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全世界都以为我们是道侣最新章节 > 全世界都以为我们是道侣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38章 无法无天、人间帝王(六)

  帝尊罢工了!

  这消息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把皇城所有势力的代表人都震得脑子发懵。

  洛朝的一干心腹下属们——尤其是书院一脉,顿时觉得失去了主心骨,心态差一点的,简直感觉天都塌了!

  有书院弟子哭丧着个脸:“帝尊这是要抛弃我们了吗?”

  忙有人出言安慰,说什么不至于此,此举应该只是表达对儒修和言官的不满罢了。

  但也有人更悲观,觉得帝尊这是真的要不理世事,一心去修行,准备飞升成仙了,书院一脉的黑暗时代就快要到来了。

  人呢,往往都是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往常书院弟子虽觉得帝尊性子温和、从不随意凭喜怒杀人、善于纳谏,但也实在有点胸无大志,成天懒懒散散的。

  现在却认为:帝尊实乃万万世难出的当朝明君,以后臣等绝不置喙您每天都吃什么,也不嫌弃您总是忙于庖厨、怠惰政务了,只求您赶快回来吧!

  就连向来最爱叭叭叭个不停的儒修们,这一次也集体沉默了:

  他们终于意识到,帝尊这等修为,不是天下任何人能约束的,以前他们能随心所欲对帝尊评头论足,揣度帝尊的各种行为,只是因为这个不爱滥杀的帝王处事大度随性罢了。

  如今,帝尊居然怒而出走,这必然代表了对他们的极度不满,皇城中各方势力估计也会对他们颇有怨言,而待帝尊回归之后,他们又会落得个什么下场呢?难道会有杀身之祸?

  已经有不少胆小的儒修打算收拾铺盖离开皇城并逃回老家了,毕竟,和性命比起来,经世治国的理想实在是不算什么。

  皇城中另一个成日唉声叹气的群体是来自各域各州的言官:

  言官们觉得很委屈,他们觉得,先前五域各地谣言漫天飞,主要是儒修的错,不是言官们的错。

  虽然,儒修们散播谣言的依据,就是言官们每天撰写的帝尊行事纪要、以及根据这些纪要整合出的传记,言官们自己甚至也会在文章里对帝尊行为的含义做出臆测,但他们表示:

  我们绝对不敢猜得像儒修们那样离谱荒诞啊!而且,在五域散播谣言的源头主要是分散于各域的儒修,我们这些言官便是心中有些想法,又哪儿有那个胆子在外头胡说八道呢?

  言官们的胆子确实都很小,因为,他们并不是修士,都是些凡人,且往往在洛朝身边呆个一二十年,就得告老还乡了。

  言官问政是君氏当道时、曾用过几朝的制度:

  从五域各州的城镇、乡县,层层推举、或直接由上层遴选,挑出一些有才能、有学识、有声望的民间乡绅,常伴帝王身侧,负责观察记录帝王言行,并对帝王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以保护民间凡人的利益。

  这制度说来似乎很好,有利于反映切实的万民心声,但君氏最终却推行不下去了,其原因也很简单:没有人愿意,或者说,没有人敢来当言官。

  当言官的前提是,这人必须是个凡人,否则,是难以站在凡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可是,区区一个凡人,如何有胆子在修士聚集的朝堂里从政?

  所以,君氏最初试行这个制度时,做过一个承诺:所有言官,无论说了什么,记了什么,是否犯错,都可以免死,朝堂会保证言官不会因为从政而丢了性命。

  但承诺容易实行难,最终,君氏那些被言官惹怒的帝王们,还是能想出各种手段,把碍了自己眼的官员直接送去见阎王。

  渐渐地,为了保命,言官们都选择当哑巴和瞎子,问政制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也就最终被废弃了。

  当年,洛朝入主中域后,是江云忡最先提出要恢复言官制度的,且表示可以由书院一脉亲自去各地遴选乡绅,确保选上来的人都有足够的才学。

  一开始,这些初代官们都是很惶恐的:话不敢乱说、书不敢乱写,恨不得自己就是个皇城里的隐形人。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人情绪才逐渐稳定下来,因为,他们发现:九陵帝尊确实做到了言官免死的承诺,而且,十分平易近人。

  除了怠惰政务这唯一的缺点,帝尊从不因为他们说了什么、记了什么而发怒,连严厉些的苛责都没有,就更不要说因为自身喜怒而杀人了,有言官记载过,当朝敲定刑法的时候,帝尊对何等罪犯当用死刑一事,都格外谨慎小心。

  言官们摸清了帝尊的性子,胆子就没有往常那么小了,至少,敢于履行自己的职责,如实记录帝尊言行了。

  不过,在洛朝看来,这个“如实记载”,实在是扣得太细了:

  他竟不知道自己批完折子,坐在殿内休息一下、发会儿呆,会被认为是忧心天下万民过甚、焦虑到失语。

  其实洛朝也是有点不耐烦的,毕竟,每天从清晨上朝开始,一直到傍晚皇宫落了锁,他身边都要跟着七、八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跟着也就跟着吧,还要目不转睛盯着他,并时不时低下头、笔走龙蛇、唰唰记录着什么。

  任何一个人成天被这样看犯人般监视着,内心大概都不会愉悦。

  洛朝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他实在不想吃饭的时候也被人监视着,但后来逐渐适应,也就随他去了:被人看又不会少块肉。

  甚至,慢慢习惯之后,还能和一些擅谈的言官们时不时闲聊一下、唠唠嗑,并且,由于整个皇宫里,言官们是唯一需要吃饭的一群人,所以,洛朝很乐意把自己研究的新菜式分享给他们——

  洛朝觉得这只是件小事,但言官们却会因此感激涕零,纷纷恨不得把这些御赐的菜品供奉起来。

  至于言官们觉得他待人温和、平易近人,这点洛朝却无法认同,毕竟他也是尸山血海里闯过来的人,性子能有多温和?

  洛朝之所以没法给言官们摆脸色,是因为:这可都是一群年过半百的老爷爷啊!

  尽管,身为一个修行者,光论年龄,洛朝自然比这群老头子年纪更大,但看着这群白发苍苍的人,心态上,洛朝还是无法把这些人当做小辈。

  对待这些言官,他同时怀着尊老和爱幼这两种相反的心情,脸色看上去不温和才怪了。

  初代官员们满怀对帝尊的感激尊敬之情,告老还乡了,这时,他们撰写的传记也好、纪要也罢,还全部都是对帝尊的溢美之词,仅靠脑补,就把洛朝想象成了一位心怀天下万民的圣贤君主。

  二代言官也随之上任了,有了前任的经验,这些言官们都知道了:帝尊是个明君,不会随意杀人,对待政务,他们大可以畅所欲言。

  很多二代言官都因此产生了点雄心壮志:要为生民立命,开一个万世太平。

  这群言官还普遍比初代官员们年轻些,基本在四五十岁上下,正是从政之心强烈的壮年。

  他们来自五域各州,不仅认真履行本职,还会努力向洛朝反馈自己家乡的种种现状,希望帝尊能颁布政令,约束各州门派的修士,保障凡人生活的安定。

  可令他们大为失望的是,无论他们反映的事实,有多么糟糕、多么让人心中不平,帝尊只会这样回复他们:我管不了。

  曾经的期望有多高,如今的失望就有多大,二代言官们看着依旧待人温和的洛朝,面上不敢显现,心中却都怀了点愤懑:

  还以为这是怎样一位圣明君主呢,现在看来,一个高居世外、冷漠旁观的无情仙人罢了。

  那句著名的批语“九陵帝尊,眼底无人间”就是出自其中一位二代言官之手,且一直流传下去,让每代言官反复引用提及。

  对此,洛朝是有点无奈的,因为他并非在敷衍人,他说的都是真话:这是真的管不了。

  其实,早在言官制度开始推行之前,五域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那时,洛朝刚刚入主中域不久,连皇城的宫殿都还在建造中,五域战乱初步止歇,各大势力都在休养生息。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西江天水河流域下游发生水患,死伤民众无数。

  按理说,在任何一个普通王朝,发生大水患都是头等大事,可是,在这个修士主导一切的世界里,只有天材地宝出世、引发各大门派混战才叫大事,其他事情,都不足挂心。

  凡人死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儿,在大多数修士眼里,和地上的野菜本质没什么不同,既然你不去管它,也自然会长,又何必要费心费钱去打理呢?

  在各大门派势力看来,只要每年从凡间新招收的弟子足够弥补伤亡弟子的损耗,领地内的凡人数量就足够了,就算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死了很多人,大不了今年少收些弟子,反正,等灾害过去,凡人数量又会增多。

  修士看那些芸芸众生,都是蝼蚁。

  尽管修界不允许修士屠杀凡人,却也没有明文规定,修士需要管领地内凡人的死活,所以,当时皇城内很多人听闻西江发生水患,都是一笑了之。

  可洛朝不一样,他虽莫名其妙当了个修界帝王,心态却依旧是凡人的心态,为了保持这份清醒,他还时刻谨记要每天吃饭。

  在他眼里,发生水患这种事情,实在是太过严重了,便立马点了几个心腹重臣——包括江云忡在内,连夜赶去西江勘探情况:

  甫一到了当地,那凄惨之状让洛朝也不由闭了闭眼睛,但最让人感到愤怒的是,这水患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这人祸的缘由也很荒唐:乃是天水河上游一个门派——碧溪宗,门内新成就了一尊圣人,为了表示对这位新圣的爱重,门派掌尊决定,要为之建造行宫,分封私地。

  按说这举措很正常,毕竟,各大门派对新出世的圣阶修为者,都是这么封赏的,可坏就坏在,这座行宫建错了地方。

  负责铸造行宫的修士们,劈山凿地,竟然无意中改换了河流走向,把上游的松鹤江的河道,并到了天水河的干流里。

  天水河上游水量突然激增,又恰逢西江雨季,而下游民众对此一无所知,水坝河堤依旧是往常的规制,这就遭了大难。

  洛朝查明了缘由,立马遣了属下去碧溪宗问责,不想那碧溪宗见只来了一位臣子,觉得帝尊对这件事多半只是随便问问,就说了实话,还表现得十分不以为意:

  “天水河下游?那不是云岚宗的领地吗?云岚宗地界发生水患,和我碧溪宗有何干系?”

  “况且,顶多是死些凡人罢了,云岚宗门主肯定也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和我碧溪宗起冲突,你回去叫帝尊大可放心,大战方歇,我等是万万不敢引战的。”

  那臣属回去后,满面悻悻按原话回禀了洛朝。

  洛朝听毕,立时大怒,不待周边一干臣子阻止,琅琊剑出鞘,仙剑一出,惊动天地,直接无视时空的阻隔,对着数万里之外碧溪宗的山门,狠狠斩落了一剑。

  这震惊了整个西江的一剑,把碧溪宗的山门主殿都摧毁了个干净,幸亏有修士及时察觉异样,支起了护山大阵,否则只怕还要有人员伤亡,当然,这也是洛朝留了情面的缘故,他虽愤怒,却并不愿意伤及无辜。

  那碧溪宗门主,则直到仙剑摧毁山门,也到底不清楚自己究竟犯了什么过错,惹得帝尊这样大发雷霆。松语文学www.sywx8.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