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4 章

  石作为一代枭雄的处人用人之道。蒋氏用人首先就是看其对自己是否忠心不二,在此基础上选人用人。对于忠诚之人,他关顾有加,能够大加重用并且宠信不疑。此一处人之道,也是蒋介石统军御将之术。

  第二部分 9.虚情假意,做表面文章

  蒋介石与张静江是多年的结盟兄弟。

  南京guó mín dǎng政权建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蒋介石在经济上做出了励精图治的姿态。在这其中,张静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1928年2月,guó mín dǎng中央政治会议决议设立"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由张静江担任委员长。

  11月,张静江又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他在任期内集中主要精力发展全省的jiāo通事业,并筹设杭州电厂,兴办全省电话事业。为促进经济建设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张静江在杭州举办了西湖博览会,并为此在杭州市内铺筑了柏油路。这次博览会耗资巨大,吸引了众多的中外人士,称得上民国初期工商业的一件盛事。蒋介石为此次博览会题写"恢张蠡策"四字以示祝贺。

  张静江大搞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为此,他巧立各种名目,增加苛捐杂税,有所谓"建设特捐"、"建设附捐"、"水利费"、"土地测绘费"等,一律在原有田赋项下附加征收。其中以"建设特捐"一项最重,按田赋征税每元附加1元4角,附税超过了征税。同时,他还发行公债,并向上海、杭州、宁波、绍兴等地银钱业进行抵押借款。后来,又增加"积谷"项目,按亩征谷2升,商人积谷则在营业税项下附征。guó mín dǎng政府曾在裁撤厘金改征营业税时,声明营业税不得征收任何附加费用,因此一再令张静江停收。张不予理睬,依然我行我素。

  张静江以元老自居,我行我素,不仅敢不买政府的账,即使是蒋介石的意见有时也不放在眼里。蒋介石原拟以路矿权利向德国借款,从杭州建造浙赣铁路通至南昌,一次建成重轨。而张静江则着眼于牟取高额利润和早些还本,坚决主张先造杭州至江山一段,由他向银钱业借款建造轻轨,于是执意动工而置蒋介石的主张于不顾。同时,他对浙江的公路建设也未能与蒋介石的"军事计划"相配合。蒋介石命令浙江省首先建造浙赣边境及浙东、浙南山区公路,而张静江出于对实利的考虑,先以全力建成杭州至绍兴的一段公路,成为全省惟一有盈余的公路。这都使蒋介石大为恼火。

  这时,张静江同guó mín dǎng中的一些新贵的矛盾也在滋长。他认为陈果夫鼓吹"合作运动"、"二五减租运动"等是多余的,致使陈果夫通过省党部推行的"合作"和"二五减租"在浙江一筹莫展。

  此外,他在浙江省政府内也四面树敌,他曾因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国民日报》社长胡健中发表不利于自己的文章而擅自将其逮捕,结果遭到guó mín dǎng中央和行政院的电斥;为在省府内争权夺利,他与原来的亲信、省民政厅长朱家骅反目成仇,并借故将其免职。

  张静江的政治独立xìng越来越难见容于蒋介石。加之在蒋介石统治集团的权力再分配中,血缘姻亲的利益远比异姓昆仲的情谊重要。宋、孔家族的地位不断上升,张静江的地位却日趋下降,因而其政治上的失意也就在劫难逃。1930年,蒋介石派人去劝张静江"自动"辞掉浙江省主席的职务。张静江闻言,恼羞成怒地说:"我偏不辞职,叫他免我的职就是了。"

  经人劝说,张静江亲自到河南会见正在前线督师的蒋介石以解释误会。蒋介石让他在会客室等了好久才出来见面。张一见蒋就怒不可遏地说:"你现在架子这样大了,我从前去见总理也没有等过这么长久!"

  蒋亦勃然大怒回道:"我看你在浙江要独立了,等我把阎、冯打下以后,再来打你,你等着吧!"说罢即转身离去。

  蒋介石再也不是那个仰仗张静江的接济并满脸虔诚地乞求指教的三弟了,早年对"良师"的敬意也早已变成至尊者对老臣的不耐烦。张静江却不识"时务"地倚老卖老,结果是"患难至jiāo"险些成了冤家对头。无奈,张静江只好满腹恨意黯然回府,遵旨"自动"辞去省长职务。他虽仍居建设委员会委员长一职,但建设委员会的职权大为缩小。1931年10月,以宋子文为首的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后,建设委员会更是名存实亡,张静江成了有职无权的摆设。

  蒋介石的疏远、权力的丧失和痼疾的日益严重,使张静江意志消沉,渐渐离开了政治舞台。每当看到年轻的部属和亲友,他总是说:"不要做官,没有做头!"

  1950年9月3日,张静江病逝于纽约。他虽然晚年备受冷落,死后却极一时之哀荣。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和蒋介石等都纷纷电唁,并给遗属汇寄治丧费。16日,台湾"国民政府"明令褒扬。中央党部特设灵堂公祭,蒋介石为之题写"痛失导师"的挽词并臂佩黑纱亲自主祭。

  6年后,在张静江80诞辰纪念会上,蒋介石又为其题词:"毁家纾难,以从事革命,踔厉无前,以致力建设,侠骨豪情,高风亮节,一代典型,邦人永式。"蒋介石这番虚情假意的表面文章,时眼人一下子就看到那仅是表面文章而已。

  【点评】蒋介石处人,全是以利相jiāo,对己有益即重用,无用则弃之;不管是拜把子兄弟还是为他征战的将士,抑或是亲族家人。但是,他虚情假意的表面文章却是做得相当的出色,这不可谓不是蒋氏处人处事的一大高招。

  所谓虚情假意,就是用虚假的言语或行为掩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或真实目的,以假乱真,以假掩真。蒋介石与盟兄闹翻,情义全无,但是,在张静江死后又哭又明令褒扬,此番假心假意,蒙骗住了许多人。

  在处人中,善用虚情假意做文章、耍花招是蒋氏处人的厚黑之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的表现。

  第二部分 10.巧找代言人,又作替罪羊

  1928年初,下野数月又重新上台的蒋介石急yù完成"统一",举兵二次北伐。因深感外jiāo棘手,请出黄郛担任外jiāo部长,专门去做争取列强谅解和支持的工作。

  秉承蒋的旨意,黄郛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屈从于英、法、美等国对上一年"南京事件"的无理要求,为帝国主义洗刷罪行,换取他们的外jiāo承认及对二次北伐的支持。

  4月初,蒋介石率师开始讨伐奉系军阀的二次北伐。5月1日占领济南,第二天蒋率总司令部入城,黄郛奉蒋之召也于当晚赶到。早在4月下旬,日本紧急内阁会议即决定派兵在青岛登陆,赶到济南布防。蒋、黄虽意识到局势严重,但却没有做出有效的防范。就在黄郛赶到济南的第二天夜里,日军突然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打死中国军民多人,并残暴地将国民政府山东特派jiāo涉员蔡公时的耳、鼻割掉,同署内17人一同杀害。当晚,黄郛的办公处也遭到日军的猛烈shè击。黄郛赶到日军司令部jiāo涉长达十几个小时,直到4日傍晚7点才返回蒋介石的司令部。

  "济南惨案"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一致要求政府对日作战,以雪国耻。但蒋介石害怕与日军冲突,使他的北伐"大业"中断,黄郛也建议他绕道北伐。于是,蒋下令除两个团留守济南外,其余军队全部撤出济南,取缔一切反日活动,同时连续派代表请求日方停战议和。6日,黄郛赶回南京,展开各种外jiāo活动,力图促使日本政府阻止日将福田在前线提条件,而将一切移jiāo后方由外jiāo部办理,以解除蒋介石在前线的压力和难堪。然而狂妄至极的日军对此不予理睬,对蒋节节进逼,并在7日向蒋下了最后通牒,其中要求中国军队不得驻扎在济南及胶济铁路两侧20里以内。

  此时,蒋介石只想赶快跟日本人停战议和,5月10日致电黄郛:

  黄外jiāo部长:

  下电应与矢田,或电汝耕转达,请酌之。其文如下:'昨答福田条件一电谅达,惟党家庄被土匪占领,与日军jiāo通阻绝,何雪竹至今尚在原山站,不能提jiāo,请酌告其代达福田。顷接岳军与田中晤后电,彼言不妨碍我军北伐,如其能不妨碍我津浦jiāo通,予以自由运输,则对于反日运动,中正可以极严厉手段阻止之。如此,则向来关系依然继续,日益加厚,中正为增进睦谊计,亦可以向日军道歉表示真诚也。'希与前途先以非正式详告,盼复。

  ……中正灰未。

  此中蒋氏妥协退让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是,蒋介石直接出面有损于自己的形象,于是又于同一天再次致电黄郛:

  黄外jiāo部长:

  前上一电,即请托矢田或汝耕转达之意,最好以兄之名义电告,可代表弟办到多少程度,不必用弟名义。如何?请酌,总以速了为宜也。

  中正灰未。

  担当这种角色的黄郛一边诉苦,"反对派攻击外jiāo,集中个人,甚觉困难";一边力争使蒋氏解脱困境,他在给同日方直接办jiāo涉的殷汝耕的电文中,要他"请再见田中,如彼(指日方)元(13)日所谈,果属望总司令(指蒋)为收拾时局之中心人物者,(1)应免除其现处地位之困难;(2)应不伤其对国内之威严。将临(时)协(定)一说,统归后方并案办理。"

  由于日军蓄意扩大事态,使一切外jiāo活动都鲜有成效。竭力为蒋介石分忧担"丑"的黄郛非但没有受到嘉奖,反而在5月底接到蒋氏要他改任外jiāo委员会会长、以王正廷继任外jiāo部长的电报。蒋介石对此事的解释是:"膺白外jiāo办失败了,一般老先生均不满意。"

  黄郛当即辞去本兼各职,携带着妻子和女儿到莫干山隐居。

  【点评】黄郛此番出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外jiāo部长,虽为时仅3个月,但其政治形象却大大改变:对资产阶级革命曾有所贡献的特立独行之士,成了赫赫有名的"亲日派"。究其原因有二:从"公"的角度说,他为推行guó mín dǎng统治集团的外jiāo政策取得帝国主义的承认,完成由革命的反帝外jiāo向争取帝国主义支持的外jiāo方针的转变而不遗余力;从"私"的方面说,在涉及有损国格和个人名誉的外jiāo事务上,他不仅要为蒋三弟出面,而且还要代之受过。

  蒋介石让黄把兄又作自己的代言人对日妥协,失败之后又让他作自己的替罪羊为己揽过,此一处人法十分高明。其中,事成功是自己的,事失败是他人的,蒋氏始终做了赢家。

  第二部分 11.巧用第三者出面化解矛盾

  1932年3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陈赓在上海被捕。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逼供,他大义凛然,并揭露臭骂了前去软化投降的叛徒。4月,陈赓被押往南京。后又被押往南昌。

  到南昌后,陈赓被软禁在南昌市的江西大旅社。为了诱逼陈赓自首,蒋介石首先派邓文仪去劝降。

  邓文仪是黄埔第一期毕业生,作学员时就是一个右派人物,他和陈赓既是"同乡",又曾是"同窗"。陈赓也深知邓文仪的反动经历,打心眼里鄙视他。

  陈赓被押解到南昌时,正值邓文仪"荣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兼南昌行营调查科科长。一天,他带些礼物,来看押解到此的陈赓。他一进屋,就把自己刚刚印行的《青年战争革命》小册子,双手递给陈赓。

  陈赓笑笑:"嗬,你还在舞文弄墨。"

  邓文仪的脸刮得光光的,头发梳得油亮,嘴角挂着微笑。说:"现在要安定社会,繁荣农村,改进教育,发展经济。蒋委员长如此器重你,你何不重整旗鼓,再展宏图呢?"

  陈赓往铺上一躺,蹬掉鞋子,说:"邓文仪,老话说捆绑不成夫妻,你干吗要把我往你身上拉?我是共产党的人,死了也不进你们蒋家的牌位。你走吧,我要睡了。"

  邓文仪不好再劝,转身走了。

  第二天,他又来了。带了些绸料衬衣、哔叽长衫、礼帽之类。讪讪说道:"校长要见你,我领你去吧。你先洗洗澡,刮刮胡子,换换衣服,总得讲点礼貌呀!"

  "礼貌?你们把我整成这个样子,还有脸说礼貌?告诉你,我身上还有三十六只老白虱,走到哪儿我带到哪儿,叫你们也尝尝滋味!"

  邓文仪顿时也觉得身上发痒,但还是硬着头皮进行劝说。

  结果还是遭到了陈赓的严词拒绝。

  在这一情况下,蒋介石只好亲自出面会见陈赓。

  【点评】在劝降陈赓的过程中,蒋介石巧妙地利用邓文仪这个第三者出面来做陈赓的工作。邓文仪与陈赓既是老乡又是同窗,现在又在蒋氏手下享受荣华富贵,蒋介石以他来出面做工作很有说服力。

  运用第三者出面化解矛盾,或者解决问题,是蒋介石处人中一个常用的方法。以第三者出面,既可现身说话,又可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貌似公允"地做工作。此举比本人直接出面常常有更好的效果。

  第二部分 12.有求于人,毕恭毕敬

  日本侵略势力向华北扩张,国难深重。南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日政策。

  1935年10月19日,蒋介石从南京给冯玉祥发出密电:

  泰安探jiāo冯委员焕章吾兄均鉴:密。近来尊体如何,遥为康吉为颂。中央第六次全体会议举行在即,党国要计,均待商讨,甚盼大驾早日惠莅首都,共商一切。谨电速驾,不胜祷企!弟中正。

  23日,冯玉祥复电蒋介石,提出自己的抗日主张。

  30日,蒋介石再发密电,以"商讨党国大事、集中国力,挽救危亡"为名,请冯玉祥下山。

  31日,冯玉祥复电蒋介石,告知:"即日来京。"

  冯玉祥离泰山南下,11月1日到达南京。

  1935年11月1日上午8时,guó mín dǎng四届六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