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太平公主最新章节 > 太平公主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35 章

  时叫过韩合一和敏儿,对他们说:

  “今天,我就给你们做主,结为夫fù。望你们早生贵子。好续你韩家的香火。”

  韩合一、敏儿双双向太平公主跪下,齐声说:“谢公主!”

  这时,管家带着二桂到了。

  二桂见了公主,忙下跪问安。只因走得匆忙,那手形小木板未来及带上,他感到很是遗憾。

  太平公主手指敏儿说:

  “二桂,快去拜见你妈。”

  二桂愣住了,从小就没听说有妈,怎么现在钻出个妈来了?及至看见父亲已还俗,穿着常人衣衫喜滋滋站在那里,旁边站着他昨天搭救的敏儿,便有了几分明白。遵照公主吩咐,认认真真地叩头,恭恭敬敬地说道:

  “给父亲、母亲大人请安道喜。”

  太平公主说不出自己这时的心情,欢喜吗?悔恨吗?戏谑吗?好像样样都有。她看看二桂说道:

  “二桂,你在宫中这么多年,实在不易,愿意出宫,你就走。我会重重赏赐你。”

  “走吧,二桂,跟咱们走吧。”韩合一说。

  “不,我不走,我要留在宫里,我要侍候太平公主殿下。”二桂说得很坚决,很固执。

  太平公主导演了这场喜剧后,迅速赶到相王府,将皇上被韦氏母女dú死的经过细细讲了。相王听了止不住泪流满面,连连叹气,却一点儿拿不出办法。他只有说:

  “皇妹,你看着办吧。”

  太平公主听了并不觉相王无能,心中却暗暗高兴。

  急急回府后,太平公主唤来临淄王李隆基,对他讲了皇上被害、韦氏制遗诏等情节。李隆基也把他从宫里太监总管高力士那里得到的消息加以印证,说明情势很危急。但他却胸有成竹地说:

  “姑妈勿虑,侄儿我已安排内苑总监钟绍京,尚衣奉卿王崇晔、刘幽球,御林军将领麻嗣宗、陈应礼,果毅都尉葛福顺、李仙凫,以及家将王毛仲、李守德等,做好一切准备。韦氏各支军队中我都有人,他那边稍有动作,我都知道。现在是密切观察形势,找准时机,务求一举成功。”

  太平公主点头称赞道:

  “贤侄实在精细果断,思虑精密。”

  但她心里感到恐惧。他怎么一点也不像他的父亲呢?

  韦氏将上官婉儿拟定的遗诏给宗楚客看。

  宗楚客将诏书向书案上一丢,说:

  “不行,要改。”

  “怎么改?”韦氏问。

  “相王辅政要改掉,加封他个太子太师的空头衔就是。皇太后‘训政’改为‘临朝听政’。不然,一番苦心就白费了。”

  韦氏有些为难地说:

  “可那是与太平公主一起商定的呀!”

  “不管她,明天通知相王、太平公主和诸宰相上朝,宣布了就是。造成既成事实,看她其奈我何!”

  第二天,韦氏请相王、太平公主及韦安石、韦温、岑羲、宗楚客、崔湜、纪处纳、苏环等十余个大臣人宫,宣布遗诏。

  太平公主听了,拍案而起,吼道:

  “昨日我亲见遗诏有‘相王辅政’,为何没有了?原来‘太后训政’怎么成了‘太后临朝听政?’”

  韦氏心腹韦温对太平公主怒目而视说:

  “皇上突然得病,神志不清,难免有失当之处。自古有‘叔嫂不通问’的规矩。相王参与辅政理应修改。”

  尚书右仆shè苏环平时以敢言著称,他不惧韦氏权势,说道:

  “遗诏是先皇所立,不可随便更改。”

  太平公主则冷冷地说:

  “改相王为‘太子太师’实在可笑。重茂才十六岁,立为帝,尚无太子,哪里来的‘太子太师’?”

  争议一番后,不欢而散。

  韦氏明白,光靠一纸诏书是达不到目的的,重要的是武力后盾。她命礼部尚书韦温领兵十万驻扎城中;驸马都尉韦捷、韦灌率羽林军飞骑营,严守宫城;长安令韦播统兵五千昼夜巡逻,加强戒备,有异常情况立即弹压,格杀勿论。

  一切布置停当后,聚满朝文武,宣布太子重茂即位,为殇帝,改元唐隆。太后临朝摄政,相王为太子太师,镇国太平公主加号为大长镇国太平公主。韦温总领内外兵马。其他如崔湜、岑羲等都晋升官职。又宣布大赦天下,以收揽民心。

  然而,韦氏、宗楚客、安乐公主等心里并不踏实。“韦皇后dú杀中宗”的说法在朝廷内外流传。他们整日心惊胆战,坐卧不宁。特别是听说太平公主将那个侥悻逃脱的宫女敏儿藏在府中,已将dú死中宗皇上的全部过程讲了出来。铁证如山,罪责难逃。

  “历来都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眼下情势一触即发,如不抢先一步,你我都将作刀下之鬼。”

  宗楚客这么一说,韦氏、安乐公主等无不心惊ròu跳,急忙商议行动步骤:中宗发丧出殡那天,以击钟为号,先杀殇帝重茂;再以太平公主、相王、临淄王李隆基谋反为名,发兵剿灭,务必斩尽杀绝,不留后患。然后,拥韦氏登基为帝。只有这样,可使大家无虑。

  任务分派下去后,专等中宗出殡那天的到来。

  然而,几乎一切重要机密都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打听到了,从而使这次讨伐韦氏,重振唐室大业的计划得以顺利完成。其中,作出卓绝贡献的是一个阉臣,他就是陪伴唐明皇李隆基大半生的著名太监高力士。

  高力士本姓冯,八岁入宫时拜太监高廷福为义父,改名高力士。在宫中时间久了,他看到一片刀光剑影中这派起那派落,认定跟哪一派都是危险的。他就周旋于安乐公主驸马武廷秀和太平公主之子薛崇训、相王之子李隆基之间。他很有头脑,喜读书,爱思考,从历史变化中总结前朝兴亡,权谋得失,还形成自己的一套阉臣哲学:在皇权争斗中脚踏几只船,随时准备改换门庭,随时准备反戈一击,甚至反反戈一击。

  现在,他面临一种选择。因为他投靠在安乐公主门下,在中宗被dú死后被任命为内给事中,并在这次“翦灭三府”的军事行动中被任命为监军,与兵部侍郎崔日用一起统兵围困相王、太平公主和临淄王三府,不许放跑一人。

  他作了一番权衡:韦氏无论才能权谋,都不及武则天,就是比太平公主也差得远。她手下的人,多是些贪图小利的鼠辈;更何况名不正、言不顺。武则天的戏演一次已经够了,历史绝不会给韦氏再提供一次舞台,她必败无疑。谁是赢家呢?他毫不犹豫地看中了临淄王李隆基。年轻、英俊、有头脑、有能力。颇受众望不说,他是相王之子,正统的接班人。高力士早与他有过接触。当“剪灭三府”的密诏发到他手上时,他立即将消息传给了李隆基。接着,李隆基又得到崔日用的相同情报。这支军队不仅没有去完成“翦灭三府”的任务,后来反倒成了攻打皇宫的主力。

  李隆基还得到情报,韦氏对高力士和崔日用并不信任,她又派御林军将军韦忠率三千兵马尾随在后,一则用以监视高、崔的部队;再者如发现他们不用力尽命,立即补充上去,一定要把三府杀个寸草不留。

  “计划不为不周,用心不为不恶dú。”李隆基心想,“你从外面攻打我,我便从内部攻打你,掏出你的心脏。”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把他的指挥中心设在御花园之内。

  内苑总监钟绍京是管理宫内上千名工匠的总头目,对韦氏、宗楚客等人的恶dú凶残见得太多了,如果让他们独霸了朝政,这日子就设法过了。他们嗜杀成xìng,那么多有本事有能力的人都死在他们的手下,我这个工匠头目算什么?稍有不慎,吃饭的家伙就会被他们端了。权衡再三,他决定投靠李隆基。在后苑筑了通向宫外的暗室,稍作布置,就成了李隆基的指挥部。钟绍京手下还有一批效忠唐室的工匠,他们便成了李隆基的卫戍部队,日夜拿着锄头铁锤斧子等工具,以劳动为掩护,执行着保卫他们心中偶像的神圣任务。

  李隆基早在儿童时代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了。

  他七岁那年,则天圣神皇帝坐朝,文武百官鸦雀无声,肃立两旁,恭听皇上训示。四周一片寂静,就连远处几个麻雀在树梢上打架都听得清清楚楚。

  就在如此庄严安静的时刻,突然一阵马蹄声夹杂着滚滚车轮声,由远而近,眼看进了御殿大院,一直冲向朝堂。值班卫队忙去阻拦,马车竟不停,直到一群卫士上前拉住马车,勒住马缰,马车才缓缓停住。

  “谁敢私闯朝堂,快给我拉下车来。”武则天大怒,咆哮着。

  还没等卫士去拉,车帘一挑,一个身着华服的孩童猛地站在车辕上,从腰间抽出佩剑,挥动着对围捉他的卫士们说:

  “还不快些滚开,这是李氏江山,大唐朝堂,谁敢阻拦本王车驾?本王上朝,坐轿乘车由我的便,不用你们过问。若不让开,小心本王取了你的脑袋!”

  武则天在御座上听得真切,忙喝开卫士,叫道:

  “隆基孙儿,快上来。”

  李隆基跑上大殿,正准备行礼跪拜,被武则天一把抱过来放在膝头上,亲了又亲,又对众大臣道:

  “此儿将来定是安邦定国的天子!”

  在那风雨飘摇、人心惶惶的乱世,人们心中都期望有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一个真命天子,一个众人崇拜的偶像,于是李隆基便被推上前台。只要他振臂一呼,立刻应者云集。

  “殿下就在我们御苑内!”工匠们互相传递着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

  太平公主独自一人在府中独斟独饮。

  这几天特别紧张,她想松弛一下。她回忆被崔湜轻轻抱起来,轻轻放到床上的情景。很奇怪,她却没有那个兴致,冷冰冰地回绝了他,想起来很不应该。如果是现在,该多好。可是去传唤他的人已走了一个多时辰,还没有来,她情急难熬,焦急万分。

  摆的酒菜早已冷了。

  酒菜冷了,可心里在燃烧。她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心想他来了第一句话我会说:“恭喜你呀,入阁当宰相了。”他一定会说:“全靠公主殿下的提携。”其实完全是韦氏的意思,不过我没有反对,还附和了一声,当然也算提携。他这个人我还不知道,油光水滑,要是当着韦氏,他更会这样说。我还要问:“听说你挨了武艳一巴掌?你给我说说。哼,你不说就当我不知道?”

  “公主殿下,您过量了,不要再喝了……”侍女们都劝她。

  她不听,还要喝。

  眼前出现人影,她问:

  “是崔湜来了吗?”

  “不是,是宫里来人请殿下去议事的。”

  酒醉心明白,她觉着奇怪,她今天到这所府里来没人知道呀。看来人,不止一个,是一大帮。反正跑不掉,她大声说:

  “走,快备轿。”

  在一旁的薛崇简阻止道:“母亲,您不能去。”

  “去,没有事,那韦氏岂是我的对手?”

  太平公主醉醺醺地上了轿,后面紧跟着薛崇简。

  这是韦氏、宗楚客和安乐公主共同策划的yīn谋。

  “以皇上的名义去请他们来。不来,抗旨;来了,那就由不得他了。”安乐公主人小鬼大点子多,她提出了这个建议。

  “还是公主聪明。佩服。”安乐公主因大胆承担给父亲送蒸饼的任务,为yào死中宗立下头功,成了他们几个人眼中的“英雄。”韦氏、宗楚客同声表扬她。

  “如果找不到她呢?她狡兔三窟,谁知她躲在哪里?”韦氏说。

  “有一个人准知道她在哪儿。”安乐公主说。

  “谁?”韦氏、宗楚客同时问。

  “崔湜。”

  果然,他们从他那里摸到线索,把太平公主“请进”了皇宫。

  太平公主也确实喝得太多,直到把她抬进宫门,因宫中卫士把薛崇简挡在门外面发生激烈争辩,才把她惊醒。她对与禁军争辩的薛崇简说:“儿子,你就留在这儿,看他们敢对我们怎么样?”说完,使劲一跺脚,厉声命令轿夫:“走!”在她心里,这一脚她跺的是崔湜,可是却落在轿夫的肩头上。

  薛崇简眼看母亲的轿子消失在宫墙里,他想抽身回家。几个卫兵一挡:“请你留一下。”他也被软禁起来。

  相王也被以同样的方式“请”进了宫里,不过他没有喝醉酒。听说有圣旨,便毫不考虑地跟着来人进了宫。当然也被软禁了起来。

  只有临淄王李隆基,因为他早就躲进内苑的地下室里,去府上“请”他的人空手而归。

  “可算大功告成了一半。相王、太平公主都在我们掌握之中,群龙已无首。其他凡与我们作对的人,一个个收拾。”韦氏咬牙切齿地说,脸上却堆满了笑意。

  “可是还有个李隆基啊!”宗楚客说。

  “他,孤掌难鸣。逮住他只是迟早的事。”

  韦氏说完,一手拉着宗楚客,一手拉着崔湜,轻声细语地说:

  “好累呀,让我们一起去歇息歇息。”

  ------------------

  第二十一章 孤独的胜利者

  一夜之间,她的政敌和情敌韦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全数被消灭,战场一片狼藉。她感到孤独、寂寞,感到恐怖。

  公元710年,即唐少帝李重茂唐隆元年,是唐朝历史上最为激烈、紧张、焦躁不安的一年。这年六月,天气又特别热,人们见面第一句话便是:

  “今天好热呀。”

  “比昨天更热。”

  “这老天爷真的冒火了。”

  刚刚被任命为宰相的崔湜今天不仅热,而且心焦不安,他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情况:韦氏、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同时派人来请他去。时间又偏偏都是今天晚上。

  他在宽大的书房里踱步,轻松、悠闲,还有几分得意。走到一面镜子面前,他停下来,欣赏着里面的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