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晚年蒋介石最新章节 > 晚年蒋介石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9 章

  如果发生战争,美国在该地区作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将台湾留在“友好”的或“中立”的政权手中。他宣称“掌握在共产党手中的台湾就好比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供应站,其位置对苏联完成其进攻战略极为理想。同时还可以把美国在冲绳或菲律宾的部队的反攻行动完全将死”。麦氏提出全新考虑台湾的地位问题,认为“台湾最终的命运无疑取决于美国”。美国会中的反对派、国务院中的腊斯克与顾问杜勒斯均主张推翻杜鲁门的“一五”声明。当朝鲜战争突发后,杜鲁门就不能不考虑军方意见与反对派的意见,其结果就是美国武装占领台湾。美国一位学者对于杜鲁门声明评论道:“杜鲁门政府正好陷入了他本来力图避免的境地和蒋介石政权拴在一起了。”正是由于美国在朝鲜战争bào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弃蒋”改为“再度扶蒋”,从而增强了台湾guó mín dǎng当局对抗大陆的砝码,使两岸对峙格局变得更为复杂与严峻。

  第三,为长期占领台湾“合法”化不惜与台湾当局签约。1954年12月2日,叶公超与杜勒斯在华盛顿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对于台、美签约,各方反应不一,台湾当局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有了美国的保护,自然是“满意”,蒋介石还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感谢信。日本官方认为“条约使远东形势大为明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称“条约”“是为了对付危及条约区域的安全的武装进攻的威胁的”,它“将成为美国同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国家已经缔结的各种集体防御条约所建立的集体安全体系中的另一环节”,是“构成西太平洋自由国家人民抵御共产党侵略的中心体制”。苏联《真理报》则于12月10日发表署名文章称:此一条约“企图使美国对中国领土上台湾岛的武装占领合法化”。苏联外jiāo部对此还发表明称:该“侵略条约”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中国政府认为此条约表明“美国政府企图利用这个条约来使它武装侵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行为合法化,并以台湾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和准备新的战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台湾guó mín dǎng当局获得了美国在军事与政治的庇护,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海峡两岸的军事、政治对峙,最终使台湾问题得以形成。

  第四,鼓吹“划峡而治”yīn谋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裂出去,是美国的既定方针,搞“两个中国”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推行“两个中国”政策更是不遗余力。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重提“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并于1954年9月3日pào击金门。尽管pào击金门规模不大,但被西方媒体称之为“第一次台海危机”。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判这是中共“试探美国意图”的行动,如果美国示弱,中共就会将攻击规模扩大,如果美国卷入这场冲突,中国就有了攻击美国的宣传材料。9月8日、12日美国政府讨论台湾海峡局势时,军方人士多数主张介入台海危机。但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国不能因为这些沿海岛屿而卷入一场大的战争,但也不能公开表示放弃沿海岛屿。杜勒斯则认为美国在金、马问题上处在了“极端进退维谷的境地”。艾森豪威尔之所以不同意军方意见,主要原因在于他认为金门、马祖本身没那么重要,最主要的是他怕台湾guó mín dǎng蒋介石集团借金、马拉美国下水。他还知道美国的盟友不会在金、马问题上支持美国的立场。有鉴于此,美国接受英国建议,由新西兰出面,与大陆当局进行谈判“停火”问题。美国的意图是摆脱困境,通过谈判“达到大陆与台湾之间永久停止敌对状态”。受《共同防御条约》限制,加之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一江山岛,美国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对中国大陆沿海岛屿的政策。艾森豪威尔1月24日向国会提出的特别咨文中称,中共攻克一江山岛是夺取台湾的前奏,如果让中共占领台、澎就等于在美国及其他自由国家在西太平洋安全的岛屿链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问题是相当严重的。美国国会众、参两院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福摩萨决议案》,授权艾森豪威尔在他认为必要时迅速和有效地为保卫台湾和澎湖列岛及“密切有关的地点”使用美国的武装力量。与此同时,新西兰的“停火”方案也被抛出。很显然,艾森豪威尔的国情咨文与美国国会议案是战争咨文与方案,是用武力与恐吓制造“两个中国”。“停火”说实际上也是一个yīn谋,那就是把属于中国内政的事情放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这是要造成“两个中国”,“要割裂中国的领土”。此时,杜勒斯则与军方共同鼓吹以核武器对付中国,此项建议得到了艾森豪威尔的赞同。1955年3月8日,杜勒斯将上述决定公之于众。但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发出这样的威胁是很危险的事,故在3月11日国家安全会议上宣称美国目前不应直接卷入台湾海峡事态。如果往后事态的发展使美国直接卷入,那也只能使用常规武器,万不得已要使用核武器,美国必须事先通知欧洲盟国。艾氏的解说等于排除了使用核武器的可能xìng。

  ---------------

  美国分裂中国的意图(3)

  ---------------

  第一次“台海危机”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企图依然是使台、澎与大陆分离永久化,制造“两个中国”局面。美国的意图是加强台湾防卫,但力主撤出金门马祖。1958年“八二三”pào战前夕,美国在金、马等问题上杜勒斯与艾森豪威尔发生意见分歧,杜氏认为金、马地位至关重要,美国有义务帮助蒋介石保卫金、马,艾氏则认为金、马地位没什么战略价值,美国没有义务保卫金、马。“八二三”pào战发生后,美国政府对台海局势迅速做出反应,艾森豪威尔在坚持上述意见同时,决定增兵台湾海峡,同时派军舰为guó mín dǎng军舰护航。9月30日,杜勒斯在答记者问时,为使台湾当局对美国的意图更为明了,他明确无误地宣称:“我们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我们不想承担任何这种义务。”美国认为“作为在攻击下的退却而撤退不是一个明智的步骤,因为这大概会对其他国家人民、其他国家而且事实上对福岛屿上保持这批为数不少的部队就是愚蠢的”,“不是明智的,也不是谨慎的”。杜勒斯之说完全道出了美国的真实意图,即以从金门、马祖撤退来换取中国政府的“停火”和不使用武力,从而在台湾海峡之间,确立一条永久的分界线,达到“划峡而治”,永远分裂中国的目的。

  ---------------

  “台独”分子的大本营(1)

  ---------------

  在当今世界上,对台湾最关心的国家,除了美国之外,就是日本。日本之所以成为“台独”分子最早活动的大本营,依笔者研究,原因主要有二:第一,日本梦想控制台湾,使台湾成为其侵略中国大陆的跳板与掠夺原料的产地。日本同中国是近邻,在战略上,日本始终将中国作为它最大的对手,它和台湾均属海岛,在太平洋岛链中均具有战略价值。因此,日本始终梦想控制台湾,既可减轻来自中国大陆的威胁,又可使其成为侵略中国的跳板,还可以借此向东南亚扩张。

  第二,日本对台湾仍贼心不死,战后唆使和支持一部分受日本侵略者笼络、异化的民族败类,从事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台独”活动。“台独”的始作俑者是日本人。追根溯源,“台独”最早起源于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之后,当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诏书时,日本军方的主战派很难接受日本投降的事实,他们不甘心失败,不愿白白地把既得的台湾“拱手相让,”主张力保台湾,其手法就是策动“台湾独立”。当时,驻台日军参谋长谏山及中层军官中宫牾郎、牧泽义夫少佐等少壮派狂热军人,勾结台湾少数士绅与民族败类林熊祥、许丙之流,在台北的“太和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台湾独立统治运动”,拒不接受天皇的投降诏书,并宣称该诏书是假的。他们妄图以台湾残存的40万日军做后盾,在中国政府接管台湾之前,宣布“台湾独立”将台湾分裂出中国,维持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他们还妄图叫嚣要把台湾变成“第二满洲国”。作为日本帝国有朝一日再次复出的基地。然而由日本台湾总督兼驻台日军司令安腾利吉害怕台湾同胞与登岛作战部队里应外合,更对台湾民众缺乏自信,故反对上述举动。而且大多数驻台日军将领大多都服从安腾利吉的指挥,再加上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消息证实天皇确实签发了投降诏书,因而使“台湾独立自治运动”与“第二满洲国”计划最终流产。

  日本在台湾的这“最后一搏”虽然昙花一现,但它却开“台独”历史之先河,标志着“台湾独立运动”登上了历史舞台。日本在赤luǒluǒ的军事占领手段一时再难施展之际,支持“台独”成为其不选之道。由于战后日本的国际地位、国内政治经济及国际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日本只能以民间的名义支持“台独”。其形式主要是培植“台独”代理人、资助“台独”组织和“台独”分子。如“台湾青年社”首领、“台独”代表作之一《台湾苦闷的历史》的作者王育德就是日本人一手扶植起来的。更有甚者,有的日本人还亲自参加“台独”活动,成为“台独”力量中的“外籍军团”。1949年初,“台独”分子廖文毅将“台湾再解放同盟”从香港迁往日本东京,日本遂成为“台独”分子活动的大本营,在日本政界要人的资助下,该“台独”组织一度号称有数千名会员。

  廖文毅抵日之初,还念念不忘他的美国主子,1949年5月,廖向美国情报员狄克塞德呈递了一份183页的《台湾发言》。该发言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他的“台独”理念。廖文毅认为:“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提出了“台湾民族主义”、“台湾民族论”等“台独”主张。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那又是什么人呢?廖文毅宣称台湾人是中国西班牙、荷兰、高山族和日本的混血杂种,台湾历史上的“明郑时期”、“清朝”、“guó mín dǎng中国”时期均为外来势力“殖民”统治台湾的历史与荷兰、西班牙、日本的统治无异,台湾人是一个不同于中国民族的台湾民族。廖氏还美化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他说:日本人“成功地使台湾人和中国人分离,使台湾人的民族认同得以在此一时期获得,并使台湾呼吸了现代文明,使台湾人的生活水平高于'中国在台统治””。廖氏的“台独”理念成为后来史明的《台湾人四百年史》主张的理论基础。

  1950年2月,廖文毅联合在日本行医的吴振南等多数台湾出生的人,在东京成立了“台湾民主独立党”,廖自任主席。该党宣称反蒋、fǎn gòng、亲日,主张台湾先在联合国托管下实行高度自治,进而建立独立、中立的“台湾国”。这是第一个“台独”政党。

  1955年9月1日,廖文毅纠集在日本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台湾自由独立党”、“台湾公会”、“台湾共和党”等“台独”团体,在东京宣告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国民议会”,廖文毅当选为“议会主席”。该会还草拟了“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组织条例”。翌年2月28日,廖文毅之流借纪念“二二八起义”9周年之机,在日本右翼团体“日台协会”和财阀左贺三千雄的强力支持下,宣告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廖自封为“大统领”(即“总统”),吴振南任“副统领”(即“副总统”),“临时政府”使用日本昭和纪年。“国旗”为加上月亮的日本太阳旗,集会须讲日本话,唱日本歌。此举充分表明日本是绝对不会放弃台湾的,他们是“台独”活动的坚决支持者。

  ---------------

  “台独”分子的大本营(2)

  ---------------

  与此同时,日本还帮助“台独”分子王育德用日文撰写的《苦闷的台湾》一书予以出版。该书从台湾地名由来,记述了荷兰人统治台湾及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日本人对台湾的统治。由于书中对日本统治台湾大唱赞歌,故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大肆吹捧,在日本的发行量超过4万册。此后,廖文毅继续鼓吹“台独”理念,进一步完善其“台独”理论体系。他先后抛出《台湾民本主义》一书和《告台湾八百万同胞宣言》。在书中和宣言中,廖文毅首先提出了实现“台湾独立”的三种途径:其一是就台湾前途举行公民投票;其二是大陆出兵台湾,guó mín dǎng政权接近崩溃之际美国出兵占领台湾,支持台湾人独立;其三是台湾人通过暴力或非暴力斗争,夺取台湾岛。他还宣称台湾问题“必须依照民族自决原则,以国际协会所保障的台湾民族的、自由的和独立的台湾来解决”,并要求“在中立国监视下的台湾共和国国民议会的自由选举”,制定“台湾共和国宪法”,继而“实行共和国大统领的自由选举”。

  日本支持“台独”的又一例证是对“台独”分子史明的支持。早在1949年,史明曾在台湾组织“台湾独立武装部队”,企图同guó mín dǎng展开武装斗争,后因事情败露亡命日本。60年代初,史明在日本开始搞“台独”活动,先后策划成立了“台湾公会”、“台湾独立会”。1961年,史明用日文撰写了《台湾人四百年史》,该书大力宣扬“台独”主张,成为“台独”的理论著作之一。

  史明在该书序言中首先无中生有地将台湾人定位于一个单独的民族,在这个预设的错误前提下,史明论证说,在台湾与中国大陆相隔绝的地理条件下,经过三百年的殖民地xìng的社会发展与反殖民地斗争的结果,“到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