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 章

  介石一定要留在军中奋斗,夺回广州,"庶不负先烈之牺牲,国人之期望也"。

  孙中山的信可谓语重心长,但是,廖仲恺一走,蒋介石还是在27日回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时,大言不惭地说:"任何工作,都不敢违命,唯望准我不再回闽……"

  蒋介石如此不愿意到军队中工作,固然有派系斗争的苦恼和军费拮据这方面的问题,然而,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蒋介石不满意他在军队中的地位。

  孙中山虽然很重视蒋介石的才能,凡有重大军事决策和行动,都要蒋介石参与计划和执行,但是,孙中山却一直没有授蒋以实际军权,让他独当一面。因为孙中山早已看出蒋介石在军中缺乏威望,他主观好胜,脾气暴戾,动辄与人争吵,上下关系弄得很僵。所以,孙中山认为蒋介石做高级参谋工作较为合适。但是,蒋介石却不甘心长期充当别人的副手,做一个没有实权的高级幕僚。

  蒋介石是有更大yù望的人,他总是在努力寻找一条扩大个人权势的道路,当前蒋介石迫切要求的,就是过问"党中大事"。因为蒋介石清楚地知道,只有在guó mín dǎng内取得地位,才能有所作为。因此,这次蒋介石离开福建讨贼军,到上海对孙中山提出了坚决不回军队中工作的要求。虽经孙中山对他再三劝慰,要求他"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他还是没有重返福建,11月28日,他又回宁波家中去了。

  12月,孙中山联络了驻在广西的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两支军队,组成了西路讨贼军;配合在福建的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准备夹攻广东陈炯明叛军。直到27日,蒋介石在孙中山的劝说下,重返福州讨贼军总部。但是,这次回到军中,他几乎不理事,12月28日,孙中山下令东路讨贼军进攻广东潮汕地区,蒋介石在这时却跑到鼓浪屿过除夕之夜了,他说嫌新年期间军中喧嚣,特来此躲清静。在鼓浪屿,他借宿涌泉寺,该寺庙四面皆泉,滴水声若琴。随后游览水云亭时,观池鱼戏水,拜谒朱熹祠,忙了个不亦乐乎。

  度过新年,蒋介石回到军中。但是1月7日,他又离开讨贼军总部,来到了鼓浪屿。

  这次蒋介石在鼓浪屿游玩了七天。当他1月15日回到福州时,西路讨贼军已攻取了广州,陈炯明携残部逃回惠州老巢去了。这时在福建的东路讨贼军也全部正向广东开进,而蒋介石却在15日这天启程回上海了。

  蒋介石从福州回到上海时,孙中山正与专程来到上海的苏联驻华大使越飞会晤,他们接着举行多次会谈,进一步商讨了改组guó mín dǎng和建立革命军队,以及苏联与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等问题,1月26日,联名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这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重要文件,它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最后确立。

  蒋介石不愿随东路讨贼军去广东作战,回到上海又无事可做,1月20日,他到孙中山寓所,把他在鼓浪屿撰写的几条联句,求孙中山书写成对联,然后又携卷回家乡溪口闲居去了。

  1923年2月15日,孙中山从上海启程,21日到达广州,3月1日宣布成立大元帅府,孙中山被推举为海陆军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在孙中山回广州途中,2月18日在香港时曾给蒋介石发急电,告诉他已经任命他为元帅府行营参谋长,催促他"万请速来,勿延"。27日孙中山又给蒋介石发急电:"介石兄鉴:各要事须兄相助,万望速来。"孙中山急于请蒋介石回广州,因为改组guó mín dǎng的工作要继续进行,军事方面更需要人。这次帮助孙中山把陈炯明赶出广州的各部军队,都是西南几省军阀的旧部,他们不过是利用孙中山的威望替自己扩充地盘,如桂系军阀沈鸿英,打进广州后,就想把广州占为己有,开始反对孙中山回广州,并在伺机谋叛。孙中山的嫡系部队、许崇智率领的粤军正在潮州、汕头一带与陈炯明的旧部作战。逃到惠州的陈炯明叛军,时时在伺机反扑。因此,孙中山在广州的处境是很不安全的。

  蒋介石接到孙中山的两封急电后,并没有立即去广州,只是先后给廖仲恺、汪精卫、许崇智写去三封信,对广东的局势加以分析,提出军事作战方面的意见。3月15日,胡汉民、汪精民、邹鲁、林业明、林直勉、胡毅生等人,专程跑到宁波来劝蒋介石启驾去广州,蒋介石陪同这六位guó mín dǎng大员游览了宁波的七塔三寺和天童山诸胜景,四日后才一同去了上海。

  到上海后,蒋介石住了七天,并没有去广州,却于3月27日,又回到了宁波,仍继续用信件应付广州方面的催促。

  蒋介石在这期间所写的信,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直接在信中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不像以前那样只是发泄不满,博取同情,从而求得进展。如3月21日,他直接打电报给孙中山,提出现任管理财政的人无能,要求并归廖仲恺一人全面负责财政。3月30日与4月7日,他两次打电报给许崇智,都是以"请令本军"如何的口吻提出作战主张。4月8日,他给大元帅府秘书处长杨庶堪写信,提出在他回广州之前,需发表任命廖仲恺主管财政、许崇智部调回省城两道命令,否则,他回广州后无法进行工作。

  蒋介石直接向孙中山提出要求、讲条件,并干预人事安排。他认为自己在孙中山的心目中地位提高了,才于4月15日,从上海动身赴广州,以大元帅参谋长的名义入大元帅府办公。

  5月9日,陈炯明从东江再次叛乱,大规模向广州反扑。被赶出广州的沈鸿英的部队,又勾结北洋军阀吴佩孚,从广州北面猖狂反攻。孙中山两面受敌,处境十分险恶。于是,他亲赴前线督师,南征北战,捍卫着广州的革命政府。蒋介石作为孙中山的参谋长跟随出征。经过两个月的作战,敌我双方各有胜负,形成拉锯战。但是,孙中山所依靠的滇桂联军也都是些打着革命旗帜,为自己争权夺利的野心军阀,根本不热心为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权作战。广州政府仍处在四面受敌的危机中。随后,由于许崇智在潮州打了败仗,迁怒蒋介石,蒋介石感到"参佐军务,不以为谅,反遭……"。结果,蒋介石到任还不到3个月,便于月12日"愤而辞职",离开苦战中的孙中山,到了香港。

  【点评】蒋介石野心勃勃,在他心目中,权力和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攫取重权和高位,是他孜孜以求的目的。为此,他不顾道德仁义,也不顾什么革命情谊,几番不"应召"和进而又退,反反复复地任职又离职,表面上对权位淡漠,而实际上却尽力和用尽脑汁追求之。他由暗到明,步步为营地要权、要位,目的xìng十分明确,他退是为了进,纵是为了擒。为达目的,以退为进,是蒋介石处事经的过人伎俩,最终,他的这一经世之术收到了"奇效"。

  第一部分 25.敢于"学习"人家的长处

  1923年8月,蒋介石在赴苏考察期间,比起政治、党务方面,蒋介石对苏联军事情况更感兴趣。他考察了苏联红军的组织序列和政治委员制度以及军事人员的培养情况,参观了喀琅施塔得要塞和海军学院。苏军的组织、素养、装备、军容等情况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对他以后的黄埔建军、治军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红军的党代表制度,蒋介石颇感兴趣。据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记载,9月11日,他"往访教练总监彼得禄夫斯克,知俄国军队组织之内容。每团部由党部派一政治委员常驻,参与主要任务,命令经其署名,方能生效。党员之为将领及士兵者,皆组有团体,在其团部活动为主干,凡遇有困难勤务必由党首负责躬先之。"为求得实务示范。9月16日,蒋介石及其随行人员还访问了莫斯科军区第144步兵团。

  代表团参观了兵营、学习室、红场,在红军食堂进了午餐。然后组织群众大会,蒋介石在会上讲了话。

  蒋介石说:"我们也准备与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决一死战。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向你们学习和同你们联合起来。"他向红军许诺,在战胜中国北方的军阀之后,"就伸出友好的同盟者的手,以便共同奋斗"。

  他的讲话一再被热烈的掌声打断,团的乐队几次奏起《国际歌》。讲话的结尾沉浸在红军雷鸣般的"乌拉"声中。在从部队返回住处的途中,蒋介石一再表示对红军的士气感到鼓舞。据毛思诚记载,他"视察步兵144团,称其优点在全团上下亲爱,团长专任军事指挥,政治及知识上业务,与精神讲话,则由党代表任之,权责甚明"。

  对苏军的党代表制度,蒋介石十分赞赏。

  苏军装备之精良也令蒋介石感叹万分。9月22日,"往高级shè击学习参观。自15世纪以来各式qiāng械约数百种,皆储藏于此。最新式之福德来夫骑兵用机关手qiāng,每次可发35响,且轻便异常。俄国武器之研究及进步,可与欧美各国相竞,非若我国之窳败也。为之感唏不已"。这也许是蒋介石后来利用俄援政策的一个因由吧!蒋介石主办黄埔军校,成绩斐然,没有俄援是不可想象的。

  在军民关系上,蒋介石对苏联红军也表示钦佩。他认为,苏军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军队中最强大的军队,因为苏军有广大人民群众做后盾。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对此表示赞同,并指出,军民如此紧密结合,乃是今后guó mín dǎng在建立自己的革命军时所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后来,蒋介石在黄埔建军时一再强调"打仗第一要紧的,是爱护人民","爱护百姓","只要百姓帮忙,必打胜仗",严令"如有骚扰人民,违犯军纪的,上自校长,下至士兵,都要qiāng毙的。"这些并非空穴来风。

  回国之后,在长期的从政、治军过程中,蒋氏此次在苏看到的做法,大多被他改头换面地加以采用。

  【点评】"见贤思齐"、"虚心学习"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让人不断进步的很好方法。在蒋介石的处事中,他是"敢于学习"人家的长处,此番赴苏考察,苏军的许多做法是先进的,也是别国军队值得学习的。蒋介石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青年将领,能够"敏锐地"发现人家的长处,并且在以后的政治、军事生涯中加以采用,这其实就是别有用心的。正是他这种"敢于学习"的精神使他在众将领中脱颖而出,并且成为北伐军乃至以后guó mín dǎng政府的"领袖xìng人物"。

  学好而从恶,是蒋介石处事中的一个特点。

  第一部分 26.审时度势,随时转变(1)

  1924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纪念日,广州工人和许多团体的代表举行示威yóu xing,商团分子公然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开qiāngshè击示威yóu xing的群众。yóu xing队伍中,赤手空拳的黄埔军校学生以及吴铁城的警察试图回击叛乱者,结果,四人当场牺牲,数人受伤。继而yóu xing队伍被打散,牺牲和受伤的人数在增多。由于群众和学生毫无准备,很快,商团头子筑起pào台,封锁市区,进而控制了全市。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团叛乱。

  叛乱发生后,黄埔军校忙作一团。升旗山架起了望哨,学校四周日夜警戒。蒋介石更是内心恐慌,坐卧不安。他几次发电报给孙中山禀报:"商团武装叛乱,广州危在旦夕,请总理即刻班师,巩固省垣……"

  这时,蒋介石认为广州既是革命的根据地,又是自己刚刚打下的地盘,决不能轻易拱手相让。但是,仅凭他的学生军难当守卫广州的重任,于是便向孙中山力陈平叛之必要,请总理班师助剿。

  谁知当孙先生获悉广州方面种种恶劣情况时,却开始打算舍弃广州,要蒋介石将学生及qiāng械器材迅速运往韶关。这一下使蒋介石急得团团转了,他一会儿摸摸稀疏的平头,一会儿对着门上的玻璃整整衣领,过了许久,他突然转身对着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说:"我委托你做代理校长,如果为守卫本岛和军校需要发布什么命令,你有权以我的名义发布。"

  "你到哪里去?"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诧异地问。

  蒋介石扬扬手,不置可否,没作正面回答。沉默了许久,他才说:"这些军阀王八蛋欺人之甚,你没有听说,杨希闵坚决反对我出任司令,参与平息商团的叛乱。若是假定我不在岛上的话,他就会不动武了!我在这里待不下去!"

  切列潘诺夫一听,知道他是想开溜,劝说道:"你无须担心,我国支援的qiāng支即将运到。'沃罗夫斯基'号巡洋舰正停泊在黄埔码头。"

  这艘巡洋舰,虽是用民船改建的野战pào艇,但是舰上正有一批野战pàopào弹。孙中山政府的金库也在这艘快艇上。听到切列潘诺夫说"沃罗夫斯基"号巡洋舰还在港口,蒋介石才有了些底气,放弃了出走的念头,在黄埔停了下来。

  不几日,形势有些好转,全国各地的革命者开始声讨商团叛乱,群众也又起来反对商团了。

  这时,蒋介石又改变了主意,打算趁此机会露一下脸,抢个头功,树树自己的威信,显显威风。这样,他原先准备逃走,现在却生怕别人占先,更怕孙中山不下平叛命令。

  第一部分 27.审时度势,随时转变(2)

  于是,他又为等孙中山的命令度日如年。

  孙中山在工农群众支持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大大增强了解决商团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双十"惨案发生的当天,就成立了镇压商团叛乱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孙中山亲自担任会长,蒋介石是该会六名全权委员之一。10月13日,孙中山命令调参加北伐的警卫军全部及湘、粤军各一部,星夜从韶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