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历史军事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处事为人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6 章

  ,蒋介石认为时机已成熟,加紧帮助欧阳格夺取海军局长的职位活动时,国民政府却任命了共产党员李之龙代理海军局长兼中山舰舰长。

  这对于蒋介石和欧阳格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更重要的是,李之龙在任海军政治部主任期间,就曾破获蒋介石的亲信爪牙、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贩卖私盐、牟取暴利的案件,上报国民政府,结果陈肇英被撤职查办。但是后来蒋介石却把陈肇英庇护起来。李之龙兼任中山舰舰长后,厉行缉私,这更加引起了蒋介石一伙的仇视。

  因此,对于蒋介石一伙来说,掌握到中山舰指挥权的李之龙,是眼中钉,ròu中刺,必yù拔除而后快。他们选择中山舰作为诬陷打击的目标就不值得奇怪了。

  1926年3月18日晚,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主任欧阳钟等三个蒋介石的爪牙,以学校驻省办事处的名义,到广州文德路李之龙住宅传达命令,全文如下:

  顷接邓教育长电话,转奉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为祷。此致海军局大鉴。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驻省办事处

  3月18日

  这是蒋介石精心设下的诬陷计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李之龙在接到这个命令后,用笺纸写了两张命令,一张jiāo给宝璧舰舰长,一张jiāo给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命令略云:"令该舰长即将该舰开赴黄埔,听候蒋校长调遣。"

  19日上午6时,宝璧舰抵达黄埔。7时,中山舰抵达黄埔。这时,蒋介石不在黄埔军校,中山舰舰长即向教育长邓演达报告,并请示任务。邓演达说不知此事,可稍待请示校长蒋介石。

  因为中山舰是陈炯明叛变时,孙中山困守的永丰舰,后来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中山。不多时,李之龙又接到海军局的通知,说苏联参观团要参观中山舰。李之龙于是打电话向蒋介石请示,可否将中山舰从黄埔调回省城供苏俄参观团参观?在得到蒋介石的允许后,中山舰于19日下午6时30分返回广州市。

  这时,蒋介石的爪牙们认为时机已到,于是立即开始了诬陷yīn谋的第二步:大放谣言。他们说"共产党要bào dòng","李之龙要造反","共产派yīn谋倒蒋,推翻国民政府,建立工农政府"等等。于是,蒋介石借机开始大举逮捕共产党人,实行反革命政变。

  19日深夜,蒋介石的行动开始了:

  (一)密令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和欧阳格到文德路逮捕李之龙,派兵占领中山舰并解除其武装。

  (二)命令第一军第二师师长刘峙率部队包围东园内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

  (三)命令广州公安局长吴铁城率公安部队包围苏联顾问和共产党人的住宅以及全市的共产党机关。

  (四)命令缪斌将第二师各级左派党代表和政治工作人员共四十多人全部扣押,拘留于广州造币厂内。

  同时,蒋介石还派人严密监视邓演达。

  当蒋介石在广州市内一切布置妥当后,他即电令驻扎在潮汕的第一军,把全军党代表撤销,并把他们逐出军外。

  3月20日凌晨三时许,李之龙在睡梦中被蒋介石派的人逮捕。随后,蒋介石调动大批军队和警察,断绝广州市内jiāo通,实行戒严,扣留中山舰及其他海军舰只,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并收缴卫队qiāng械,包围苏联顾问的办事处及住所,监视苏联顾问行动。同时,黄埔军校及第一军第二师中的共产党员四十多人被拘捕了。何应钦将驻防在潮汕的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全部逮捕,并取消第一军的党代表制度。汪精卫的住宅也被蒋介石以"保护"名义派兵包围。

  这次事变,达到了蒋介石的目的。中山舰的军权被夺,舰长换成了欧阳格,国民革命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被驱逐,党代表被取消,以季山嘉为首的几个坚决反对蒋介石军事独裁的苏联顾问也被解聘回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精神上都受到了一次很大的打击,而蒋介石则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广东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地位。

  【点评】蒋介石为了打击中共,制造中山舰事件,以"共产党要bào dòng"、"李之龙要造反"、"共产派yīn谋倒蒋,推翻国民政府,建立工农政府"等等为幌子,借机逮捕共产党人。他的这一招以虚击实,迷惑众人,达到自己扼制对手的目的,是处事术中最老道的厚黑之术,可是,效果却"很好"。

  第二部分 17.巧找借口,以求名正言顺

  1928年4月,北伐军蒋、桂、冯、阎联合进攻旧军阀张作霖。6月,"张帅"退出北平,在返回沈阳途中的皇姑屯车站被日本人事先埋下的zhà弹zhà死。少帅张学良继承父业后,宣布东北换旗,接受南京guó mín dǎng中央政府的领导。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的历史宣告结束。蒋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1928年7月11日,蒋介石邀集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北平开会,讨论整理军事方案及军事意见书。

  在会上,蒋介石提出,战争基本结束,今后进入建设时期,中国的经济情况,不可能负担这样庞大的军事费用,今后必须精兵简政,以节省国库开支。蒋介石建议中央政府机构改组的同时,举行一个编遣会议,并当面约请冯、阎、李、白等人和他一路到南京,立即举行编遣会议。

  随后,蒋介石马上就提出了一个《军事善后意见书》,说:"北伐完成,军事急应结束,裁兵饷,从事建设已成全国之一致要求;唯革命尚未成功,建设大需保障,整军经武亦未可视缓图,职是之故,吾人于疑覆北方军阀之后,乃有两种极大之责任。一面当裁汰兵额,移巨额军饷为建设之用;一面当充实军备,保持国家与社会安定。"又说:"吾人以促进国家统一为职志,而反对军人把持地方,但若有借口整理,今已为国家存亡之关键,进行之始,必以大公无私之心,收集广益之效,非任何人所阻挠,亦非任何人所能把持的。"

  军队,是军阀们的命根子。谁有兵,谁就有权,谁的兵多,谁的权力就大。蒋介石要把他曾一度施舍给冯、阎、桂的权力收回来,并且先从削弱他们的兵权入手。实力派的首领一旦失去了军队,也就失去了相互竞争向蒋介石挑战的能力。这势必激怒各实力派,甚至使他们联合起来"造反"。因此,蒋介石想削藩,但是却不敢赤luǒluǒ地干。于是,他与心腹吴稚晖、宋子文等人密谋,编造裁兵的理由。

  结果,商议之后,大家认为,以节约开支搞建设为旗号提倡裁兵最妥当。这样既可避免有削夺异己的兵权之嫌,也有贯彻民生主义的美名,使他人没有反对的余地,于是乎蒋介石才有了前面所说编遣裁兵之说。

  对于蒋介石提出的编遣主张,冯、阎、李、白等人各自心里都很明白,这是蒋介石拿编遣为借口,实际上是为了削弱其他三个集团军的兵力,以壮大自己的势力,好使自己的权力凌驾在各个集团军之上,以便等待时机,各个击破。但是,国家已经"统一",编遣裁军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蒋介石的理由冠冕堂皇,尽管各军阀各有各的打算,但在裁兵这一点,谁也不敢明言反对,只好齐声高喊要编遣裁兵,以获民心。

  【点评】蒋介石在处事中,很注意名正言顺这一条。解决一些复杂的事和人时,他都能够巧寻借口,然后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压住人,使其无法公开反对。他此招虽多惹出更多的祸端,但也常能一时镇住许多人,使己处于有利地位,占据上风。他这一次要削夺、削弱各地军阀的势力,裁减兵员,理由之充分、之正当,谁都不敢反抗,无法反驳。名正而言顺,这为他下一步行动就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以后他师出有名,群雄便被威镇了。

  第二部分 18.假做真,真做假,牵一发以动全身

  1928年6月15日,南京政府发表对内、对外宣言,宣布统一完成。中国结束军政,开始进入训政的和平时期。

  但是,谁也想不到guó mín dǎng在宣布中国统一之时,"劳苦功高"的蒋介石却于6月9日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及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6月12日,他又宣布辞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的职务。接着,中央党部常委丁维芬申请辞职,海军司令杨树庄提出辞职。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刘峙,电请蒋介石批准他辞职赴欧洲留学。南京政府的内政部长冯系的薛笃弼也提出辞职。

  在这股辞职风中,6月11日,冯玉祥自河南新乡发出通电,电报中称:"此时言去,不啻置党国于危难。前在柳河站誓同患难于涂炭中,现不能坐视前功尽弃,惟有相继引去,现在新乡整理待命。若蒋不打消辞意,本人不敢独留。"表示愿与蒋介石一同辞职。

  紧接着,阎锡山在北京却忽然"病"了,请假三日之后,又连告续假,移居北海的养心斋"养病"。紧接着,河南的冯玉祥与阎锡山"同病相怜",致电南京军委会,称因患咳疾,请假十日,回辉县百村养起病来。

  人们不禁要问,造成此番情景的原因何在呢?原来蒋介石刮的是yù进则退的"政治风",阎锡山与冯玉祥得的是消极反抗的"政治病"。

  原来,蒋介石玩弄的辞职只是他一个巩固自己已有权力和地位的一个伎俩,其用心从他的辞职通电中,可以看出来。通电称:"查伏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大纲第一条,国民政府为图战时军令之统一,特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人,自作战目的完成之时,即总司令职权当然解除之日。中正本年2月复职之电,亦经剀切陈明,一俟北伐完成,即当正式辞职,以谢去年弃职引退之罪。息壤在彼,尤蒙昭鉴。为此沥陈缘由,恳予明令府准,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权解除,并准辞去军事委员会主席。所有各军,悉令复员,此后军权统归钧府军事委员会办理,以一事权,而专责成。"

  在电文中,蒋介石的用意很明白。按规定,他的法定任期将到,如果恋栈不去,那么众人就会不服。所以他主动"出击",乘北方各项工作纷乱紧张之时,提请辞职,逼迫各方不得不来挽留他,这样他就可以增高身价,变被动为主动。

  再一个是"北伐"大业完成,蒋介石要把全国的军权都收归己有,但是,他估计到各地的实力派肯定不会轻易jiāo出军权,于是用"将yù取之,必先与之"的策略,先行放弃权力,打出军权统归中央的招牌,等待各方挽留之时,再以统一军权为条件,讨价还价,要求各派jiāo出军权,最终达到军权独揽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点电文无法表达,就是蒋介石对各派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暗中搞了不少政治jiāo易,在新军阀的各派之间积累的矛盾实在太多,难以解决。蒋介石以辞职相威胁,逼迫各派表态,服归统一的中央领导,如果各派都因离不开他而坚决挽留,他便要按照自己的意图解决矛盾了。

  蒋介石在辞职通电里说的"此后军权统归政府(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这其中的深意就是要把所有的军队统归于南京政府,这就等于他要把众人争抢的肥ròu拿过来自己独吞。阎、冯等人都是政治场上的老手,明白蒋介石的用心,不会让他的yīn谋得逞。于是,他们也效法蒋介石,用辞职怠工来与之相对抗。

  但是,这时的中国局势是各派军阀势均力敌,只有蒋介石的力量在他们之上,蒋介石一辞职,各派军阀立即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于是,随之而来的是在guó mín dǎng内挽留蒋介石之风接踵而起。

  南京政府及中央党部分别发出挽留的通电。

  阎锡山、白崇禧从北京发出挽留的通电。

  李宗仁在武汉吁请蒋介石留职。

  何应钦从南京向广州发电报,请李济深出面挽留蒋介石,李济深立即响应。

  ……

  可是,挽留的呼声越高,蒋介石的辞意似乎愈坚决。6月14日,他向南京政府请假一周,带着宋美龄及众多随从,畅游金山寺,又顺江而下到达上海,接着又转道返回奉化省亲,表现了一种少有的闲情逸致。

  结果,蒋介石越"无意"于一切职位,各派军阀和guó mín dǎng的要员们越是慌了神,平时你争我夺,这时则担心蒋介石一走,局势更乱,各人的既得权势和地盘在"无秩序"中失去,于是,举国上下挽留蒋介石的通电满天飞,前往蒋介石住处的说客更是不断,蒋介石的身价一下子又增加了几多倍。

  时候到了,经过一番扭捏之后,在一片恳请挽留声中,蒋介石感到自己玩弄的假辞职已达到了真目的,于是在6月17日发表声言,他已打消辞意,仍将对军事负责到底。

  【点悟】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利,采取退一步的做法是蒋介石玩权的"杰出智慧"。在政坛权力的角逐中,他曾多次上演辞职下野的伎俩,但是,他的这一次退让之举虽也不是真"走",却是与以往的手法有些不同。此次玩的是连环计,击中各路军阀的心中大忌!因为他一走,众军阀群龙无首反会陷入另一场混战,他的"辞职"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一招更能要挟众人,抬高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力。

  蒋介石此一处事真经比以往的"下野"之策更yīn险,更能为人所难识破,因此用得更出奇,是他经世夺权的一个绝招。

  第二部分 19.三弹齐发,绞杀对手(1)

  guó mín dǎng第三大全国代表大会后,guó mín dǎng内部的矛盾远未解决,反蒋的实力犹存。阎锡山和冯玉祥手中的军队加起来,仍有近50万大兵。蒋介石为此寝食不安。这时改组派串联反蒋,频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