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王牌特工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57 章

  从台北连着两年回来过年;同样在全国、在京城也如此,且不言国内往来客如何把火车票挤贵了,国际客也如是。侄和在京的中学同学(会)曾接待过台湾福州人赴京恳亲团,来意含观光兼经贸活动等自不待说,港、台来内地投资者在增加,经济市场很诱人,当然亚洲还是日本的技术与经济在华获益最大。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朝前走的,有的循着规律(法制法强)发展的快;否则布朗运动,搞得复杂了,凡事虑不胜虑,防不胜防,使每一分子都繁心。 承伯所言:无知者犹可怜;无知加自负者令人可憎(犹如秀才碰到兵);非无知再加无度自负者最令人可恼、可憎、可恨(犹如遇‘阿魏无真’的政客权术者)。凡此为私之小利,为民者则愚、悍、刁;为官者则懒贪、凶狠、jiān诈。过去讲个人迷信,现在谁也不信,出现了许多无法无天的以身试法者。全国来说,山东是孔孟之故乡,影响深些,也规矩些,其他多事则不一,国门打开,泥沙俱下,又‘引进’不少。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英模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仍是很多的,若看不到这点,就没有民族自豪感了。但令忧愁的是前者,这里确有个人生观问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的问题,法制健全问题,政策导向问题等等。

  不谈国政。说点感慨,如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说是企业界,实及各方面,是强烈竞争、争雄的年代,当然包括正道、邪道,白道和黑道的竞争,两极在分化,出不少问题。现今国情,远非七十年代以前可比:一是有较大的发展了,二是好象又回到商品(市场)经济社会。一反过去,有章不循,包括党的组织生活很少过,若按党章,三个月不过组织生活者按自动退党处,党员就不多了。物价涨、真假难辨,伪劣产品充塞市场,令人头痛;旧社会的恶习返潮,夜不闭户的年代过去了;总之,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生产力水平,也仅相当于资本主义初期。因此,对人口众多的穷大国,当家人也难。

  ***        ***       ***

  侄尽力国家,虽鞠躬尽瘁,无大成;为乡里,亦感力薄,现附信以表其心。

  另有自娱者,侄系大学同届同学会的牵头人,组织过两次集会,同学通信,互慰一代人。这次就写这些,再找点附件。

  最后,请向伯母和全家请安。

  敬 请

  福 安 !

  侄 池 鲁 生 敬上

  1995年04月13日

  敬爱的圣澄伯:您好!

  侄昨晚才飞回北京,一到家稍事收拾,随即读了伯父的两封信,当晚十点就跟孙晓欧先生通了电话,约明天(星期日)在他家会面。今天上午已按两信校正意见进行了逐条校改,以备明天会面时给孙先生一份。

  打印的丹稿不该错漏的不少,侄粗心之过也。这次带回福建五册,福州留二册,其中一册给伯鼎大哥存,注明给履章、履祺叔公传阅;另一册原要留给东哥,因他已回成都,暂由侄的表亲存阅;闽清留三册,池步兴兄处一册(因侄此次只在县城住一宿,住他家。他是下杭根清二伯子,曾在沈阳工作时,途经上海拜会过伯父,后调回县电力局工作,今已退休,自盖住房如照,算是下杭早期的大学生),让他转jiāo宜雍哥一册并原复印稿(雍哥曾抗美援朝落实为离休干部,也在县城盖住房,惜未遇),另一册经与伯鼎大哥商,暂不给县统战部,故侄让转jiāo给写族谱的下杭老人祥林叔公。

  在福州时,侄特意在伯鼎大哥家住一夜,专谈是否发表丹稿,夜深皆不倦,凌晨方铺床。结论是:等伯父的回音。其中共识点:五十周年纪念难得,青史正源,不冤一生;大哥的意见侧重于安全及影响子女辈的可能xìng,侄虽亦然,探讨过未成熟的多种两全之策。如出书之时,回到福州,或归沪小住,沪之住房可在?伯母能伴否?再有大哥言是否用笔名著等等。看来今日之电讯,此事已无秘密可守,凡此大事要担点风险,五十年前是大风险,如今仍有小风险,高龄者不可不虑。

  “全国地方煤矿科技市场”在福州举行,此事要办,将是早晚的事,要说何时、何地办?则是事在人为,在此地此时举办,即把北京的展览搬到福州,可说是侄的一手谋划cāo办,故开头与收尾多花些时日。因之故,展读伯父来信也晚了几天,只好抓紧办有的关事。

  **       **       **

  今天(18日)yīn有小雨,侄按时抵孙家,初次见面,看出孙先生是风华正茂之年,精力旺盛,处事沉着有节。寒喧之后,先递伯父给他的信件。随后,介绍有关情况和希望,并jiāo给刚按来信校改的打印稿。

  其中他谈到“一字不改”的原则时,他很难办,即使他可以办(他说那也是失职)但二审也难通过,故只能做到:原意一点不变,即主旋律不变,只删掉可省文句。也谈及删掉带纯技术xìng的东西,如破译过程中技术xìng内容(认为读者不一定感兴趣),我强调这部分不可删,如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地心引力似的引论,不单是理论基础,增加读者对破译日密由来的可信度,同时也增强读者对作者科学精神的钦佩,他同意补上。

  他最后耐心说了几点原则意见与解释:

  ①《文史资料选辑》每期约十八万字,最长的文章不超过全书的四分之一,一般都在二万字之内,他说池老先生这篇争取到四万多字。问到能否增刊专载,答那是另行出书了,一刊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文章虽也有过,那是权威大名人。因受篇幅限制,只能与总编汇报,争取多载些。

  ②不改文章的章节和内容,为保持文章的主旋律,压缩一些可省的字句。除了已同意的第十八节不要外,第十九节提到“后记”(或结束语)之后为附记(后记),并把文中如第十五节《天天日报》述及后来年代的事,集于附记中,说出作者著书的初衷。

  ③文中引用“若干事”较多,在不影响说明史实的情况下,做必要的压缩。

  ④正文中主谈事实,还历史于真实,不作更多议论,为避免引起读者提出新的疑议。

  ⑤年、月、日的记载,统一用出版规定的阿拉伯数字表达。

  另外,议及可否分两期出,他说明了出这一期后,已排定是港澳专辑,不能chā入,即隔一期出后再续完,作者不愿意,读者也不愿意。针对以上情况,现虽已发稿二审,希望早得回音,以决定排版否,若已排版又不愿出版,则将出现措手不及的问题。

  侄在回家的途中,想了两件事:一是一字不改的原则,即与不改变史实的主旋律是一致的,是可行的,若就是“一字不改”,是编辑者办不到的,也就是不可能的;二是想若原文照登者,莫过于北京晚报类报纸,可能删改很少,较随愿,可联系一试。反复思之,应拜真佛,毕竟《文史资料选辑》是当今代表中华民族史料的正统刊物,权威xìng与严肃xìng兼备,若要登,应首选之,而后再其他。

  待回到家,前信提及邻居邵某送来新买的“作家文摘”,其中已登出作家写的《破译密码的奇才》,还登了照片,现剪下寄上。在取材上不少来自丹稿。

  至此,侄发感而言:此事已无秘密可言,让他人撰写,不如自己登证,变“里外不是人”为爱国的炎黄子孙、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载入史册。侄读此段历史曾思及,若guó mín dǎng政权仍继续,不见得这一历史功绩首榜便是池姓,或是毛庆祥或是李庆祥,总有争者;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受冤假错案者并非一人,毕竟仍是共产党领导下得到平反,幸甚长寿者见诸平反。古今伟者,应不拘泥于细节,持大度之风范,力奏主旋律前行。请伯父虑及。

  最后,伯父信中言及,丹稿若出版,稿酬中取些给我母亲用,侄感谢心领,万不可取之分毫,往后望不言此事。

  敬 请

  全家安康!

  侄 鲁生 敬上

  1995年 6月18日

  -----------------------------

  是谁牺牲珍珠港

  -----------------------------

  吴 越

  日本外务省觊觎珍珠港,中国方面早就有所觉察。日本派到珍珠港去的特工,却谁也没有发现,甚至在战后。所有当年的昭昭罪恶,都是他自己在战后说出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绝密情报,确实被中方破译,也确实送到了罗斯福的手上。至于罗斯福为什么不作准备,一说麻痹大意,一说忍痛牺牲。谁是谁非,至今没有官方正式的文告。

  一、月晕础润,风雨前兆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美军海空军基地珍珠港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震惊全球、尽人皆知的一件大事。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哪怕是突然之间发生的,都有其蛛丝马迹的先兆,何况是一个国家出动大量飞机、战舰去偷袭迢迢万里之外另一个国家的重要军港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全球xìng大战。先后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亿人口卷入战争。美国作为大战的参与国之一,战火没有烧到它的美洲本土上去,至少平民百姓没有受到直接的伤害,算是美国人的运气,但是作为美国领土之一的珍珠港, 所受到的损失却是极为惨重的。

  这场大战的导因,是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间发生的世界xìng经济危机,激化了德 、意、日三帝国的国内外矛盾,只好在世界各地发动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企图缓和、摆脱这一危机。

  现在,先让我们来简单回忆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bào发之前的国际关系。

  日本在一九三一年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意犹未尽,特别是蒋介石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忍让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误认为中国人民懦弱可欺,于是得寸进尺,又在一九三七年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一场全面的侵华战争,妄图在几个月之内鲸吞中国。中国人民在这国家危亡的生死关头,忍无可忍,奋起抗击。日军在中国广阔的战场上受到了牵制,陷于泥淖,无法自拔,乃于一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树立汪伪政权,企图利用“中国人”出面来收拾残局,以缓和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

  德国在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同时又伙同意大利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军进攻波兰;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一九四○年四月,德军侵占丹麦和挪威;五月,侵占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后,即攻入法国本土;六月,法国战败投降,英军被迫撤出西欧,德军继续向东南欧各国侵略。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进攻苏联,bào发了苏德战争。这以后,英、美才与苏联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意大利在一九三六年吞并了埃塞俄比亚,接着又在一九三九年吞并了阿尔巴尼亚。一九四○年,趁英、法两国军队在西欧战场上失利的机会,出兵夺取英、法两国在地中海沿岸和北非的殖民地。

  截至一九四一年六月以前,除英、法两国曾一度联合之外,大小战争,只在国与国之间进行,基本上没有第三国参加,战事也只发生在东亚和西南欧,美国一直没有参战,因此还不能称之为“世界大战”。

  但是美国并不单纯中立观望。出于打击强权、匡扶弱小的正义感以及维护自己的海外势力和权益,一九四○年八月一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对日禁运法案,并冻结日本在美国的银行存款。

  美国的这一断然措施,对已经陷于泥淖的日军以极大打击。因为日本本土不出产汽油,军用的汽油全部仰给进口,而战事频繁,汽油的消耗量极大,到了一九四○年八月,全军的汽油储量只能勉强维持一年之用。如果今后不能继续从美国、荷兰购进汽油,所有的机械化部队和海空军,势将陷于瘫痪,寸步难行。

  为此,艰难的局势迫使日军不得不采取断然行动,决心南下,以求解决石油资源。

  日本军令部立即派员进驻新加坡、夏威夷和巴塔菲亚,配合行动。同年九月二十三日,日军进驻北越,并于九月二十七日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同盟。特别是日本内阁在一九四一年七月二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作出了不惜与英美开战也要进攻南越的决策,充分表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死不回头的决心。日本陆军旋即进驻西贡(今胡志明市), 海军进驻金兰湾。── 当时法国已经向德国投降,在日、德两国的压力下,迫使法国驻安南(即越南)总督不得不在“共同保卫安南”的口号下与日军达成了“不流血进驻”的协议。

  日本军队进攻南亚之举,似乎十分顺利。日本政府以为胜券在握,更加飞扬跋扈。

  一九四一年九月六日,日本内阁又一次召开御前会议,作出了“如在十月上旬之前日美jiāo涉不成功,便决意开战”的决定。日美关系,更加紧张。

  在这种战局形势下, 日本外务省频繁地给西南太平洋各地包括菲律宾、安南(越南)、暹逻(泰国)、仰光、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以及其他群岛上所有的领事馆发出密电,部署配合。

  这些密电,大部分被池步洲等人所截获。这些电文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两方面:

  (一)命令各领事馆除留下最简单的LA密电码之外,其余各级密码本全部予以销毁;同时颁布了许多隐语,例如“西风紧”表示与美国关系紧张、“北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