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穿越小说 >儿子,你尽管说最新章节 > 儿子,你尽管说TXT下载
错误举报

正文 第15节

  视自己是否真的处在危险之中,无论是生理方面的或心理方面的。用自言自语的方式对自己说:“没问题”,或者“我能应付得了”。

  第二次对自己说:“我可以很快平静下来”,而不是代之以扭打c格斗c吼叫c推搡。离开现场,到别处冷静一下。第三次此时是得出客观认识的最佳时机,应该让孩子们懂得这也是在陷入麻烦之前打破怪圈的最后一次机会。或者,他在重新考虑了自己的害怕之后仍不能抑制愤怒,稍后,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愤怒或想和人打架了的时候,他仍有机会打断这个链条。如果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攻击行为并认识到不想让任何人受伤害,他就会决定走开,而不是非要伤害对方不可神入确实能帮助男孩打破怪圈。

  一个帮助男孩打破怪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他注意一下与对手遭遇时的身体感觉。当他明白那种面红耳赤c心跳气促的感受时,他可能会冷静一下再作决定。清醒地认识和理解发怒时的身体表象能让男孩感到心里有底,认识并注意到这些重要的生理信号让男孩有机会在处理心里感受之前有充分的考虑。

  我们称之为发怒的这种情感具有许多很普遍的生理特征。但是由于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具体情形又不尽相同。于是,在普遍的生理特征基础上,发怒又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同方式。

  从生理学角度看发怒在专门的研究项目中曾测定过人在发怒时身体会有哪些变化。肾上腺素是发怒生理反应的催化剂,或者像卡洛尔塔夫里斯1989在发怒:误解的情感一书中所说的,肾上腺素是“发怒的助推剂”。这种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一起决定着人的好斗性,两种激素似乎都与发怒和害怕的情感有关,它们有着相似的功能,但是分别以不同的程度影响着大脑情感行为回路的各个部分。

  自律神经系统通过这两种激素和其他类固醇应激激素与肾上腺和内分泌系统建立起了基本联系。更详细的情感解析参见本书第一章或其他比较详细的解剖学或生理学书籍。行为很少由大脑直接控制,而是由激素和神经介质一起来控制的,愤怒和害怕的情感也是如此。

  愤怒感受和愤怒情感如上所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愤怒感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它们大量分泌,就会导致如下症状:心跳过速c反胃c胸闷脸热c腓肠肌和肱二头肌紧张。这些激素从肾上腺释放出来按照大脑的指令通知身体做好反应的准备。这是发怒的感受,与发怒的情感不是一回事。

  曾有过实验阿科斯1953;内斯1988表明,注射肾上腺素并不一定会让人发怒。或者说,实验对象仅仅感受到了发怒即心血管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生理上的愤怒感受不会演变成愤怒的情感。如果注意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其他作用,愤怒感受和愤怒情感的区别就更明显了。这两种激素可能还和另外一些情感形态有关,诸如喜悦c嫉妒c焦虑和激动。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是人体的受迫反应,并且它们也会由于痛感c体育活动c药物指咖啡因c酒精c合法或不合法的药物等c紧张压力如受到责骂c当众演讲c做节目主持人等而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会在被吵醒或被烦扰的时候释放出来。当身心恬适或身体内部的化学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的分泌水平是最低的。人在察觉到威胁时,恐惧和愤怒情感就在体内开始了其化学过程。所以,察觉到的东西才是区别生理上的和情感上的愤怒的标志。

  男孩的怒气4

  评价和再评价再思考

  在害怕发怒攻击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评价c思考和估量一次经历,虽然评价本身不属于生理学,但它是生理环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它在恐惧c发怒以及最终用行为来回应之间起着媒介的作用。

  对于发怒至少有两种评价,一种是下意识的反应或想法,使人机械地对所发生的事做出判断,并告诉自己应该战斗或是逃跑;另一种就是再评价或再思考,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当对一件事再思考之后,当事人就不会再犯糊涂了,也不再处于一种无控制的状态。举例来说,假如有一个售货员对顾客表现出蔑视的态度,顾客立刻感到很生气,这就是一个原始的下意识的评价,他认为自己被别人故意欺负威胁了。稍后,顾客会再分析一下再评价,并认定这名店员可能今天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而且除了态度他也没对顾客具体做了什么。

  再评价使心理威胁得到了转化,愤怒得到平息。那位顾客不再感到生理意义上的愤怒了心跳正常,面色平静,愤怒的情感也平静了下来。在这个例子里,最初的反应是下意识的评价,它导致了剧烈的生理反应,而接下来的再评价缓解了愤怒感。

  再从另一个例子看看,一个因为被人捉弄而打算实施攻击行为的男孩是怎样切断害怕发怒攻击的怪圈的。在被触怒察觉到威胁以后,他仍有机会再思考一下处境:“史蒂夫不过是想恶作剧,我不和他一般见识。”这种再评价完全不同于“保全面子”或被奚落以后要挽回影响的想法。比起身体上的进攻行为,这算是一种清醒c理智的做法。

  注意到“愤怒感受”和“愤怒情感”的不同,我们能看到再评价在整个发怒经历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同时希望大家了解到,它也有助于改变对男孩攻击行为的典型认识。男孩可以学会如何对一个情景再评价,于是他就不必诉诸于攻击行为。在图61中我们看到,再评价可以发生在怪圈中的好几个不同的时候。鉴于文化上一再鼓吹“男孩子就要有男孩子样”,在男孩子们互相交往的时候,他们对攻击行为的态度必须有所改变。总而言之,当攻击行为在文化氛围中不再被认为是建立和维护什么东西的方式,在遇到威胁时,男孩就很可能会对情况做出再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把攻击行为看成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男孩的愤怒从“旁门左道”走向攻击行为时

  在2001年的秋天,我和家人及朋友一起去登山。这对朋友夫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卫当时16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又高又壮。而他的弟弟吉米比他小三岁,发育得也比较柔弱。因为下雨,所以小哥儿俩被限制在屋里玩耍。在这一天当中,他们动不动就吵起来了。我们正在环廊上说话的时候,突然被从孩子们的房间传出来的声音吓了一跳,那声音听上去就像是把一件家具摔到了墙上,随着这惊天动地的声音传来了一阵尖叫。

  我们冲进去,发现大卫正在恐吓吉米。大卫被气得涨红着脸;吉米在地板上缩成一团儿,因为害怕,脸也是红的,正在哭诉着什么。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为这个场景感到气愤,看到大孩子欺凌弱小的c受伤的孩子,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的每一个细胞都为此而激动。特别是几个小孩子都在同一房间目睹了这一幕的发生,现在他们正瞪大眼睛像雕像一样直直地呆坐在床上。“几秒钟以前,我们都看见大卫和吉米在一起玩为什么这是怎么了”他们都纳闷得说不出话来。

  孩子们不敢问,我的丈夫约翰却大声吼叫着:“怎么回事”他不先设法让事态平息下来,而是自己跟着发脾气,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大卫紧攥着他那饱含了肾上腺素的拳头,一边应付约翰的发问:“难道我能做的事就是站在那里看着他逃脱”大卫的回应形式上呼应了“同流规则”:“受到威胁时要保全面子,不惜一切代价去争胜,要咄咄逼人。”

  原来,吉米一整天都在嘲弄大卫,大卫一直在忍受着,并没有做出过分的反应,最多不过是反唇相讥一下罢了。大卫从没想过把弟弟烦扰他的事告诉大人们“同流规则”不提倡这样做,他也没想过正告一下吉米,让他停止。毕竟,他还是不愿意和比自己小的弟弟认真相处显然,吉米也是在服从“同流规则”。后来,吉米决定再重重地打一下大卫的后背,让他吓一跳。或许吉米把这样做当作了一次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特别是当着一伙小朋友们的面。

  在对此事做了再评价之后我大概用了40秒钟,我能体会到在这次打架事件中,小哥儿俩自己的感觉也都很糟糕。再评价使我不再感到恐惧了:“他们都是好男孩,这绝不是道德败坏的暴力事件。”当我了解到大卫只是出于本能而非蓄意报复时,我的恐惧和气愤一下子就减轻了。我能觉察到大卫已经深深陷入了“同流规则”的制约之中,于是他当时唯一想做的就是把吉米掼到墙上。

  我可以认为当大卫看到那些坐在床上的孩子的时候,他的感觉开始改变。如果与他的其他感受负罪c悲伤c窘迫联系起来似乎能帮助他对事情做出再评价,并不再发展到更进一步的攻击行为。但是他仍然需要在其他人面前“保全面子”,正是由于这种最初的评价才引发了他的攻击行为。我试图帮助男孩们和解并开导发怒的男孩,暴力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是这样介入此事的:我当着别人的面告诉大卫,我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做了什么。然后我再对他说,我知道他是个很不错的男孩,而且他也不想伤害吉米和吓坏其他孩子。我停顿了一下。注意到开始谈话时大卫两眼紧盯着地面,现在他正抬起眼来看着我。他知道已经得到了原谅,他希望别人谅解他。这才是真正的保全面子。

  男孩的怒气5

  接下来我告诉他,有很多办法可以解决像他经历的这种“攻击”。然后我问大卫,假如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他能不能用别的办法处理,他说:“我躲开他,不会打他的。”最后,我要求他向全体孩子们道歉他确实道歉了,并且由他来告诉他们不应该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他也这么说了。紧接着我又转向吉米,他虽然受了皮肉痛苦,但他仍应该对事件中属于自己的问题负责。我要求吉米为嘲笑和拍打他哥哥的事做出道歉。和大卫一样,吉米也迅速而诚恳地这么做了。随后,那些呆坐着的孩子们也放松下来,各自变得姿势自如了。这个事件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只用了大约两分钟。

  对发怒c攻击行为和“同流规则”的再考虑

  这件事典型地概括了男孩发怒时的进退两难。在生物因素和文化信息对大脑的共同影响下,大卫除了把他弟弟掼到墙上,找不到其他能够找回尊严的办法。那一刻,大卫也包括约翰找不到代替暴力和吼叫的办法。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别的解决办法,只是很好地掌握了“同流规则”。当然,并不是所有男孩或男人都用暴力行为和吼叫来表达愤怒。也有的男孩会把愤怒埋在心里而一点都不表达出来。无论如何,通过攻击行为释放出来和把愤怒埋在心底而隐藏起来都显然地让愤怒走上了不恰当的旁门左道。

  男孩的“支路”愤怒

  愤怒的“支路”表达涉及到本书始终讨论的一个概念,即如果男孩不能以健康的方式体验并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就会从其他的非健康的途径表达出来,愤怒当然也属于一种情感。大家可能很熟悉“自卫还击”这个词,它其实就是人们被迫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对男孩来说,支路途径往往就是主动或被动的攻击行为,极少数还会出现的身体的病症。当我对家长说起“支路情感”时,他们都立刻会联想到他们孩子的行为和身体症状。特别是对男孩的家长更有意义,因为男孩很少被训练得能直接而且健康地表达愤怒。

  安德鲁关于离婚的“支路”愤怒

  我见过一个11岁的男孩安德鲁,他身上突然一下子出现了一系列的病症:头痛c胃痛和失眠,而且也不愿意和朋友们一起玩儿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这些问题出现得如此突然,以至于安德鲁的妈妈怀疑他长了脑瘤。把所有想到的原因都被排除了之后,他妈妈觉得应该带他看一下心理医生了。初次见面时,安德鲁的妈妈把他描述为一个“敏感的”男孩性格内向,说他在小的时候就常常由于感到伤心或受挫而哭泣。似乎是在刚上小学的时候他改变了,变得不太爱哭了,而且交了很多朋友。他妈妈还说,目前对于他绝对没有辱骂或蔑视等不利因素。

  他父亲向我证实了离婚的事实,尽管离婚是很痛苦的,但他们还是离了,而且现在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当时家里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安德鲁把所有事都“处理得非常好”。在这里我要重点说明一下,把离婚的后果处理得非常好的孩子通常都非常好地隐瞒了自己的情感感受。我进一步询问,父母亲一致这样表示:“父母离婚c家也从大房子搬到了小房子,这些都没有让安德鲁掉过眼泪。他很会体贴人。事实上,是他帮助我们度过了那一段”

  在这一点上,安德鲁的身体症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或许这算是受过伤以后的反应。大多数家长认为,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表达或流露负面情感,那就意味着孩子根本就“没有”负面情感。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认识,孩子们其实非常清楚哪些情感能够安全表达哪些又不能安全表达。此外男孩还有“同流规则”加给他们的影响,令他们掩藏起了脆弱的心理感受。按照安德鲁的推断,如果他的父母因为离婚而伤感,他就不应该再难过了,不能让父母雪上加霜。但当他这样做了以后,他就放弃了自己的悲伤和愤怒的感受。

  弄清事实安德鲁让自己对父母离婚的感受“消失”了,不仅如此,当他的父亲开始和别人约会的时候,这又让他受到了新的刺激。可以理解,安德鲁的父母觉察不到让他受到了这种刺激。毕竟安德鲁“轻松度过”了离婚及其带来的变化,能很方便地互相探望,而且在学校他也做得不错。他们相信,安德鲁已经克服了离婚事件给他的情感造成的任何影响。所以当他父亲开始与人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刚好在安德鲁身体不适之前一周开始的,父母都想不到这也和安德鲁的身体有关系。而且,他父亲的新女友很不错,而且本来就是原来这家人的朋友

  从成长心理学中我们懂得了,家长离婚以后,孩子的内心总怀着一个愿望,那就是父母有一天会破镜重圆。这种想法时而清晰时而朦胧。而且不论是儿童还是少年都会这样。我有一位朋友,很多年前离婚了。就在她即将再婚的前一天晚上,17岁的儿子给她打去电话,问她:“假如爸爸一小时之内给你打个电话说想跟你重归于好,你会取消这次婚礼吗”

  为安德鲁治疗对安德鲁的治疗重点是帮助他辨识并表达由于离婚事件导致“消失”的情感,而现在它们正走在支路上。我的方式就是让他立足于现在并理清楚已经发生的事。安德鲁对于父亲与别人约会很生气,一方面是因为这打碎了他的破镜重圆梦,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母亲还没有找到别的合适的人,安德鲁担心她会因此而伤心和孤独。在这个年岁,他已经意识到必须让妈妈不再受伤害想象。父母离婚以后,他已经“顶门立户”了。任何孩子在照顾父母的情感方面都有些力不从心。

  男孩的怒气6

  于是,针对安德鲁的另一种治疗手段就是帮助他和他的父母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对安德鲁来说,他需要深切地领会别人的感受比方说对妈妈,而不要在其中掺杂自己的感受。这种治疗也包括让家长配合,在家里给他传授一些教育和成长的知识,旨在促进其健康的情感表达。这里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安德鲁的家长发现他们不能把学到的有关儿童发育的新知识用在他们别的孩子身上,因为她们是时时处处都要表达自己感受的女孩。

  像大多数男孩一样,安德鲁已经学会了不把负面情感说出来,更糟糕的是,他同时还要限制自己的正面情感。在他的经历中很少有乐趣或“活力”。让安德鲁的身体恢复正常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来自家庭的支持帮助他保持健康的情感表达。肯定地说,他的父母自己也从此学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c重要的情感技巧特别是他父亲,因为也是在“同流规则”的伴随下长大的。经过两个月的心理治疗,安德鲁的症状完全消失了。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怒

  愤怒表达的多样化与很多个体因素都有关,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的发展c气质与性格c文化环境以及遗传效应。大家可能注意到了,许多人很难改掉坏脾气,可是却学会了不用打c踢c吼叫的方式来表达愤怒。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是怎样的呢为什么男孩愤怒表达的发展过程往往与女孩的不同呢

  愤怒是为人的标志

  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自我表现的概念以及与其伴随的个性化思维能力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的能力说起。男孩在具有个体意识之前是没有愤怒情感的,相当于要经历一次“心理能力的萌生”马勒c派恩和伯格曼1975。如果愤怒真的和感受到身体或心理的威胁很有关系,那以上说法就很有意义,因为男孩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只有不属于他人的一部分才谈得上感受到威胁。这种个性化思维通常会在两岁时出现,所以当婴儿因为没吃好或者疼痛不适而感到受委屈的时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发怒了,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不同于他人的扎汉瓦克西勒和史密斯1992。

  一点也不奇怪,孩子恰恰就是以一次发脾气来完成其“心理能力萌生”的。一个有了自己独特想法的孩子,当有人对他说:“别那样,不许把玩具扔到窗户上”他会真的会感到很生气。所有的否定性话语都被看作是对他的新的个体意识的威胁,加上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来缓冲怒气,怒火爆发就在所难免了。稍微留意一下会发现,幼小的孩子们在很多的事上听到别人对自己说“不”,实际上这种事简直太多了。大人们可能要和幼儿展开无休止的意志角力就像两个在拳击台上的对手一样。

  气质与发怒的关系

  家长对付孩子的发怒次数多不多取决于孩子的性格。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在2岁时和3岁时的“随和”或“倔强”做过比较。当小家伙开始探索世界的时候,出于安全的考虑,家长必须给他定出一些限制。我的孩子第一次看牙医的时候,医生说的一句话给我颇深的印象:“这个年岁的孩子,都是猴儿精,一会儿一变。”当然,并非所有家长都会为孩子的坏脾气而困扰。

  活泼而充满好奇心的男孩在发怒时会表现得更激烈,而且十分在意是否有旁观者;懒散的男孩则不然。比如:刚刚因为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