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公司的秘密最新章节 > 公司的秘密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7 章

  地讲把握行业本质,但是这个非常的难,那么我只问你一句话,如果你要做白色家电,这个行业的行业本质是什么?难啊,难得不得了,还有别的问题吗?

  观  众:郎教授,你好,我想问一下关于这个行业本质,它会不会随着时间或者时代,或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呢?

  郎咸平:会,在中国跟在美国就不同。

  观  众:各个市场还有地域xìng的变化吗?

  郎咸平:那不会,根据我的研究,它跟这个国家的民族xìng有关,你说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但是不同地区,我没有找到这种差距。都是中国人,毛病都是一样的,只是大毛病,小毛病,毛病都差不多,而且这个僵化的思维也都差不多。

  观  众:如果说做一些实事的话,你能不能引导一个什么企业,抓住行业本质来拯救中国手机这个行业,举一个例子?

  郎咸平:有啊,我刚刚讲的就是很多例子。

  观  众:都是国外的例子,现在我们谈国产手机嘛,如何引导囯产手机抓住行业本质并成长起来?

  郎咸平:你请坐,急什么,国产手机都不急,你急什么。我们谈一个理念问题,如果他关心自己的前途,他看了节目自然会思考,会来问我,问我时,我可以跟他对话,他还是在他过去的思维里面。东莞到处生产这种手机,那种手机,你说它们会有什么前途呢?不会的,它们被淘汰只是吋间的问题。学习是很重要的,像你们都是好样的,中国企业家和你们相比,我印象最深刻的,你看看你们听课,经常会低下头,东摆西摆的,我在外面给企业家里讲课,都不是像你们这么少的,都是1000~5000名企业家,我不是在教室里讲课,而是在大剧院讲课,坐的bào满,现场几千名企业家,没有一个人像你们这样子,我告诉你们,他们每个人都会非常专心地听6个小时,几乎没有人动,专心做笔记,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水平。所以我常常挖苦企业家不用功,但跟你们比起来却用功得多,所以你们该学的事情太多了,看企业家这么努力,这么勤勉,我还可以批评他们,你们说想做到这一步,想成功,你们有多少路要走啊!同学们,你们的成功不是在闪光点成功,而且要靠这些不断的积累,你们听我讲这个课我想对你们的人生一定会有帮助,你们现在不要太浮躁,你们的学习态度和我所批评的企业家相比还差得多他们都不能成功,何况你呢?

  而且我告诉你,你问我的这个问题,很多企业家都问过我,而且今天是电视节目,不用讲这么多,讲一个概念就可以了,很多理论xìng的问题本节目不谈。

  而且我这个节目也不是教大家怎么做手机的,只是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你要成功,就必须把握行业本质,而且这个行业本质我在节目里面讲了很多。因此,怎么做一个成功的手机制造商呢?不要认为价格竞争是成功策略,告诉你,虽然你不至于马上失败,但也不要认为投入资金是有用的,也不要以为我们技术多高,或者多培养人才,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你要进行正确的思考,什么是正确的思考?你一定要依靠符合行业本质的战略来指导思想,用这个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资金、技术、人才。这一点是我个人的发明创造,这是对我们,还不是手机商,对我们全国的企业家讲的一句话,你一定要有一套符合行业本质的指导思想来管控你的资金、技术和人才。

  4

  回顾公司治理的历史

  1720年的欧洲:公司治理的历史背景

  我把各位读者带回到1720年的欧洲,讲一个历史故事。

  1720年,英国、法国等国针对当时所发生的三次欧洲金融危机拟定了一个《泡沫法案》。所谓三次金融危机,是指连续发生的三次股票市场大崩盘。各位可以上网查一下,包括法囯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的“南海泡沫”[参见Irving(1998)]。

  我们再往回看,在1720年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从16世纪到18世纪的一两百年间,是所谓的“重商主义”时代。举例而言,当时的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国有企业——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给我们中囯人带来了无穷的噩梦)。东印度公司是国有制企业,是以pào舰为前导、以贏利为目的一家公司。当时,欧洲各国政府为了掠夺殖民地,不停地打仗,打得民穷财尽。不得已只有发行战争债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债券。但问题出来了,战争债券到期得还钱啊。如果还不起怎么办呢?那只有打“白条”了。把这些还不了款的“白条”摞成一堆的存量,英文就是“Stock”,也翻译成“股票”。当时就有几个聪明的人说,要还掉“白条”就得搞个“市场”来骗人。市场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个“stock market,——“白条市场”(我们翻译成“股票市场”)。

  政府将“白条”卖给第一批傻瓜。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样的理由卖给第二批傻瓜,然后再卖给第三批傻瓜。到最后把“白条”的价格炒得奇高无比。可是,这么细小而不成熟的市场所寄托的只是未来不可预测的现金流。因而,终于发生了三次金融危机,就是我刚刚说的“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

  到这个时候,欧洲各国政府才理解了股票市场官商勾结、内幕jiāo易、cāo纵股价以及借钱炒股的本质。我们今天在中国股票市场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当时都曾发生过,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这段历史。欧洲三次金融危机过后,欧洲政府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个《泡沫法案》。英国政府禁止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达,100年之久,而法国政府禁止使用“银行”这个名词达到了150年之久。

  欧洲当时官商勾结情况非常普遍,这种腐败竟然被视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且这些利益团体到处散播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包括政府图利、利益团体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等等。因此,”些令人发指的现象出现了,比如,利益团体贿赂、勾结国会议员通过牟利法案,乘机致富。亚当?斯密非常忧虑这种腐败现象会导致大英帝国的沉沦,因此撰写了《国富论》,希望改变大英帝国官商勾结的腐败现状。但是,当时的情况非常严峻,他要改变现状就要使得议会的议员和利益团体脱钩,但是他们勾结了那么多年,哪有可能使得他们脱钩呢?亚当?斯密为了终结这种勾结现象,他不仅要说明政治干预对经济的损害,还必须从一般意义上论证经济运转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预。亚当?斯密不希望冗长的理论论述妨碍读者的阅读,于是,使用了一个有说服力的隐喻,这个隐喻在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中频繁出现:那就是亚当?斯密论证了市场可以由“看不见的手”自我调节,由此反对政治干预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他提出“看不见的手”这个观念,认为政府应该退出经济运作舞台,让经济自由地发展才是对国家最为有利的,这个观点使得那些cāo纵议会的人感到汗颜。

  当时,另外一个因素则是工业革命的到来,比如蒸汽机和机械纺织等。工业技术使得英国北部的工业城镇兴起,因而,威胁到了地主的政治空间。其中一个关键的事件就是《谷物法》(the Corn Laws)的出台,它限制了英国从一个新兴国家——美国进口食品。较高的食品价格使得地主们可以向农民征收更多的地租,但是这也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成本,从而资产阶级就必须为工人支付更高的工资,因而就减少了他们的利润。为了废除《谷物法》,资产阶级必须在议会中不断削弱地主们的政治权力。他们通过政治改革达到了这一目的。政治改革使得新型工业城市的政治权力得到了扩展,上议院的权力也受到了约束,最终,为资产阶级主导立法奠定了基础。

  但是,其后的欧洲情况继续恶化,并形成了资本主义最黑暗的时代。工人们工作很长的时间,却只能得到极少量的工资。为了维持生计,工人只好将家里的孩子送到一些生产环境不够安全的地方去工作,从而剥夺了他们受教育的机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对这些苦难进行了描述。1799~1800年:英国通过的《联合法》(the Combination Acts)使得资本家仅需要提供给工人维持生计的最低工资,这个法案惩罚了一切妄想组织行业工会来保护自己利益的企图。例如,1833年,一些农业工人想要建立工会,结果他们和一般刑事罪犯一起被流放到了澳大利亚。这些受害者至今仍被人们当作烈士纪念。资本家这种对政治的cāo纵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只是资产阶级的执行委员会”这一论断的基础所在。另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发生在1901年的塔弗维尔案(the Taff Vale Case),其最终审判结果判定工人罢工不合法,因此将铁路工人罢工导致的23000英镑的经济损失强加在了工人们的头上,雇主可以从工人工资中扣除因罢工而产生的损失、

  1867年,伟大的经济学家马克思在《国富论》出版90年之后写了一本巨著,即《资本论》。这本书在当今世界历史上所扮演角色的分量之重,是我们所不可想象的。当时的欧洲社会,是遍地bào dòng,社会严重动dàng不安。究其原因,就是社会财富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过速,而造成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不公平现象。在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情况下,原始的资本主义遭到了挑战。马克思利用历史的观点,详详细细地披露了一个让人悚动的理论,那就是劳动剩余价值说。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以之前的经济学家李嘉图的观点为依据。李嘉图认为这个经济体系所创造的财富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我们今天研究经济学仍然秉承这个观点。最原始的生产力就是劳动,劳动创造资本,资本因为劳动才有了后续的活动[这个理论在于1966年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姆尔逊(Samulson)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发表的论文中得到证实]。马克思认为如果这个社会的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那么资本家为什么那么富裕呢?显然是资本家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他以相当的篇幅陈述了一个观念,就是从大历史的视角来看,工业革命结束了封建王朝,而工业革命之后就是追求公平的共产主义。当时,所谓的“共产”,目的就是追求公平。马克思并不是不重视效率,而是认为效率是由外部因素所推动的,例如蒸汽机的发明改进了效率。但是《资本论》对公平的追求影响了欧美国家此后数十年法制系统的改变。这本书所描绘的情况,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因为欧洲资本主义走到了1867年前后,几乎要到达尽头整个社会无法再容忍不公平的现象。当时,一种追求绝对自我的理念,使得巴黎、lún敦等地变成了肮脏、臭气冲天的城市。每个人把大小便、垃圾都往街上倒,因为我只要自己好就是了,不管别人死活。这不是我们今天经常听到的话吗——“东西是自己的才会做得好?”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只顾及自己好,而把不要的垃圾都扔到街上,那结果会使得整个巴黎、lún敦、维也纳等城市臭气冲天。当时,不论是经济结构,还是社会环境,都处于崩溃的边缘。所以《资本论》的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必定灭亡。我可以告诉各位,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资本主义确实已经灭亡了。

  5

  公司治理的五大基础

  基础一:普通法的公平概念被引入

  可是,其后的资本主义就在《资本论》的冲击下逐渐社会主义化,公平的概念慢慢生根了。以英国为例,英皇亨利二世创立的皇家法院编辑了过去的判例,形成了今天普通法系(也叫海洋法系,或者英美法系)的基础。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冲击,英国大法院开始研究《平等法》(中文翻译成《衡平法》)。《普通法》和《平等法》两个法案于1873年和1875年在英国司法法案中合并,成为今天的“普通法”。《普通法》所追求的,是把一个社会的平等观念,加入到法案里面。

  什么叫做社会的平等观念?举个例子,在英、美两国的法院,真正形成判案决断的不是法官,而是陪审团。这个思维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中国所遵从的是“精英主义”的理念。所谓“精英主义”就是你在年轻的时候,爸爸妈妈天天督促你读书,告诫你不好好读书怎么考得上清华呢。你这次考了个97分,还不好,还要好好努力,下次一定要考满分。把书念好了,将来才能成为社会的精英。我们这一群人,包括我在内,都是“精英主义”下的可怜虫。我小的时候,父母就逼我念书,我的智商又不是很高,念得非常辛苦。我当时就想,等我将来当爸爸以后,绝对不逼我的孩子念书。结果我当了爸爸以后,不但逼我的儿子念书,还要逼他学小提琴、学钢琴。这就是“精英主义”在作祟。在“精英主义”制度下,我们很难理解,也无法体会普通法的平等理念。

  我想问读者一句话,假设今天你要去法院打官司,有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哈佛大学的博士,你马上就放心了。如果別人告诉你,这个法官是个老百姓,你一定担心死了:“完了,完了,这官司别打了。”我们都是这么想的,因为我们都是“精英主义”所培养的人群。但是英国司法法案所强调的就是“非精英主义”。整个社会的公平标准,不是由社会精英所决定的,而是由普通老百姓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由社会大众组成陪审团。比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