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空姐说礼仪最新章节 > 空姐说礼仪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7 章

  究的茶馆里,会有特制的茶碗。另外,为助茶汤发挥纯正的味道,茶杯应选用紫砂陶茶杯和陶瓷茶杯。

  茶具十分讲究整体xìng,毕竟茶已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富有文化韵味,所以使用的茶具最好成套。同时要确保茶具的完好,残缺、有茶垢的餐具会大大降低人饮茶的兴趣。

  敬茶与饮茶也是颇有讲究的。取茶的时候要用专门的勺子,而不能下手去抓,这样既不雅观也不卫生。同时茶的浓淡要征求客人的意见,如果客人没有特殊要求,不要沏得太浓,因为对身体不好。茶杯倒至七分满即可,有句老话不是讲“酒满茶半”嘛,如果半杯看上去太少,七分则是一个适宜的量。冲泡绿茶和花茶,把杯盖放在旁边即可,否则会产生熟闷气,影响茶的品质。

  接待重要的客人时,一般是女主人或主人亲自奉茶;在工作单位待客时,则由秘书或专职接待人员为来客上茶;接待重要客人时,则由企业在场的职位最高的人亲自奉茶或者由员工奉茶,领导向客人让茶;如果客人多,可以遵循先客后主、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后男、先长辈后晚辈的原则,为了避免遗漏或怠慢,有一个好办法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上茶;如果宾客众多、冲泡递送恐来不及,可以将茶冲好放在进门处,让大家进门后自取。

  客人在喝茶时,应该小口啜饮,细细品味茶的味道。如果主人很希望从客人嘴里得到评价或赞赏,那么客人品尝过后应给予中肯评价,这就好像主人把自己心爱的古玩拿出来给客人把玩,其实是虚荣心作祟,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眼光的认可和赞赏。客人千万不能将茶一饮而尽,这样很失礼,解渴的好方法是小口含饮。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能喝茶,即使要喝,也要小口小口地喝,以便随时回答别人的问题。如果不小心喝到茶叶顺势吃掉即可,不要当众吐出,或者可以选择用餐巾纸擦嘴时裹走。

  有种说法叫“慢慢喝,慢慢叙”,即客人小口慢慢喝茶,主人频繁为客人加水续茶。客人如果一饮而尽,带给主人的意思就是“我要走了”。主人在招待宾客时,要记得不能只填水不说话,这个意思是请客人“尽快离开”。以前,我们常说“上茶不过三杯”,第一杯叫作敬客茶,第二杯叫作续水茶,第三杯叫作送客茶,因此主人填茶水的时候,要记得和客人jiāo流。如果客人无意再喝茶,主人可以陪其闲适地聊聊天,不要反复劝客人喝茶。续茶时,要把客人茶杯拿起来填水后再放回,并说“请慢用”,不要无声无息、偷偷摸摸加点水就自行离开,要做出“请用茶”的姿势。

  以前,我曾经数次错过大理,因为很多人告诉我,去了丽江就不用再去大理了,两地有太多相似之处,如雪山、古城、少数民族风情等。及至去了,我才有无比庆幸的感觉,因为大理实在是一个不可复制、不容忽略的地方,大理古城既有硬朗的气概,也不乏从容和淡定。

  经过一路车马劳顿,当我来到大理古城太白楼前,干渴的喉咙和好奇的念头,早已按耐不住一刻的等待。这里挂着明朝嘉靖年间的招牌,升着三道茶的古茶旗,祖先桌前有嘉靖四十三年写着的“三道茶”的中堂。

  太白楼的“三道茶”,是大理游中举足轻重的内容。在品茗的过程中,我甚至觉得来到大理,即便只为喝这“三道茶”也是心愿足以,其承载的美好、内涵和愉悦是隽永而恒久的。太白楼的“三道茶”最为地道的是它采用苍山雪水,千万别惊诧,太白楼的祖先在建房挖井时,在地下挖了条“地龙”接到苍山脚下的石马井,从苍山上留下来的雪山水由石马井经“地龙”常年不断流到太白楼的水井中,有如此天然原料,茶又怎能不好。

  漂亮的白族女子被称为“金花”,一个金花给我端上了头道茶。她双手举过眼眉,恭敬地放到桌上,轻声说:“这是头道茶,您慢用。”头道茶是取茅尖春茶用砂罐在木炭火上烘烤,烤到茶香四溢香味扑鼻时再用滚开水冲泡。入口满是苦味,但稍后即感到清香袭来,有些甜味,清凉爽口,余味悠长。

  第二道茶是甜茶,是用白族的rǔ扇、核桃和红糖混合后用茶水泡制而成的,需用茶匙舀着喝,偶尔吃到rǔ扇、核桃,别有滋味。

  第三道茶是用圆碟杯端上来的回味茶,我急忙啜了一小口,不无惊讶地询问金花,茶中可有花和姜。答曰:“茶中有花香而无花,有生姜味而无姜,其味来自茶技。”

  大理白族三道茶又名宫廷茶,相传在大理南诏国时,国王每天清早喝三道茶,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传到民间后,白族人常用三道茶招待贵客。闲来无事,我翻看着桌上的留言簿,上边大多是日本游客的留言,有赞叹的、惊奇的、留恋的,更多的留言是质朴的,一个日本游客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占用一整页的纸写了一行字:“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由此我们可知,茶已不仅仅是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而是象征友谊的一种纽带。一杯好茶,就代表了我们真诚、真挚的心,表达了我们的祝愿,就足以让我们的社会生活绚烂多姿。

  第8节 拿什么送给你,我的外国朋友

  挑选送给外国朋友的礼品时,不能盲目选择,有几条原则需要注意。

  第一条,礼轻情意重。过于贵重的礼品,对受礼者而言是一种负担,对方既要考虑回礼,又会有受贿之感。送礼物是为了表达心意,而不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给对方。比如,在商务往来中,如果你送给香港同胞一尊“翡翠白菜”,出手着实大方,礼品也惹人喜爱,对方禁不住诱惑接受了,回去就可能会被廉政公署请去“喝咖啡”,到时候就真的是百口莫辩了。

  第二条,因地制宜。最好送中国特产给外国朋友,而不是一些昂贵但各地有售的物品。比如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景泰蓝、琉璃制品或是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及土特产。

  第三条,投其所好。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当然最主要还是要讨对方喜欢。如送日本人礼品,可以选择中国的文房四宝、名人字画、工艺品等。但字画的尺寸不宜过大,所送礼品的包装不能草率,哪怕是一盒茶叶也应精心打理,包装精美的礼品能够传递给对方一种心意——这是我为你精心挑选的。其实,礼品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你是否花心思为对方专门挑选。根据对方的爱好及风俗习惯挑选适合他们的礼品,往往会使小礼品体现出大情谊。出席家宴时,你可以向女主人赠送鲜花、工艺品、香槟酒、白兰地等,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送糖果、玩具等等。另外,你还需要注意的是,外国客人大多对饰有公司标记的礼品不大欣赏,认为你这是在为别人做广告。

  第四,有的放矢。向外国友人赠送礼品,绝对不能有悖于对方的风俗习惯。在挑选礼品时,主动回避对方国家可能存在的与礼物品种、图案、形状、数目、包装等有关的禁忌。中国人送礼成双,日本人则避偶就奇,通常用1、3、5、7等奇数,但又忌讳其中的“9”,因为在日语中“9”的读音与“苦”相同。按照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

  向阿拉伯人送礼,要尊重其民族和宗教习俗,不要送古代仕女图,因为阿拉伯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挂。更不要送酒,因为多数阿拉伯国家明令禁酒。此外,向女士赠礼,一定要通过她们的丈夫或父亲,赠饰品予女士更是大忌。

  西方很多国家不能送给女士香水等私密xìng物品,送这类物品是情人的专署权利,如果没有非分之想,就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在这么多年的飞行中,我也收到过一些外国客人的礼物。比如,一个非洲国家驻华大使曾送给我一枚独特的书签,是用当地特殊的金属材质作成的,图案也是他们民族的传统图案。还有一次,一位荷兰客人送给我一个荷兰国庆的纪念封给我。这些礼物,并不很昂贵却各具特色,我不仅喜欢而且会认真妥善地保存。

  礼物让人称心是最理想的目的,我们送礼给外国朋友的时候,只要多花点心思,就一定会让对方满意。

  第9节 这些禁忌需注意

  在和一些外国朋友jiāo往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幽默、爽朗、开放和热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与其jiāo往中可以毫无顾及。比如,不能在任何时候都提倡男女平等,不能随意给女士拍照;不要随地吐痰、大声清嗓子;与陌生的外国朋友jiāo谈时,不要涉及对方的年龄、工资、恋爱及婚姻状况、身体情况、家庭住址、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个人隐私;和阿拉伯人jiāo谈时不能谈及烟、酒和女人;同俄罗斯人jiāo谈时切忌称呼其“俄国人”;和德国人打招呼不要随便称呼他们的名,更不要谈“二战”。

  与外国朋友jiāo往时,首先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比如,和英国人jiāo往时,不要系有条纹的领带(因为带纹的领带在英国被认为是军队或学生校服领带的仿制品),不要谈论与皇室有关的笑话,不要把英国人称呼为“English”(英格兰人),而要称呼“British”(不列颠人)。

  探视病人时,日本人严忌以根花(包括盆花)为礼,因为日文的“根”字与“睡”字的发音相同。也不要用山茶花、仙客来、淡黄花及白花为礼,因为山茶花凋谢时整个花头落地,不吉利;仙客来某些字节发音与日文的“死”字发音相同;淡黄花与白花,多为日本人所不喜欢。印度人不喜欢荷花作礼物,因为荷花通常是用来祭祀的。

  在欧洲许多国家传统习俗中,菊花被认为是墓地之花。波兰人与罗马尼亚人以花为礼时,所用的花束必须是单数,即使一枝也可,忌讳双数,但罗马尼亚人的生日除外。给波兰人不能送干花或是枯萎的花。波兰人认为,送干花或枯花,意味着情谊的终结。德国人不喜欢郁金香,觉得这是无情之花;而郁金香在荷兰人却成了“国花”。西方人很忌讳“13”、星期五,认为这些数字包含着凶险。他们比较喜欢数字“3”和“7”。日本人和中国人都不太喜欢数字“4”,认为与“死”的发音相近。

  在中东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穆斯林都视未放血的动物为禁品,他们禁食猪ròu、狗ròu、猫ròu,一般也禁食鱼ròu、马ròu、驴ròu。多数阿拉伯人不喜欢吃海参、螃蟹等食物,也不食无鳞鱼。在公开场合各国对酒的忌讳程度是不同的,古兰经规定,穆斯林在正式场合严禁饮用含有酒精的一切饮料。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每年有斋月,斋月是按回历推算的。在斋月里,日落之后日出之前不能进食,所以与他们jiāo往应尽量避开这个时期。虔诚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圣城麦加方向祈祷5次,即晨礼、响礼、脯礼(每天3点到5点)、昏礼、宵礼。他们都自带小地毯,到了钟点就朝麦加方向做礼拜。对此,你应表示理解和尊重,并且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的方向。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礼拜,进入清真寺之前要脱鞋,在参观清真寺时一定注意不要穿破损的袜子。穆斯林一般都认为左手是脏的,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别是食物。在穆斯林国家,不要用双手递接东西,要使用右手。

  信仰印度教的国家(如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自由走行,人和车辆一定要避让。在印度、尼泊尔,很多人不吃牛ròu,而且也忌讳用牛皮制成的皮鞋、皮带。在尼泊尔,黄牛被视为国兽,颈后带驼峰的牛被视为神牛,受到尼泊尔人特别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尔的法律规定,神牛和母黄牛受到法律保护,一律不得宰杀。一位印度的专家解释了印度教禁牛的由来,他说:“牛的nǎi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种出粮食养育了人类,牛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所以我们非常敬牛。”和印度人jiāo往也不能使用左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下身的。

  在信奉佛教的国家,如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人们非常敬重僧侣。僧侣乘车、坐船,人们都要起立、让位。男子一生至少要剃度一次,当过和尚才算chéng rén,连王储也不例外。僧侣和虔诚的佛教徒一般是素食者。另外,那里的人们非常注重头部,忌讳别人提着物品从头上掠过。长辈在座,晚辈不能高于他们的头部。所以经常看到他们把姿势压得很低。小孩子的头部也不能随便抚摸,中国人喜欢摸小孩的头部,但在那里是非常忌讳的。除了佛和僧长、或是父母摸小孩的头算是祝福,别人摸头就会不吉利、导致生病。泰国人还比较忌讳跷二郎腿,以及把脚底冲着他人。另外,睡觉时头不能朝西,因为日落西方象征着死亡。

  欧洲人比美国人保守,因而对礼节更加注重。在美国一些被认为稍有失礼的举止(如嚼口香糖、手chā在口袋里谈话、腿随便跷在家具上、拍后背等等),欧洲人则认为是极端的恶习。在欧洲,称呼对方要避免直呼其名而省略姓氏,昵称要在长期jiāo往后才能使用。一些有学位和学术头衔的人,希望别人称呼他们时冠之以这些头衔,以示尊敬。除了欧洲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握手是标准的问候形式,但只是轻轻地一碰。在所有的商务会晤及大多数的私人jiāo往中,互换名片从礼仪上讲是非常必要的。约会必须准时,在北欧国家尤其如此。在饭桌上抽烟是令人生厌的,即使要抽也要等到上酒或咖啡的时候。送礼物最好是鲜花,它既适当又受欢迎。在衣着上,办公室、饭店及大街上仍有很多人穿西服,fù女在工作单位及在讲究衣着的饭店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