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6 章

  ),计:死亡人数5090人,其中神户地区5076人,大阪地区14人。下落不明者29人,全部在神户地区。负伤人数26764 人,内神户地区24580 人, 大阪地区2086人。房屋损坏89431 幢, 内神户地区73805 幢, 大阪地区15405 幢, 其他地区221 幢。

  一月二十九日,《朝日新闻》早报继续发布死伤及房屋倒塌数字:死亡人数为5092人,增加了两个人;受伤人数为26798 人,增加得不多;而房屋倒塌的数字为95718 幢,增加了六千幢以上。

  地震之后,神户火灾蔓延,到处都是熊熊烈火。因为自来水管损坏厉害,停止了供水,救火队无水可用,也束手无策。这样延续了七八天之久,受害面增大了。

  与一九二三年发生在东京、横滨地区的关东大地震相比,当年的震级超过七度,死亡人数仅三千七百多人,比这一次少一千四百来人。据说这是因为当年关东地区大都为木结构房屋,很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楼大厦,因此房屋的倒塌率比这次反倒低。

  此次大地震,无家可归的灾民达五十万以上。除一部分投亲靠友者外,计有二十八万人住进了政府指定的避难所。这种临时的避难所,大都设在附近的中小学校没有倒塌的大礼堂或体育馆、公民馆里,共有一千一百多处,每处收容难民多则数千少则数十。避难所内所见,十分令人感动:避难人一律睡在地板上,铺的是薄薄的褥垫,盖的是政府发的毛毯。一排排的铺位中间,留一条窄窄的空隙,作为过道。避难者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铺位上,鸦雀无声,不吵不闹,尽量忍耐下去,不妨碍别人。天气很冷,避难所里当然没有火炉,大家只好龟缩在铺位上,一动不动,听其自然。开头几天,因为道路不通,食物难以送到,只好大家一起挨饿。偶尔送来一点儿食品,也是一个面包好几个人分着吃,互相礼让,尽量照顾老人和儿童,不争不夺,毫无怨言。

  日本人的这种教养,举世无匹。换上别国的人,岂不趁机大肆抢劫,乱成了一团糟?(按: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 我还在离震中不远的一座劳改农场劳改,耳闻目睹地震之后发生的抢劫、盗窃、强jiān案件多起;至于干部们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巧取豪夺与多拿多占,则多不胜数矣!)

  日本虽是地震多发国,地震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能够如此处变不惊,沉着忍耐,应该说是多年来注重教育的结果,非一日之功也!

  此次神户大地震,日本人受害不浅。死去的五千多人,都是自然灾害的牺牲者,值得同情。天灾固然可怕,而人祸的残酷,则远远过之:长崎、广岛的原子弹bàozhà,牺牲人数达几十万;南京大屠杀,死了三十多万人;重庆的一次大轰zhà,防空洞内闷死的人就好几万;到了新中国,不说历次政治运动的死亡人数,单是饿死的,就有几千万(这是迪斯尼记录的数字)……百姓的苦难,真是难以列举。 因天灾人祸而死去的人,并不是命中注定要死的人,尤以人祸而死者为最多。但愿苍天有眼,让天灾人祸减少到最低限度才好!阿弥陀佛!!!

  1995年1 月29日于京都

  从池先生的来信中看,洋洋数千言,一气呵成,文思敏捷,文采动人,感情丰富。特别是字里行间,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拳拳之意,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谚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祝愿池老先生福祚绵绵,所著回忆录早日出版,从而为我国抗日战争史提供一份珍贵的、确切的资料。

  吉人自有天相。愿上帝保佑池先生一家!阿门!

  -----------------------------

  池鲁生信三封

  -----------------------------

  敬爱的圣澄伯:您老好,并祝愿全家安好!

  侄去年底回闽过年节,是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次,尽管卅年间也回去过几趟,毕竟不是春节,在老家的时间没有这次长。会会家乡亲人,体察家乡变化,确是人生一大乐事。我做两件事:一是写了两天的春联(毛笔与墨汁是北京带去的),给七十岁以上所认识的亲戚与乡亲拜年、照相留念;二是去走访自己儿时居住过地方(近十处),体察其变化,以及翻看族谱与观看了八九个祠堂(近年宗祠重塑金身,香火鼎盛,前两年还游神,招回不少华侨乐于捐助之客,为免族争,今年禁游,允许在祠堂内华饰与香火)。另外,到了县城也看一些亲友及工厂,还拜会县长与书记,受到宴请。在福州,前后三次会到大哥(伯鼎)与东哥(一东),拜会了我初中与高中时的两位老师,以及在福州的老同学。

  家乡变化很大,建房增多,耕地缩小,将成小市(即将更名闽清市或水口市)。所建住房有的很华丽,胜过京城,有的一般,相差很大;溪源里前后洋修了水泥公路,小卧车顺通县城,县城至福州新修的上好公路,行程只需一小时。闽清山多地少,如说其好,我小时记得直至如今即:十五母曾说的“山清水秀,真像日本”;山多地少之愁,增人添口,只靠农业,养活不了。因此故,过去出外当船工的人多,如今出外搞建筑业的人多,还有华侨也好,读书往外走也,还不都为了谋生。当然,如今产业结构开始有了变化,但愿变化更大些。

  回一趟老家,乡情固然要禀,但促使我写此信的心境,主要是:

  一、向您老并全家深深道福,神户区地震您二老安好,全家安好,此人生福大命大也,换句乡话说,祖宗没干过坏事,神灵保佑!我这次在福州和东哥一起看了您给大哥所写的纪实信,一为您纪实细节入微,老人家精神好而道好,二为避开险地、一路平安而道福。我一到福州三人碰在一起自然地议及此次天灾,与你们一家;是东哥首道你们一家已平安无事,因他往神户去电话,大妹接的告安电话。

  二、我此次回溪源老家只住一宿,将军神马今年扎住我祖厝厅堂,全厝老小欢欢喜喜过年就不多说了。单说我和雍哥(宜雍)对话后,要他速找步洲伯的书稿,即“一片丹心破日密-抗战回忆录之一”等书信。后来的十多天,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读上一段(住下杭梅林妹的女婿家,其家装修与全套设施胜过一般北京高层建筑的住家)。关于您这段历史,侄过去虽有所闻,只零星半点,读时全神贯注,不时发出感叹、赞叹,读完之时:泣含冤已成过去,立史碑犹如铁铸,有人争争得鬼魂,世人忍忍出神仙。深为池家出了个步洲伯而自豪。

  鉴于这一心情,侄有所思:此书要出,何时出?现在就出,一是四五至九五已足半个世纪;二是告慰作者也告慰同龄当事人,澄清历史,载入中华史;三既含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也必然是畅销书,宜趁时期。侄有所虑:“武”魂未散尽,侨日自难安,怎么办?急了不行,侄虑伯高龄,愿闻一家人的不一看法,想出好策。总之,此书已是一册真实史料的好书,如若作者年轻,还可演化成不失历史真实和形成反映当时社会历史、中华风土人情,集知识、历史、事件、生活、哲理和文学等于一炉而激励人民爱国的小说名著。至于后一种所想,不现实,然将来会的。

  写到这里,夜深深。五伯晚年,与侄信密,望十五伯也如此,毕竟是闽清出来的读书仔,不怕辛苦,愿求理真。

  侄亦近六旬,三个女儿除小的还在电子科技大即将毕业外,已释负;小二赴英留学已归,一家都安好。母亲现在梅珠处(唐山),我刚去过,唯眼花,尚健康,让我写信时向你们全家问好。

  绝非客套话,如十五伯有来北京玩的念头,尽管来。哲雄、国雄、芳雄诸兄弟及妹妹如路过北京,一定来归。

  住址:北京和平里和平街十三区28楼1065室。

  电话:4226677 转279 (家);4239577 (办)。

  夜已深,电脑不语,我已无神,明天再书以毛笔。

  敬 请

  福 安!

  侄 池 鲁 生 敬上

  1995年3 月8 日

  敬爱的圣澄伯:您老好!

  今日傍晚(4 月12日),侄喜接来信,一味的默读、诵读、研读,莫大兴味,晚上眼前的电视也就不去光顾了。

  首先对伯父给予的鼓励表示感谢,过奖之下,心感惭愧,在看寄来的复印照时倒使侄萌想到:苏轼词中“... 雄姿英发,羽扇沦巾... ”和毛润之词中“... 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的句子,这些词应符实献给为国家做过大事而有贡献的的人们;来信对我母亲的问候一定传到,为侄还记得大阪会面时的录音,老人互祝长寿“老天有眼,再活十年话庆贺”之语。转瞬便过了十个春秋,理当大庆耄耋之年老寿星。

  在侄的前信中,忘写了一个情节:闽清县已出版了县志,在县城建有一个纪念馆,记载着县里名人史,如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副手黄副管带等,侄前三年回梅时已有所见。春节在家乡,侄已有所闻,拟将池步洲排在第七位,内容尚搁着。书记、县长系福州新委任来的,侄言谈未及,待后明了再禀。

  侄上次写信之后,分别出差两次(大同、昆明),侄媳已退休,花钱跟着去了昆明、桂林,才回来不久。喜读来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页,全见到。其中①②⑧反复的读,并对照研读了“奇文共欣赏”一节。 侄尤其高兴的看到伯父已写回忆录上、 中、下三篇,其中之“上”正如侄的设想,即“从东瀛留学到抗战胜利”,可演化成丰富题材的名著三部曲的首部,只有这样,才不负一生的辛劳、博学与抱负。至于,中、下篇,其中“好话”太多,易怒唐僧。我想能写好首部,会从中得到启迪:会从历史的高度,古名人的大度,包括新中国创始人的风度,从写史、写实,直到正面引导,写出可为民众所接受而又启迪当家人引以为鉴的通理(鉴)来。侄所虑者,对伯父来说难度较大,因历史的处境与经历,从感情上说:直说、直骂、直谏、直讽较易,否则较难。虽较难,理顺气,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从旁观者看最清楚。学者,学究,或说白点凡只侧重自然科学的人(包括社会科学研究者)往往碰过“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苦头,不是说不清而是不让你说清,你认死理,不听你的,若使没有大成就,就会一辈子让你叫屈。中国的历史长,故事多,会提醒人们想的很多,才能成其事。至于说,中、下篇是否留待子孙处理?容再议,依侄看,感情、时代的生活体验是与经历有关的,旁人难以代替,故不妨在表达上有另一手准备。

  鉴于上述思考,对“一片丹心破日密”一稿,侄认为:抓住时期(五十周年,人生只一回)和主流,不计枝节,应该出版了。其理由:全文,不含原稿的第十八、十九两节已完全写出了史实,肯定了全文主流,支流势将汇入主流或自行枯竭。何况绕人非痴汉,既暂留给面子,出版后又更有力地保留了对第十九节大做文章的机会呢?至于第十八节言及李直峰先生,他已有心数,出版时不见此段更为顺心,更感到是你给的面子(尽管他已有言,侄第一次看书至此,就认为趁当事人尚健在,有及早出版以正视听之感)。此书的出版,是向社会发行的,留给档案的资料实际上已经存在了。侄从一般的读者角度而言,所产生“支流”报导,不论其是雄是雌动机如何,一个小报导,一般人都不注意,不甚关心(不像有关的当事人),何况正是出假货的年代?若历史上有名的大事件,鲜为人知的内秘一出现,自然引人注目与传闻,正如侄前信中表达的心情。该书出版工作,已与孙晓鸥先生多次联系,侄前虑已消,另外见来信其他各页信息与手中已有的复印件,大事梗概已无密可守,故陈言该出版的理由。

  对于我手中复印的“丹”稿,正在全文输入电脑,原拟送给家乡亲人并为伯父出版做准备。今见孙之首信,其心情与国人同愿,都很殷切,如需侄做配合,遐想所及如包括邀请伯父来京审稿、配合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举行赠书仪式、新闻发布(邀县长参加)、稿酬及“上集”约稿等事,望请来信一告。

  ***        ***        ***

  侄于1988-1993年调在能源部工作:此期间,联合国基金会给了一个名额,我争得赴澳洲参加短期学习的机会;任期内是主管煤矿技术政策的处长(县团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机构改革,撤能源部,又成立煤炭部时,为退休后方便,要求调回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搞新技术推广工作。看来劳碌一生,也快到站了,无甚作为。非我不能,而不于所能,只好知足常乐作罢。多年来侄从事过科研的计划、管理和技术推广的工作,科研是无穷尽,乐在其中,故最后又选这项工作。今年五月又将在福州举办全国地方煤矿科技市场。

  又要去福州了,就写点乡音,漫谈国情吧!

  春节回闽清之时,感到最大变化者曾说及是新建房多,实际市场变化更醒目,省厅车送我至六都暂停歇(司机要捎买鸭‘ 全鹳’),小雨微寒,进入菜市,喧闹非常,过去从未见过,这里竟有了比篮球场还大的常设买卖,我买了‘龙头烤’(头形如龙的小咸鱼)和在福州来不及买的鱼丸(是福州仔经营的)。司机也得意的买到三只鸭,人流挤挤,一阵功夫,虽未出汗,心里也热烘烘的。小小闽清县,大大六都洋,要胜过县城,街道延伸,公路扩建,连童年时住的湖头五斗堂厝,找了半天,才找到行进的新路。难怪池榕光叔公(早年去台湾,因受家父之恩,如今致富,曾来过信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