、茅盾等21位作家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要求guó mín dǎng当局“即刻开放人民言论自由,凡足以阻碍人民言论自由之法规,如报纸检查、刊物禁扣等,应立即慨予废止”。同时呼吁全国学者、记者、作者、读者,“一致起而力争言论自由,促其早日实现”。《新认识》、《文学》和《申报每周增刊》等报刊都相继刊载了这一宣言。这是鲁迅生前最后一次在争言论自由的宣言上签名。

  11月23日凌晨,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史良等“七君子”因奔走抗日而被捕,当天,《立报》在头版发表《今晨七人被捕》的短讯,率先披露这一震惊全国的消息。26日,宋庆龄发出《为“七君子”被捕向报界发表声明》,呼吁舆论界主持正义。之后,《立报》和全国各地报纸,连续追踪报道“七君子”案,对guó mín dǎng当局构成了压力。

  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图为救国会主要领导人(前排左起)沈钧儒、史良、王造时、沙千里等参加上海各界群众的示威yóu xing

  这是我们在1936年的言论编年史上所看到的亮色,然而更多的是铁屋中的呐喊,是黑暗中的挣扎、沉埋,是默无声息的消亡。据当时印发的《查禁刊物一览表》及《反动刊物调查表》,仅仅从1936年1月到3月,guó mín dǎng当局就查禁了24种刊物。这年12月guó mín dǎng中宣部秘密印发的《中央取缔反动书籍杂志一览》表明,从1929年3月到1936年6月,以宣传共产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及“讥评政府”、“诋毁本党”、“妖言惑众”、“言论反动”等罪名秘密查禁的社会科学书刊就有676种、文艺书籍有309种。

  [记事]

  1月19日,guó mín dǎngCC系背景的上海《晨报》发表王新命(署名“林总”)执笔的“星期评论”《树立政府信用严禁官吏之投机》,公开批评孔祥熙公债投机和他的财政经济政策。蒋介石震怒,亲自下达了“晨报永远不准出版”的手令。

  1月,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艾思奇的《哲学讲话》,不久被禁。

  2月20日,新成立的guó mín dǎng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通令全国公私营广播电台,自即日起,每日下午8时至9时05分,必须一律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节目,“齐一宣传步骤”。

  2月,guó mín dǎng中宣部查禁了《海燕》、《大众生活》、《读书生活》、《漫画和生活》等23种杂志。2月19日,guó mín dǎng当局先是下令对《大众生活》禁邮。2月26日,《大众生活》在出了第16期后终于被查禁。

  3月7日,继《大众生活》之后,金仲华等又创办了《永生》周刊。6月27日遭查禁,共出17期。

  3月18日,刘尊棋等16名北平《晨报》编辑人员为抗议北平市政府的武装接管,全体提出辞职。

  4月在上海创刊的《知识》半月刊先后换用过《时代论坛》、《大时代》等刊名,一再遭到查禁,每出一期,几乎全部被邮局检扣,出至第17期后被迫停刊。

  6月15日,南京中国日日新闻社、《大华晚报》社以“泄露机密”罪遭查封,《大华晚报》社长殷再为遭秘密逮捕下狱,另有两名职员遭囚禁。

  《大公报》上海版以整版报道鲁迅去世

  7月15日,被迫离开广东的新闻记者黄士强等17人通电全国,声讨陈济棠压迫记者、摧残舆论的罪恶,呼吁广州新闻界同行重天职以存人格,不要为其利用。

  8月23日,邹韬奋再次在上海创办《生活星期刊》。11月23日,邹韬奋被捕。12月4日,guó mín dǎng下令查禁了《生活星期刊》等13种刊物。《生活星期刊》一共出了28期。

  10月5日,沙千里等编辑的《生活知识》半月刊出了一年后被禁。

  10月17日,《厦门大报》因语涉日方,受日本领事的压力,被当局勒令停刊一个月。

  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上海租界病逝,长星陨落。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他着译的作品被查禁的至少有28种。凡是研究和纪念他的作品几乎也都被查禁(至少有11种)。11月,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发出“训令”,肯定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提倡白话、创作小说的文化贡献,对他转变为左翼作家表示惋惜,同时“绝对禁止刊载”“盲从左翼分子”的“无谓捧场文章,利用死者大肆煽惑”。

  10月,福建仙游县《商报》因刊出国民大会选举舞弊的消息,编辑蔡名良被捕并遭刑讯。仙游各报为此停刊抗议。

  11月25日,李公朴主编的上海《读书生活》半月刊遭查禁,共出了50期。

  11月29日,素来温和的《独立评论》也因第229期发表反对日本策划“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评论,被guó mín dǎng北平当局责令停刊。

  11月,柳是主编的《大家看》半月刊在上海创刊,只出了3期即遭查禁。

  11月,巴金等主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文季月刊》也在出了7期后遭禁。

  从11月14日起,美国记者斯诺采访陕北归来,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和国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máo zé dōng采访记》等大量报道和新闻照片,突破了guó mín dǎng长达9年来的新闻封锁,让国际社会第一次听到máo zé dōng和共产党人的主张,成为轰动世界的重大新闻。

  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之后,新闻界忧心如焚,157家报馆联合发出《全国报界对时局宣言》。

  12月18日,《大公报》发表张季鸾执笔的《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不管后世的人们如何评价,不可否认的是,其言论对西安事变的最终和平解决或多或少都产生了影响。

  1937年:《大公报》“一不投降,二不受辱”

  2月14日,以通讯《中国的西北角》而名动一时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从延安回到上海,第二天就在《大公报》发表了述评《动dàng中的西北大局》。时值guó mín dǎng三中全会,当天下午报纸一到南京,“与会人员对于西北大势之实况皆大为震撼”,因为和蒋介石上午讲的完全不一样。“蒋介石大怒,把当时在南京的《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叫去大骂一顿”。1941年,已脱离《大公报》的范长江发表回忆文章说:“此文本不为上海新闻检查所通过。……胡政之先生也认为此事非常重要,也当夜亲为我改稿,并坐等检查结果,检查所对此稿不敢放行,他乃决定‘违检’一次,发表再说。”沈谱编:《范长江新闻文集》,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页984。胡政之虽然将蒋介石发怒一事告诉了范长江,但没有批评他。guó mín dǎng特务机关却从此开始检查范长江的私人信件,并严密监视他的行踪。

  2月18日,《大公报》发表长篇社评《论言论自由》,然而接踵而来的是guó mín dǎng政府7月8日公布的《修正出版法》、7月28日公布的《修正出版法细则》、8月12日通过的《新闻检查标准修正案》,以及秋天制定的《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标准及办法》,是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和各省市分会的相继设立。

  从1927年到1937年,被guó mín dǎng查禁的书刊,仅载入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档案的就有2058种,其中社会科学书刊1028种、文艺书刊458种。左翼作家蒋光慈一个人被查禁的作品就有27种,郭沫若被查禁的着译有25种,钱杏被查禁的着译也在20种以上。甚至以写多角恋爱着称的小说家张资平的许多小说,也未能幸免同样的命运(如被黎烈文在《申报自由谈》“腰斩”的《时代与爱的歧路》等)。从1936年11月到1937年6月“七七事变”前夕,至少就有130种书刊被查禁。

  1937年,范长江(左一)在内蒙古额济纳旗采访时与当地的郡王及其夫人合影

  yīn云低垂,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日本侵略的严重危机。以裙带关系位居行政院长的孔祥熙,在参加英王加冕典礼时,向英国借款300万英镑,其夫人宋霭龄不顾国难当头,竟私用公款在上海cāo纵纱布市场,结果引起纱布暴涨风波。内幕被京沪各报披露后,龚德柏在guó mín dǎng背景的南京《救国日报》发表社论,严辞抨击孔家豪门。蒋介石勒令《救国日报》停刊三天。

  许多不同背景的报纸都报道了“七君子”案的开庭情况及他们在狱中的生活。《大公报》和文摘刊物《月报》等还全文刊出了“七君子”的长篇辩护词,堂堂正正地驳斥了guó mín dǎng当局罗织的种种罪名。《新闻报》记者陆诒曾到苏州狱中采访了邹韬奋,初露头角的《fù女生活》记者子冈也曾以堂妹名义到狱中采访了史良。

  面对强敌压境,中国言论界的表现真更是可歌可泣,足以感动后世。8月4日,天津沦陷以后,《大公报》发表“暂行停刊”启事,宣告停刊。《益世报》继续在租界出版,坚持主张抗日,8月18日,经理生宝堂被日寇绑架,因不屈服,终遭杀害。

  9月18日,上海战火正炽,张季鸾主持创办《大公报》武汉版,他不顾病弱之躯,以如椽之笔先后写下了《中国民族的严重考验》、《置之死地而后生》、《最低调的和战论》等振奋人心的社评,影响极为深远。

  10月5日,上海10家以社会花边新闻着名的小报联合出版《战时日报》,令人耳目一新。12月11日接到租界工部局的禁令被迫停刊。上海沦陷后,《战时日报》主编冯梦云遭日军逮捕、qiāng杀,以身殉国。

  1937年8月3日,救国会诸领袖出狱后和马相伯老人等合影,自左至右:杜重远、沙千里、章乃器、史良、邹韬奋、沈钧儒、马相伯、王造时、李公朴

  11月28日,日军强占了guó mín dǎng中宣部设在上海的新闻检查所。12月13日(也即南京陷落之日)向上海各报发出通知,迫令从14日晚上起,所有稿件小样必须送jiāo审查,否则不准刊载。《大公报》、《申报》等拒绝送检,自动宣布停刊。12月14日,《大公报》上海版同时发表《不投降论》和《暂别上海读者》两篇掷地有声的社评:

  我们是报人,生平深怀文章报国之志,……到今天,我们所能自勉兼为同胞勉者,惟有这三个字不投降。

  我们是中国人,办的是中国报,一不投降,二不受辱。

  [记事]

  1月,jiāo通部以设备简陋的借口勒令上海的华光、新声、同乐等8家电台停播,2月,上海私营广播电台同业公会发表抗议宣言,认为即使民营电台取缔规则中也无此明文规定。

  2月26日,北平市报业公会致电南京政府和全国新闻界,呼吁当局增加纸张进口数量,缓解纸荒,并准许报社与国家银行保持经济往来,以获得必要贷款。

  2月,陈子展主编的《读书》半月刊在上海创刊,仅出2期即遭查禁。

  3月1日,guó mín dǎng上海市党部令上海书业公会“对于新文字任何书刊一律停售”。11日,南京国民政府通令禁售上海出版的《新认识》、《读书生活》、《文季月刊》等13种刊物,限定2日内焚毁所有存刊。16日,钱俊瑞主编的上海《现世界》半月刊被guó mín dǎng当局勒令停刊,共出15期。

  3月,夏征农主编的上海《新认识》半月刊遭查禁,共出6期。

  4月11日,江西《商报》和《健报》记者因在新闻中涉及教育厅长,被南昌警察局关押。南昌新闻界为此向南京当局呈诉,并呼吁全国新闻界声援。

  4月25日,汉口记者协会致电江西省要求保释两报记者,以爱护新闻事业。

  4月中旬,车耀先在成都创办的《大声》周刊出至13期后,被guó mín dǎng当局以“消息言论多不正确”为名查封。不久,改名《大生》周刊继续出版,5期后,当局又以“更名出版,言论更为荒谬”为由,再次查封。7月9日,化名《图存》,出了3期,第三次遭查禁。11月5日又复刊。

  4月,胡适回国不久,复活了已停刊四个多月的《独立评论》,直到“七七事变”bào发后(7月18日)才停刊。从1932年创刊,《独立评论》共出版了243期,始终坚持“说平实的话”,发表“负责的言论”。

  5月18日,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传讯开明书店经理章锡琛,宣布禁售开明经销的发行过万份的《民众周报》,并罚款30元。

  5月23日,《申报周刊》发表主编俞颂华采访延安的通讯《从上海到西安和陕北》,全文1万多字,被删节成5000多字。

  6月,陈子展主编、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的《生活学校》半月刊只出了7期即遭查禁。

  “七七事变”发生后,张友鸾、张恨水主办的《南京人报》在发表中央社消息时冠以《南口剩一兵》的标题,激怒guó mín dǎng当局,导致两名记者被捕。

  10月29日,共产党的《解放》周刊西安分销处遭查封。30日,《解放》1卷21期发表时评《抗议解放周刊的查禁》。另一方面,蒋介石又同意共产党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创办《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11月中旬,经反复jiāo涉先后办理了出版登记手续。12月11日《群众》周刊首先在汉口问世。

  11月12日,中学教师李敷仁等在西安创办了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