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晚年蒋介石最新章节 > 晚年蒋介石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8 章

  结共同防御条约问题。

  尽管蒋介石对缔结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有着十二分的热情,但美国方面的反应特别冷淡。当顾维钧的建议一提出,立即遭到杜勒斯的拒绝。美国人当时为什么反对与蒋介石缔结共同防御条约呢?据笔者分析:美国人一直认为蒋介石是一个不太理想的合作伙伴,他们害怕蒋介石的“反攻”大陆将美国拖进中美大战的深渊,他们更不愿承担蒋介石防守沿海岛屿的义务,害怕这些岛屿丢失使美国丧失威信;加之盟国不支持美国的扶蒋政策,使得美国对蒋介石的建议一拖再拖,迟迟不予答复。那么美国后来为什么又接受了蒋介石的建议,同意缔结共同防御条约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柏森的一再建议说动了国务院。饶氏一开始就主张同台湾缔结共同防御条约,他在1954年2月2日写给杜勒斯的一份备忘录中表明了他对签约的态度。他称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将导致:

  (1)大大提高蒋军的士气;

  (2)使蒋政权获得与美国亚太军事联盟体系成员国同样地位;

  (3)抵消蒋对美参加即将在日内瓦召开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关于印支和朝鲜问题会议的疑虑;

  ---------------

  台美签约(2)

  ---------------

  (4)向美国的盟国表明美支持蒋的立场。资中筠:《美台关系40年》第113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然而饶的建议未获杜勒斯的批准,其后他多次向杜勒斯建议缔约,加之台湾海峡出现新的紧张局势,最后终于在1954年10月说动了杜勒斯与国务院,使缔约方案得以通过。

  其二,台湾海峡局势突变使美国改变了对蒋介石建议的冷淡态度。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集兵于台湾海峡,准备渡海解放台湾,彻底消灭guó mín dǎng残余势力。与此同时,展开了大规模的解放台湾的宣传战,立时台湾海峡出现了战前的紧张局势。为了根除这一紧张局势,美国企图通过与蒋缔结防御条约加以解决,甚至不惜与中共作战。

  其三,蒋介石的妥协使美国也作了让步。1954年6月28日,叶公超告知蓝钦:如果台美双方能够缔结共同防御条约,蒋先生同意在采取任何重大军事行动之前,先征求美方同意。蒋介石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企图消除美国人的疑虑,尽早订立条约。通过蓝钦的疏通,美方同意进一步磋商。在磋商中,双方在条约的“适用范围”上存在着分歧。蒋介石主张应包括金门、马祖诸岛,但美方反对,主张仅限于台澎地区。在“反攻”大陆问题上,美方坚持未经同意,台湾当局不能采取重大军事行动。美国利用这一条进一步控制台湾,并凭借台湾海峡割裂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搞“两个中国”。

  经过讨价还价,台湾当局只得向美国的要求让步,但为了挽回“面子”,又要求美国同意不将美国有权否决guó mín dǎng军对大陆采取军事行动的内容写入条约“正文”。美国同意了台方的这一请求,并决定由换文方式来表达。

  1954年12月2日,叶公超与杜勒斯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台湾“行政院长”俞鸿钧对条约签订发表声明称:这是台美合作的新成就。台湾“立法院”奉蒋介石令很快通过了此一条约。1955年2月9日,美国参议院以64票对6票的优势批准了此一条约。1955年3月在台北中山堂互换条约批准书,同日正式生效。

  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使蒋家小朝廷获得了美国的保护伞。条约共10款,要点如下:

  (1)“缔约国将个别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定之共党颠覆活动”。

  (2)“每一缔约国承认,对在西太平洋区域内任一缔约国之领土上之武装攻击即将危及其本身之和平与安全,兹并宣告将依其宪法程序采取行动”。

  (3)缔约国所有“领土”等就“中华民国”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就美利坚合众国而言,就指西太平洋区域在其管辖下之各岛屿领土。

  (4)台湾当局同意美国在“台澎及其附近为其防卫所需要而部署美国陆海空军之权利”。

  (5)本条约不影响台美在“联合国宪章下之权利义务”,“或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所负之责任”。台北“中央社”1954年12月3日电。

  台蒋《共同防御条约》不仅使蒋家小朝廷获得了美国的保护伞,而且使美国在台湾的驻军长期“合法”化了,从而给中美关系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

  ***************

  *第十一章坚决反对“台独”

  ***************

  国共两党的内战导致海峡两岸天各一方。guó mín dǎng、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出于fǎn gòng的需要,宣称要“反攻大陆”,此举进一步造成海峡两岸的隔绝,在客观上为外国分裂势力与“台独”分子乘机制造“两个中国”与搞“台独”、阻挠中国统一提供了条件。国共两党虽然在意识形态上相互为敌,但在民族大义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和“台独”的严正立场,致使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xìng得以维系。探讨台湾没有能够走向“台独”的原因,不能不承认蒋介石在其中的作用。

  ---------------

  美国分裂中国的意图(1)

  ---------------

  关于美国围绕台湾问题分裂中国的活动特点,在“偏安自保”一章中已经做了初步分析,这里仅做扼要概括与进一步的分析。美国的做法是:

  第一,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与“联合国托管说”。1943年的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经苏联同意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的所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台湾在战后不仅从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在归还中国的过程中,美国一直支持归还的立场,何以在战后又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与“联合国托管说”,并支持“台独”分子进行分裂活动呢?依笔者研究,抗战时期美国之所以支持台、澎归还中国,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美国希冀拉住蒋介石政府与美国一起共同抗日,尽快击败日本,减少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损失。为了拉住蒋介石抗日,当然要做出一定的许诺。二是,美国在战时已经在考虑将中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随时准备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只有这样美国在太平洋地区才“可以为所yù为”。美国控制中国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遏制苏联,美国扶蒋fǎn gòng政策就是这一战略思索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早在1945年11月28日的一个文件中就已指出美国这一企图。“目前世界的中心问题是美、苏之争,反映在中国便是蒋共之争。美国政府对华政策是尽力扶蒋、fǎn gòng、反苏。”二是防止日本在战后东山再起。美国人做梦也没想到guó mín dǎng蒋介石集团败于中共之手,为防止日本东山再起,企图扶植蒋介石集团以对付日本。美国总统罗斯福则讲得更为透彻:“中国在远东协助管制日本方面,会成为非常有用的大国。”在任何同苏联的严重政治冲突中,中国无疑将站在我们一边。显而易见,美国支持台、澎归还中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之下。美国何以从支持的立场转变为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呢?据笔者研究,美国对华对台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主要是基于以下两大因素:一是guó mín dǎng制造“二二八事件”是美国对台政策转变的先声。1947年“二二八事件”曾一度使台湾失控,guó mín dǎng当局的血腥镇压使部分人到美国使馆要求避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官方虽然仍然奉行扶蒋fǎn gòng政策,但从那时起有关的官员已经意识到台湾局势不稳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政局,因而主张美国对中国予以干预。其实,美国对台湾的野心并非始自“二二八事件”。邓小平1986年9月2日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时称:对于台湾问题,“美国历来是介入的”。美国自发现台湾之日起就对台湾的战略地位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19世纪中叶,美国军方就有占领台湾的构想。美国军人佩里曾认为占领台湾有利于扩展美国的统治和实力,直到“牢牢地控制太平洋诸岛”。1942年8月,由美国《幸福》、《时代》、《生活》三大杂志编辑部共同组织所谓“关于战略和平方案问题研究委员会”印发了一本题为《太平洋关系》的小册子,其中写道:应建立一条从夏威夷向西,经过中途岛、威克岛、关岛、南太平洋各岛屿,至台湾、琉球与小笠原群岛等各战略要点的横越太平洋的防御地带,由国际共管。”文中还宣称:“台湾岛上之日本财产,应由国际行政当局接收。”此说是赤luǒluǒ的“台湾国际共管论”。美国之所以没有实施这一构想,主要是因为在战争条件下,美国还需要中国。“二二八事件”使美国人又找到了干涉台湾的契机。

  1950年朝鲜战争bào发,杜鲁门把台湾列入防线中,图为美军统帅克拉克在离台前,宋美龄前往送机。

  1947年3月3日,美国驻台北总领事馆向华盛顿建议,用联合国名义进行直接干涉,同时向中国政府保证,待有了一个“负责的中国政府”后再归还中国。同年5月26日,刚卸任的美国驻台副领事乔治克尔向国务院远东司递jiāo了一份备忘录,宣称台湾混乱的局面继续下去,对美国不利,为了阻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台湾几次置于联合国或美国监督之下。同年8月,美国特使魏德迈在使华过程中曾到台湾进行考察,在给马歇尔的报告中称:台湾人民热情盼望从日本枷锁下得到解放,但是guó mín dǎng的统治造成了敌对情绪,现在有“迹象表明台湾人对美国监护或联合国托管是会接受的”。由此可见,美国人调整对台政策是从“二二八事件”开始的。由于美国还支持蒋介石与中共打内战,故“台湾未定论”与“联合国托管说”并未公开化,只是在其内部有所考量。美国对台政策的真正转变还是在国共两党内战结果日渐明朗化的时刻。二是美国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与“联合国托管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权有可能被共产党取得。1948年秋冬之季,三大战役相继展开,中国战场形势日渐明朗,guó mín dǎng丢失大陆政权已经成为必然。为了推卸战争失败的责任,此刻,美国政府一方面考虑从中国大陆“脱身”,一方面开始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与“联合国托管”说。1948年9月,由美国政策设计司主任乔治凯南制订出第一份全面阐述弃蒋脱身政策的文PPS39,后来正式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文件(NSC34)。1949年2月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这一文件。这一文件宣称:“继续仅仅对蒋介石承担义务”,“不是一种好的外jiāo”,在现时中国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有改变航向的自由,或者甚至抛锚停泊,直到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后经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美国国务院于1949年8月公布了大量有关对华政策的文件,汇集成《美国与中国着重于1944至1949年时期》,即著名的美、中关系《白皮书》。这些文件的主旨说明guó mín dǎng在中国大陆失败是自身腐败无能所致,而不是由于美国政策的失误。后经杜鲁门批准,对台湾暂不使用武力,而是“通过政治和经济的手段不让共产党取得台湾”。为使上述目标得以实现,美国政府又抛出了种种分离台湾的方案。方案一:设法阻止蒋介石来台。当然这是美国的一厢情愿。方案二,美国希冀通过在台培植亲美人士取蒋而代之。美国当时意属亲美派孙立人与吴国桢。方案三,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与“联合国托管说”。朝鲜战争bào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6月27日的声明中,无理地宣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的约定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在杜鲁门的声明中,《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归属的法律效力不复存在了,中国收回台湾主权的事实也被剥夺了,而且有权决定台湾未来地位的,只能是美国或联合国。对于改变台湾地位的xìng质,美国学者与西方领导人作如下辩解:一是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不具有约束力;二是“情势变迁”;三是中国接收台湾并非取得主权;四是对日和约决定台湾地位;五是联合国考虑台湾归属。这些说法明目张胆地破坏了国际准则。当然这些说法自然不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其中包括了退守台湾的guó mín dǎng蒋介石集团。当上述政策很难实现时,美国人不惜出兵台湾进行分裂活动。

  ---------------

  美国分裂中国的意图(2)

  ---------------

  第二,武力入侵台湾。朝鲜战争bào发后,由于战争触及到了美国在朝鲜半岛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总统杜鲁门于6月27日发表了武装干涉朝鲜与台湾事务的声明。杜鲁门的“六二七声明”表明美国已经断然改变对台湾的“袖手”政策,从弃蒋再度走向扶蒋。当然,杜鲁门改变对台政策也是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反对放弃台湾压力的结果。朝鲜战争bào发前,美国军方多次提出建议,主张推翻杜鲁门“一五”声明的政策,尽一切力量保住台湾。理由就是“共产中国已经在苏联的掌控之下”,要确保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就必须确保台湾为“非共产党统治。”持这一观点的人除了国防部长约翰逊之外,就是日本占领区司令麦克阿瑟。在麦氏看来,台湾是从阿留申到菲律宾的美国远东防线不可分割的部分。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