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笔底波澜最新章节 > 笔底波澜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8 章

  通俗报纸《老百姓》报,宣传抗日。

  11月22日,上海《救亡日报》被迫停刊,共出85期。

  12月1日,《大美晚报晨刊》在上海“孤岛”创刊。12月9日创刊的《译报》出了12期,就被日军通过租界当局强行取缔。

  12月12日,南京《兴华报》总编辑萧韩榘惨遭日寇杀害。

  1938年:邹韬奋提案“撤销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

  1月11日,共产党在武汉公开出版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10月25日迁至重庆)。尽管创刊仅7天(1月17日),guó mín dǎng的特务流氓就在光天化日之下捣毁了营业部、排字房和机器房,一则说明情况的“启事”等到19日才刊登出来。但迫于团结抗日的巨大压力,guó mín dǎng毕竟允许这份极不喜欢的报纸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公开发行了9年之久。

  5月14日、22日,《新华日报》先后发表两篇社论:《查禁书报问题》和《抗战期中言论与出版的完全自由》。7月29日,又发表专论《反对查禁救亡书报》。共产党人正是充分利用《新华日报》这个公开的载体,高举民主大旗,大力呼唤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以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的面目,倾倒了无数知识分子,赢得了万千人心。

  负言论重望的《大公报》,在天津版、上海版相继停刊之后,一度只剩下汉口版一枝独秀。8月13日,《大公报》香港版创刊,胡政之在发刊词中郑重地说:“虽然备历艰危,而一枝秃笔,却始终在手不放。”10月17日,《大公报》汉口版在出了最后一期报纸之后向重庆撤离,12月1日,重庆版在张季鸾主持下创刊,他在当天的社评中表示要在民族抗战的大旗下“尽言论界一兵卒之任务”。

  强敌压境,抗战成为当务之急,这是包括《大公报》在内的民间报纸和一切有识之士的基本共识。但当政的guó mín dǎng一刻也不想放松对言论的控制,长沙《观察日报》成为抗战后第一家被guó mín dǎng当局封闭的报纸。7月21日,guó mín dǎng中央通过了不得人心的《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及《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7月底对外公布,9月起执行。

  范长江1938年为《新华日报》创刊纪念题词

  8月3日、6日,邹韬奋在汉口《全民抗战》三日刊连续发表《审查书报的严重xìng》、《再论审查书报的严重xìng》等社论,予以严正抨击。

  7月10日,参政会通过邹韬奋等22人提出的《具体规定检查书报标准并统一执行案》,反对图书杂志的任意查抄和原稿审查。

  8月,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世界书局、生活书店等20多家出版机构联名发出呼吁,要求取消《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及《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保障言论出版自由。9月3日的《全民抗战》三日刊和10日的《群众》周刊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10月1日,由guó mín dǎng中宣部、社会部、行政院、教育部、内政部、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共同组成的“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在重庆出笼。11月4日,邹韬奋以参政员身份向国民参政会提出《请撤销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以充分反映舆论及保障出版自由案》,列举了六条理由,其中第三条指出:

  政府对于广开言路,听取公意,原已注重。但为更增效率起见,有使舆论得到充分反映之必要。审查原稿办法,因奉令审查者往往以过于小心拘泥或怕多事,即对于政府原定之许可范围内亦尚须大打折扣,以致舆论得不到充分的反映,减少贤明政府的耳目效用。《国民参政会纪实》上卷,重庆出版社1985年版,页349。

  然后,他提出了“实行出版后审查”、“对出版界加紧领导”、“加强思想领导”等三条办法。提案共得到74位参政员联署,并得到罗隆基等参政员的“桴鼓相应”。经激烈辩论之后,提案获得了通过,但guó mín dǎng当局并不把参政会的提案当回事,结果还是“忙得一场空”。

  从3月到12月,guó mín dǎng当局至少查禁了230多种书刊,其中包括宋庆龄的《中国不亡论》、李公朴的《民众动员论》以及《周恩来论抗战诸问题》、《máo zé dōng自传》、《朱德传》等。在日本占领下的北平,据1938年7月1日上海《众生》半月刊转载的《北平市政府警察局检扣书籍刊物一览表》,共有786种书刊被查禁。这大概是蒋介石和日本侵略者最大的共识。

  1938年5月,《新华日报》社欢迎战地记者纪念留影,前排右一为范长江

  在上海“孤岛”,1月25日诞生了一份挂英商牌子的《文汇报》,不久,刚被《大公报》遣散的徐铸成出任主笔,他执笔的社评迅速在“孤岛”放shè出灼人的光华,“徐铸成”这个名字几乎一夜之间就让世人瞩目。2月10日,《文汇报》创刊第17天即遭zhà弹袭击,整个营业部被zhà毁,职员一死两伤(陈桐轩被zhà死)。但zhà弹、断臂、注shè了dú汁的水果……,这一切都没有吓到《文汇报》,无论是实际创办人严宝礼,还是主持笔政的徐铸成。《文汇报》以其鲜明的言论风格,异军突起,发行量从1万份飙升到6万份,最后突破了10万大关。

  [记事]

  1月中旬,厦门的《抗敌导报》杂志因guó mín dǎng当局阻挠被迫停刊。

  1月,胡愈之主持的上海复社翻译出版了斯诺(Edgar Snow)的英文着作《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为免过于直露,改名为《西行漫记》。《鲁迅全集》也在这一年问世。

  3月20日,日军“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监督处”宣布自4月1日起取代原guó mín dǎng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3月31日发出指令,要求所有电台于4月15日前前往登记。5月3日,命令未登记的电台停止播音。5月8日,上海租界工部局召集各民营电台负责人,要求他们再次具结保证不播放反日宣传及一切政治xìng内容。5月20日,日军“上海广播无线电台监督处”要求租界当局封闭未登记的电台。

  4月13日,新知书店常德分店被封闭,经一个多月的呼吁、抗议才获启封。

  7月15日,日军扶植的伪“华北临时政府”公布《出版法》。

  8月13日,成都《大声》周刊第四次被勒令停刊。

  10月23日,《新华日报》有17名编辑、记者、职工在敌机轰zhà重庆时殒命。

  10月,中央社、《大公报》、《新民报》、《新华日报》等发起报界联谊会,轮流做东,集会商讨纸张、燃料、粮食等物质供应问题,以便集体要求政府当局解决,同时协调各报广告收费标准、印刷工人工资标准等。

  12月18日、25日,重庆《新华日报》和《新民报》分别举行报纸义卖,支援抗日,盛况空前。

  12月24日,有共产党背景的西安《西北》周刊出至第29、30期合刊后被迫令停刊。

  1939年:朱惺公正气凛然的公开信

  抗战进入第三个年头,蒋介石对言论自由的恐惧和战前如出一辙,甚至以“战时”的借口加紧出台一系列管制舆论的措施。2月16日,guó mín dǎng中常会通过了《印刷所承印未送审图书杂志原稿取缔办法》及《检查书店发售违禁出版品办法》。26日,guó mín dǎng中宣部秘密传达《禁止或减少共产党书籍邮运办法》、《查禁新知、互助及生活等书店所出书刊办法》。

  3月15日,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决定从4月1日起,凡未送审的出版物一律禁售。同月,又秘密制定了《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工作纲要》87条。5月4日,guó mín dǎng中常会修正《图书杂志查禁解禁暂行办法》。

  5月6日,重庆《新华日报》因日机连续轰zhà、被迫暂时停刊,改出油印的《新华日报壁报》,guó mín dǎng当局要求送检,并专门颁布了《壁报检查条例》。

  5月26日,guó mín dǎng军事委员会拟定《战时新闻检查办法》。6月,guó mín dǎng中央统一全国新闻检查权,由军事委员会成立“战时新闻检查局”,在全国设立五大特级新闻检查处,各省设新闻检查处,省以下设立新闻检查室。

  6月14日,guó mín dǎng政府内政部公布《印刷所承印未送审图书杂志原稿取缔办法》11条。29日,军委会公布《邮电检查实施规则》9条。7月19日,guó mín dǎng中宣部制定了《抗战时期宣传名词正误表》,“拥护抗战到底”、“劳苦大众”、“救亡运动”等词语一律不准用。8月2日,guó mín dǎng中宣部密令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群众》周刊是共产党公开杂志,可准予刊登共产党的宣言或máo zé dōng、朱德、王明等名义的文字,不必检扣。其他人员化名发表的文字或化名的刊物,“而与中央政策法令有抵触者,自可予以查扣,不必顾忌。”

  11月30日和12月13日,guó mín dǎng中宣部、行政院发出审查戏剧、歌曲的饬令。12月11日、18日,先后公布《修正战时新闻禁载标准》、《战时新闻违检惩罚办法》,连“开天窗”都算“违检”,并将惩罚分为“口告、警告、严重警告、定期停刊、永久停刊”五种。

  但文化界、新闻出版界并没有屈服,而是不停地发出自己的呼声。2月14日,桂林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北新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25家书店、出版社、杂志社及其他文化团体集会,致电参政会和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要求撤销原稿审查。

  2月20日,邹韬奋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的《请撤销增加书籍印刷品寄费,以便普及教育、增强抗战力量案》获得通过。

  4月27日,湖南邵阳《观察日报》发表《为奉令停刊敬告各界人士》,说明事实真相,向全国各界发出呼吁。

  7月4日,邹韬奋严词拒绝guó mín dǎng当局要求生活书店与官方出版社合并的提议:“我五十五个分店可以不要,但方针必须坚持,不能有丝毫的改变。”不久,他以“读书人的气节”为托辞拒绝加入guó mín dǎng。

  9月15日,桂林《国民公报》、《中学生》杂志和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等联名要求guó mín dǎng中宣部取消《抗战时期宣传名词正误表》。

  9月17日,参政会通过了邹韬奋等22位参政员联名提出的《改善审查书报办法及实行撤销增加书报寄费以解救出版界困难而加强抗战文化事业案》,谴责了审查书报的随意xìng、不透明xìng,即使审查通过也得不到统一的保障。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查机关,也无一定的标准,宪兵团、警察局、党部、县政府,乃至便衣密探都有搜查书报权,更有甚者是随意拘捕人,长期羁押,也不送法院审讯。为此,他们提出四条解决办法:

  一、查禁书报必须由负责机关将书单和理由通知出版者和作者,有不合审查标准的,应给他们申诉的机会。搜查时须出示证件及公开颁布的查禁书单,不得任意取走未经禁阅的书报,禁止阅看。

  二、检查书报须有统一机关执行。经过合法审查机关许可通过的书报要有合法保障,各地不得任意扣留没收。

  朱惺公服务的《大美晚报》

  三、检查书报须根据出版法处理,不得横加苛虐,任意拘押人员。

  四、切实执行上次参政会通过的《请撤销增加书籍印刷品寄费,以便普及教育、增强抗战力量案》。

  虽然会上大多数人表决通过了这一提案,但guó mín dǎng束之高阁,根本不予实行,一切依然故我。

  在蒋介石忙于查禁书刊的同时,日本侵略者也决不落伍,7月和9月先后出台了两个《禁止图书目录》,分别查禁书籍1139种和702种,这真是莫大的历史讽刺。

  3月,身处上海“孤岛”的严宝礼断然拒绝了日本指使的势力对《文汇报》的收买。4月22日,英国领事馆迫于日方压力,向所有英商报纸发出备忘录,禁止使用“鬼子”、“敌人”、“汉jiān”等字样,禁止刊载一切抗日文字等。4月28日,工部局警务处致函美商报纸,不准刊载一切足以刺激感情与妨碍治安的文字。4月底,《华美晨报》因副刊发表抨击汉jiān的文字被勒令停刊。5月1日,工部局发出布告,明令禁止抗日言论。11日,工部局与法租界公董局发出联合告示,重申这一禁令。5月18日,《中美日报》、《大美报》被吊销执照。同一天,《文汇报》、《每日译报》受到同样处分,徐铸成与《文汇报》编辑部、经营部全体26人联名在《申报》、《新闻报》刊出《文汇报编辑部全体同人紧急启事》,誓言宁为玉碎,《文汇报》就此停刊,“像是一颗彗星掠过黑暗的天空”,转眼就消逝在苍茫夜色之中。

  6月16日,臭名昭着的“七十六号”特工总部向坚持不向日本侵略者低头的报人投寄恐吓信,以暗杀相威胁。6月17日,《申报》记者瞿绍伊在路上遭到qiāng击受伤,幸免于难。大中通讯社编辑陈宪章、《中美日报》编辑夏仁麟等遭特务绑架。

  朱惺公编辑的《大美晚报》副刊《夜光》曾连载发表《中华民族英雄专辑》、《当代汉jiān史话》等,以及《改汪精卫诗》。在收到恐吓信之后,朱惺公没有被吓住,6月20日,他在《夜光》发表公开信《将被“国法”宣判“死刑”者之自供》,文白夹杂,嬉笑怒骂,将那些不知羞耻的败类骂了个狗头喷血:

  余特中国之一人耳!贵“部”即能杀余一人,其如中国尚有四万万五千万人何?

  余不屈服,亦不乞怜,余之所为,必为内心之所安,社会之同情,天理之可容!如天道不灭,正气犹存!……余生为庸人,死为雄鬼,死于此时此地,诚甘之如饴矣!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页237。

  8月30日下午,朱惺公在回家路上遭qiāng杀,献出了39岁的生命。这封正气凛然的公开信成了他留下的遗嘱。9月2日,《大美晚报》发表致汪精卫的公开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