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5 章

  中全会举行开幕式,11时,冯玉祥的专车抵达浦口,南京许多权要人物前往欢迎。

  蒋介石在南京陵园为冯玉祥准备了寓所,冯住下后,蒋介石和林森立即前往拜访,以礼相待。当晚,蒋介石在陵园四方城寓所设家宴,为冯接风洗尘,以示欢迎。宴罢,冯即住在蒋介石家中。

  蒋冯jiāo谈中,冯玉祥再次强调"不抗日一定亡国",指出惟武器论和三日亡国论都是错误的,对蒋说:"我希望你为祖先留下的国家着想,为将来的子孙打算,为中山先生和死难的先烈们争光,把那些惟武器论和三日亡国论快快改正过来。"

  蒋介石诺诺连声,满口答应:"好、好、好。"

  蒋冯第一天相见jiāo谈,冯玉祥十分高兴,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为抗日南来,为抗日赴会。不是为位置,不是为分赃,不是为骂人的,亦不是为打人的。"

  11月2日,冯玉祥出席guó mín dǎng四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宪法草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和提案审查委员会政治组委员。同日,冯玉祥根据10月23日致蒋电报精神,向全会提出救亡大计。

  2日下午,蒋介石再次见冯,"态度虚心、恭谨、亲昵,以盟弟身份,连称'大哥'"。

  4日下午,蒋介石又到冯的房间询问冷暖,毕恭毕敬地向冯"请示"治国方略:"现在第一件要事,当办什么?"

  冯答:"抗日为第一要事。"

  11日晚,蒋介石请冯玉祥、阎锡山、黄郛等人赴宴。饭后,蒋又向冯请教:"目前当择几件最主要的事来办?"

  冯答:"抗日收复失地,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必须做到民yù者政府办;不yù者政府不办。"

  蒋说:"不错,要研究办法。"

  12日到23日,guó mín dǎng在南京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冯玉祥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为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

  26日,蒋冯再次长谈,冯向蒋提出了十三点应注意之事,其中包括抗日、应付华北事变、颁布大赦令、联俄等问题,蒋一一记在本上,表示接受冯的主张。对此,冯玉祥很感动。

  12月18日,南京政府任命冯玉祥和阎锡山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程潜为总参谋长。蒋介石为尊崇冯玉祥,特在南京大行宫头条巷设立了副委员长办公厅,1936年1月6日,冯玉祥就职。

  "西安事变"后,冯玉祥得知消息,甚为惊急,他力主和平解决,并致电中原大战曾置他于死地的张学良,劝其释放蒋介石。12月20日,冯还命人到陕西,向杨虎城递jiāo他的亲笔信,信中提出:"如能救蒋出险,我担保以副司令长官给之"。

  【点评】蒋介石与人打jiāo道常常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态度骄横得很。但是,当他有求于人时则又是另一副嘴脸,对人毕恭毕敬,俨然一个"谦谦君子"。

  在与冯玉祥的jiāo往中,为了求得冯的出兵,他又是拜访,又是设家宴洗尘,在jiāo谈中他"诺诺连声",再次相见也是态度虚心、恭谨、亲昵,以盟弟身份,连称"大哥",并且到房间"询问冷暖"……此举全然一个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刘玄德"。

  蒋氏有求于人时,待人毕恭毕敬,甚至能屈尊,其态度确实蒙骗住了许多人,此一处人之招也使得他求人即见效。

  第二部分 13.既已得罪,恶人做到底

  1937年"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出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而后指挥了淞沪会战。9月间,又出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然而由于蒋介石的限制与猜忌,10月20日,冯玉祥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冯回南京后,即被蒋介石免职,第三战区也被撤销。

  冯玉祥的军权被削以后,他并没有停止抗战工作,不仅奔走前线后方,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并向蒋介石提出了若干建议。蒋介石对冯玉祥的建议,口头上"哼哼哼,是是是",实际行动上根本不予理睬。

  1938年春夏之际,冯玉祥到豫西、豫东和鄂东等地视察。连续的奔波、劳累,冯玉祥于8月患恶xìng疟疾,住入武昌东湖医院。14日,蒋介石亲自探病,劝冯不要着急,要安心静养,以期早愈,言语间谦恭和蔼,并说:"有什么事,我来向您报告。"冯玉祥又一次被感动,认为蒋本人还不坏,只是他左右的人不好。冯玉祥病愈后,8月25日,给蒋写信表示感谢,并真诚地提出三项建议,第一项就是发动民众问题。

  冯玉祥的肺腑之言,真诚的建议,在蒋介石那里,却置若罔闻,束之高阁。

  1941年后蒋对冯的压制愈来愈厉害,有一个时期,几乎断了冯的经济来源。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热衷于准备内战,镇压民主力量,面对严酷的现实,冯玉祥感觉到在蒋介石的高压政策下,已经难有所作为,决定申请出国。

  1946年9月,冯被蒋介石解除军籍,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赴美国考察水利。行前,他给蒋介石写了临别赠言《上蒋主席书》,他一心希望蒋能改好,劝蒋不要打内战,要讲和平,实行民主。到美国后他还买了一份礼物,恭贺蒋介石寿辰。但在考察水利期间,国内内战愈演愈烈。1947年蒋介石镇压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使冯玉祥大为愤怒。他于5月26日发表《告同胞书》,谴责蒋介石当局,开始公开反蒋。

  蒋介石恼怒万分,便以"冯玉祥在美国肆意诋毁元首"的罪名,革除冯玉祥公职,又串通美国政府吊销他的护照。紧接着,1948年1月7日蒋介石又以"行为不检、言论荒谬","违反党纪、不听党的约束"罪名,开除冯玉祥的党籍。并电请美国,希望将冯玉祥驱逐出境。

  冯玉祥处变不惊,置生死于度外,2月8日,他在《纽约下午报》发表《致蒋介石的一封公开信》,并于2月10日写下了遗嘱。在公开信中,他痛悔自己曾对蒋介石抱有幻想,错把蒋介石扶上高位,严正历数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出卖guó mín dǎng、祸国殃民的罪行,要求蒋介石立刻下台。

  1948年初,一批爱国反蒋的中坚分子从蒋记guó mín dǎng中分裂出来,在香港成立了中国guó mín dǎng革命委员会。冯玉祥被推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冯玉祥极为欣喜兴奋。在中国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形势下,美国政府已对蒋介石丧失信心,为了保住其在华利益,美国密谋踢开蒋介石,拉起第三势力,与中国共产党对抗,建立一个亲美的政府。由于冯玉祥在guó mín dǎng军政界威望很高,在海外又有巨大影响,于是杜鲁门政府千方百计对他进行收买笼络。4月,美国政府派员登门游说,表示美国愿意出钱出军火,帮助冯玉祥回国收拾败局。但冯玉祥坚守民族大义,当即予以拒绝。

  美国政府见冯玉祥软硬不服,恼羞成怒,便准备将他驱逐出境。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冯玉祥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毅然决定返回祖国。7月,冯玉祥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1日,在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冯玉祥在纽约登上苏联客轮"胜利"号,取道苏联投向祖国怀抱。

  不幸的是,9月1日"胜利"号客轮在黑海失火,冯玉祥遇难身亡,终年66岁。

  【点评】蒋介石与冯玉祥原是"结盟兄弟",然而,一朝双方结怨,他便下狠手。蒋氏解除冯的军职,显然是得罪冯氏之举。之后,他并不罢休,既已得罪干脆恶人做到底,以后百般压制,不仅断其经济来源,而且逼迫他流亡国外,但是仍不甘心,最后开除其"党籍",与美国串通逐其出境,yù置冯于无家可归的境地。蒋氏的这些举措可谓至dú至狠!

  第二部分 14.识时务,有进有退

  在抗战期间,作为中国战区总指挥官的蒋介石与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特使、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矛盾重重,双方达到水火难相融的地步。

  1943年前后,通过威尔基和宋美龄访美,蒋介石成功地取得了罗斯福的好感。于是,他与史迪威较量的胆子大起来了。10月初,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闹到公开化,蒋介石说,他忍耐史迪威的诬蔑言行已经到了极限。蒋介石找到刚抵达重庆的美空军补给司令萨摩维尔中将,要求美方解除史迪威的职务。蒋介石把史迪威以及史迪威的两个政治顾问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戴维斯、三等秘书谢伟志说成是共产党的爪牙,因为他们向华盛顿汇报时,称赞共产党,指责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在与蒋介石斗法的过程中,史迪威也没有示弱,他的顾问戴维斯曾向华盛顿报告说:"蒋介石与日本有勾结的迹象,""国民政府囤积租借物资以备内战,""美国应要求国民政府解除对共产党的封锁。"并且,史迪威估计,中国军队每天发布的战报,至少有90%是假的。他认为美国支持这个腐朽政权是根本错误的。他经常称蒋介石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对蒋介石来说,史迪威直接威胁他的独裁统治。所以,蒋介石不惜冒着得罪美国政府的危险,要求解除史迪威的职务。

  就在这时,1943年10月28日,罗斯福电邀蒋介石参加美、英、中三国首脑会议,准备召开有苏联参加的四大强国首脑会议。能同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等大国领袖人物同座开会,就意味着成为被公认的世界强人,蒋介石兴高采烈。

  但是,蒋介石知道,参加开罗会议必须有史迪威的支持。他对中国战区的抗战情况发表意见,并直接向罗斯福反映中国情况,才能在国际社会中表明中国抗战的成果,因此,蒋介石必须同史迪威和解。而此时史迪威也从萨摩维尔中将处得知,宋子文正在华盛顿不断向罗斯福施加影响,要求将他解职;宋美龄、宋蔼龄正在对蒋介石施加压力,不许蒋介石得罪美国人;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英国蒙巴将军也反对把史迪威弄走。蒋介石于是让步说:"只要史迪威向我说一句道歉的话,事情就过去了。"

  此话传出去后,史迪威权衡利弊,认为自己如果从中国战区解职后,将得不到总统的支持,于是,到蒋介石住处表示与蒋和好。

  在这天的日记中,蒋介石写道:"最后史迪威悔改留任,重加信用。"

  【点评】蒋介石虽忍耐史迪威到极限而下决心要赶他走,但是,开罗会议前,为获得史迪威的支持,他放弃赶走的念头,放言修好。此并不是他完全"原谅"了史迪威的"冒犯",而是识时务的进退之举。

  能伸能屈,能进能退是高明的处人之策。作为有"人精"之称的蒋介石自然精通这一点。在与强手、硬手较量和jiāo往中,敏识时务,巧施进退之功,是惯常的处人做法,体现了他圆滑处人的特点。

  第二部分 15.有功即赏,赏钱封官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后,以摧枯拉朽之势,很快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大城市。10月上旬,兵临广州城下,当时,邓文仪已逃到广州,在阎锡山拼凑的所谓"战时内阁"中任政工局局长,指挥guó mín dǎng特务继续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在一次军警特务头子会议上,他曾扬言:应迅速逮捕所有嫌疑分子,所有政治犯应迅速处决。在他的指使下,反动军警在广州大搞白色恐怖,仅中山大学一次就有156人被捕。

  在广州解放前夕,邓文仪曾命令广州卫戍区司令李及兰大肆破坏城市设施,犯下了种种罪行。最令人愤恨的是他下令zhà毁了广州市区的海珠桥。海珠桥是广州人民用血汗建筑的横跨珠江的大铁桥,工程浩大,建筑雄伟,是广州人民引以自豪的建筑之一。guó mín dǎng要破坏大桥的消息传出后,广大市民纷纷派代表向广州当局请愿,坚决反对破坏大桥,但由于邓文仪等人的干涉和阻挠,请愿毫无结果。

  10月14日,军警突然宣布大桥"紧急戒严"。不久,又宣布解除警戒,车马行人照常行驶。可人们哪里知道,丧心病狂的反动派已经在他们的脚下安装了400多箱黄色zhàyào。下午6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钢架结构的珠海大桥腾空而起。桥上的一切化为乌有,途经行人被zhà得粉身碎骨,桥下的船只也顷刻间化为支离破碎的木板,一时间,珠江两岸呻吟号哭声四起,惨绝人寰。事后统计,海珠桥血案造成灾民三千,死伤五百,沉毁民船轮船百余艘,震损房屋数百间。海珠桥血案教育了广州人民,更增强了他们对guó mín dǎng的无比仇恨。

  早已跑到成都的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高兴,称赞邓文仪等人干得好。随即邓文仪被任命为台湾guó mín dǎng省党部主任委员、行政院内政部政务次长等职。邓文仪也以此在台湾guó mín dǎng政坛上又混了几年。

  【点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此乃统军御将要诀,蒋介石虽不能做到赏罚分明,但是,他有功必赏倒是大多时候能够做到,蒋氏之赏,即是给钱给官,赏钱封官是他奖赏的两大法宝。在贪污盛行、逐官成风的guó mín dǎng政府和军队内,此术十分管用,为此蒋介石也揽住了许多"武将""文臣"为己效劳。

  有功必赏是蒋氏重要的处人之术,也是他御将的法宝。

  第二部分 16.巧造幌子,压制对手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一心篡取中国革命大权,尝试着对革命发动了第一次突然袭击,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中山舰事件"。

  为什么蒋介石要选择中山舰作为突破口来打击共产党呢?

  这是因为中山舰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管辖的惟一的一只装备完善的军舰,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蒋介石早就想把海军局和中山舰的实权夺过来。

  在1925年8月,蒋介石就开始积极策动亲信欧阳格加紧夺取海军领导职位的yīn谋活动。当海军局一度出现空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