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晚年蒋介石最新章节 > 晚年蒋介石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23 章

  由独立党”;1972年,辜宽敏、廖春荣宣布放弃“台独”,回到台湾。

  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在反对“台独”问题上与其父保持了一致的立场,故而从1949年陈诚奉蒋介石之命颁布“戒严令”至1987年7月宣布解除“戒严令”,期间,“台独”势力始终没有成为气候,是与蒋介石、蒋经国的反对“台独”政策紧密相关的。

  第三,通过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与坚持“一个中国”的大陆政策以遏制“台独。”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社会结构与文化价值体系的有机综合体,前者是外在的、有形的,后者是内在的、无形的。社会结构包括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组织三大构件,它们之间的jiāo互作用是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文化价值体系附着于社会结构,以观念的形式渗透于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对其变迁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guó mín dǎng、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出于fǎn gòng和反对“台独”的考虑,在其执政时期,始终宣扬政治化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为了消除共产主义和“台独”文化给台湾社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guó mín dǎng、蒋介石采取了两项措施:其一,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传统文化,增强大一统意识。蒋介石亲自出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会长,guó mín dǎng在全岛普遍设立推行“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机构,还在总会之下设立专门xìng委员会: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文艺研究促进委员会、中国科学与文明编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与发明奖助委员会、国剧推行委员会等。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中国古籍书目:《周易今注今译》、《老子今注今译》、《诗经今注今译》、《荀子今注今译》、《周礼今注今译》、《孟子今注今译》、《大学今注今译》等,还有《白话史记》、《白话资治通鉴》等。与此同时,台湾媒体也大力倡导忠君爱国、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价值倾向,激发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自尊心。guó mín dǎng当局还通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教育部规定各个中小学和大学都必须开设《生活与lún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国民思想》等,进一步阐发中华文化思想与道德观念。众所周知,yù灭一国家,先灭其文化,将民进党当局为了配合在政治上的分裂路线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的“去中国化”的“文化台独”做法做一比较,更能显现出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可贵。

  ---------------

  反“台独”的斗争(5)

  ---------------

  民进党在文化领域的“台独”主张,具有代表xìng的是其中央党部1994年印发的《台湾文化年历》中将党纲中“基本纲领”条目列入,并作简短的阐释,在第五条“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之下写道:“为了扭转guó mín dǎng40年在台湾施行的党化教育与大中国洗脑,民进党主张一个创新进步的教育文化,让台湾人寻回自己的母语,找回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建立一个以台湾为中心,以台湾为骄傲的文化。”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88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民进党执政后,为了彻底割裂台湾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真正达到在历史、文化领域实现“去中国化”,其举措卑劣之极。

  其一,在语言方面,强力推行“乡土教育”,以“通用拼音”代替“汉语拼音”。

  鼓吹“本土教育”的始作俑者是李登辉。李在1994年与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谈话时强调台湾乡土教育与方言普及,把中国文化与台湾文化对立起来,恶意贬低中国文化。民进党“执政”后,推行“文化台独”的首要举措就是推行所谓“乡土教育”。2002年6月台湾“教育部长”黄荣村以《台湾本土化教育的实务与展望》为题发表演讲,强调“乡土教育本来就是教育的一环”。台湾过去教育过度放大中国,“数十年教育政策充斥大中国意识,让我们尝到认同分歧、价值观混淆的苦果,本土化教育的工作不但重要,而且迫切。”“我们的教育绝对必须以台湾为主体,从了解家乡台湾到世界寰宇,培养下一代对土地的认同。”台湾《台湾日报》,2002年9月18日。李登辉非常推崇黄荣村的主张,要他继续推动这项改革,扬弃过去史地教材的“大中国观点”,黄荣村讲话不久,台湾“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专设“乡土语言”课,规定中学生与小学生一起,必须在闽南话、客家话、原住民语中选修一种,以此弱化普通话在台湾的地位。与此相配合,台湾中小学经常举行“台语演讲比赛”、“台语辩论”、“台语电影欣赏”等。

  2000年9月,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案,草案改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为符合“台语”习惯和乡土语言具有更高相容xìng的“通用拼音”,作为台湾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方案》是1952年由祖国大陆研发的。1958年2月由全国人大一届五次会议批准通过。1997年9月,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决议,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99年,台湾guó mín dǎng当局宣称:要“整合汉语拼音为基础,外加学习闽南语、客家语所需要的语音符号”。台湾教育部门决定采用三种方案:台湾民众学习中文仍用注音符号;中文译音采用汉语拼音;继续研拟闽南话、客家话拼音。民进党当局否决了中文译音采用汉语拼音的决定,改为采用“通用拼音”,此举曾招致14个县市长连署反对,此事被迫搁浅。2002年7月10日,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重提旧案,并予以通过。采用“通用拼音”后,必然造成台湾地区的拼音混乱。按规定:民众持有的有关身份、旅行证件等可保持原有的拼音,但新申办的证件必须采用“通用拼音”,这就会出现一姓两拼的问题,同姓父子姓氏拼音不同。这种做法本身必然造成学习与jiāo流的困难。台湾《中国时报》在题为《台湾还要经历多少噩梦才能醒来》的社论中指出“通用拼音”与“汉语拼音”效果只差15%,但台湾当局基于“去中国化”的原则,却宁可“独立出一个通用拼音系统”,这实在是荒谬之至。《中华时报》指出:汉语拼音已在国际上通行数十年,且经联合国认可,台湾若要与国际接轨,“采用汉语拼音是不二捷径”,当局执意采用“通用拼音”,无异与国际化背道相驰,“自绝于国际”。对于台湾当局的这种做法,国务院台办召开记者会称:台湾当局如果舍中文拼音而推行“通用拼音”,就是企图与大陆割裂文化纽带,企图在文化和教育领域搞“台独”。《台湾2002》第275页,九州出版社2001年。

  其二,在历史教育方面,割裂大陆和台湾的关系,要求学生认同台湾。

  从李登辉开始,台湾的教育文化就不断往“台独”的道路上推进。早在1995年,台湾“教育部”就决定把“政府立足台湾的政策充分反映在课程设计上”。“教育部规定:小学阶段开设《认识台湾》课程。为什么小学要开设《认识台湾》课呢?”李登辉解释说:“我要国民小学教育里多加些台湾历史、台湾地理,以及自己的根等等课程。”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102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在李登辉影响下,“台湾意识”、“台湾精神”、“台湾生命共同体”等“脱中国化意识”,不是“中国的台湾”之类的思想,在编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主持《认识台湾》一书的杜正胜提出所谓“同心圆概念”,主张以台湾为主轴,结果教材中极力鼓吹“我们都是台湾人”,宣扬“台湾魂”,把“中国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名词统统删去。《认识台湾》内容包括台湾历史、台湾地理、台湾社会三部分。中学阶段侧重台湾历史文化教育,将《认识台湾》作为中学本土化教育的教学范本。2002年12月底,台湾初中小学课程修订审议委员会决定,在九年制教育阶段,“社会领域”加入台湾史地教学,并把初中小学语文领域纲要中的“乡土文学”更名为“台湾文学”,在“社会领域”能力指标“认识中国历史发展……”后面加上了“及其与台湾关系的流变”的文字,以凸显“本土意识”。审议委员会还决定,将“台湾史地”在初中阶段的重要xìng,由B级提升至A级,并加强台湾史地在九年制教育中的比重。在高等院校,各大学研究所设立“台湾文学系”,而把中国文学的内容判归到“外国文学系中去”。从2002年秋季开始,台湾初中取消历史课,取而代之的是由民间编写、版本繁多的“社会科”,其中几乎没有任何中国历史的知识。2004年11月9日,台湾“教育部”在网上发布公告了全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将中华民国史割裂,以1945年guó mín dǎng政府接收台湾为界,1945年之前列入中国史,之后列入台湾史,各自独立成册。现行的高中历史课程中,台湾史仅占21%,预计在2006学年实施的新历史纲要中,台湾史的分量增加,与中国史,世界史各占1/3。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0日。此间,台湾“考试委员”林玉体宣称2005年由他主考的台湾公务员考试,史地科目“只考台湾,不考中国大陆”。台湾《联合报》,2004年10月15日。

  ---------------

  反“台独”的斗争(6)

  ---------------

  共同的历史认同是国家统一的基础。被赋予政治意义的教育本土化的举措正是从“改造历史”着手,从青少年做起,试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新一代的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与过去日本统治台湾时“亡国去史”的手法如出一辙。台湾教育本土化的许多诉求都打着“爱台湾”、“培养乡土情怀”的幌子,实则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以“台湾意识”、“台湾主体”取代“中国意识”与“中华民族”,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

  其三,在文化上主张多元化,贬低中华文化对台湾的影响,大搞“去中国化”。

  台湾民进党当局认为“应寻求具有健康内涵之现代国民意识,建立一个多元融合与平等的社会,以建立一新的现代化国家,这是民主进步党之族群与文化政策主张的基本原则”。范希周主编:《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第93页,九州出版社2004年版。具体说来,民进党当局的文化理念是:一是认为台湾文化是多元的,即台湾文化包括荷兰文化、日本文化、原住民文化、汉文化、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不过是台湾文化中的一部分。这种说法貌似公开,其目的是有意不分主次,企图削弱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二是主张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是不同的,台湾是海洋文化,中国是大陆文化。台湾前民进党主席、现住“行政院长”的谢长廷曾提出“台湾这50年来的统治者是大陆文化,而被统者是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保守、僵化的,比较不会变动,但台湾民间的海洋文化是冒险的、模仿的、比较求新求变”。谢由此喊出了“海洋文化的新兴国家”的口号。三是认为中国文化是劣质文化,不主张认同中国文化,而是淘汰中国文化,认同台湾文化。台湾民进党何以非要极力主张“文化台独”呢?“台独”作家李乔指出:“简言之因为这才是‘台独论’的根本,这样的‘台独论’才有效,这样的‘台独论’才能使‘台湾真正独立’,亦即‘台独有意义’”。

  蒋介石不仅宣传大一统意识,而且还鼓吹“反攻大陆”的武力统一政策。这一政策从表面上看,完全是对准中国共产党的,实则也有对付“台独”的内涵。当然应当承认“反攻大陆”政策在客观上加剧了海峡两岸之间的对立,为“台独”和海外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要看到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在事实上坚持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蒋介石病逝后,蒋经国坚持了其父的立场。由于蒋氏父子在“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上与大陆有共同的立场,故在1979年1月1日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1992年,海峡两岸之间就“一个中国”的原则问题达成了一致的立场。有了共识,才有1993年和1998年两次“汪辜会谈”。

  综观蒋介石反对“台独”的斗争,一方面表现了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民族主义立场,在客观上强化了台湾民众对中国意识的认同,也使得外国分裂势力的图谋不能得逞。另一方面,他企图依靠美国武力实现“反攻大陆”的主张使得海峡两岸之间对立的进一步加剧,在客观上又推迟了祖国统一的时间表。再一方面,guó mín dǎng、蒋介石对“台独”严厉打击的同时,对岛内民众维护正当权益的斗争也采取了高压政策,致使岛内一部分反对势力与“台独”势力相结合,为“台独”势力做大提供了活动空间。当然,蒋介石反对“台独”的斗争,其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应当充分予以肯定的。

  ***************

  *第十二章晚年情趣、轶事

  ***************

  蒋介石在大陆时期位居总裁、总统,属于天字第一号,我行我素。到了台湾之后,他仍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天马行空,与常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但作为人来说,他又同常人一样,也有七情六yù,喜怒哀乐。

  ---------------

  有规律的日常生活(1)

  ---------------

  据台湾吴一舟在《蒋总统行谊》一书中所云:蒋介石在大陆时期工作、生活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