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松语文学 > 其他类型 >花开锦绣最新章节 > 花开锦绣TXT下载
错误举报

第 164 章

  到屋里坐下来喝杯茶。”

  “喝什么茶啊?”三堂姐笑容满面地道,“应该摆桌酒好好地谢谢九妹妹才是。”说完,这才想起傅庭筠刚从潭柘寺过来,忙问道:“你用过晚膳没有?”

  “还没有!”傅庭筠也不和他们客气。

  “哎哟,怎么不早说。”三堂姐立刻吩咐下去,让厨房的帮着整桌席面。

  “不用了。”傅庭筠觉是有点累,想早点说完早点回家去,“随便弄点吃的就行了。”

  “也好。”三堂姐笑道,“你今天奔波了一天,随便吃点,早点回去歇了,明天我们再好好地聚一聚。”

  俩口子迎着傅庭筠进了正屋的厅堂。

  春饼和元宵都只吃了一半。

  三堂姐让他们给傅庭筠行了礼,就让他们各自的rǔ娘领着去了旁边的耳房吃饭,请傅庭上首坐了,问起去潭柘寺的经过。

  傅庭筠当然不会说关于皇上的事,简单的jiāo待了一遍。

  三姐夫和三堂姐不免有些感慨。“三姐夫说着,傅庭筠笑着端起茶盅来啜了一口,正yù说什么,却是神色一滞,露出几分不敢相信来。

  三堂姐看了立马道:“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啊!”

  她说的是自己丈夫起得的事。

  可她的话音未落,傅庭筠已倒吸了口冷气,道:“我,我好像要生了!”

  第二百四十六章气急

  三堂姐和三姐夫闻言满脸震惊地跳了起来。

  “快,快叫马车夫!”三姐夫神色惊慌地吩咐三堂姐。

  “哦!”三堂姐应着,急匆匆地朝外走,走了一半路,这才回过神来,高声喊着自己贴身的妈妈:“请了雨微进来,他们家太太要生了。你这就赶到史家胡同去,跟郑三家的说一声,让他准备。”然后叫了大丫鬟进来,“九姨太太要生了,你差个人去跟郑三说一声,让他赶快准备好车马,再吩咐小丫鬟抱几床厚实的被褥垫在车厢里,你赶紧去冲杯红糖水进来。”

  贴身的妈妈和大丫鬟应声而去。

  三堂姐忙过来扶了傅庭筠:“去我炕上躺一会。”

  傅庭筠蜷缩着身子摇了摇头。

  三堂姐是过来人,知道她正在阵痛,也不勉强,抬眼看见愣愣站在那里的丈夫,心里暗暗笑骂了声“呆头鹅”,道:“你快去叫几个粗使的婆子下半边门板,等会好把九妹妹抬上马车。”又吩咐他,“我等会随着过去看看,春饼和元宵就请相公帮着照看照看。”

  三姐夫这才定了定情,不由暗暗羞惭,自己遇到事还不如个fù孺!又知道现在这种情况自己不方便留在这里,想着赵凌不在家,有个男人在场也有个主心骨,说了一声“我安顿好了孩子就过去”,就快步出了厅堂。

  雨微得了信赶过来,阵痛过去。

  傅庭筠松了口气,握着雨微的手直起了身子。

  几个fù人已抬了铺着厚厚被褥的门板在外面候着了。

  三堂姐和雨微一左一右的扶着傅庭筠躺了下去,把她抬上了马车。

  郑三扬鞭就朝史家胡同赶去,偏生又怕颠着傅庭筠了,不敢跑快,又怕傅庭筠有个三长两短的,心急如焚,拿着鞭子的手都发起抖来。

  还是三堂姐细心,上马车的时候带了壶热水上来。雨微和三堂姐轮流拧着帕子帮傅庭筠擦着额头的汗。

  好不容易赶到了史家胡同,家里已是灯火通明。

  沈家报信的妈妈早就赶到了,早几天就住进来的稳婆已经厨房烧水。

  郑三娘几个上前将傅庭筠扶下了马车。

  傅庭筠大汗淋淋地问着呦呦和曦哥儿:“……不要惊动他们。”

  郑三娘沉稳地道:“太太放心,童氏已经陪着大小姐和大少爷歇下了。”

  傅庭筠点了点头,进了内室。

  一阵兵慌马乱之后,她于寅时顺利地诞下一子,重六斤六两。

  赵凌大喜,给次子取名为“昀”。

  不过,等他的信送到京都的时候,昀哥儿已经过了满月礼。

  三堂姐正抱着昀哥儿在屋子里走,听说赵凌给孩子取了名字,她笑着对正呼呼大睡的昀哥儿笑道:“初一听见没有,你爹爹给你取名字了。从今天起,你就叫赵昀了。”然后问起赵凌来:“那边的仗打得如何了?”

  昀哥儿是五月初一生的,傅庭筠就给他取了个rǔ名叫初一。

  “说那些苗人叛乱,实因苛捐杂税太重。”她将赵凌的信仔细地原样叠好,放在旁边的大红描金匣子里,“他只杀魁首,安抚众人,又奏请了皇上,重新制定税赋并在各县衙立碑为证,自进入五月,他所到之苗蛮闻之而投,最多不过两、三个月,苗乱就可平定。”

  三堂姐不由扶掌:“阿弥陀佛,这就好,这就好!”

  傅庭筠笑道:“还是皇恩浩dàng——若不是皇上同意了重新制定税赋,哪能这么快就平定了苗乱。”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九妹夫的运程。”三堂姐笑道,“要不然那苗人作乱这么多年,怎么九妹夫一去就平定了呢?”

  傅庭筠倒希望赵凌总有这样的运程才好。随后想起三姐夫来就问起三姐夫起得的事:“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三堂姐笑道:“几个偏远小县的县令都已定了人都察院御史和通政司的经历还空着,何况吏部左给事中?你姐夫说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让我们不要着急。”

  自从傅庭筠生了昀哥儿,三堂姐几乎早出晚归每天都泡在史家胡同。一来是觉得傅庭筠这边没个长辈,她是做姐姐的,傅庭筠又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她理应来照顾照顾。二来心中也很是愧疚。总觉得若不是为了她们家的事,傅庭筠不至于提前两、三天就发作了。

  三姐夫的事自从那天就没有了下文,他们夫妻都很是着急。可傅庭筠在月子里,先生那里也去过了,他们该做的都做了,三姐夫反而怕傅庭筠担心急坏了身子,反复地叮嘱三堂姐:“若是九妹妹问起来,你就跟她说,有我和七妹夫盯着,让她不要着急。庙堂上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才有了三堂姐这番话。

  傅庭筠却觉得这件事拖得时间太长了。

  她不由蹙眉:“若我是分管吏部之人,这么多盯着,就该快刀斩乱麻才是。拖得时间越长,知道吏部左给事中缺的人就越多,来走门子的人就越多。位置只有一个,答应了你就得罪了他。不如早点决定下来,一句‘你来说迟’了就能推个干干净净……”她说着,肃然道,“不行,还得再去趟潭柘寺才好。”

  “不行!”三堂姐毅然拒绝,“你给我好生歇着。你若是着急,等会你姐夫过来,你亲自问问他就是了,万万不可能再车马劳累了。这可是六月,坐着都是一身的汗,何况你才刚出月子。”说到最后,语气中已隐隐带着几分哀求。

  傅庭筠汗颜。

  三堂姐找了把羽扇给她扇风。

  珍珠走进来禀道:“太太,三姨老爷过来了。”

  傅庭筠就朝三堂姐望去。

  三堂姐只得道:“那请三姨老爷到内院的厅堂说话吧!”

  珍珠朝傅庭筠望去·见她点了头,这才笑着退了下去,把三姐夫请到了厅堂。

  三个人分主次会下,刚上了茶,还没来得及说话,蔻儿进来禀道:“七姨老爷来了。”

  傅庭筠忙吩咐蔻儿将人迎到厅堂来。

  蔻儿应声而去。

  不一会,外面就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三姐夫正想打趣七姐夫几句,帘子一动,七姐夫竟然自己撩着帘子就大步走了进来。

  “我去三姐夫那里,听三姐夫的家人说您们都在史家胡同,我又赶了过来。”他眼角眉梢都洋溢着喜悦,“我刚从兵马胡同那边过来,沈阁老致仕,莫阁老因太仓库之事被革职查办,皇上点了钱东林,陈丹亭入阁,钱东林接替沈阁老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丹亭接替莫阁老,任了文华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六部衙门就在兵马胡同。

  三姐夫“啊”地一声站了起来,激动地道:“此言当真?”

  傅庭筠和三堂姐也不由地站了起来,纷纷问是怎么一回来。

  七姐夫笑道:“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楚。今天一早去兵马胡同原来是想问问三姐夫的事,不曾想却听到了这样的消息。”又道,“消息是从吏部传出来的,据说今天早朝过后,钱东林和陈丹亭已进宫谢恩去了。最迟晌午就有正式的公文张贴出来。”

  三姐夫坐不住了,拉了七姐夫:“走,我们去看看!”

  这么说来,俞阁老的愿望落空了!

  傅庭筠既高兴又担心。

  高兴的是俞家终于踢到了铁板,担心的是三姐夫之事因此而有了变化。

  她忙吩咐宝书跟着一起过去。

  宝书是赵凌从宣府送过来的小厮之一。

  还有一个叫月川。

  宝书不过八、九岁的年纪,一双眼睛明亮灵活,一看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跟着阿森学规矩,不过月余,应付已差事已毫无过错。

  三堂姐就问傅庭筠:“钱东林和陈丹亭是什么人啊?”

  傅庭筠摇头:“我也不知道。”

  “看来只有等你姐夫回来问他了!”三堂姐喃喃地道,心里却忐忑不安地想丈夫的事会不会因此而横生枝节。

  两姊妹各想着各的心事,却想的是一件事。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下来,静悄悄没有一点声响。

  相比史家胡同静谧,夹道街此时却如惊涛拍岸。

  俞阁老几次拿起手中的砚台想砸出去,看到忧心忡忡地站在面前的儿子,他都强忍着将砚台放了下来。

  俞敬修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见父亲不好受,他不由义愤填膺:“爹,哪有这种事?翰林院掌院学士兼少詹士、国子监祭酒这等从未主政一方的人竟然直接进了内阁,那掌院学士还任了首辅,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惹人笑话吗?爹,难道我们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其他办法?”俞阁老苦笑,望着儿子的目光黯然而没有神采,“项公舞剑,志在沛公。我们都以为皇上是要对沈阁老下手,谁知道皇上却剑指了莫英伯……你觉得,这样的皇上,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钱东林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也好,是少詹士也好,皇上恐怕都不会在意,他要的,不过是个听话的首辅罢了……”

  俞敬修不由默然。

  俞阁老看着强打起精神来大声笑了数声,道:“好了,德圃,你也别泄气。我没做成首辅更好,你正好去吏部。”说着,鼓舞般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好干。爹爹等着你加官进爵,拜相入阁的那一天。这可比我自己做首辅更让我高兴了。”

  还好不算太晚……OK∩一∩KO~

  明天就能正常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关系

  “爹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当差,再给娘挣个诰命回来的。”俞敬修向父亲保证。

  俞夫人已经是一品诰命了,难道俞敬修还能给母亲挣个超一品的诰命不成?功在社稷,才有可能封爵,武官可以通过打仗获得,文官的功劳却不好评价……俞敬修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安慰父亲罢了。

  儿子有这心,做父亲的已经很高兴了。何况是在俞阁老刚刚受了打击的情况之下。

  俞阁老很是欣慰。

  但等儿子一走,他的脸就沉了下来。

  不声不响,就把钱东林推到了首辅的位置上,皇上可真是不简单啊!

  说不定真的要出个震乐烁今的君王了!

  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钱东林晚他两科,是福建龙岩人,曾在吏部使任过掌印给事中,因与得罪洪度而被贬到通政使做了多年的经历,新帝登基,他才擢翰林院侍讲,刚提为翰林院掌院学士不久……两人当然认识,钱东林任吏部任掌印给事中的时候,两人还一起游过玉鸣山,不过后来自己一路升迁,钱东林却越混越差,自自然然就有了距离。不知道现在补救还来不来的及?

  至于陈丹亭,比钱东林还晚两科,祖籍京都,前十二年一直在下面任县令,后擢户部主事、翰林院学士,皇上登基后才任的国子监祭酒……他根本不熟悉。

  俞阁老想着,在屋里踱起步子来。

  钱东林有些固执,做掌印给事中的时候就不是个好说话的,更不要说现在了。

  不知道陈丹亭的xìng情怎样?若是从前,到好打听。如今陈丹亭贵为阁老,面子上的事断然不会出什么差错,反而难以摸清他的真脾气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抚了抚额头,陷入了沉思。

  而退出书房的俞敬修并没有立刻就回自己的院子。而是静静地站在书房的槅扇前听了半天书房的动静。

  见父亲只是在书房里踱着步子,俞敬修心中微安。

  事情的经过他早向父亲的幕僚打听清楚了。

  皇上召了内阁议政。沈阁老将莫英伯贪墨的证据拿了出来,皇上大怒,当即命父亲领三司汇审。沈阁老立刻呈请皇上,说自己贵为首辅,督管不力,提出仕致。皇上和颜悦色地说了些挽留的话,沈阁老再三请辞。皇上勉强同意了,然后按例问了他一句“谁能入阁”,沈阁老立刻向皇上推荐了钱东林和陈丹亭。

  这两个人根本没有资格入阁。

  当时田阁老就反对,沈阁老却说什么“我等老迈。当推年轻力强之人入阁,为皇上分忧”的话,王阁老、刘阁老立刻附议,田阁老弃权。

  七位阁老,莫阁老失去了资格,父亲当时还指望着胡阁老等人为自己说句话,开个头,他也好为自己争取一下,为了避嫌。因而没有参与集议,只有田阁老一人反对,这件事顺利通过,行人司立刻着手拟旨。

  速度前所未有的快。

  等父亲再想反对的时候,大势已去。

  想起这些,俞敬修不由咬牙切齿。

  沈世充这个老匹夫,收了钱不办事。分明是怕自己不得善终。所以和皇上串通一气,他负责将莫英伯拉下马,将皇上属意的钱东林、陈丹亭送入内阁,皇上免他一死……

  念头闪过,他的脸色更难看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免。

  待他进了吏部,低调稳健地干上十年,到时候有你沈家瞧的!

  想到以后的前景。他长

  松语文学免费小说阅读_www.16sy.com