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最新章节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41 章

  治家们的口头禅。即使那些改革志士,也不得不在 “复兴”的旗号下, 去革除当世之弊。   第四,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也有 重要影响。   二、传统思维方式发展演变的过程   商周时期奠定了思维方式的基本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一个历史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的问题。我们今天所 承继下来的传统思维方式,主要是封建时代的遗存,但追根溯源,至少在商 周时期就基本确定了它的发展方向。很早以来,农业就是占代中国经济生活 的主要内容。血缘家族关系的长期保存和延续,华夏中原地区统一的民族国 家的较早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这些基本方面,是古代思维方式孕育和形成 的深厚土壤。以象形为主要制作手段的古代文字,体现殷周氏族奴隶制度严 格规范的 “礼”,表现先民情感生活的“乐”,这些古代人们思维活动的主 要工具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既是古代思维方式初步形成的表现,同时又 对人们的思维发展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所有这些方面,作为基本不变的因 素,绵延于几千年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规定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发展的总趋 势。   春秋战国时代思维方式的正式形成和迅速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具有互补关系的儒道两家,奠定了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论基 础,确定了古代理论思维的基本框架。这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 期,与此相适应,在思想界诸子蜂起,各树一帜,百家争鸣,思想活跃。人 们理论思维活动所展开的具体方式,也呈现出多方面多角度的相互比较、相 互对峙、相互jiāo织和相互吸收的局面。其思想代表人物如孔丘、墨翟、孟轲、 老子、庄周等等,他们的思维头脑面向整个世界、社会、人生展开,思考了 哲学和诸种科学问题,提出了具有深刻思辨xìng的一系列哲学范畴和命题,探 索了思维规律,产生了关于思维规律的最初科学 (如墨子、名辨和后期墨家 的逻辑思想)。先秦诸子百家满腹经纶,能言善辩,思想机智而又深刻。朴 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方法已运用得较为纯熟。同时,当时的思想家信守 的思维的指导思想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究治世之道,提供富国 强兵之术。因此,思维方式中格外重视自身经验,思维主体的色彩浓郁。思 维活动中总是把人的感受、经验乃至主张外推,通过取象对比,由人及物, 再去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思维流程上不计较思维本身的形式,没有 预先设定一个思维必须遵循的形式逻辑,而是倾心注意思维内容本身的内在 逻辑,根据内容的需要上下纵横,八方驰骋,展开丰富的思维活动。思维习 惯是从世界或事物的整体出发,以整体综合的思维把握见长。综上所述,可 见这时期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也就构成了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方面。   两晋至明朝中叶思维方式的推崇理xìng和视野的广阔xìng。   两晋至明朝中叶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其间创造了可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思维方式上,由理学作了 理论总结,从内容到形式,从原则到方法,形成一套系统程式。与同时期的 欧洲中世纪相比,中国的思维方式比较推崇理xìng,欧洲宗教神学通过信仰对 人头脑进行控制。中国人重实际、实用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对宗教持一种鲁 迅所说的 “狡猾”的实用态度,不是人为神服务,而是神为人服务,并不断 地对宗教迷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中国思维方式的思维视野也很广阔。它

  ----------------------- Page 36-----------------------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摄天下万物于思维之中。从抽象思维看,其哲学理 论思维的内容既广且深,抽象思辨的能力很强,形成了诸多学派和各自不同 的理论体系。如王弼的“贵无论”、郭象的“崇有论”、范缜的“神灭论”、 柳宗元的 “天人相分论”、二程和朱熹的“理一元论”、陆九渊 “心即理” 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陈亮和叶适的唯物主义功利思想等等。   明末至鸦片战争时期思维方式的保守xìng、抗变xìng与变法改制思潮的对 立。   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和工业革命,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思维方 式中也融进了一系列新观念,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理智,产生了深刻的历史 xìng变革。而同时期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也发展到了极端,其传统思维方式以 其顽强的保守xìng和抗变xìng,仍在旧有的老路上沿进,缺乏断裂与飞跃。那些 正统的封建士大夫们以中国是 “声教迄于四海”的天下中心的“以尊临卑” 心态,看待周围的世界及其变化,顽固地认为 “天理人情终古不变”,所有 治国平天下的良策都早已被中国的圣贤穷尽了。再也没有新东西需要人们思 索和认识。相应的思维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思维活动中 充斥陈腐观念,思维流程日趋保守和僵化;思维活动局限于 “正统”框架之 内,趋向求同而怯于立异;思维活动缺乏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基础, 具有直观xìng和模糊xìng。这一时期,王夫之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总结。而颜元的 倡实学重功用,龚自珍、魏源的启蒙思潮,改良派的变法改制思想给思想界 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终究无力回天。直到 “五四”运动之后,才开始有了新 的转机。            第二节 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西方开放xìng思维方式相比,有其自身的明显特点。 对此,国内学者作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探讨。如张岱年指出中国传统思维方 式有整体思维、对待思维、直觉思维、模糊思维等特征;牟钟鉴认为中国传 统思维方式是整体和谐式、直感悟发式、兼两取中式;汪建认为中国传统思 维方式的特点是 “万物一体,大化流行”;蒙培元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概括 为:经验综合型的主体意向xìng思维,就其基本模式和方法而言,是经验综合 型的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就其基本程序和定势而言,则是意向xìng的直觉、 意向思维和主体内向思维;二者结合起来,就是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总之,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点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 为,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xìng   中国传统思维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看作 统一的整体,以 “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哲学 家处理问题,总是 “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诸理”,以便“上因天时, 下尽地财,中用人力”,使万事万物各得其所。君主执政施教,也是 “仰取 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使天地人 “贯而参通之”。从整体考 虑问题,而不执著于一偏。整体观念表现于政治领域,便是个人、家庭、国 家不可分割的情感;在文化领域,表现为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 在军事领域,表现为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的战略思想;在lún理领域,表 现为顾全大局,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以维护整体利益的价值取

  ----------------------- Page 37-----------------------

  向;在艺术领域,如传统的建筑则注重对称、平衡、统一的布局,强调平面 构造的完整和向平面发展,以宽广为特征,其大众建筑四合院,就是典 型。   当代学者蒙培元指出:传统思维中所追求的“天人合一”,不是自然机 械论或因果论,而是有机生成论和目的论 (并非西方那样的神学目的论), 即不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架自动机,而是把人和自然界看作一个互相对应 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不是处在主客体的对立中,而是处在完全统一的整 体结构中,二者具有同构xìng,可以互相转换,是一个双向调节的系统。在传 统思维中,儒道两家都主张 “天人合一”,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儒家倾 向于把自然人化,但他们都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气相通、一理相通的。老 子的 “四大”,《易传》的“三才之道”,是这种整体思维的早期表现。而 董仲舒以yīn阳五行为框架的天人感应论,则提出了更加系统更加完备的整体 模式,对后来的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理学家的宇宙模式和 “天人一理”, “天人一气”的“天地万物一体说”,正是这种整体xìng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但这种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思维,并不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是以 实现真善美合一的整体境界为最终目的,例如,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自 然的山水、真实的人物等真实形象并不是表现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个 符号,重要的是它所表现、象征的 “道”。   息息相通的 “万物一体”论,也是中国古代整体观中最具特色的。万物 何以成为一体?这并不是由于某种纯粹形式或相对万物的组织化、形式化, 而是因这宇宙万物无不以天道、天理为最高本体,无不禀受天道天理而息息 相通。天道、天理统摄万物,主宰化生。它又是万物自身之xìng,存在于万物 之中。 “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熹)。因此,宇宙万物之间, 人与万物之间,不存在绝对界限,而是相互映现,相互感应、相互贯通,相 互联系成为一体。整体体现部分,部分映现整体、包含整体,部分即是整体。 人与草木瓦石的区别,不在于形体或具体属xìng的不同,而在于人应该并能够 自觉体认天道、效天法地,从而具天地之全能,通天地之全德,达到与天地 万物一体的境界。   与西方古代、近代哲人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偏重于从相互关联的角度对 整体关系的理解,这更接近系统论式的思维方法。这种古朴整体xìng系统思维 不仅使中国古代在社会政治、lún理、美学等方面发展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 而且在社会管理、农业生产、军事艺术和科学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尤其是中医yào学的成就更令人瞩目。但由于它否定了具体事物的独立实体地 位,忽视了对质料结构、能量转换和具体属xìng的切实研究,分析方法的发育 极不充分,这种整体xìng系统思维就不可能超出古朴的浑沌整体xìng的界限,不 能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的系统论思维方式。   二、直觉xìng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明显的直觉色彩。直觉是一个近代的名词,在古代 称之为 “玄览”或“体”(“体认”、“体会”之体)。中国古代哲学家在 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建构体系时,往往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出发,凭直觉办 事。传统的 “尽心、知xìng、知天”的认识途径,是通过对内心世界的自我反 省、道德境界的自我提升,证悟人之善xìng,在主体的精神领域内完成天人合 一的任务。宋儒对 “一旦豁然贯通”的追求和体认,就是一种典型的直觉思 维。

  ----------------------- Page 38-----------------------

  直觉xìng思维的特点是整体xìng、直接xìng、非逻辑xìng、非时间xìng和自发xìng。 它不是以概念分析和判断推理为特点的逻辑思维,而是靠灵感,即直觉和顿 悟把握事物的非逻辑思维。这当然不是说,它不运用逻辑思维,而是说,它 不是自觉地或有意识地运用逻辑思维,而是把直觉作为认识本质、本体的主 要方式。   道家最先提出了直觉思维的问题。 “道”无形无名,玄之又玄,是不能 用名言、概念所认识的,只能靠直观或体悟。庄子的 “心斋”、“坐忘”, 就是提倡 “唯道集虚”、“同于大通”的超理xìng直觉。道家的反逻辑主义是 明显的。儒家虽然提倡 “学思”、“慎思”、“类推”、“思通”,在一定 程度上运用了逻辑思维,但其“一以贯之”、“下学而上达”、“反身而试”, 也有直觉思维的成分。   禅宗吸收了庄子和玄学的方法,并与佛xìng本体论相结合,提出 “不立文 字”、 “直指人心”的顿悟法,把直觉思维发展到了极点。它强调霎那间的 非逻辑的直接解悟,主张排除一切思虑和语言,取消一切概念xìng认识,以 “无 念为宗”、无思为思,在超时空非逻辑的精神状态下实现超越,进入本体境 界。   理学家以 “太极”为本体,包含了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理,不管这个本体 被说成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实际上都是先验的。对这个本体的认识,也是 通过直觉顿悟实现的。理学家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都很强调“思” 的作用,但最后都要经过顿悟这个环节,才能完成心理合一、天理合一的整 体认识。   总之,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求简捷而少推理,靠灵感而非逻辑,重直觉 而轻论证,这种直觉xìng思维是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它的长处是以经验 为参照,从总体上把握对象,有时能体验、证悟出逻辑思维所不能揭示的意 境。缺点是不够严密,对对象的认识含糊而不明晰,其结论具有很大的或然 xìng,其整体上也有一定的神秘xìng。   三、意向xìng   道家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儒家的人“与天地参”以及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等,都是从主体自身出发而又回到 主体自身的意向xìng思维。它不是把自然界对象化而是把自然界人化或把人自 然化,不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而是在经验直观的基础上直接反 回到自身。其思维定势是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了自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