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8 章

  回师广州戡乱。

  14日下午,传令兵终于送来了孙中山的急电:"兹为应付广州临时事变,未平定期内,所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飞机队、甲车队、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兵工厂卫队、警卫军统归蒋中正指挥,以廖仲恺为监察,谭平山副之。此令。"

  就跟小时候玩"官兵捉强盗"的游戏一样,蒋介石总想当头,结果,他又被孙先生选中了。这意味着一切荣誉都将挂在他的名下!

  蒋介石接到电令后,心情异常激动、兴奋,迅速地在公文上签了字,走到电话机旁时,急剧的动作差点碰翻了凳子。

  他抓起电话,强忍着心中的愉悦,喉咙里发出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喘息声,像人们和聋子说话那样,他大声地一字一顿地叫着学生三队、四队队长的名字。他的声音饱含着不可动摇的惊人的信念,身临危难而出现的迟疑害怕一扫而光,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金佛庄、李伟章,你们听见我的话了吗?"蒋介石高声喊着,"本校长以总指挥的名义,昭告在校师生,为平定商团叛乱,我将带领你们即赴广州,首树我黄埔军威!"

  商团分子不是正规部队,属商界保镖拼凑的武装。15日晨4时,各军同时向商团叛军发起反攻。在工农武装队伍和广大人民积极支持下,仅仅经过几小时的战斗,蒋介石就平定了商团叛乱。黄埔军校学生得到了一次实战锻炼,军威首树。而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不仅初露锋芒,而且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声誉。

  就这样,蒋介石已经有了自己的军队:两千多名第一批黄埔毕业生。1925年2月,他借平定商团叛乱的声威,率领学生军和许崇智部的部分粤军攻打惠州。结果又在淡水、棉湖两场恶仗中获胜,这又为黄埔军校声誉日隆奠定了基础。不久,蒋介石便决定东征,讨伐盘踞东江的军阀陈炯明及其反动势力。

  【点评】审时度势就是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根据时势和情况变化随时转换,是一个高明处事之道。

  蒋介石在商团叛乱前后过程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他"审时度势",随时转换的"处事智慧"。当商团叛乱、形势恶劣时,他发现情况不妙即打算开溜,当听到苏俄的巡洋舰还在黄埔时又决定留在广州,形势一好转他又想抢头功,终于演绎了平叛商团、威震广州的大戏。在广州商团发生叛乱到平叛的全过程中,他"审时度势",随时转换的表演活灵活现。

  "善于审时度势"是蒋介石的"长处",而随时转换则是他的处事妙计,由此,他在权力的博弈中一步步成为胜者。审时度势和及时转换是他的"厚黑"人生的一大特点。

  第一部分 28.金蝉脱壳,巧妙脱身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之后,舆论一片哗然。

  但是,这时蒋介石感到自己的力量在guó mín dǎng内还不够强大,还需要继续玩弄两面派手法,借以欺骗群众,巩固已得地位。因此,在事变发生后的第五天,即3月25日,他在给国民政府的"呈文"中,又演了一幕自请处分的丑剧。

  "呈文"说:"惟此事起于仓促,其处置非常,事前未及报告,专擅之罪,呈不敢辞。但深夜之际,稍纵即逝,临机处决,实非得已,应自请从严处分,以示惩戒而肃纪律。"

  这里蒋介石把自己精心导演的事件,说成是不得已而为之,将罪责推得一干二净,还装出认罪悔过的样子,其实,这纯粹又是他玩以退为进的把戏。

  蒋介石通过yīn谋策划"中山舰事件",对革命力量进行打击初步得逞后,他看出和革命力量彻底决裂的时机并未成熟。于是,为了继续欺骗、蒙蔽革命群众,他除自请处分,重弹革命高调之外,还把他发动"中山舰事变"的责任推卸给他的一些右派部属,并为此采取了一些表面制裁措施,借以掩盖他的主谋元凶面目。

  为此,蒋介石向苏联驻广州领事馆声称:这次事件是"对人不对俄",蒋介石亮出这副姿态,这就给苏联政府以幻想,使苏联认为他发动"中山舰事变"并不是要全面反俄,而只是对季山嘉个人有意见,只要换了人,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就会解决,苏联的政策还可以继续。与此同时,蒋介石又打击右派表示革命,他逮捕了欧阳格,不用陈肇英。

  通过这种左右开弓的手法,蒋介石一方面骗取了革命人民信任,使左派对他抱有幻想,继续受他欺骗、利用。另一方面,他又争得了右派或明或暗的支持和鼓励,从而逐步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最终夺得了guó mín dǎng的军政领导大权。

  【点评】蒋介石这种两面手法,左右开弓,为的就是欺骗各界人士,从"中山舰事件"带来的窘境中脱身,这是他金蝉脱身的处事之道。金蝉脱壳是一种譬喻,说的是金蝉遇敌时脱去皮壳,以假乱真而逃之夭夭。"金蝉脱壳"作为一种处事谋略,是指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察觉。这是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时,采取转移或撤退的分身策略,以保存自己。施用此术往往是在形势极端不利时,拼不得,退不成,不能不施用此述脱出重围,以求东山再起,故是一条权宜之术。在"中山舰事件"中,处事老道的蒋介石为此以小的代价获得了大的胜利,运用此术,达到了他卑劣的目的。

  第一部分 29.蔽了真心,意在彼

  1926年10月18日,北伐军进入南昌以后,蒋介石就在那里设下总司令部,并且搞了一个右派中心,和帝国主义眉来眼去。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的代表买办、官僚、政客和流氓头子频繁地出入他的司令部,随即蒋介石独吞革命胜利果实的野心急剧地膨胀起来了。

  北伐军攻克武昌、南昌,占据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后,国民政府和guó mín dǎng中央从中国南端迁到内地中心地区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要。1926年11月19日,蒋介石打电报给代理蒋介石任guó mín dǎng中执委主席的张人杰和任国民政府代主席的谭延说:"中央如不速迁武昌,非特政治党务不能发展,即新得革命根据地,亦必难巩固。"

  11月26日,guó mín dǎng中央政治会议在广州召开,做出迁都武汉的正式决定,随后,宋庆龄与国民政府先遣人员陈友仁等五人,随北伐军到达当时的革命中心武汉。

  12月2日,首批迁都北上的委员宋庆龄、徐谦、陈友仁、吴玉章、王法勤以及苏联顾问鲍罗廷等十余人路经南昌去武汉。

  当天晚上,蒋介石在南昌设宴招待各委员。席间,蒋介石向各位委员报告北伐战事情况,说:"这次北伐,其xìng质不单是中国国民革命,完全是世界革命在东方革命的一个起点。"接着他介绍了军事上取得的胜利,然后说:"观察全国的形势,不由得我们不抱乐观,我们的敌人内部已发生破绽,自相冲突,用不着我们用大队去打,只要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解决。国民革命,已快将成功,我们的政府,已可统一全国。"

  12月7日,抵达南昌的各委员在庐山举行中央会议。

  在这次庐山会议上,做出了如下几项决议:

  一、在军事方面,由于南京和上海尚未收复,孙传芳还残存部分兵力,所以对奉系张作霖采取绥靖政策,以便彻底消灭孙传芳,仍用各个击破战略。

  二、积极开展农民运动,推动土地革命。

  三、凡北伐军克复的省份,财政归中央统一管理。

  四、取消主席制的一长制,改为委员会的合议制。

  五、电请汪精卫回国复职。

  蒋介石对以上的决议都表示同意,但是,在会议中,他却突然改变了自己提出迁都武汉的主张,提议迁都南昌,让各位委员留驻南昌,理由是为"政治与军事发展便利起见",蒋介石强调政治应与军事配合,党政中央应与北伐军总司令部在一起。

  但是,武汉的地理位置要比南昌重要得多,优越得多,这是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武昌水陆jiāo通都方便,北上可以指挥京汉线作战,东下长江可指挥宁沪战场。如果说北伐军总司令部应与中央设在一起,蒋介石为何不可将自己司令部迁到武昌呢?所以蒋介石的理由实在不成其为理由,会上被各位委员们质问理屈词穷。会后,12月8日,各委员便下庐山径直往武汉去了。

  12月13日,邓演达、宋庆龄、吴玉章等十多名guó mín dǎng左派领袖和共产党人,在武汉成立"guó mín dǎng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作为迁都前的临时党政最高权力机关。

  武汉临时联席会议组成之后,蒋介石函电jiāo加,请张人杰、谭延及还留在广州的各位中央委员速来南昌。12月31日,蒋介石把guó mín dǎng中央主席张人杰和国民政府代表谭延接到南昌,同时扣留了途经南昌准备去武汉的几位guó mín dǎng中央委员和guó mín dǎng政府委员,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于1927年1月3日在南昌召开了中央政治会议第六次临时会议,非法决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暂驻南昌"。

  【点评】蒋介石迁都之意,在于权也。

  迁都之争,实质是关系捍卫革命领导权和捍卫孙中山三大政策的一场严重斗争。当年,西山会议派另立中央,破坏guó mín dǎng统一时,蒋介石通电全国,严词痛斥西山会议右派分子是"破坏本党,摧残革命"。现在,北伐革命正处于关键时刻,蒋介石这一分裂行为的危害xìng比西山会议派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蒋介石准备夺取北伐胜利果实,叛变革命的一个信号,他玩弄的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因为武汉方面李济深的第四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都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而南昌却在他的嫡系第一军的控制之下。蒋介石要把他的北伐军总司令部置于guó mín dǎng中央和国民政府之上,必须使国民政府设在南昌,他才能以军治政。如果国民政府设在武汉,不但受不到蒋介石的总司令部的控制,而且总司令部还要听命于国民政府的节制。这与蒋介石的心愿大不相符,也不利于他夺权。因此,蒋介石要求定都南昌,其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蒋介石的处事经中经常运用的一招。

  第一部分 30.要举事,先做好充分准备(1)

  1926年,蒋介石窃取了guó mín dǎng的党、政、军大权之后,实行军事独裁的野心日益暴露。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蒋介石的野心日趋膨胀。11月9日,他在南昌成立了总司令部,已决心实行"清党fǎn gòng",并开始做积极的准备夺取北伐革命的胜利果实。

  为了进行fǎn gòng策划,他先后从各地招来了盟兄弟及亲信戴季陶、吴铁城、黄郛、张群、张静江、陈果夫等人。这些人麇集南昌,在蒋介石周围形成了一个反动的核心。两湖和江西的土豪劣绅也都逃来南昌,向蒋介石等人哭诉,使南昌成了一个反革命的大本营。

  1927年1月20日至25日,蒋介石一伙登上庐山,包下了仙岩旅馆,开始进行密谋策划。密谈数日,主要由黄郛献计,决定如下:

  第一,必须明示"离俄清党"政策,以安定人心;

  第二,北伐军要"底定东南,联系绅商";

  第三,在外jiāo上要"弃俄联日";

  第四,在军事上要联合阎锡山和冯玉祥。

  按照在庐山所定的方针,蒋介石立即积极行动起来。他从武汉一回到南昌,就对苏联顾问鲍罗廷展开了攻击,他致电武汉联席会议主席徐谦,说鲍罗廷在武汉当众侮辱了他,要求撤去鲍的顾问职务。1月27日,他又公开提出了驱逐鲍罗廷。2月21日,蒋介石公开叫嚣要制裁共产党,说:"现在有一种谣言,说中正现在对于共产党的同志有不信任疏远,并且有反对他们的倾向,其实并不能这样说的,中正并不会反对共产党,中正向来是扶助共产党的……但是我亦曾附带的有一句话,就是说共产党将来强大起来了,如其党员有跋扈强横的事实发生,那我一定要纠正他,并且一定要制裁他的……现在共产党员事实上有许多对于guó mín dǎng党员加一种压迫,表示一种强横的态度,并且有排挤guó mín dǎng员的趋向,使得guó mín dǎng党员难堪,这样我便不能照从前一样的优待共产党员了,如果还同从前一样的态度,那我就不是站在guó mín dǎng员的地位,我就不能作guó mín dǎng党员。"又说:"我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在革命的地位上说起来,共产党的成败是要我负一份责任的!我是中国革命的领袖,并不仅是guó mín dǎng一党的领袖,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势力之一部分,所以共产党员有不对的地方,有强横的行动,我有干涉和制裁的责任及其权力。"

  3月3日,在李烈钧就任江西省主席的典礼上,蒋介石再次发表演说,谓共产不过为经济发展之一方法,有数国情形或适用之,但若中国采行共产制,则为大害,徒使中国倾覆与革命耳。

  蒋介石的狂言,博得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一片喝彩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蒋介石已起来反对左派,制裁共产党了。"西山会议派的《江南晚报》更赞扬他说:"到底蒋介石不错,还能起来抑制共产党。"蒋介石的一系列讲话,确实起到了"明示政策"的效果。

  2月19日,蒋介石曾信誓旦旦地说:"军阀是什么人造成的?直截了当地说,军阀是帝国主义造成功的。如果军人要背后有了帝国主义者,这就算是军阀……中正背后绝没有新的帝国主义,中正自信远不会变成一个军阀,更不会变成一个新军阀。"事实上,他和日本帝国主义早就有了勾结。

  3月10日,蒋介石接见了日本政治家山本条太郎。

  在此之前,1月20日,蒋介石就派吴铁城为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