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最新章节 > 反思中国·我们做错了什么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十五章 第六次大崩盘在行动,上海即将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中国股市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国家实力、公平交易、游戏规则和金融监管能力的重要窗口。中国股市历经五次崩盘后一步步趋向理性和规范,随时可能降临的第六次大崩盘在潜移默化中发酵升温,将进一步驱使股市走向合理和成熟,并与全球股市接轨。这才是上海有一天成为亚洲和全球金融中心的先决条件!

  一个公平、规范的股市是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窗口和标志。然而,上海即将超越纽约和东京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宣誓太过于张扬和自信,可以说短期内没有这样的可能。即使信心满满,也得从上海股市的国际化开始。

  中国股市的摩天大楼气宇轩昂,中国股民的交易量不断创新高,这一点无可争议,股市已经足够开放了。但股市的国际化并不只是硬件的气派、交易的巨量和媒体的鼓噪,与世界首屈一指的华尔街纽约股市相比,中国股市看上去还是一个中小学生,既不公平,也不具备竞争性,更不够规范。

  原因在于,中国金融市场管理的两枚达摩克利斯之剑——证监会和银监会,远不够锋芒锐利,还需要不断打磨历练。中国证劵管理机制也不完善,亟需站在投资人而不是政府和企业的立场上替民行道;中国金融管理高手或操盘手尚未成才,中国股市高风险的五次大崩盘已经让许多海外投资人望而止步,不寒而栗。

  中国股市不是一个投资市场,而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投机市场。这样一个众口一致的负面评价,将中国定义成为一个高风险的投机战场,实质上对中国吸引外资和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极为不利。可以这样比方,中国是“金融鳄鱼”索罗斯炒作热钱的一级豪赌战场,买空卖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大赚一把就跑。也就是说,中国股市不是投资人的天下,而是投机者的温床,意味着长期投资中国不看好,短期投资近似玩火自焚。

  听一听中国股民发出的痛苦呻吟,对股市“信息不均衡”的怨声载道就是对“竞争不公平”的严厉谴责。不良企业打包后的仓促上市,虚假信息粉饰后招摇过市,黑箱作业屡试不爽,内幕交易黑幕重重……太多太多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最近爆出的唐骏博士造假事件极能说明问题。

  随着唐骏的“学历造假”风波愈演愈烈,其曾经就职过的微软、盛大、新华都等三家上市公司都可能受到非同一般的“牵连”。其中,盛大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唐骏的虚假学历更是成为中国投资人关注的焦点。2004年,在网络游戏公司盛大的招股说明书中对于唐骏学历披露的一段,赫然写着唐骏拥有日本名古屋大学的博士学位和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双博士,显然是虚假信息。

  遗憾的是,这样证据确凿的上市公司前高管涉嫌造假,迄今为止盛大一概拒绝说明,唐骏也断然拒绝任何道歉,跟没事一样。更为蹊跷的是,中国权威的证监会也不出面澄清立场,对股民滔天的痛斥和抱怨装聋作哑。

  这样明目张胆的造假事件要是发生在纽约股市,对唐骏涉嫌造假的调查早已展开,对盛大的询问也进入程序,决不可能像中国,泥牛入海无消息。

  高盛一个二级高管最近涉嫌的欺诈客户事件,美国总统严厉谴责,美国证监会大动干戈,美国司法部亲自过问,美国投资人联名投诉,高盛不得不全面检讨交易过程的违规行为,时刻准备接受来自政府、社会和投资人三方面的追究。

  中国做得到吗?

  如果做不到,上海凭什么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中国创业板隆重推出,被寄予振兴中国高科技的重托和投资人的厚望,但创业板上如鱼得水的中介咨询机构,是赛迪顾问这样的公司,其被披露的造假程度让人触目惊心。据有关方面揭露,在创业板上成功上市的78家企业中,由赛迪顾问提供上市咨询服务的共有15家。这样的公司欺上瞒下,民怨沸腾,在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却安然无恙,令人费解。

  2010年5月4日,曾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IPO咨询服务的国内知名咨询公司赛迪顾问在港交所停牌。而恰在这几天,媒体曝出“赛迪顾问涉嫌IPO咨询造假,被证监会调查”。在中国咨询顾问业内,为企业上市报告造假几乎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业内人士说,不造假才不正常。

  还是听一听毫无缚鸡之力的中国股民无奈的呼声吧!

  中国股市黑幕太多,老百姓怎么会明白?只有政府根除了腐败,才可能还股市一个干净的A股。

  股市黑幕是不争的事实,但股市大起大落的高风险同样让投资人欲哭无泪。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大起大落是中国股市的天然属性,已经成为中国股市的一种常态,很难从根本上加以扭转,防不胜防。

  历史上记载的五次大崩盘,一泻千里,每一次跌幅都在50%-75%之间。中国股民在风浪中学会生存,胆小者一如惊弓之鸟,一遇风吹草动便斩尾求存,含血逃离,而胆大者打死不退,浴血奋战,盼星星盼月亮,备受煎熬。

  中国股市的痛,中国股民最清楚。

  中国股民得益于无言的痛,一步步趋向成熟,中国股市由此清醒了许多。

  回顾过去是痛苦的,但忘却过去意味着背叛。

  如图所示,上证综合指数(ShanghaipositeIndex)自1990年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如今已经走过整整20个年头,可以说经风历雨,九死一生,其中经历的五次定义为标准崩盘的大起大落,无不令人心惊肉跳,不寒而栗。所谓标准崩盘,即股市在一定的时空内跌幅超过50%以上。

  第一次大起大落,发生于1990年至1992年,标志中国股市晴雨表的上证平均指数从原始点100点开启,飙升至1429点,暴涨1329%;骤然恐慌性抛售,下挫至386点,跌幅73%。

  第二次大起大落,发生于1992年至1994年,上证指数从400点开拔到冲上1559点,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涨幅303%;4天后骤然下跌,一泄千里,跌至1994年的326点,跌幅79%。

  第三次大起大落,发生于1994年至1996年,鉴于三大政策救市,上证指数仅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狂升至1053点,涨幅为222%;然后进入长达两年的熊市,一路跌至513点,跌幅51%。

  第四次大起大落,发生于2001年至2005年,受美国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迎头赶上,站到2245点的高位,涨幅67.4%;然后进入长达四年的熊市,跌至998点,跌幅56%。

  第五次大起大落,发生于2007年至2008年,上证指数直冲云霄,一口气冲上6124点的历史高峰,涨幅高达514%;然后好景不长,在华尔街引爆的金融危机中,一路下滑至1664点,跌幅73%。

  上述中国五次大崩盘,大起大落,记忆犹新,惊心动魄。

  除了极少数睿智者或幸运者获利逃离,绝大多数人要么套牢,要么血本无归。可想而知,多少投资人为此血泪买单,前功尽弃,哀鸿遍野,如此深重的打击使得不少投资人终于习惯成自然,吃一堑长一智,逐渐清醒了不少。

  中国股市因祸得福,从投机的非理性疯狂小心地回归投资的理性轨道。截止2010年,上证指数持续激烈震荡,飞流直下939点,从新年伊始的3289点跌落至7月1日的2350点左右,下跌接近30%,大多数投资人再次深陷沼泽。据《财商》调查报道,2010年上半年仅有17.86%的投资人盈利,12.78%的投资人基本持平,高达69.36%的亏损,其中52.95%亏损高达20%以上。

  从下跌幅度而言,这一轮股市至今还不是崩盘,而是属于技术性调整,如果股市重新跌破1600点,那就是中国股市第六次大崩盘。

  中国经济再次触底并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投资人必须时刻准备着,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中国股市为什么风险如此之高,中国学者和专家自有评说。

  鉴于股市的交易资本总量原则上保持不变,金钱换手实质上是一个洗牌的游戏过程。每一个参与者在游戏中都希望,在一定的时空内将其他人的钱转移到自己口袋里,但往往只有极少数人获得成功,绝大多数人缴械投降,空手而归。

  股市投机性操作的技术分析存在着这样一个永恒博弈——散股论(OddLotTheory),即占股民绝大多数的小型投资人永远是错的。言下之意,小型投资人的投资决策不可能正确,如果他们抛售股票,那就是进入市场的买入信号,反之亦然。(该理论假定小型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往往不会长期持有股票。)

  因此,逆向思维常常有助于走出羊群效应的误区,破解危机。

  投机市场只是极少数投机天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不是绝大多数投资人学习深造的领域,这也就是为什么股民总是赔钱的根本原因。中国股市在大起大落的惊涛骇浪中缴尽学费,饱经风霜,受益匪浅。

  股市连续打击遗留的严重创伤短时间难以愈合,势必警钟长鸣。要想从上证1664点的谷底,人为地拉回到6124点的高峰并再创新高,该需要多少巨额资金重新投入,齐头并进?该期待多少股民再次献身,一致行动?

  重燃非理性投机的狂飙之焰,谈何容易。除非这一代伤痕累累的股民金盘洗手,潸然故去,新一批股市大军异军突起,初生牛犊不怕虎。在经历五次刻骨铭心的大崩盘后,第一波投资资金基本上血本无归,第一代投资人可以说全军覆没,一去不复返;经过长时间的盘整、打底、换手、洗牌,新的资金再一次集结,重新流入股市,新的投资人再一次出发,格外谨慎小心。市场不在牛气冲天,而是谨小慎微,回归理性。

  中国股市目前在2200-3200点区间震荡徘徊,合情合理,泡沫挤压去了不少。

  中国投资人终于不屑轻举妄动,开始较为客观地面对现实。

  中国股市大起大落,其幕后原因心照不宣,不外乎主要经济媒体全天候造势,推波助澜,看戏不怕台高,唯恐天下不乱;再加上政府频频干预市场,不断发出模凌两可含糊不清的紧缩或刺激政策信号,使得以急功近利为目的短期投机人占绝对主流,而以基本面为投资组合的长期投资人被边缘化。例如,政府不断表示重拳出击,采取铁腕政策措施遏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现象,股民应声起舞,或获利回吐,或拦腰截断,股市顷刻间翻江倒海。于是乎,中国股市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演变为一个急功近利的投机市场,而不是一个放眼未来的投资市场,风险系数大大增高,不足为奇。

  中国股市暴跌的始作俑者,还与美国对华经济政策脱不了干系。中国有关部门多次表示对近期通货膨胀率回升的迹象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中国央行顶住了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拒绝大幅度提升人民币,而仅做出根据市场需求波动的调整,只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根据中国国情做一定幅度的提升。如果美元能够保持稳定,皆大欢喜,但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走低。在将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通货膨胀率死死钉住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将短期利率紧紧钉住美国的短期利率。

  货币贬值是否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还没有一致的公论,但当以黄金而不是消费品或外汇来衡量货币则一目了然。从2005年中至2010年6月8日期间,黄金的美元价格从每盎司437美元升至1238美元,升幅接近300%。

  现货黄金价格持稳,源于全球汇市震荡、股市下跌和对欧元区信贷问题蔓延的担忧促使投资者寻求避险,黄金变成最佳选择。近期欧洲经济形势持续动荡,欧元区债务蔓延,美股受之牵连重挫,中国制造业数据疲软等一系列高风险危机频频发生,当然有力于支撑黄金价格走高。

  最近结束的20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释出的信息并不乐观,即近期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渡过难关。同时呼吁各国务必实施有效的增长策略确保金融稳定性,强调各国实施的具体政策必须因地制宜。

  随着现代危机的日益深入,欧洲债务信用危机只是冰山一角,经济远未触底。全球经济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后,第二次探底并非不可能。

  美国股市近来大幅度调整,刚爆出的就业数据令人失望,对欧元区债信危机的担忧,对黄金避险的追逐都不能掩饰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悲观。继希腊债务危机后,对同盟国匈牙利债务危机的担忧驱使更多的投资者购买黄金避险,暂度危机。实际上,通胀压力已经从美国扩散至汇率与美元挂钩的许多国家。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通货膨胀率尽管不高,但近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在股市暴跌前,中国政府提高了银行准备金要求,并上调了利率。在一些人看来,中国面临的经济风险主要在于资产价格处在难以持续的高位,而政府降低资产价格的努力对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是副产品。

  这一切负面信息足以引发股民捕风捉影,随意解析,导致股市剧烈震荡。

  中国正在计划提高房地产销售中的土地增值税,坊间预计最高可达60%,股市应声大挫。之后动静不明,有消息报道,征收股票交易的资本增值税也难以成形,中国股市随即又出现强烈反弹。

  政策不明,投机人快进快出,是股市大起大落的原因之一。

  记得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中国曾启动了四万亿人民币来刺激内需,扩大支出,有效地阻止了中国经济下滑的颓势。主要体现在刺激政策有力地驱动了实体经济的重振、信心和力度,扩大基本建设进一步拉动内陆地区的发展和就业,增加市场流动性和消费者的借贷能力,以及汽车销售持续增长等。

  当时,中国股市绝地大反攻,气势如虹,跌得快、涨得快。

  从2008年10月谷底1600点,上证指数一口气重返2009年12月底的3200点,大盘几近100%的涨幅。不过,那一波反弹来得太猛,与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并不完全一致,风险也在潜移默化地累积。

  事实上,已经融入全球经济圈的中国股市十分脆弱,由于2010年5月初升级的希腊危机,中国股市最近再一次跌回到2300点左右,令人恐惧不安。预计2010年,中国股市随着调高的经济目标反复在现有区间上下强烈震荡。

  中国银行新增贷款项和放款率高升,不断注入市场流动性,强烈刺激人民的消费信心,但随着新增贷款增势放缓,中国股市这一轮低走高的趋势难以持久。毫无疑问,政府和人民由衷希望市场走高,亏损的投资人急盼股市回升,不过,市场的反应从来不精确地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谨慎小心,量力而行才是上策。

  这一轮强烈反弹后再大幅度下挫,证明了市场最大的心理转折,一有风吹草动就惊慌出逃。在美国股市带领下的全球股市连续一年多的均衡涨幅后,从技术角度来说,一定幅度的市场修正和回落已经不可避免。危险在投资人盲目的追风中孕育和发酵,风险与回报的比率已经倾斜。

  高盛丑闻和希腊危机火上加油,腾空升起股市下挫的第一颗信号弹。

  真理源于常理,从不断累积再筛选的常理中可导出颠覆不破的真理。

  中国房地产投资人,是否同样遵循这样一个小型投资人永远是错的常理?中国房地产投资人只有经历了股市那样惨烈的5次大崩盘,才可能有所清醒。

  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导致百年老店金融机构瞬间破产,股市剧烈震荡,进而演变为全球性实体经济危机,这一连串雪崩式“多米诺骨牌”效应引爆的串型危机,见证了金融衍生品蕴涵的巨大破坏力。

  在这场罕见的危机中,标志的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声名狼藉。其实,金融衍生品只是一个由高人设计、包装和导航的类似高科技的尖端产品和服务,作为强有力的危机推手,在供需结构失衡和错位的关键时刻,点燃了一触即发的导火索。

  例如,为了人为地拉动日渐萎缩的房地产需求,华尔街精英或内幕人采取断然措施,通过精心设计和包装的“金融原子弹”或次贷金融衍生品,在投资人和买房人购买力不足的条件下,以低利率和零利率的诱惑推向市场,导致买房人堕入陷阱,结果适得其反,阴沟里翻船。

  这颗定时原子弹提前引爆,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山呼海啸。

  这场危机的新解是这样的。

  为了大力刺激以过度消费为特征的美国经济,房地产不失为一个可以炒作和发挥的优质选项。于是,联邦政府特别是掌管美国经济命脉的财政部,伙同华尔街金融机构串通一气,巧妙地使出次贷金融衍生品杀手锏,不断抛出低息或零息贷款以及各种五花八门打包过的“招数”,引诱缺乏贷款能力的公民用借贷的方式购买大量产出的房地产物业,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膨胀而破灭。结果,供需结构失衡和错位,投资人和买房人资金链断裂,无法供贷,金融危机从华尔街出发,触发“蝴蝶密码”的传导效应,形成全球实体性经济危机。

  华尔街精英无节制创新导致金融衍生品无序发展,加上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杠杆作用被无限放大。此外,金融机构的绝对霸权通过对金融产品消费市场蓄意制造非理性的乐观,驱动投资人追星捧月,使投资公司和投资人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的生命共同体,他们滥用信用过度消费,对整个市场实行空前的垄断操纵。

  投资人玩的是血汗钱,血本无归,后求助无门,而金融机构玩的是大众的钱,输掉了是投资不当,毫无担当,最多失去奖金,赚了则巧取豪夺,巨额提成。金融衍生品是华尔街贪婪本性和高科技结合的极致表现,无数次成就了华尔街的辉煌,积石成山,拉开了次贷危机导火线,最终造成玩火者自焚的惨烈后果。

  格林斯潘的“低利率”和“放松管制”政策,从曾经的功绩变成当今的罪名。历史的教训值得记住,房地产一旦崩溃,进入衰退期,短期复苏并不现实。2006年,好景不长,美国房地产“U-转”,大幅度调整,泡沫骤然破灭。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金融危机全面升级,全球金融市场遭遇滑铁卢。

  迄今为止,没有充分证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触底,灾难性的危机已成过去!记得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9月5日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说,华尔街引爆的次贷危机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和全球实体经济。

  格林斯潘执掌好几届美国政府的中央银行,游刃有余地斡旋于共和民主两党与华尔街之间,可谓翻云覆雨,得心应手。他主导的每一轮经济政策的出笼、每一次利率决策的实施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震荡全球。尽管在退休后被舆论广泛斥责为制造次贷飓风的“元凶”,也一再为它在任时抛出的低利率政策触发2008年9月次贷危机进而演变成金融风暴和全球性经济危机屡屡公开自责,其肺腑之言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警钟长鸣。他显然得不到最宽厚的谅解。

  他退职后苍白的辩解和寡言足以说明他在全世界人民心中的失宠。

  股市对未来趋势的“超前”反应,相应实体经济在时段上的“滞后”经常出现严重偏差。风险与回报并存,这一曾经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现代危机愈演愈烈的今天已成历史。事实上,风险正在极大地向中国广大投资人和投机人倾斜。

  倘若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高风险模式不加以改善,将无法演变成为全球投资人争先恐后的吸金天堂,还将永远带给中国投资人短期长期都赚不到钱的痛感。那么,上海要超越华尔街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就是一句不如不说的空话!

  必须认清一个事实,全球金融中心是公认,而不是自封。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