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笔底波澜最新章节 > 笔底波澜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2 章

  当然有理由自动宣布检查制度的死亡,”郑重表示“共同高举起言论自由的大旗,宣告检查制度的死亡,宣告一切压迫言论自由的法令与制度的死亡!”9月10日,在这一公开信上签名的新闻出版机构增加到22家。

  9月15日,重庆10家杂志的《联合增刊》第一期由国讯书店出版发行。重庆20家杂志以及响应它们的成都同行通知guó mín dǎng中央宣传部,从即日起稿件不再送审。同一天,昆明《民主周刊》、《大路》周刊、北门出版社、进修教育出版社等11个新闻出版机构集会响应重庆、成都的“拒检运动”,成立“昆明杂志界出版界联谊会”。

  9月17日,成都27家新闻文化机构举行联谊座谈会,当场成立永久xìng组织“成都文化新闻界联谊会”,推选叶圣陶、黎澍、沈志远等7人为执行委员,并发表争取《发表的自由》宣言,提出了取消一切出版发行的特许制度,实行备案办法,取消新闻和图书杂志的审查制度,保障文化人的人身自由等七项主张,把这场联署运动正式命名为“拒检运动”。

  桂林、西安等地新闻出版界相继成立联谊会,响应“拒检运动”。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也响应拒检。形形色色正式和非正式的出版单位,甚至学校的黑板报和学生组织的文学团体都纷纷通知guó mín dǎng中宣部,不再接受战时检查制度的束缚。在guó mín dǎng政府正式废除新闻和出版检查制度之前,各种非政府报刊和出版社已纷起争取言论、出版自由。

  10月4日,叶圣陶在重庆杂志联谊会《联合增刊》第二期发表《我们永不要图书杂志审查制度》,在论证了“图书杂志审查制度当然没有存在的理由”之后,他指出:“我们不要这个制度,并不因为我的思想言论曾经被禁被删,你的思想言论曾经被禁被删,他的思想言论曾经被禁被删。即使我的你的他的思想言论都没有被禁被删,将来也永不会被禁被删,我们还是不要这个制度。制度存在,总有我你他以外的人受着精神上的迫害,我们与他人精神上是共通的,他人受到迫害也就是我们受到迫害。”

  早在这年3月29日、30日,当时的guó mín dǎng中宣部长王世杰在接见、宴请“美国报纸主笔协会”代表时,就一再告诉他们:“中国新闻检查制度并非永久xìng,在战后大概将完全取消或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取消。”哥lún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更是“希望中国成为远东言论自由的堡垒”。

  直到9月22日,民间“拒检运动”已成燎原之势时,guó mín dǎng中常会才通过决议,宣布自10月1日起取消对新闻和图书杂志的审查。次日,guó mín dǎng中央社发表消息,除收复区和戒严区,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和出版业审查制度都将于10月1日废止。

  同一天,昆明《大路》周刊等11个新闻出版机构联合致函云南图书杂志审查处,宣布自即日起所有文稿不再送审,同时致函昆明市印刷业同业公会,请该公会转告各会员印刷厂,此后一切付排稿件由各单位自行负责,无须再受任何方面的限制,以免影响出版时间。

  9月28日,国防委员会公布《废止出版检查制度办法》。9月30日,guó mín dǎng《中央日报》发布了《出版检查明日废除》的消息。

  10月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言论自由初步收获》,声言“检查制度的废止,是言论自由的开始;但还不是言论自由的真正实现”。同一天,昆明《民主周刊》、《民主周刊》、《大路周刊》、天野社、诗与散文社、北门出版社、孩子们社、进修教育出版社等十多家文化新闻团体联合发表《昆明文化界争取出版自由宣言》,明确提出“人民有经营通讯社和创办报纸杂志、印行书籍的绝对自由,除呈报政府备案外,不受任何党派的限制”、取消邮电书报检查、“保证人民有批评以至反对政府的权利”等六条要求。

  10月10日,国共签署的《会谈纪要》中双方一致认为政府应保证人民享受言论、出版等自由,现行法令,依此原则,分别予以废止或修正。

  在guó mín dǎng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后,《华西晚报》的黎澍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离开成都前往重庆,他说不管怎么样,“有个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就是我们从此再也不用同新闻或图书杂志检查官打jiāo道了。我们深感快意,因为这个万恶的制度是我们亲手把它埋葬的”。可惜他高兴得还是早了些,即使检查制度消失了,对新闻舆论的迫害并没有结束

  11月11日、16日,成都《华西晚报》接连接到恐吓信,以“捣毁”、“qiāng杀”等相威胁;11月30日、12月1日,昆明《新华日报》营业分处两次被“奉命而来”的特务捣毁;12月23日,重庆《自由导报》遭查封……这些决不是孤立的,考虑到“收复区”和“戒严区”的检查制度尚未废除,查禁报刊更是家常便饭。

  以立言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们的呼号。11月22日,马叙lún、郑振铎等91名上海新闻文化界人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guó mín dǎng当局压迫人民言论自由,呼吁废止收复区的新闻检查制度,实现言论出版自由。12月,上海30多名新闻记者还联名发表声明,反对上海市政府统制新闻的措施。傅雷在《新语》半月刊发表了《废止出版检查制度》一文。昆明《民主星期刊》等17家杂志社联名提出废止一切限制出版的法令,建议新闻文化界开展拒绝登记运动。直到12月26日,重庆33家杂志还联合发表了《重庆杂志界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宣言》,提出立即废止“毫无民主气息,不合时宜”的《出版法》、《非常时期报纸、杂志、通讯社登记管制办法》等五大主张。

  [记事]

  1月26日,重庆《新华日报》全文发表中国民主同盟对时局的宣言,提出了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府、言论出版自由等主张,guó mín dǎng当局下令禁止出售这一天的《新华日报》,甚至派军警四处搜查。2月12日máo zé dōng在延安窑洞里写给博古的信中说,“当《新华》发表时,当局动员没收,但由于报童勇敢,大部分发出去了;最后没有了,卖到200元一份,可见民众情绪。”

  2月1日,重庆fù女界胡子婴、史良等104人发表《时局的主张》。

  3月12日,昆明文化界潘光旦、闻一多、沈从文等342人联名发表《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

  4月18日,重庆《新蜀报》被武装特务抢占。

  4月29日,成都文化界周太玄、叶圣陶等126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献言》,要求“切实保障人民应享的一切自由”。

  5月19日,剧作家李健吾在上海被日本宪兵拘捕。6月,柯灵第二次被捕。期间,他们都曾饱受严刑。

  5月29日,成都《华西日报》、《华西晚报》被捣毁后复刊没几天,又遭查封。

  6月14日、7月12日,上海杂志公司、大时代书局、文化生活出版社、生活书店等29家出版单位先后联名发出《出版业紧急呼吁》、《出版业为文化危机向参政会紧急呼吁》。

  7月12日,guó mín dǎng当局在永安和福建全境逮捕了31位文化人,包括着名记者、军事评论家羊枣及《民主报》副刊主编董秋斯等11名新闻工作者,史称“羊枣事件”或“永安大狱”。即使在guó mín dǎng宣布废除新闻出版检查之后,羊枣也未获得自由,甚至美国的压力、救援也都告无效。

  8月10日,汪伪“南京中央广播电台”的值班人员及时转播了重庆电台有关日本请降的消息。

  9月29日,成都文化界方然、陈白尘、叶圣陶等248人联名呼吁,反对内战。与此同时,张奚若、周炳琳、朱自清、闻一多、陈岱孙、汤用彤、钱端升等10位西南联大教授联名呼吁结束一党专政,尽快成立立宪政府。

  9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又拟定了《广播事业接收三原则》,目的都是加强控制。

  10月10日,有中共背景《救亡日报》改名《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10月22日就遭guó mín dǎng当局查封,只出版了12天。

  10月13日,郑振铎主编的《民主》周刊在上海创刊后,不断遭到当局没收刊物、逮捕报贩等阻挠。

  10月19日,吕平创办的《平津晚报》在鲁迅去世9周年时遭查封。不几天,他在北京创办《老百姓日报》,油印散发,不久又被迫停刊。

  10月24日,guó mín dǎng方面表示,《新华日报》不可在上海出版。新华社报道,上海《建国日报》、《正义报》、《民族日报》、《前进日报》等11种报纸由于guó mín dǎng政府的迫害,“奉命停刊”。

  11月18日,北平《国民日报》、《平津晚报》、《国光日报》等遭查封。

  11月30日,guó mín dǎng当局以重新登记为借口,强令刘尊棋以美国新闻处名义于9月21日在上海创办的《联合日报》停刊(实际上有中共背景)。

  11月,成舍我在北平复活他的“世界”报系,发表感慨万千的长文《我们这一时代的报人》。

  12月14日,《新华日报》发表《异哉所谓“戡乱”!》社论,“guó mín dǎng的政权本是由于篡夺而来”,直斥其“抗战无功,建国无能,残民有勇,毁国有余”。

  12月28日,《新华日报》报道:广州共有24家报纸,其中《晨报》、《民众日报》、《先粤报》等13家已被查封。

  日本投降后,《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等纷纷在上海等地复刊,《申报》、《新闻报》在抗战后期曾沦为日本人的喉舌,guó mín dǎng以此借口接管望平街上的这两家老报。

  1946年:《观察》绝响

  1月10日,举国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蒋介石郑重承诺:“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然而话音未落,1月11日就传出了羊枣(杨潮)猝死杭州狱中的不幸消息。1月28日,guó mín dǎng方面宣布废除《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及《邮电检查施行细则》等。但《大公报》2月9日指出“邮电检查制度迄未废除”。

  1月31日政协闭幕,会上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规定确保人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现行法令有与以上原则抵触者,应分别修正和废止之”,并具体规定,废除战时实现的新闻、出版、电影、戏剧、邮电检查办法。

  着名记者羊枣

  在蒋介石信誓旦旦作出承诺之后,一年当中至少有263家言论机关被封。从1月12日到8月8日,北平、上海、广州、西安、昆明、重庆等地,有195家报刊、通讯社、印刷所、民营广播电台被查封,两家报纸被勒令停刊,两家报纸被停止邮递,9家报纸被特务捣毁,仅广州一地就有10多万册刊物被没收,20多名记者、教授被特务殴打,47名记者被捕,3位记者和1位读者遭杀害。

  其中,5月29日一次就在北平查封了《解放》报等77家报刊、通讯社;6月5日和29日,两次在广州封闭报纸、杂志、出版社近50家(6月29日一天,guó mín dǎng当局就一口气查封了广州文化出版社、广州书报杂志供应社、现代出版社等13家文化机构,以及香港《华商报》广州分社、《正报》广州营业处、《人民报》和抗日名将蔡廷锴发起的《现代日报》筹备处等);6月18日一次在天津封闭杂志21家;8月3日,离李公朴、闻一多连遭暗杀不到一个月,昆明46种刊物(包括闻一多他们生前主持的《民主周刊》及《人民周报》、《时代评论》等)一天之内被封闭;8月8日一次在上海封闭了54家民营广播电台;据8月31日《大公报》报道,仅8月份上海就查禁了109种杂志,既有党派背景的《再生》、《群众》等,也有无党派的《民主》、《人民世纪》等。

  羊枣弥留之际与夫人沈强合影

  尽管黑云压城,这一年的编年史上,依然涌动着文化界和新闻出版界争自由的潮流

  1月9日,重庆《新华日报》刊出大学印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作家书屋等35家出版社联名发出《重庆出版业致政治协商会议意见书》,提出废止出版法、取消期刊登记办法、撤销收复区检审办法、明令取消一切检扣、取消寄递限制等五项要求。茅盾、巴金等21位作家也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会员书》,提出废除文化统制政策等九点主张。1月中旬,羊枣死后,上海60多位新闻记者联名向guó mín dǎng当局提jiāo了抗议书。31日,罗忠信等30多位新闻记者在《新华日报》发表《成都新闻记者呼吁言论出版自由书》,一口气提出了18条意见。

  2月初,上海37家杂志社、出版社联名发表“致全国政协会议意见书”,提出十点意见。15日,北平市出版业联合会成立,通电全国,提出了贯彻政协决议,制止北平当局对出版业的迫害,切实废止出版物登记制度,制止各地邮局限制和检扣书刊,彻底取消特务机关等五点要求。

  同月,广州4家杂志被禁后,他们也发出了抗议的声音,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能否民主的试金石”。

  3月18日,北平29家出版社、杂志社联名发出《北平出版业为抗议摧残出版发行自由紧急呼吁》,提出保障言论出版自由的六项要求。23日,上海书业公会260家会员联合向参政会提出“免征营业税”和“改进邮寄办法”等四项要求。25日,上海杂志界联谊会发表《为抗议摧残言论、出版、发行自由宣言》,声援重庆、西安、北平、广州等地遭迫害的同业,全力支持北平出版业联合会的要求,署名的有《新文化》、《国讯》、《文萃》、《民主》、《文艺复兴》、《世界知识》等25家杂志社。

  3月28日,南通《国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