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耽美同人 >铜钱龛世最新章节 > 铜钱龛世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73 章

  了磨难,要不然多少能抵抗个一时半刻,不至于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他被玄悯钳住脖子,吐字便含糊又艰难,“你是另一——啊——”

  他话未说完,玄悯的手又是一紧,却并非因为他所说的话,而是因为玄悯看清了黑石滩上的圆阵,以及诵经的国师脖颈上的血点。

  先前在山谷之中,第四枚铜钱禁制解开,玄悯的一部分记忆也随之恢复。那些零碎的记忆太过纷杂,恍如隔世,并非寻常人能立刻消化完全。

  在这些记忆恢复之前,玄悯其实就已经隐隐有所觉,觉得自己同薛闲的瓜葛并不简单,他甚至觉得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人似乎就是薛闲。

  然而直觉终究只是直觉,总会让人依旧心存一丝侥幸。

  可当他真的在记忆中看到自己在测算真龙劫期的瞬间,整个人仿若直坠于深渊之下,坚壁万丈,不见天光。

  抽骨之仇横亘在那里,岂是言语能得以原谅的。是以薛闲头也不回地离开,他却追不得,只能抬眸看着那道长影倏然隐于层云之中,而后杳然无踪,再也不见。

  兴许此生都再也难见了。

  然而不管薛闲还愿不愿意再见他,他都是要还债的。所以他捉了那松云术士,直接划地为阵,来到了龙骨所埋之地。不论他当初是何用意,他都会完完全全地将亏欠偿还清楚。

  一骨换一骨。

  引起劫难,他来镇,牵连人命,他来还。

  然而当真落到黑石滩上时,他却发现眼前所见与他料想相差甚大。眼前这个双掌合十戴着银制面具的僧人,他在记忆中见过。

  他幼年时候,曾经被这僧人罚着在漫天大雪之中抄经诵佛,也曾经被这僧人领进屋里,看着对方用铜质烘炉仔仔细细地将被褥暖上一遍,同他讲些芸芸道理,看着他钻进被褥,走时还会替他将屋门关严。

  很久以前他称这僧人“师父”,只是这称呼已经数十年不曾再叫过了。

  此间种种,他依然有所缺漏,记忆不清,只记得许多许多年前,久到他头一次叫这僧人师父时,对方曾经愣了许久,而后冷冷淡淡地摆手道:“故人相见,不敢当这一声师父。”

  他有很多年都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再后便也不曾再想过了。

  现今,他想起的事情其实不少,却甚少有同眼前这人相关的。在看见他的瞬间,甚至他心里先一步涌出了一股极为复杂的情绪,说不清来由何处,但绝不是一个徒弟见到师父应有的情绪。

  有那么一瞬间他蹙起了眉心,然而转瞬他就忽然明白了一些——

  因为这同他打扮如出一辙的“师父”身边正布着一个明晃晃的大阵,并非什么救人救世,而是以换命之法谋取福禄功德。

  第90章 百年安(一)

  玄悯手指间一个用力, 松云术士两眼直翻, 倏然晕了过去。

  他反手将垂下头来的人丢在黑石滩上,抬袖便是一掀。狂浪滔天,风刃猛烈地撞击在那圆阵之上,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那圆阵上头挡风遮雨的无形之罩当即金光迸溅。

  玄悯所用力道之大, 连稍有擦边的坚硬峰石都乍然碎成齑粉, 于是那无形之罩在这一道重击之下, 缓缓出现了数道丝线般的金色裂纹。

  裂纹飞速扩散开, 整个罩盖几yùzhà开,却又在那一瞬间被另一股力道给抑制住了。

  就见端坐在黑石滩上的国师口中所念经文稍一停顿, 合十的手掌翻转一番,朝圆阵方向推了一掌, 又倏然收回。

  在他经文停下的间隙里, 那片正由脖颈朝下巴爬蔓的血点也跟着停了下来,直到他重新开始诵经,才又继续朝面具之下隐去。这过程快极了,不过更快的是,那罩盖之上的不断击打的罡风当即拐了一道,直冲国师而去。

  当——

  原本一身素衣无遮无挡的国师身周出现了一个金色的钟罩,将迎面而来的罡风硬是弹了回去。

  巨大的力道被直推向江浪,原本兜头而来的巨大浪潮被撞得直接调转了方向,带着万马奔腾之势,直冲向遥远的江对岸。

  玄悯一盘铜钱,而后抬手一拽。狂浪奔涌的力道瞬间全部加诸于他单手之上,巨大的拖拽力几乎要将整条手臂撕扯下来,痛得惊心。

  玄悯却面色一无所变,只用力收紧了手指,背手一拽。那奔涌向对岸的滔天大浪便硬生生被他以一己之力拉了回来。而与此同时,他另一面的力道却只增不减,一道接着一道的罡风猛击着那个圆阵,带出的气流将四周围数道石峰都轰撞得四分五裂,直碎在地。

  随着攻击越来越重,圆阵的防御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国师的钟罩也随之淡化,贯于其上的风刃隐约要割出一道切口来。

  然而当圆阵真正快被动到根基之时,后头的江松山连带着数百里一望无际的山群都跟着惴惴不安起来,似乎这小小圆阵还捆系着更大的阵局,牵一发而动全身。

  玄悯眉心一皱,两厢对峙带来的狂风吹得他僧袍翻飞,而外界的风浪和泼天大雨却始终落不到这一片黑石滩上来。

  他盘着铜钱的手指正要再叩,钟罩之中的国师却突然停下经文,轻描淡写地开了口:“莫要再做无谓尝试,这血阵牵连着山河大阵,再妄为下去,这山河之下的枯骨可就白费了。”

  前一刻群山俱动之时,玄悯看见了一条隐于山影的细丝,同当初在连江山看见的三面而来的“蛛丝”一样,那是阵与阵之间的牵连。仅是扫了一眼那细丝走向,玄悯便明白了——

  江山埋骨。

  身后那个贯穿山河的巨大阵局当真是江山埋骨,这个阵局的细节玄悯仍未记起,但走势和讲求方位是有印象的。这样横跨南北东西贯穿山河的大阵,同普通小阵一样,都需要一样压阵的灵物。这世间灵物诸多,但能压住这种大阵的灵物,则屈指可数,不超过两样。

  国师选择了哪个,一目了然。

  玄悯眸光掠过群山,山中一闪而过的最亮眼的细丝,便来自于这巨大阵局的根本——龙骨。

  国师话音未落,玄悯手指已然叩了下去。

  就听一声锵然之音响起,圆阵和钟罩均是猛然一颤,国师面上覆着的面具应声裂成两半,当啷掉落在地,而他始终阖着的双眸也终于睁了开来。

  他和玄悯两人均是一身云雪僧袍,身形相似,气质相近。

  对目相望的瞬间,这一站一坐的两人眸子里都略过一丝怔愣,又快速敛了回去。

  在玄悯有限的记忆里,只在很小很小的时候,见过一两次这位“师父”摘下面具后的模样。即便在外人不得擅入的天机院里,他也甚少会露出面容。以至于,他对这“师父”的面容印象,始终是模糊的。

  现今真正仔细一看,对方同他印象中的模样仅仅是肖似而已,出入甚多。

  最终,还是坐着的国师在怔愣之后忽然极轻地摇了摇头,似是嘲讽般地轻哂了一声。

  玄悯对他印象模糊,他却不然,毕竟当初是他将玄悯寻回来的,又从孩童教养chéng rén。

  至少玄悯幼年以及少年时候的模样,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甚至于在玄悯接替他成为国师的那些年里,他也是见过玄悯的模样的。

  “同灯”之名,传至今日,已历四人,又或者算是三人。所谓的国师其实一直在换,这几人模样也并非完全相同,只是幼年受符阵以及灵yào的刻意影响,长相略有相似而已。

  大多时候,国师都是覆着面具的,是以得见真容的人屈指可数,且今日见了,下一回再见兴许已是多年之后,略有变化外人也只当是寻常。更何况甚少有人敢毫不遮掩地盯着国师的面容,更多时候,即便带着面具,那些人也是微微垂着目光不敢直视的。

  加之历任国师的生活习xìng以及周身气质极为接近,以至于常人很难觉察出异样。

  唯独需要他们费心注意的,是两任国师相替的过度之期。因为那时候,前一任国师多已有了些年纪,而后一任正值年华。所以,当他人过中年,对外示人时,便开始借由胶蜡和人皮面具稍作修饰。而玄悯那时候模样间还带着一丝少年气,也同样需要藉由此类种种方式,将两任国师之间的差别缩到最小。

  起初,是少年时候的玄悯尊崇教诲,将自己的模样像他靠拢。到了后来,玄悯成为主导时,这种倾向便调转了方向,变成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同玄悯相似。

  再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太多事情,以致于面具戴了便再摘不下来,到如今四目相对时恍然发现,自己连对方真正的容貌都有些陌生了,当真是可笑极了……

  玄悯的目光最终还是默然而冷淡地下移一番,落在了国师下巴可怖的血点上,这是将百人福禄功德纳入己身的征兆,只要这些血点最终在命宫之处汇成一点,这阵就成了。而这阵又是同江山埋骨阵紧紧相牵的,此阵既成,怕是江山埋骨也再做不得更改了。

  先前国师停了诵经声时,这些血点还会停止移动,此时上了面部,这些血点仿若已经活了一般,即便国师没再继续诵经,它们依然在缓缓朝上移着。

  玄悯一撩僧袍当即出手,国师再不坐以待毙,带着罩顶金钟,一跃而起!

  jiāo手的一瞬,圆阵剧震,巨浪狂掀,奔涌着扑向江松山,将整个黑石滩罩在其下。

  一时间,地动山摇,江河震dàng。

  然而玄悯一时间却占不了上风,他的铜钱依然有一枚未解,且不知为何,招招之中,他和国师都有一种古怪的牵连感,并非像薛闲那样心思想通的牵连,而是不论何种招式落在对方身上,成效似乎总会受到削减。

  更何况jiāo手之中,他还得时刻牵制着其他各处,以免江河倾覆,洪水滔天。

  当然,国师同样也奈何不了他。以至于两方拼力对峙,却始终高低不分。

  玄悯手中的铜钱越来越热,禁制未解的那一枚嗡鸣不断,热得近乎烫手。似乎再多出一招,就会彻底融毁一般。

  国师的血点已然过了人中,正朝眼下游移。再出众的容貌也抵不住这样妖邪的痕迹,他整张脸都显得诡异又可怖。

  玄悯在jiāo手中始终注意着那片血点,他发现那些血点的移动是愈来愈快的,一旦到了上半张脸,便仿若打通了某个关窍一般,很快便过了颧骨。

  然后是双眼。

  接着眉骨。

  玄悯手中铜钱乍然一震,最后一枚禁制在千钧一发之际倏然解开。老旧的皮壳驳落在地,油黄的铜皮彻底显露……

  铺天盖地的记忆潮水一般淹了过来。

  他在记忆之中回归于孩童时候,依然是在堂前抄经。矮几是特地为他准备的,刚好适合他的个头。他站着,一手执笔,姿态娴熟,明明年纪不大,却好似已经做过千遍这样的事情一般。

  那时候抄经并非为了让他熟悉经文,也并非是静心平气,毕竟他自小就是个冷冰冰不爱言语的xìng子。他抄经只是为了练习字迹,让自己的笔迹同那手抄经书的字迹相像。

  不过古怪的是,他即便不练,字迹也同那手抄经书十分相似。

  他抄完一页,想起这些古怪,便抬眼朝一旁的国师看了一眼,开口问道:“师父,这经书是何人所抄?”

  国师凝练铜钱的手指一顿,瞥了他一眼。那眼神在并不明亮的屋角显得模糊不清,让玄悯看不懂其中的意味。他等了一会儿,才听见国师淡淡道:“同灯。”

  玄悯一愣:“同灯?”

  国师“嗯”了一声,依旧兀自盘着铜钱。

  油黄的光亮从他手中一闪而过,灵气充沛。

  玄悯有些不解:“师父抄的?”

  “说过许多回了,莫要叫我师父。”国师头也不抬地应道,而后顿了顿答道:“此书乃上一位同灯所抄。”

  “上一位?”

  “国师之位实乃代代相传,对外却全当一人,法号自然不变,均为同灯,我是第三位。”国师说完,又过了好一会儿,道:“往后,你便也是同灯。”

  他说这句话时,表情同样隐在屋角的yīn影之中,显得有些晦暗不明。

  玄悯微愣,虽然xìng子不热,但他毕竟年纪不大,是以仍有些好奇:“那……原本的法号是什么?”

  他本想惯xìng地称国师为师父,但想起先前的话,又把这个称呼省去了。

  国师淡淡道:“祖弘,也兴许是旁的,忘了。”

  ……

  他还想起了第一次自称为同灯的时候,初满十九,面容还带着一丝残余的少年气。他将人皮面具仔细地贴上脸颊,又罩上一层兽纹面具,领着浩浩长队去往泰山。

  自那以后,他便以国师身份示人的次数便越来越多,因为祖弘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年纪也到了。

  他在纷杂用来的记忆之中看到了自己彻底执掌太常寺的零碎之事,颇有些前尘旧梦之感,若是祖弘不曾变卦,他兴许会一直如此到此生终了。

  尽管祖弘国师一直不愿他称其为师父,但那时的玄悯惦念师恩,是以祖弘迟迟未曾归隐,又重新想要参与太常寺事务时,玄悯并未阻拦。

  毕竟,他本就不执著于国师之位,比起周旋与庙堂之中,他更喜欢独居山间。

  于是在他执掌太常寺十数年后,干脆将天机院重新让与祖弘,自己则搬至了山坳竹楼中。因为他天生带佛骨,灵资又比祖弘强些,有些事情,祖弘依然需要他帮忙。

  所以,虽然独居山间,他同太常寺依然保有联系……直到祖弘托他卜算真龙劫期。

  “为何要卜算劫期?”当时的玄悯受托重回天机院,站在望星楼顶,皱着眉问道。

  站在圆桌边的祖弘换了一身打扮,以免同玄悯出现在一处让人心疑,闻言他只是平静道:“前些天算到三年后恐有大灾,兴许是真龙碰上大劫所致,算出劫期也好早做准备,以免百姓遭殃。”

  玄悯有一瞬间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