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太平公主最新章节 > 太平公主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4 章

  。他说:

  “此事好办。我这里有,万无一失。服后如得心病而死,找不出半点破绽。”

  说罢,从怀中取出yào瓶,取下黄盖,换上红盖,双手捧着,把yào瓶jiāo给马秦客。

  “一切拜托了。”

  临走时,李石山这样说。

  中宗像掉了魂似的,在神龙殿御案前走来走去。御案上,山头般堆着要御批的文件。

  自从与韦氏闹翻后,几天两人不打照面,就连那个小丫头裹儿,也跟着她妈和我憋气,连个人影儿也见不着。

  回想流放那阵子,韦氏对我多好,白天辛苦cāo劳,晚上让我拱在她怀里,拍着我,哄着我,让我安心睡觉,不做恶梦。我们互相对天盟誓,相守终生,绝不背叛。可是那燕钦融说她跟宗楚客、跟马秦客、跟杨均……其实,我只亲眼见过她跟武三思,其它都是传闻,没有实据。那么苦的日子都跟我过来了,而今,一国的皇后,会那么不自爱?我不信……那天,我也实在太不给她脸面了。这么几天都不来?其实,只要你来了,几句话一说,气不就消了。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可你要跟我赌气,好,赌就赌。宫里这么多佳丽,想找哪个陪就找哪个陪,非得跟你下话?

  只是那个死丫头裹儿,生下来就跟我一起受罪,十多年,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穿过。冬天,光着脚到山上捡柴,小脚丫冻得通红稀烂。一双小手长满冻疮,指头肿得像红萝卜,真叫人心疼。现在好了,什么都满足你了:开府置官,修定昆池,封驸马……可你也得体谅父皇的难处。讲了你几句,也赌气。原先那个围着我膝头转着叫爸爸的裹儿到哪儿去了呢?

  他围着御案转,一圈又一圈。渐渐地,他平静了下来,又端坐在御椅上,拿起笔批那些永远也批不完的文件……

  忽然,他闻到一股香味,那是他非常熟悉的香味,是荆州特有的蒸饼才出笼时漫出的香味。韦氏最会做那种饼了,那味道美极了,山珍海味也没它好吃。闻着闻着,没有了。他怀疑这是一种幻觉,就又低头批他的文件。

  “拜见父皇。”

  他抬头一看,安乐公主双手捧着一个大食盒跪在殿前。

  “裹儿……”中宗声音有些儿变调,他太喜欢这个女儿了。他丢下笔,推开御椅,快步走上前去,把女儿扶起来。

  “父皇……”安乐公主喊着,眼泪不住往下掉,“母后叫儿臣奏告父皇,她那日冲撞了父皇,望父皇宽恩。她本有病,但仍挣扎起来,做了父皇最喜欢吃的蒸饼,叫儿臣送来,请父皇品尝……”

  “好,起来,起来。我老早就闻到香味了。”中宗把女儿扶上御座,叫她坐下,接过食盒,揭开盖子一看,亮晶晶白生生一屉,还在冒热气,他先取了一个递给安乐公主说:

  “来,你先尝尝。”

  “我,我在母后做的时候偷嘴都偷饱了,父皇,您请吧……”

  “好,我吃,我吃。”

  中宗也太贪嘴,一连吃了七、八个。

  当第八个蒸饼还在嘴里没吞下肚时,他指着肚子说痛,但也只说了两声,便瘫倒在御案下了。他的眼睛大大地睁着,一个手指着肚子,一个手指着他的爱女安乐公主。

  中宗死了,除了宫中少数人以外,没人知道,因为韦氏和宗楚客决定,秘不发丧。

  然而第二天,消息就走漏出去了。

  整个长安城像一锅文火熬的玉米粥,时不时有几个气泡从锅底下冒起来。

  第三天早晨,人们发现一个满脸大胡子的道长在散骑常待马秦客府门上自杀身亡。一把利剑从胸口刺进去,直到剑柄,穿过背心一尺多长,深深扎在红漆大门上。

  ------------------

  第二十章 决斗在三个女人间进行

  在唐代的皇权争斗中,女人扮演着极不寻常的角色。太平公主与韦氏皇后、安乐公主,都是出色的演员。

  一切按计划进行。

  京城已变成兵的世界:长安令韦播、中郎将韦锜、卫尉卿韦璇、中书舍人韦元缴,驸马都尉韦捷、韦濯……一大群韦氏将领各领自己统辖的军队,把皇宫和城里的要道要地把守得严严实实。

  太平公主听报说中宗驾崩,立刻得出结论:谋杀。她坐上轿子马上进宫,要看个究竟。

  “兄皇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驾晏了。得的什么病?吃的什么yào?停尸在何处?”太平公主见到韦氏,连珠pào似地向她提问。

  韦氏心虚,说话吞吞吐吐:

  “我因有病在床,听说皇上在神龙殿上批阅奏章时犯了心病,御医马秦客去诊断,yào方尚未开,不知怎的便驾崩了……”

  “马上带我去看!”

  韦氏被迫在前面引路,走到神龙殿,只见中宗躺在临时搭起的床上,微闭双目,看似安详,细看隐约有痛苦状。太平公主见了,想到手足之情,忍不住叫一声“阿哥——”便放声大哭起来。一旁的韦氏也假装干嚎了几声。

  太平公主意识到现在不是哭的时候,立刻止住,对着中宗的尸体一语双关地说道:

  “兄皇,你放心去吧,后事自有妹妹为你安排。”

  说完,转身向韦氏:

  “皇兄有遗诏吗?”

  “没有,我已叫上官婉儿拟去了。”

  她们匆匆来到上官婉儿那里。

  “遗诏拟好了吗?”刚跨进门,太平公主就迫不及待地问。

  上官婉儿回道:

  “刚刚拟好,请皇后和镇国太平公主过目。”

  因为是按韦氏的意见拟的,韦氏接过来粗略看看后便jiāo给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刚看头一句便问:

  “‘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怎么没有皇帝?国家岂能一日无君?”

  上官婉儿善于应变,解释道:“只是临时过渡,待选定吉日,再即帝位。”

  太平公主向下念:

  “‘韦太后训政,相王辅政。’这个主意倒不错。那就这样定吧。快选吉日新皇上登基。”

  说完,太平公主便出宫回府。

  回府后太平公主首先召来崔湜,二人携手进入内室。崔湜以为需要他,便把她抱到床上,但太平公主翻身爬起来说:

  “今天我找你不是为这个,也顾不上这个。我是向你打听一件事。”

  “什么事?”

  “皇上的死因。”

  “此事只听议论纷纷,传说皇上被yào杀,但无真凭实据。可巧我听到一点线索……”

  “快快讲来。”

  “皇上驾崩那天晚上,在神龙殿伺候皇上的两个小宫女失踪了。”

  “啊!那这两个宫女必然知道内情,被他们杀人灭口了。”

  “不过巧的是一个被救了,听说躲在一个庙里。”

  “那快去把她找着。此事就jiāo给你,找着后马上带到我这里来。这算你立下的头功。”

  二桂在宫里当了个太监小头目,手下管几十个司更守夜的太监。他尽职尽责,天天晚上都把宫中处处巡查个遍。

  这天晚上三更以后了,他正在御花园里巡夜,忽听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深更半夜的,他们干什么?他知道宫里的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但这件事太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闪在一棵大树背后,想看个究竟。

  隐约中他看出是韦皇后身边的几个太监,其中两个肩头上还扛着物件,软耷耷的,分明是人。另一些,拿着锄头铁铣,急匆匆向花园深处走去。这种事韦氏不止做过一次了,不过他估计这与今天皇上突然驾崩有关。他决定看下去。

  他跟了上去。那伙太监慌慌张张在挖坑,只听“快、快”的催促声和铁器碰上石子的僻啪声阵阵传过来。不久,听见两具尸首抛迸土坑的卟嗵声和铲土、盖土声。

  又多了两个冤魂。

  二桂心里很难过,也很气愤。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他退到大路上,故意把手中的梆子敲得响响的。果然,那伙人便急急忙忙散走了。

  鬼使神差,完全是鬼使神差。平时不管闲事的二桂今天偏要去看个究竟。他走近松松软软的上堆面前,还围着它转了一圈。他为他们祈祷,为他们愤恨。当他还准备往回走时,忽听土堆里传出呻吟声。他以为听错了,仔细听,又传出两声。一定还没死。他放下梆子鼓起勇气使劲用手刨土。才盖上的土很松软,很快就刨到两个人体。原来是两个女人。他摸摸她们的鼻子,有个还有一丝气,微弱的声音就是她嘴里吐出来的;另一个已完全死去。他把活着的拖出土坑,平放在草地上,从她嘴里、鼻孔里抠出泥土,又给她扩扩胸。渐渐地,她缓了过来。他决定把她背到他的小屋里去,让她活下去。在背她之前,他把土堆还原,不留下痕迹。

  他认识她,是神龙殿前的小宫娥敏儿,一个圆圆脸蛋、妩媚无比的小姑娘。在喂了她几口热水后,她苏醒了过来。她也认出了他。

  “我怎么会在这儿?”

  “我只是从土坑里把你救了出来,其他;我就不知道了。”

  敏儿想了想,想起来了。

  “我和捷儿在神龙殿侍候皇上,只见安乐公主给皇上端了一盒蒸饼,皇上吃了就瘫倒在御案下死了。当时我们吓得魂飞魄散,不知所措。而后,韦皇后来了,她叫我们不要说。我们什么也没敢说。晚上,我们睡了,进来几个人用口袋把我们蒙了,就昏过去了……”

  “啊!”二桂一声惊叹。

  “桂叔,您救我出宫吧。”

  “你要回家?”

  “我没有家。”

  “先出去再说。明天我带你出去。”

  第二天天未亮,二桂把敏儿藏在运粮运菜的空车里,混出了宫墙,送到韩合一住的破庙里。不巧又被人看见了,于是,一个老道带了个年轻女子住在庙里的桃色新闻很快传开,各种猜测也跟着出来了。因为恰恰是在皇上驾崩的第二天,两件事就被联系上了。

  敏儿无家可归,韩合一正在发愁把她送往何处时,忽被崔湜派来的一队兵包围了破庙,他俩被捉进了太平公主府。

  一听说是太平公主,韩合一心中一紧,算来四十多年了,怎么又碰上她了。

  “你就是神龙殿前的宫娥敏儿吗?”太平公主问道。

  “妈婢是。”

  “你认识我吗?”

  “公主殿下,我认识。”

  “你把你那天亲眼所见如实讲来,本公主替你做主。”

  敏儿从头到尾细讲了一遍,并在供状材料上画了押。

  这时,太平公主才发现旁边还站着个老道士,她忘了他与这件事的关系,问道:

  “我家又不做道场,你来干什么?”太平公主的一句俏皮话,说乐了满堂上下的人,韩合一胆大了许多,他回道:

  “公主殿下,我来要儿子。”

  “什么?”公主奇怪地望着他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贫道乌龟韩。”

  太平公主愣住了,她想起了四十多年前那个憨憨厚厚的汉子。

  “你还没死?”

  “公主殿下,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还有得活哩!”

  “你来寻仇?”

  “不,我是被捉来的,也是贫道的机缘,借此向殿下讨还儿子。”

  “啊,二桂!”太平公主说:“可以,我马上就还你。”

  说着,转过身来吩咐公主府总管家:

  “快去宫中把太监二桂叫来。”

  韩合一当然不敢说他早已见过,只不断向太平公主双手合十,连声感谢说:

  “谢公主大恩大德,只是……”

  “只是什么?”太平公主问。

  “只是他已不是原来的二龟了。我家的香火便从此断了。”

  公主无话可说了。但她看到站在一旁的敏儿,不觉心里一亮,问道:着

  “敏儿.你回宫还是回家?”

  “奴婢绝不回宫,不过我无家可回。”

  “好。”太平公主笑了,她脑子里马上闪过一个奇异的计划。

  她问韩合一:

  “乌龟韩,我问你,你怎么又改名韩合一了呢?”

  “师父说我先当和尚,后当道士,两道合一。”

  “看来你也是一个立志不专的出家人。你刚才说,你要讨还一个完整的儿子,可以,我做主为你娶房妻子,让她给你多生几个完完整整的儿子,连本带利都还清,你说好吗?”

  公主的话一说完,堂上堂下一阵哄笑,笑得韩合一脸红心跳,他还没想好如何回答太平公主,她又说了:

  “这是天赐良缘。敏儿,过来。我问你,你已无家可归,我把你许配给他,你愿意吗?”

  “他?”敏儿看着韩合一说:“嫁给一个老道?”

  “那容易。管家,快把韩合一带进去换换衣裳,梳洗打扮一下。”

  韩合一一心要儿子出宫,就是想要他娶妻生子,好续韩家香火,可是儿子不愿出宫;话又说回来,即使他愿意,一个太监,又能怎样?太平公主一句认真的玩笑话点醒了他,他也就半推半就,口里说不好、欠妥,脚步早随管家进去了。

  再次出来的韩合一已焕然一新,头戴青丝帽,身穿绿布袍,脚踏一双厚底皮靴,除了脸上的皱纹依然如故外,全身上下伸伸展展,俨然一个教书先生。

  太平公主叫过敏儿说:

  “我给你讲个故事,还是父皇在世时,有年考进士,有个程姓书生高中第二名,父皇接见他时,见他白发银须,问他青春几何?他说七十有三。问他有几个子女?他说尚未娶妻。父皇就赐他一个年方17的宫女。结亲时,有人写诗跟他开玩笑:‘新人若问郎年纪,50年前23。’自古以来老夫少妻、红颜白发的佳话多的是。你就不要再去计较他的年纪。再说,他父子救了你,你们相遇,也是缘分。你看他那老实巴jiāo的样子,将来一定不会欺负你。”

  一席话,把敏儿锁着的眉头说消散了,低头笑说:

  “全凭公主殿下做主。”

  太平公主这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