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玄幻魔法 >方宅十余亩[系统].最新章节 > 方宅十余亩[系统].TXT下载
错误举报

178.第 178 章

  如果看不到正文, 是因为你没买够一半的v章哦~  毕竟,医户还是太少了。便是旻朝文化经济远比前朝发达, “看病难”仍然是一个普遍问题。自太祖建国,至今第四代帝王, 一直敦促并扶持民间医术的发展, 现在情况已经算好转不少了。

  郁容不由得一万次感激, 他穿到了旻朝, 而不是更早的时候。

  哪怕是在百余年前的前朝, 医者近乎是九流之末的贱业, 所谓“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农六工七商八医九娼十丐”, 可见医者地位之低下。

  据说, 旻国初建国时出现了一桩骇人听闻的“巫医案”, 太祖派逆鸧卫彻查,结果牵连诸多,一时血流成河。至此, 逆鸧卫的履历上又添了一笔血色功绩, 诸多涉案的巫医也被处理了。

  细节不可考。之后,太祖下令,自下而上对“巫医”狠狠地整治了一番。此后,“巫”与“医”重新分离成两个概念。

  现今旻国, 医者的地位,与日现式微的僧道相差无几。不过, 如果是“巫”呵呵, 可得小心逆鸧郎卫上门做客了。

  用过早餐的郁容, 没急着回家,反是顺着村头的路,向西步行。

  走了一刻钟不止,远远就看到,隔着河又是一座村庄。这里叫陈家坪,绕道走上半里路,有个小桥通向村口。

  过桥,从村头到村尾,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

  桶匠陈家。

  郁容熟门熟路地穿过大开的篱笆门。

  桶匠陈是个中年汉子,此时正在院子里做活,看到郁容来了,手上也没停,嘴里招呼:“是小郁大夫啊。吃早饭了没?”

  “吃了。”郁容随口答应着,“陈伯你这一大早就在忙啊?”

  “不早啦,”桶匠陈道,“不抓紧点,活计哪忙得完小郁大夫你这是来拿东西的?你要的那些还没做完。几个小盆c水桶是做好了,不过还得再晾一晾。大的都还在刨木呢!”

  郁容轻声“啊”了一声,说:“不急的,新房还没正式动工,陈伯你悠着来就可以了。”

  说着,自宽袖里掏出一张图纸——正是昨天用贡献度买的,他对照着图,以一样的比例,亲自画好的图。

  “今天来这,是想请陈伯你看一下这张图纸,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闻言,桶匠陈果断停着手里的活,有些好奇地接过了图纸没一会儿,他将图纸还给了郁容:“做出来倒是没问题,不过得看装什么,要是装水,可就有点麻烦”

  郁容微微一笑:“只要能照着样子做出来就好,不用管漏不漏水。”

  ——虽然他也觉得这个东西,技术难度应该不大,不过以防万一,没去找村里的木工,直接找这位擅长制桶的桶匠。

  桶匠陈爽快道:“行,包在我身上。”

  “要是方便的话,麻烦陈伯你把这个先做一个。”

  “没问题!”桶匠陈拍着胸脯保证。

  郁容便也放松了神色,又与桶匠陈细细说明了一通,目的已达到,便要告辞了,却见桶匠陈有些犹豫的样子,不由得问了声:“陈伯可是还有什么忧虑?”

  桶匠陈忙摇头,然后不太好意思地抓了抓头:“我就是纳闷,这个木桶是干什么用的?”

  郁容坦然道:“这是火桶。”

  桶匠陈有些茫然:“火桶?”

  郁容也不藏私,复又展开图纸,耐心说明道:“冬天的时候,从这个活动门,用土盆装着炭火放进去,人坐在这火桶里,腿上搭个衣服或者小被,就能取暖了。”

  这里不兴什么火炕,普通人家也没条件弄地龙,天冷了除了尽量多穿衣服,闲时就在锅灶边烘一烘火,没什么专门用来取暖的装置。

  火桶不是什么复杂的装备,却是寒冬里,可以让老人小孩取暖的“神器”。对这玩意儿,郁容挺熟,本人没用过,但是亲眼见过c晓得用途的——过去的生活条件差,在他老家,家家户户都有这东西。

  新安府的地理环境,跟郁容的老家相像,所处的位置不尴不尬的,说冷比不过北方,说暖又不像岭南舒适宜人。反正,对本地人来说,冬天真的很冷。

  旻国到底不是天朝,总体而言,气候要更寒冷些。

  郁容尚且没在这边过过冬,只大体有些感觉,却没细想过取暖问题要不是惦记着给老里长送个礼,无意间在系统商城上看到了火桶的图纸,一时半会儿根本想不起这东西的存在。

  老里长毕竟年纪大了,有了火桶,冬天想必更好过些。

  于郁容来说,也是意外之喜。畅想一下,屋外寒雪飘飘,屋内他坐在火桶上看书,配上小零食,多惬意啊咳,谁让他怕冷呢!

  桶匠陈听明白了火桶的妙处,面上狂喜,下意识地搓着双手:“小郁大夫,这c这个火桶我能多做几个吗?”

  中年汉子说着说着,声音小了许多,黝黑的脸色隐约可见发红,显然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郁容心领神会,笑道:“陈伯你随意,这火桶原本也不是我想出来的。能多做几个,当然好了。”

  除了他这样的孤家寡人,谁家没个老人或者幼子,多个取暖的东西,不那么容易被冻着,少了生病的,也就少了某些憾事。

  郁容虽靠行医吃饭,可也不会因为多了病人,感到高兴。医术终究有限,不是什么病都能被治好的,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他根本不想总是体验。

  桶匠陈千恩万谢,弄得郁容不太好意思,就像他自己说的,这个东西又不是他发明的。

  不过桶匠陈承诺一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做好火桶这件事,还是让他高兴了一下他是没想过什么藏私——其实没必要——可到底是一份给老里长的心意,要是送这火桶的时机,反而落在了人家后面,总归不太好意思。

  与桶匠陈客气了几句后,郁容就告辞了。

  离开了陈家坪,依然没回青帘,而是往更远的地方去了。

  陈家坪向南九c十里外,渐渐出现几个小丘——尽管海拔不过百米上下,这里的人都习惯称作山——山山相连,往南就多了起来,一座比一座高了。

  这一片丘陵,被当地人称作“小儿山”,最高海拔应该超过了三百米。过了小儿山,是真正称得上山的“大恶山”。大恶山已不算在新安府的地界内了。

  郁容穿越的第一落脚处,其实是在大恶山脚下。

  当时一看大恶山山高无路,便往小儿山行去,就在小儿山一个山坳里,遇到了老里长

  郁容今天可不是故地重游去的。他的目的地是小儿山脚下的和平村。

  安家落户,总得需要家伙什。趁着新房子在建的这段时日,正好准备这些家当。

  现在时机不错,刚好过了农忙,冬小麦大多数也下了田,匠户可以专心做工了。

  郁容请了本村的木匠打桌子c橱柜和床什么的,又另外拜托桶匠陈专做桶盆光是木制品当然不够,竹制品也是农家必不可少的。

  和平村在山边,山上多竹子,村民们多少会些编制手艺。其中有一位篾匠,工艺十分了得,郁容想请他做些物件。

  运气不错,篾匠正在家。

  和平离青帘远了不少,篾匠也不认识什么小郁大夫,不过上门的买卖不可能不要。

  直奔主题。

  郁容需要的东西多,大到竹床,小到竹勺,笤帚c扁担c圆簸箕,药篓c菜篮c竹簟子,椅梯笼屉,箩筐筛匾还有专门为制药“定做”的用具等,但凡想到的,可能用到的,一口气全订了 。

  真真是大生意,可把篾匠乐坏了。

  双方很快契了合约。

  郁容很大气,直接先付了一半工钱(包括材料钱)。篾匠也是利索性子,直说一家子赶工,定然在两个月内,把东西做好了直接送上门。

  郁容听了,十分爽快,也不担心篾匠食言。早先他就打听好了,方圆十几里,篾匠不只这一个,可这家人实在。再者,他们是契了约的,心里有底气。

  下完了“订单”,郁容带上篾匠额外赠送的现成的竹篓,沿着山脚的小路,往东行去。

  这一躺的目的地是镇子。

  镇子就在青帘正东,顺着官道直走,不过五六里的路。从和平村出发,绕了二十里不止。

  没办法,锅碗瓢盆什么都没有。郁容是打算明天去城里购物,但小东小西的,就近买些暂时用用。

  镇子上有一家药铺,正好补充些药材——药材质量还可以,就是药铺小了,种类不太全,多是本地常见的草药,有不少就是附近的药农从小儿山与大恶山上采下来的。

  郁容一边赶路一边琢磨着,等忙过了这段时间,他得亲自上山采些药。草木凋零的时节,正适合采集某些药材的草籽c果实,或者根茎,入了冬有些可就没了

  天色昏晦,星辰初现之时,郁容背着竹篓,终于满载而归了。

  从官道岔口,顺着小路往前走一截,就是村口的客栈了。

  “小郁大夫,你出去啦?”隔着十来丈远,老板娘眼尖地发现了郁容的身影,扬着大嗓门,爽利地呼道,“你快赶紧回去,有人去村里找你看病了。我当你在家呢,还给指了路。”

  老板娘的幼子在一旁比划着双臂,含糊不清地叫着:“大马,大马”

  “小虎儿说的对,”老板娘左右张望了下,有些神神秘秘的,“那些人骑着马,应该是从京城过来的,小郁大夫你哎,京城里有些贵人脾性怪,小郁大夫你心里有个数。”

  郁容领受了老板娘的好意,也不问她为什么会说来人是从京城来的。既然是病人,他得赶紧回去。从村头到义庄,走路也得至少一刻钟的时间。至于老板娘担心的,没怎么放心上。

  紧赶慢赶地赶回义庄,果然看到门外有四匹马。

  宅子挡了视线,郁容没看到人,应该是进了院子,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

  有人这时从篱笆门走了出来。

  郁容抬眼看去,光线有些昏暗,想定睛细看,那人忽然转过头。

  脚步顿住,郁容的身体不自觉地僵了僵明明看不太清对方的面目,初见面的陌生人,应该什么感觉没有才是,偏偏头皮莫名发麻,在叫嚣着危险。

  好似错觉一般的感觉转瞬即逝。

  下一刻,那人开口了。

  新安府水系密布,几大繁华的城池都建立在江河之畔,水上交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雁洲是其中的典型。其之所以是西c南c北往京城沧平的必经之地,进而成为连通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最重要的缘由就是定古河的存在。

  定古河绕过了半个雁洲城,源起西北,向东南流去,直入沧平的河口,最终汇进旻国第一大内陆河乾江的干流天南地北的客商,途径这里,休整小憩后,随着定古河的水路,赶赴京城。

  时日久了,雁洲就从初始只有水雁落足的小洲头,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小镇,转而又化作一座城池,因其繁华,又毗邻京城,渐渐传出了“小雁京”之名。

  青帘通往雁洲的河流,是定古河的支流之一。直接以方位命其名,称为“南河”。

  南河两岸风色秀丽,四时之景各有不同,尽皆可观。

  但再好看的景色,深更半夜也是难以欣赏得到的。

  水面夜风大,带着凛意。

  郁容立于船首,澹薄的衣衫有些保不住暖了,风迎头吹来,让他不自觉地打了个冷战。

  “进去里面坐呀,小郁大夫,晚夜里水上冷得很,可别冻着了。”老里长的侄子热切地招呼着,顺手撩起了乌篷的帘子。

  郁容没推拒其好意,道了句谢,先一步进了舱内,转头看向还在外面的人:“林三哥也快请进吧?”

  “哎,马上就来!”

  “林三哥”应了声,扬头冲在乌篷船尾摇浆的船家喊话:“划快些啊,我们要赶鬼市子。”

  雁洲的“鬼市子”一旬才有一次,三更起c五更散。纵是水路更近,时间也很赶。

  行船经验丰富的船家,仍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他与两名水手轮流划桨,保证舟船全速行进,四更天准能到达雁洲码头。

  这是“林三哥”告诉郁容的。

  郁容倒不十分在意是否赶得及,虽然对神神秘秘的“鬼市子”有一定的好奇,却并不强求,能赶得上c见识一下自然挺好,错过了也没大要紧——否则只要他提前一晚进城,就不必担心来不来得及的问题了——十天一回的“鬼市子”,总归有机会见识到的。

  这样想着,郁容也不会打断“林三哥”的聊兴,听他眉飞色舞地说着“鬼市子”的见闻,神态十分专注,不时地点头附和着,间或穿插一些不甚了解的问题。

  倒真开了一些眼界,让他停留在表层的对旻国民情风俗的认知,稍加变得深刻了些许。

  不得不说,这“林三哥”不仅能说会道,眼界挺广,看样子还掌握了一些信息渠道,本人对方方面面的或多或少懂得一点,商业嗅觉相当敏感,挺适合做生意。

  “林三哥”知道了郁容的想法,显得挺高兴的,直说他在牙行做活,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以后自己做生意。只不过一开始年龄太小,对行商又一窍不通,才托了关系进牙行当了学徒。

  现在的年龄其实也不大,刚满十九,乳名为“林”,在家行三,因而比他小两岁的郁容才会喊“林三哥”。

  当然,与现代不同,十九岁的林三哥,无论在家人或者外人看来,都该是能当家的汉子了。

  事实也是如此。现而今还在牙行做活儿的林三哥,已不再仅仅是个小跑腿儿了,而是能独立理事c官方许可的牙侩了。

  提到牙侩c牙人,他们可只是买卖人口的“人牙子”。实际上,旻国的律法已废止了人口的买卖,若被查到有私自买卖人口行为的,必然得吃好一通刑罚的。

  于是,除了一些获罪被贬的贱籍外,有权或有钱的人家想找人服侍,一般会通过牙侩雇佣些人力。可不能说这些人是奴仆,小厮c女使都只是“合同工”——至少,在明文规定上是这样的,至于私底下或者暗中情况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牙侩也不光是给雇工的双方牵线搭桥的。

  商人做生意,总有些不便的时候,这个时候牙侩出现了。牙侩就是中间人,更形象地说,应是买卖经纪人——这个“买卖”是涵盖了一切可定义的“买卖”。

  随着旻国的经济日益繁华,大批人投入牙侩事业。官营与民间的“牙行”俨然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对郁容来说,结识林三哥的时机太巧了。

  哪怕对方不是老里长的侄子,只要遇上了,他也会试探着与其接触一番,若是其人品可信,又有一定的能力,与其建立稳定的联系就十分可行了。

  毕竟,他有副职业“行商”在身,纵使副业的任务要求不太苛刻,但既然选定了职业,甚至关联到系统商城的交易情况,理当好好经营一番,如此才不至于浪费系统这一有力的“金手指”。

  可他到底是个大夫,不提自己有没有做生意的天赋,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系统商城里的交易必须由本人操作,这个没办法,好在现实里“行商”,并非每一笔交易都必须由本人亲自完成的。

  这时就可以考虑,找个“经纪人”了。

  作为一名医者,对“行商”的构想免不了与医药行业有关。

  由于时代因素,这里的医户可不像现代那样细分专业什么的。而系统对主职业的升级要求又设定地相当严苛,本非药剂专业的郁容,现在是“全面发展”,通过对系统给的药典的深入学习,对制药制剂很有一些深刻体悟。

  决定了要“卖药”,只待新家建好,就付诸实践。让人的担忧是,这个时代没条件规模化地生产药剂,就算利用系统,顶多搞个私人作坊毕竟系统提供的很多东西是不能放在明面上的。

  有问题,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的。

  尚且连个窝都没有的郁容,心里安稳得很,一点儿也不着急——事情总得一件件地做,反正系统任务又跑不了,日子长得很,按部就班来吧。

  “在鬼市子买东西一定要仔细,里面有许多假货。”林三哥还在说鬼市子的事,“尤其是一个叫程三儿的,小郁大夫得留心,他可是做假的行家。”

  郁容不解:“官府不管吗?”

  林三哥笑了:“要是官府能管得着,还叫什么鬼市子。牛鬼蛇神,装神弄鬼,所以才叫鬼市子。”

  “不是因为‘半夜而合c鸡鸣则散’,神出鬼没的,才被称为‘鬼市子’吗?”

  “小郁大夫晓不晓得什么是‘活见鬼’?”

  大半夜的,风吹得帘子呼啦啦地响,用作照明的灯笼也被刮得摇摇摆摆的。光线昏晦,忽明忽暗的,平添一种鬼魅的气氛。

  郁容感觉后背有些冷飕飕的:“难不成真有人活见鬼了?”

  ——他不怕鬼,真的。

  “兰花变野草,金银成铜铁,上等的丝绸转眼成了裱纸,可不就活见鬼了吗!”

  郁容恍然,就是买东西遇到了骗局嘛,说什么活见鬼,怪渗人的。

  “鬼市子上最容易遇到‘活见鬼’。”

  “可还是有很多人会赶鬼市子吧?”

  林三哥点头道:“鬼市子上有不少好东西,就是考眼力,眼力好的搞不好就能‘捡漏’。”

  “原来如此”郁容了然,转而又问,“鬼市子里都有什么好东西?”

  “什么都有。”

  郁容有些疑虑:“这么厉害那那些好东西都是从哪儿来的?”

  林三哥笑而不答。郁容先是奇怪,缓了一拍,陡然明了对方意味深长的表情下隐藏着的是什么信息。

  ——所以,“好东西”的来源是有问题的吧?具体是什么问题不言而喻。

  郁容有些发窘:跟这个时代的“同龄人”相比,他果然还是太天真了。

  在两人交谈时,船行了一个多时辰,渐渐逼近目的地。

  隔着好一段的距离,郁容隐约听得到岸上的喧哗。

  可以想象,雁洲有多热闹。

  旻朝与许多封建王朝又一个大不同之处在于,取消了宵禁制度。像雁洲这样的交通枢纽城市,人口流动性大,一些食宿商家,还有什么青楼妓馆的,夜里生意不停,人来人往特热闹,渐渐就传出了“不夜城”的声名。

  “快到停靠船的地方了,”林三哥提醒着,“小郁大夫小心些,船靠岸时冲力挺大的,别摔着了。”

  看到“改猫犬”这样的字眼,郁容第一反应是“改猫为犬”,旋即否决了这个想法,“改猫为犬”这是整容手术都没法做到的吧?

  下一刻,林三哥回答了问题。

  “改猫犬”确实不是给猫整容的,人家只是个“美容”的。

  所谓“改猫犬”,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改猫c改犬的外形。

  郁容囧了。真没想到,给宠物美容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优良传统”呀!

  林三哥说:“大户人家养的猫,金贵着很,别说让抓老鼠了,有些供着跟祖宗似的,经常给洗澡不说,还定期让人打点毛发c检查身体”

  由此多了“改猫犬”这一个营生。

  边说边一起进了这条巷子。

  由养宠物衍生的行业真真是兴盛,除了“改猫犬”的,还有诸如“猫鱼”是卖猫粮的,“猫窝”卖猫窝的,等等。

  郁容想起了之前要买猫的想法,在林三哥的指引下,径直找到了一家卖猫店。

  店名就是“卖猫”,加上“长源邹氏”,用以与别家“卖猫”区别。

  这时,有人抢先一步进了店,伙计只有一个,分不开身同时接待两个人。

  郁容不着急,干脆等在一旁,听伙计招呼着那边,自得其乐在店里转悠,目光一一扫过一个个的小竹笼子,笼子里各有一只猫儿,便细细打量了起来。

  不需要征询林三哥的建议,对看猫,他自认还是有点眼力的——不是说他对猫的品种c习性之类有多么深入的研究,可他毕竟是大夫,哪怕不是兽医,大概判断一只猫正不正常c健不健康,是没什么大碍的。

  然而观察了半天,竟是多有不满意。也不是这家的猫有什么问题,纯粹是他喜欢有活力c精神抖擞的猫,这些感觉太“顺”了或者,鬼市子上看到的“赤炎将军”也行啊,可惜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他负担不起不知,那只富态的大“猫神”最后“猫”落谁家了。

  “原是贵客驾到,小店招待不周了,失敬失敬,老汉在这先陪个不是!”

  正当郁容感到失望,考虑要不要换一家店看看时,一位老者掀帘而入,看他装束气度,约莫是掌柜的无疑了。

  “贵客有何吩咐,尽可与老汉说道。”

  掌柜的态度十足的热情而恳切,一口一个“贵客”,姿态放得十分之低,直让郁容忍不住怀疑自己难不成还真是个大人物了?只能说,人家服务到位。当然,这“服务”其实也是分人的。

  郁容自觉普通的很,但在小商贩的眼中看,完全不能算普通。不说别的,这一身牙白深衣,到底是系统出品,本人见惯了现代都市的繁华,衣服又是素色,没觉得有多少特别。可但凡精明的商人,谁没个好眼力,一看他着装,就觉得其定有“钱”途何况,那种少隽风流的气质,让人赏心悦目的形象,也不像是“乡巴佬”呀!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