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笔底波澜最新章节 > 笔底波澜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1 章

  正清说,1943年是天命所归的变动,民心所向的变动。显然,蒋介石并没有意识不到这一点。除了控制舆论之外,他想不到其他的办法。臭名昭着的《中国之命运》也是这一年抛出的。12月23日,蒋介石还电令新闻检查局,近来各报对于经过检查、删扣的言论、新闻,常有“遵检”两字代替被删之文字而刊于报上,或留有不完全字句而附以“遵检”等字样登出的。这无异于违抗检查,都应一律严加取缔禁止。如有违背,应照违检例予以处罚。

  被权势冲昏了头脑的独裁者,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简单道理真不容易啊!

  [记事]

  4月15日,guó mín dǎng政府公布《非常时期报社、通讯社、杂志社登记管制暂行办法》,加强对新闻出版的控制。

  9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guó mín dǎng摧残新闻事业,去年查禁报章杂志五百余种》的消息。

  10月4日,奉guó mín dǎng军事委员会的指令,战时新闻检查局核准公布施行《战时新闻禁载标准》。

  12月15日,在沦陷后的上海租界,开明书店的夏尊、章锡琛被日本宪兵拘捕。《万象》创办人平襟亚因为发表杂文,对日伪有所讽刺,被日本宪兵拘捕,关押了一个多月。孔令境为世界书局主编《大时代文艺丛书》、《剧本丛刊》等,也因有讥讽日伪处,被日本宪兵队拘捕,关押了40天。读书出版社的关阳里、世界书局的赵侣青等也曾被捕。

  12月,张静庐等联合生活、读书、新知、国讯等书店和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杂志公司、光明书局、群益出版社、中外出版社等13家出版机构,发起成立了“新出版业联合总处”(以后成员增加到27家)。

  1944年:国人争阅《延安一月》

  从2月到年底,黄炎培、张志让等主办的《宪政》月刊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座谈会,邀请各界名流、专家学者讨论民主宪政问题,并发表发言记录。

  3月,桂林文化界提出改善图书审查办法。同月27日,针对出版业的困境,重庆《大公报》发表《物价与文化》的社评,引起出版界的强烈共鸣。4月5日,张静庐、黄洛峰、姚蓬子等6位出版人联名致函《大公报》记者,提出要求guó mín dǎng当局“广开言路,提倡自由研究自由读书之风气”等许多对症下yào的意见。5月2日《大公报》以《出版业的呼吁》为题发表了这封公开信。重庆知识界纷起响应,4月29日,左舜生、张君劢、沈钧儒、章伯钧、张申府等在和文化界聚会,章伯钧提出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问题,最后推出茅盾等8人起草关于书报审查问题的意见书。当天《新民报》晚刊报道了这一消息。5月3日,张申府、孙伏园、曹禺、张静庐等50多人举行茶会,发出《重庆文化界对言论出版自由意见书》,以及78人联署的《重庆文化界为言论出版自由呈中国guó mín dǎng十二中全会请愿书》,提出取消新闻、图书杂志及戏剧演出的审查制度等意见,喊出了“拒绝检查、拒绝审查”的口号。可以看作是一年后“拒检运动”的先声。

  4月22日,孙科在向保险界发表演讲时指出,宪法的功用在于保障人民自由,“目下对言论自由,与经济管制实反其道而行,前者管制见效,而后者不堪闻问”,“经济管制不能端赖官吏,必须人民自行监督。言论自由,则贪污之风亦必自杀。”袁冬林、袁士杰编:《浦熙修记者生涯寻踪》,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页374375。第二天,重庆《新民报》发表了浦熙修采写的新闻《孙院长昨讲演中国必须民主》,虽然其中至少了开了三处“天窗”。

  6月13日,郭沫若发表文章呼吁思想言论的自由、学术研究的自由和文艺创作的自由。

  《新民报》着名的“三张一赵”之“三张”,左起张慧剑、张恨水、张友鸾

  从7月30日起,访问延安归来不久的《新民报》主笔赵超构,就在《新民报》重庆版、成都版开始连载长篇通讯《延安一月》,当年11月就出版了单行本。赵超构以一个新闻记者的眼光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延安,客观地报道了延安的方方面面,包括提出了一些不无尖锐的质疑和批评。国人争相传阅《延安一月》,《新民报》洛阳纸贵。夏衍回忆,周恩来曾不止一次地赞赏过《延安一月》,把它比作斯诺的《西行漫记》,“要党的新闻工作者向他学习”。1945年máo zé dōng到重庆,也对夏衍、章汉夫、潘梓年说:“我看过《延安一月》,能在重庆这个地方发表这样的文章,作者的胆识是可贵的。”张林岚:《赵超构传》,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页75。máo zé dōng当面说赵超构“是个自由主义者”,他当时还颇为自豪,感到“受之有愧”,后来才得知这是对他含蓄的批评。但毛肯定了他“在重庆这样的地方写这样的文章”也不容易。无论如何,赵超构这个名字将因为《延安一月》而永留在这一年的编年史当中。

  《新民报》主笔、“三张一赵”之“一赵”赵超构

  在9月13日召开的国民参政会上,参政员对guó mín dǎng政府的批评极多,而且极严厉,对失职的各部长官乃至军事将领无不公开指责,毫无顾忌。更难得的是,包括《新民报》、《大公报》在内的许多报纸都登载了这类言论。所以有人说,guó mín dǎng执政以来“政治公开以此次会议为始点。”国外舆论反响更是强烈,误以为中国走上了“政治公开之路”,《纽约时报》称之为“沉闷的中国之新鲜空气”。实际上这样的景象是不可靠的。仅9月25日一天,就有贵阳的《黔灵晚报》、《天下报》、《诚报》、《商情报》、《立言报》等五家民营报纸被勒令停刊。

  9月,桂林沦陷前夕,桂林《大公报》被迫停刊,全体人员徒步南行,参加了湘桂大撤退的民族苦难。在桂林的岁月,徐铸成执笔的社论“真是赛过几师雄兵”,就连它的副刊也“成为真正人民的园地”。

  12月4日即日寇占领独山前一天,王芸生在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强烈批评guó mín dǎng政府,反对“以空间换时间”,主张彻底革新政治,一、“凡国人皆曰可去的人尽量去之……容纳党外人参加国务及政策……”;二、“在民主统一团结抗战的大原则上宣布党派问题解决了”;三、“宣布与热诚助我的盟邦更进一步合作”。同时呼吁蒋介石亲自到贵阳督战。12月22日的社评《晁错与马谡》,王芸生直接提出了“除权相”、“戮败将”的主张,矛头直指孔祥熙、何应钦。

  这一年,浙江大学教授费巩在《大公报》、《民宪》、《宪政》、《东方杂志》等报刊发表一系列闪耀着政治智慧的政论,如《民主政治与我国固有政制》、《实施宪政应有之政治准备》、《王之反对党(论英国之政党政治)》、《英国议会政治》、《论政治风气之转移》等,充分发挥了他作为一个宪政学者的专业知识,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公共关怀。

  [记事]

  1月3日重庆《新华日报》报道,昆明《朝报晚刊》创办才几天即“奉令停刊”。

  1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报道,桂林《野草》、《戏剧生活》等杂志遭查封。

  2月,汪伪政府以外国人不能在中国出版本国文字以外的报刊为借口,迫使中共以苏商时代出版社名义在上海“孤岛”出版的《时代》周刊停刊。

  3月11日,衡阳《大刚报》因发表《贪污及其》一文,自这一天起被停刊3天。

  3月,长沙、衡阳两地的报纸因为揭露湖南的暴政而遭查禁,“手令”绝妙:

  战时报纸油墨应积极节约,以供军需民用,近有不肖之徒,未奉政府批准,擅以宣传为名,在长、衡各地乱办书报,乱办杂志,胡说八道,颓风败俗,其浪费物力,扰乱社会之罪,实无法恕。特令饬所属严予查禁,以挽颓风。如有上项犯法书报杂志,应随时勒令停刊,并按情节轻重,究办其主办人。

  4月,成都《新民报》一则“一胎三女”的社会新闻得罪当地政府,因为拒绝“更正”,张友鸾被迫离开成都。

  5月4日,闻一多、李公朴在昆明创办《自由论坛》。

  5月16日,杨西孟、戴世光、李树青、鲍觉民、伍启元等在《大公报》联署发表《我们对于物价问题的再度呼吁》。

  6月20日,guó mín dǎng政府颁布《战时出版品审查办法及禁载标准》、《战时书刊审查规则》,尽管将图书和不涉及军事、政治、外jiāo的杂志由原稿审查改为着作人或发行人自行审查,禁载的事项也比以往略有减少,但仍坚持对报纸和其他杂志的事前检查。

  6月,上海《万象》杂志主编柯灵在被日本宪兵第一次拘捕,幸未受刑。

  8月19日,guó mín dǎng政府内政部、社会部命令公布《新闻记者法施行细则》。

  9月5日,guó mín dǎng政府修正公布《着作权法施行细则》。

  9月21日,在孙科、王世杰主持的宪政实施协进会上通过了改善书报检查办法。

  10月,海燕书店创办人的俞鸿模在上海被捕,关押了一个月。

  12月6日,王世杰在出席外国记者新闻会议时表示,“检查制度将使之合理化,减少留难。”

  12月9日,民盟云南支部在昆明创办《民主周刊》。

  1945年:“拒检运动”全国响应

  早在2月22日,《新华日报》发表312名知识分子签名、郭沫若起草的《文化界对时局进言》,提出了包括废止审查制度,要求言论、出版自由在内的六点建议。签名者中既有左翼知识分子,也有许多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如费巩等。guó mín dǎng当局惶惶不可终日,强迫华林、汤灏等签名者公开登报声明“并未参加”,拒绝更正的费巩因此“失踪”,惨遭杀戮,死不见尸。

  4月1日是愚人节,有民盟背景、也有中共地下党渗透的成都《华西晚报》就曾发表一条新闻,说抗战即将胜利,重庆国民政府于当天宣布废除新闻检查。这是《华西晚报》借愚人节开玩笑为名,向新闻检查制度发起挑战。

  浙江大学教授费巩遭guó mín dǎng特务秘密绑架后遇害

  从1937年到1945年,在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档案中有案可查的,就有1311种书刊遭查禁。从1938年3月到1945年8月,guó mín dǎng中宣部和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档案记载,被禁书刊达2000种以上。这些都只是不完全的统计,并不包括各地自行查禁者。

  8月7日,重庆《国讯》社未经guó mín dǎng当局检查、自行出版黄炎培的《延安归来》一书。接着,继上一年曹禺、张申府、张静庐等50多人提出“拒绝检查、拒绝审查”之后,张志让、杨卫玉、傅彬然三人起草了一份重庆杂志界拒检联合声明,《宪政》月刊、《国讯》周刊、《中华论坛》(章伯钧主编)、《民主世界》(孙科等主办)、《民宪》半月刊(左舜生主编)、《民主与科学》(张西曼主编)、《中学生》(叶圣陶主编)、《中苏文化》(侯外庐主编)、《现代fù女》(曹孟君主编)、《再生》、《新中华》、《东方杂志》、《文汇周报》、《战时教育》、《国论》、《学生杂志》等16家不同背景的杂志,都在声明上签了字。8月17日,就在《延安归来》一书被当局搜禁后,拒检声明也公开发表,郑重宣布自9月1日起,所有参与签名的杂志不再送检,并将这一决定函告guó mín dǎng中宣部、宪政实施协进会和国民参政会,由此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

  当时整个战时首都重庆的杂志也不过是三四十家而已,这么多不同政治倾向、不同专业的刊物联合拒绝恶劣的检查制度确乎是一次空前的壮举。其中《宪政》、《国讯》、《中华论坛》、《民主世界》、《民宪》、《中学生》、《再生》、《新中华》、《东方杂志》、《文汇周报》等十大杂志同时决定出版一份不向政府办理登记手续、全部稿件都不送检的《联合增刊》。由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出版社、国讯书店等19家出版社组成的新出版业联合总处,也立即宣布坚决支持这一拒检声明。8月27日,重庆杂志社联谊会集会,在拒检声明上签字的杂志增至33家。8月31日,《国讯》、《宪政》等8家杂志负责人集会一致议定第二天起不再送审。

  9月1日是记者节,《新华日报》发表激情四溢的评论《为笔的解放而斗争》,抨击了guó mín dǎng臭名昭着的原稿审查制度,热切地呼喊“八年来紧紧束缚着新闻记者的手,从今天开始有了自由,大家的呼吸开始可以透出一点气来了!”

  《华西晚报》也在9月初发表社论《我们对于抗战结束时期新闻事业的六项建议》,提出包括立即取消党政机关出版特权、立即取消新闻检查、释放被捕的新闻记者、解除对抗战时期被封闭的报刊禁令等在内的六点建议。远在延安的《解放日报》迅速转载了这篇社论。

  经历八年苦战之后,日本终于投降了,重庆杂志界率先发起的“拒检运动”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回应,在百年言论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9月8日,成都《新中国日报》、《华西晚报》、《成都快报》、《大学月刊》、《天风周刊》《开明少年》、《现代周刊》、《大义周刊》及川康通讯社、自强通讯社、国讯社等16家报刊、通讯社隆重集会,联名发表由叶圣陶执笔的《致重庆杂志界联谊会公开信》,声援拒检运动,指出“八年来以战时为借口的检查制度,严重践踏了中国人民的言论自由,损害了中国新闻文化界的尊严和信誉。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一切钳制言论自由的战时法令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根据。政府既无意及时采取措施,我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言论自由,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